現在的父母都生怕自家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許多教育機構也從強化小學學科教育提前到幼小銜接教育,近幾年更提早到了早教,甚至胎教。但無論是補習班、幼小銜接還是早教,無論孩子是否聽懂明白,但畢竟也是給了孩子耳語目染的機會,總沒有什麼壞處。但胎教真的有必要嗎?胎教中最被推崇的胎教音樂是否在收割智商稅呢?
一、胎教對象的錯誤理解
可能是因為「胎教」兩個字讓大家都以為胎教就是對胎兒的教育,因此市場上更有甚者直接拿耳機懟在孕媽的肚子上,生怕肚子裡的寶寶沒法聽到能另他們變聰明的音樂。這些都是對胎教、胎教音樂對象的錯誤理解。
大家都知道,胎兒的大腦發育不完善、結構較簡單、功能較原始,遠還沒有達到成型的水平,所以,這個時候對胎兒的教育顯然還為時尚早。
不少國外研究機構文獻表明,胎教並非直接作用於胎兒,而是通過對孕媽的情緒及精神狀態的改變,進而影響體內激素及有關神經介質的分泌來達到間接影響胎兒的目的。
媽媽開心了,寶寶自然長得更好。
二、胎教音樂要如何選擇
研究表明,我們人耳能接受的相對比較舒適的聲音是60分貝,即正常交談的音量,音樂的頻率不超過2000赫茲。因此,對音樂的選擇與播放也應該控制在這個範圍內即可,至於選古典樂還是流行樂還是其他,更多是以媽媽的喜好為準,即媽媽聽了能緩解心情、排解壓力即可。
三、胎兒多大進行胎教音樂
有醫學研究表明,胎兒從50天開始就能檢測到微弱腦電波,7個月的胎兒腦電波就已經非常明顯了。胎兒在17周的時候,聽力發育也基本完成,胎兒開始能接收到子宮外的聲音信號,這個時候開始進行有規律的胎教音樂最為合適。
四、每天什麼時候進行胎教音樂
有另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音樂能夠刺激胎兒細胞生長,進而促進大腦生長發育,另寶寶更加聰明,因此很多孕媽恨不得24小時都讓孩子感受音樂的魅力。
然而,過久的刺激是會影響胎兒正常睡眠時間的,就好比我們半夜睡覺時,耳邊的任何一種噪音都可能讓你心煩意亂造成孕媽與胎兒無法進入深度睡眠。
每天什麼時候進行胎教音樂其實更多是從環境氛圍營造、孕媽狀態調整及胎兒作息規律三方面來確定的。環境的營造就是極力為孕媽創造安靜輕鬆的環境,二孕媽讓自己早睡早起保持精神飽滿,頭腦清醒,不僅是對自己狀態的調整,更能培養出寶寶良好的作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