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指南之「可用性與用戶體驗的區別」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文章為我們梳理了一下用戶體驗和可用性之間的差異,一起來看看!

近年來,用戶體驗設計作為最重要的設計流程,廣為人所知。 而「可用性」這個術語在改善用戶體驗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歐美還出現了「可用性工程師」這一新興職位。

但是術語提到的次數越多,人們對其概念的清晰度理解的就越模糊,尤其是可用性和用戶體驗這兩個極為相近的概念,經常被設計師們弄混淆。雖然釐清兩個概念的帖子已經有很多了,但是給予我多年的用戶體驗設計和產品可用性研究的經驗,我覺得仍然有必要再次重新梳理一下用戶體驗和可用性之間的差異。

1、概念界定

用戶體驗是指一個人對使用特定產品的主觀感受和態度,它包括功能、品牌、心理預期和實際體驗的情感感受,這些都是用戶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用性是交互式IT產品/系統的重要質量指標,是指產品的有效、易用、易學、高效、錯誤少、讓用戶滿意的程度,可用性主要是針對產品的功能來進行的。總之,「別讓我思考(Don’t make me think)」。千萬記住「可用性錯誤」犯不得,它很有可能直接摧毀你的網站。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環境中的典型可用性問題有】

評估產品的總體有效性和效率,並將其作為設計目標;評估用戶的舒適度和滿意度,並將其作為設計目標;設計產品使其易於使用,並可評估可用性問題。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環境中的典型用戶體驗問題有】

設計和評估用戶從使用開始到結束期間與產品發生的交互行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刺激、識別和激發用戶情感共鳴。

2、可用性的四要素

功能:這個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易學性:這個產品是否可以在沒有額外學習成本的情況下使用?靈活性:除了完成主要任務之外,這個產品可以做更多額外的事嗎?工業設計:這個產品夠漂亮嗎?

3、用戶體驗的四要素

可用性:使用這個產品很容易嗎?適應性:人們會樂於使用這個產品嗎?可取性:這個產品的體驗是否有趣有吸引力?價值:這個產品是否為用戶提供價值?

4、二者的不同目標

對於一個網站來說,唯一的可用性目標是「易於使用」,而用戶體驗的目標是用戶在使用網站之前、之中和之後獲得的整體感覺。因此,可用性與用戶在使用網站時達成既定目標的容易程度有關,而用戶體驗是關注用戶對網站與其交互的感知。

5、可用性在用戶體驗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良好的可用性產品使得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更少的出現錯誤操作,在產品使用後後感覺有了它,生活變得更方便,快捷,舒適。很顯然,良好的可用性會喚起用戶良好的情感體驗,讓用戶感到快樂和愉快,從而改善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

舉個例子來看,想像一下在屋子裡有兩個盒子——一個大盒子一個小盒子。大盒子很重,想要打開它也很費勁,那麼這個大盒子就是一個可用性很差的產品,用戶不樂意使用這個大盒子,用戶體驗很差。相反的,小盒子開合很容易,攜帶很輕便,那麼它就是一個可用性強的產品,用戶體驗非常好。

6、網站可用性和可訪問性的區別

可訪問性是指這個網站能夠無障礙地被所有人訪問,不單正常人可以訪問,殘障人士也可以訪問。那麼在做輔助功能測試的時候要著重於測試殘障人士是否能夠無障礙的訪問網站,同時能夠使用網站提供的各種功能。

可用性意味著網站網站在被使用的時候是否是簡單直觀的。如果用戶可以在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使用網站,我們會認為這個網站是高度可用的。可用性測試一般側重于衡量網站的易用性,看看它是否對用戶很友好。另外要記住,應該在設計之前進行可用性評估。

【結論】

可用性涉及有效性、使用效率和滿意度,用戶可以儘可能簡單地完成某些任務;用戶體驗則涵蓋了用戶與網站交互的更廣泛的內容。希望通過以上的描述,能夠幫你清楚地理解用戶體驗和可用性之間的區別。

作者:linda

譯者:Max小姐

原文連結:https://medium.muz.li/the-ultimate-guide-difference-between-usability-and-user-experience-afb757ded1c4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翻譯團隊@Max小姐 翻譯發布,未經本站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可用性之上:3個正在撼動產業的用戶體驗
    這些服務都有不少的共同點:用途:解決了先前無法滿足的用戶需求。可用性:它們在電子設備上的UI界面是易用的。總體用戶體驗:這些用戶體驗的質量遠超過「用戶體驗」的傳統觸點——簡化網頁或一個APP。(因此,當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用戶體驗」時,我更多指的是全流程的體驗—— 並不具體到界面、布局、顏色、文字或者某個下拉框。這已經是NN/g [註:一個體驗設計的交流平臺] 幾十年前的老掉牙定義了。)排名不分先後,下文列舉了3個用戶體驗,它們不僅破壞了傳統市場,還在多數情況下積極創造了新的市場。我們分析了它們的「用途」、「可用性」和「總體用戶體驗」。
  • 就業指南 | 5個用戶體驗職業發展方向
    ——這正是這本指南的用途!在這份全面的職業指南中,我們將根據我們在 CareerFoundry(UX領域授課機構)的經驗介紹一些最受歡迎的 UX 職位,我們幫助成千上萬的人在設計行業中得到了他們滿意的職業。我們還將根據您的興趣、優勢和職業目標幫助您找出最適合您的職業角色。
  • 可用性是設計的重要依據-訪ETU用戶體驗設計總監林欽
    可用性是設計的重要依據-ETU用戶體驗設計總監林欽訪談ETU用戶體驗設計總監林欽林欽,網名小林,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MIS--管理信息系統專業。曾經在摩託羅拉和聯想擔任為互動設計師和用戶研究專家。視覺同盟:我們可以理解用戶分析和測試是對圖形設計具有什麼樣的指導意義嗎?林欽:其實用戶研究、可用性測試的目的都是為了設計,使得設計出來的產品用戶能夠真正喜歡,讓用戶覺得我們的產品很貼心是為他們定製的。最終目的還是讓產品賣得好。用戶研究的前期從圖形設計方面講,是為了確定設計方向,比如什麼風格的圖標、質感。
  • 短期記憶與用戶體驗
    許多可用性指南都取決於認知局限。人的短期記憶無法保留許多信息,尤其當人們不斷被大量抽象或不尋常的數據轟炸時。設計師不能忘記用戶是多麼的健忘,為此我們來回顧一下大腦如此無力的原因。人類極度善於獵殺長毛象。我們的祖先僅憑燧石這種水準的武器,輕鬆滅絕了從澳洲到北美的許多大型動物。(從今天的環保角度來說,我們可能會哀嘆這些物種滅絕的方式,但史前人類對抓住晚餐更感興趣。)
  • UX系列課(一):用戶體驗簡史
    編輯導讀:用戶體驗對於產品的意義不言而喻,產品設計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那麼,到底什麼是用戶體驗?本文作者梳理回顧了用戶體驗的發展歷程,與大家分享。當我們來到北京的故宮,蘇杭的園林,會為它的雕梁畫柱、金碧輝煌而神馳暇往;當我們遇到寸草不生.狂風惡沙之地會避而遠之;山清水秀,避風向陽,會讓人神情愉悅;流水潺潺,草木欣欣,會使人流連忘返;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會使人心曠神怡…..
  • 使用正確的用戶體驗研究方法
    用戶體驗領域具有廣泛的研究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何時使用哪種方法,本文從態度與行為、定性與定量、使用環境這三個維度進行分析,並將其中常見的用戶研究方法匯總成清單以供大家參考。
  • 可用性測試之WhatsApp Web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請大家幫忙投個票,感謝各位小夥伴的支持啦~    Tag:可用性測試、測試流程、結果分析、案例分析  WhatsApp是一款面向智慧型手機的網絡通訊服務,它可以通過網絡傳送簡訊、圖片、音頻和視頻。WhatsApp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使用,是最受歡迎的即時聊天軟體。
  • 系統可用性量表(SUS)在用戶研究中的應用
    第二,最終的SUS分數並不是一個百分數,需要給受眾解釋清楚,當SUS分數為70時,其實是接近SUS總體的平均分,即對應的百分等級接近50,也就是說比大約一半的產品可用性更好。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需要靈活應變,在使用題目時注意措辭,避免歧義。對於第二個問題,需要查閱書籍文獻(建議閱讀文末的參考文獻),這些理論的根源還是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否則就是半瓶子醋。
  • UX Designers:設計優秀的用戶體驗之前你需要知道的
    「用戶體驗」一詞最早是由唐·諾曼(Don Norman,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先驅者)在90年代提出的,稱「用戶體驗涵蓋了包括終端用戶與公司、服務及其產品互動的所有方面。」他提到之所以發明這個詞是因為認為用戶界面和可用性太窄了,而他想涵蓋用戶和系統交互的所有體驗,包含工業設計、圖形、界面、物理交互和手冊。
  • 快速可用性測試案例之六:衛報變身之旅
    我做過題為「衛報通過快速可用性測試的變身之旅」的演講,我在衛報擔任首席用戶體驗官和信息架構師,我們每周發布六版《衛報》(The Guardian)和《周日觀察報》(The Observer)。我們的網站 guardian.co.uk 每個月有超過 5000 萬用戶訪問,其中 1/3 居住在美國。
  • 網站用戶體驗設計與優化指南
    什麼是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涉及那些方面?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是一種在用戶使用一個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純主觀的心理感受。從系統上講,它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在 產品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渠道,每一個可能和產品、服務,以及企業本身接觸的地方都能產生用戶體驗。有許多因素可以影響用戶實際使用的體驗。
  • 眼皮底下溜走的用戶體驗:淺談產品設計可用性原則
    在產品設計中需要關注哪些要素,才能讓用戶感知更友好?做產品的人張口閉口就是用戶體驗,但當真正提到用戶體驗時,你第一個瞬間想到的是什麼?網際網路上有許多關於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的研究,寫的都很值得學習,如產品體驗要素中的五大層級的方法論、劃分需求類型的KANO模型等。
  • 用戶體驗設計流程 - CSDN
    畢竟書面上的東西再多也沒法跟真正的產品體驗相提並論。   正如簡約用戶體驗倡導者Jeff Gothelf在Smashing Magazine的一篇文章中所介紹,在用戶體驗方面單純用作未來參考的詳細交付成果基本上從製作完成起就已經沒用了。在當今這個崇尚簡約、靈活的時代,用戶體驗的關鍵應該是產品的核心,而不是整體交付成果。
  • 體驗|用戶體驗評測和度量思考與實踐
    體驗度量與可用性測試的區別: 有時候我們容易講體驗度量與傳統可用性測試相混淆,但兩者其實是有顯著區分的。 可用性測試:更多的是關注用戶使用產品成功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 用戶體驗度量:是更宏觀的視角,強調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整體交互,以及在交互過程中形成的想法、感受和感知
  • 測試產品可用性的關鍵技巧——啟發式評估
    用戶體驗直接關乎產品的成敗,影響到業務能否正常開展並為公司賺取利潤。而可用性作為用戶體驗的核心,是設計師投入最多精力去探究和實踐的關鍵點。在產品上線之前,企業往往邀請可用性專家來評估產品的體驗、可用性問題,希望通過專業人員的介入,發現產品存在的體驗問題並及時糾正,以避免上線後的不良後果。本文的主題就是關於可用性專家評估產品的用戶體驗的常用方法——啟發式評估。文章將講解通用的啟發式評估十項原則,以及由其延伸出來的移動端啟發式評估原則。
  • 移動可用性測試 (一):概述
    前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針對移動產品進行的可用性測試,主要是將PC產品可用性測試方法和經驗照搬過來。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由於移動產品的特殊性,我們遇到了一些在PC產品可用性測試中不曾遇見的問題,例如「使用測試設備還是用戶設備」,「選擇iOS平臺還是Android平臺測試」,「使用什麼原型工具和記錄工具」等。
  • UX設計師總結:6個避免可用性錯誤的建議
    在這篇文章中,你可以了解更多關於:用戶體驗設計師在不斷變化項目中的經驗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可用性錯誤的觀點改進工作流程的6個提示,以避免可用性錯誤和網站轉換率低的問題幾個月前,我在設計一家在線商店時正在閱讀如何避免可用性錯誤
  • 谷歌Android對蘋果iOS:可用性之爭
    【IT168評論】最近我看到太多關於Android用戶體驗的抱怨和呻吟,Android應用程式的界面設計方式,可用性在整個Android生態系統中缺乏滿意度。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恰好我的工作與用戶體驗,程序可用性有關,於是我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我想通過一組測試來證明真實情況。
  • 快速可用性測試案例之三:Apple iCloud 照片共享功能
    為了知道如何改進照片共享的體驗,讓更多的 iPhone 使用者能夠發現並發現使用照片共享的好處,我做了一些可用性測試,然後根據發現重新設計了這個功能。目的通過用戶訪談觀察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過程,辨別當前 iPhoto 照片共享界面的痛點和問題。
  • 從基礎原理到高階實踐:如何利用動效來提升可用性
    三、動效提升可用性的四種方式以下四個方面代表用戶體驗中交互行為提升可用性的四種方式。期望:期望分為兩個方面 – 用戶如何感知對象以及它具有怎樣的行為方式。另一方面,作為設計師,我們希望最大限度地縮小用戶期望與他們所體驗的內容之間的差距。連續性:連續性既代表用戶流程又表示用戶體驗的「一致性」。連續性可以是「內部連續性」場景內的連續性,以及「補間連續性」構成整體用戶體驗的一系列場景中的連續性。敘事:敘事是用戶體驗中事件基於時間/空間框架的線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