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元旦,廣州各大公共場所、商場景點人流如織。「二孩時代」的到來讓許多女性在外出時多了一份「甜蜜的負擔」。據統計,近兩年來,廣州每年新生兒數量都在20萬以上。如何應對母嬰需求給城市公共場所配套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過去3年,廣州交出了一份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提升的答卷。至今年底,900餘間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建成,不僅讓廣州成為全國首個重點公共場所母嬰室全覆蓋城市,在世界大都市協會全體大會上,還作為「公共空間和人口問題挑戰」的中國案例進入全球視野,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和國際形象。
廣州在推進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做到了「三個率先」。率先以政府名義出臺《廣州市推進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並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納入2017年廣州市十大民生實事;率先編印了《廣州市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指導手冊》,提出母嬰室建設相關建議標準,並形成廣東省團體標準之一;率先藉助第三方社會機構力量和信息化手段開展母嬰室日常監管維護。
三年超額完成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
可以說,「三年行動計劃」令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母嬰室建設有綱可循。廣州市婦聯牽頭積極打造公共場所母嬰室示範點。充分考慮了區域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按照基礎、標準、升級三類,分別選擇了客運站、醫院、公園等場所先行建設。同時,市婦聯發布的《廣州市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指導手冊》,則對母嬰室的建設提出規範要求,要求把各行業領域的母嬰室建設成標準化、規範化、對標國際一流的民生設施。
三年來廣州共命名了100多間公共場所母嬰室示範點,示範點的建設將為全市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並為各行各業建設母嬰室提供可供借鑑的標準,從而激發社會共同參與。
廣州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特點之一,是在社會資金興建的商場、酒店、旅遊景點等領域以行業倡導的方式建設母嬰室,廣州引導企業在關注經濟收益的同時注重社會影響,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對母嬰室的耗材和母嬰用品,不少企業都承諾將長期實施公益贊助,如白雲山風景區母嬰室和海珠兒童公園母嬰室連結相應母嬰企業,為其提供母嬰耗材和便民設施。
廣州各區的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也各具特點。圍繞各自的實際需求,將屬地建設和行業建設相結合,推進母嬰室在各處落地。其中,天河區設立近500萬元的專項資金,按「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因地制宜建設更具自身特色的母嬰室。據了解,目前廣州已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900餘間,超額完成三年建設任務。
立法規範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
前不久出臺的《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為全國首部母乳餵養地方性法規。法律界人士表示,這是從立法層面推動建立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母乳餵養支持體系。法規明確規定,醫療機構、交通運輸場所、公共文體服務場所、公共服務機構、旅遊休閒場所、商業經營場所六類公共場所必須建母嬰室,並規定未建母嬰室最高可罰款5萬元。
母嬰室建好了,如何讓有需要的群眾就近使用則成了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對此,廣州目前已實現160多處公共場所母嬰室在百度地圖上的查找功能,讓群眾用手機尋找和使用最近的母嬰室,樹立網際網路+時代公共服務新標杆。
母嬰室的建設與管理是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項新課題,如何精準回應群眾需求,提高母嬰服務水平,為婦女群眾多辦好事、實事,都能從一間母嬰室的運行中得出答案。廣州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工作重心逐步轉向建管同步,已制定《廣州市公共場所母嬰室管理維護指導意見》。將繼續委託第三方社會公益組織對全市公共場所母嬰室進行日常督導評估,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要求整改,並與相應主管單位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及時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公共場所母嬰室不僅服務本土市民,還要面向國際。為此,廣州市婦聯正積極申請將建成符合標準的公共場所母嬰室集體加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母愛10平方」項目。待申請成功後,廣州市公共場所母嬰室將為更多的國際友人所知並提供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劉丹穎
通訊員 穗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