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2020-12-17 華圖教師網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19 10:10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課程按照呈現形式進行劃分可以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個知識點是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的常考知識點,也是易錯點,本篇文章主要圍繞著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區別與聯繫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備考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概念核心

首先,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公開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

其次,隱性課程也叫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隱蔽課程、自發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是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顯性課程」相對。與其相聯的教育實踐有:能力分組、師生關係、課堂規範與過程、隱含的教材內容、學生性別差異、班級獎勵結構等;其效果體現在政治社會化、價值觀與文化道德的習得、權力觀念的形成、階級差異的加深等方面。

二、區別與聯繫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計劃性。

首先,隱性課程對於某一個或某幾個課程主體來說總是內隱的、無意識的;而顯性課程則是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它對課程的實施者和學習者來說都是有意識的。

其次,顯性課程的實施總是伴隨著隱性課程,而隱性課程也總是蘊藏在顯性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過程之中的。

再次,隱性課程可以轉化為顯性課程。當顯性課程中存在的積極或消極的隱性課程影響為更多的課程主體所意識,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時候,隱性課程便轉化為顯性課程。

三、相關例題

1、貼在教室牆上的課程表本身也是一種課程。這種課程屬於()。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解析:C。課程表是學校情境中的一種常見的課程形態,並非學生計劃內要掌握的知識,所以是隱性課程。

2、課程表上安排的各門課程屬於()。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解析:D。課程表上安排的各門課程都是我們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計劃去完成和接受的課程安排,所以是顯性課程。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

換一換

相關焦點

  • 教育學知識點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教育學中,課程類型經常在考場中見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考點,具體看看有什麼區別於聯繫,給我們的備考提供一定的指導。根據課程呈現形式,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1.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公開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如:課程表中的課程:語數英等。
  •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區別是什麼?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解決關於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區別是什麼?的相關問題,中公教師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區別是什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同屬於課程的下位概念,從邏輯學上說,它們在內涵上應該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兩者之和應當等於課程概念的外延。
  • 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合理區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課程在教育理論知識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命題點也較多。其中,幾乎在各次考試都會涉及的一個命題點就是課程的類型。而常考的一組類型就是按照呈現方式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二者之間的區分常常以各種方式出題。這裡,中公師資將以命題點的方式呈現二者的區別。
  •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須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拓展了傳統教育觀念,更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觀念,對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須準確把握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的深刻內涵。
  •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36:你的舉動是孩子隱性的課程
    近日學到教育學原理中《課程》這一章節,看到了這四個字背後的理論邏輯。於是也就結合一些經歷來說說這個原理。你在做,我在看我是在崑嵛山參加蓋婭初級自然體驗師培訓的,有一天的主題是到山上學習自然觀察的方法,並在山上午餐。
  • 黃建軍 趙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優化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之統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統一和課程育人與文化育人之統一為抓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統一發展、同向同行。[6]588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要採取的還是傳統的以「理論灌輸」為主導的顯性教育模式,通過有計劃地設置顯性教育課程來推動政治社會化和人的社會化,對隱性教育的關注度不夠,隱性教育一直處於可有可無和從屬性的地位,導致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動態失衡。
  • 什麼是隱性知識?顯性知識?
    整體性儘管隱性知識往往顯得缺乏邏輯結構,然而,它是個體內部認知整合的結果,是完整、和諧、統一的主體人格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個體在環境中的行為起著主要的決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體統一,不可分割的。私人知識並不能直接共享,可以進行傳遞的僅僅是知識中的有關觀點和信息。他人在接受信息後,要對其進行深入地感知、理解和內化,然後才能形成自己的新知識。企業將從個體員工收集到的顯性知識通過加工整理,形成一般的顯性知識,最終濃縮為企業的核心知識,員工可以方便的吸收和使用,以實現組織的正常運營。
  • 課程的分類
    A.顯性課程 B.隱性課程 C.學科課程 D.經驗課程【答案】B。解析:校園文化、校風、班風都屬於隱性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計劃性。【知識點】教育學—課程—課程概述—課程分類中公講師解析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回復【資料
  • 課程類型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課程類型這部分知識一直作為比較重要的考點出現,且主要是以客觀題形式為主。一般考試主要圍繞三種方式考察:1、考察分類標準(單選為主)2、考察具體分類(單選、多選均有)3、例子反選題(單選為主)。考試中常見的課程類型包括: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及校本課程等。
  • 教育學考點-課程的類型
    (一)按照學科的固有屬性來劃分,分為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1.學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學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學科課程強調是是以學科為中心,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進行編排,比如語文、數學等都是按照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進行編定。
  • 人類遺傳中的顯性/隱性特質的例子
    顯性特質隱性特質黑髮  顯性等位基因:一個相對強的基因,它攜帶的特徵被表現出來而掩蓋了相對弱的一個基因的效果。  隱性等位基因:一個相對弱的基因,當與一個顯性等位基因配對時,它攜帶的特徵被掩蓋而不表現出來。  簡單顯性-隱性遺傳:一種遺傳模式,一個等位基因支配另一個,使得只有它攜帶的特徵被表現出來。
  • 幼兒園課程原來是個「善變」的姑娘
    對幼兒園來說說,理清楚以下幾種課程類型很重要:按照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劃分的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按照兒童在課程中的重要學習方式劃分的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按照課程的功能劃分的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活動課程打破了學科本身的邏輯,注重兒童的學習過程本身,也有的學者叫它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就活動課程而言,它很容易成為覆蓋一所幼兒園全部課程的園本課程,因為它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與兒童的生活相貼近;但也因為它缺乏嚴格的計劃和既定的課程內容,不容易使兒童掌握系統知識、教師實施起來也比較困難。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5.C     【解析】     試題分析:生物的性狀是由成對的基因控制的,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表現出顯性性狀時控制的基因有兩種:兩個顯性或一個顯性一個隱性,表現出隱性性狀時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種:兩個都是隱性基因
  • 課程資源的分類
    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基礎,它包括教材以及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助於學生發展的各種資源。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雖然課程資源這部分知識出題的頻率不是特別大,但是出題時也是我們容易弄混的一部分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程資源的分類到底有什麼不同。第一個比較好區分的就是根據來源(課程資源分布),課程資源可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 教育學知識:課程的類型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課程的類型是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者課程設計的種類,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是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其考查題型以客觀題為主,根據分類依據來進行選擇,或根據例子描述來進行判斷,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進入頁面後往下拉查找)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作業1.果蠅是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模式動物,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果蠅進行有性生殖                      B.果蠅的紅眼和白眼是一對相對性狀C.果蠅的發育屬於不完全變態發育          D.果蠅常見於腐爛的水果周圍2.桃樹所結果實的味道酸味(A)對甜味(a
  •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2020-06-09來源:教育部   近年來,上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教師資格考試必備高頻考點四-課程的類型
    課程分類的維度可以用口訣識記:組織分分合合(按照組織方式可以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屬性動動學學(按照內容屬性可以分為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要求必修選修(按照課程的實施要求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任務基拓研研(按照課程的任務可以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呈現顯隱結合(按照課程的呈現方式可以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包括「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是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來,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再次強調。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包括「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