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19 10:10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課程按照呈現形式進行劃分可以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個知識點是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的常考知識點,也是易錯點,本篇文章主要圍繞著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區別與聯繫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備考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概念核心
首先,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公開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
其次,隱性課程也叫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隱蔽課程、自發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是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顯性課程」相對。與其相聯的教育實踐有:能力分組、師生關係、課堂規範與過程、隱含的教材內容、學生性別差異、班級獎勵結構等;其效果體現在政治社會化、價值觀與文化道德的習得、權力觀念的形成、階級差異的加深等方面。
二、區別與聯繫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計劃性。
首先,隱性課程對於某一個或某幾個課程主體來說總是內隱的、無意識的;而顯性課程則是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它對課程的實施者和學習者來說都是有意識的。
其次,顯性課程的實施總是伴隨著隱性課程,而隱性課程也總是蘊藏在顯性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過程之中的。
再次,隱性課程可以轉化為顯性課程。當顯性課程中存在的積極或消極的隱性課程影響為更多的課程主體所意識,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時候,隱性課程便轉化為顯性課程。
三、相關例題
1、貼在教室牆上的課程表本身也是一種課程。這種課程屬於()。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解析:C。課程表是學校情境中的一種常見的課程形態,並非學生計劃內要掌握的知識,所以是隱性課程。
2、課程表上安排的各門課程屬於()。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解析:D。課程表上安排的各門課程都是我們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計劃去完成和接受的課程安排,所以是顯性課程。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