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好,父母都希望可以給小朋友提供最好的生活。雖然對孩子很疼愛,但是對於他們的內在品質,父母也是十分的重視,希望他們可以擁有堅強的性格。因為只有這樣的堅韌,走出社會後才可以克服很多困境。
對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很快就牽扯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當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哭呢?對此,不同的父母都不一樣的回答,不過大部分家長都認同,小朋友不能動不動就哭,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更加不能輕易流淚。出於這樣的認知,很對父母就不允許孩子哭,當他們遇到一些事情,眼淚都已經在眼眶了,大人都要他們忍回去。面對家長的這一行為,可能屏幕前的很多讓人都疑惑,這樣真的好嗎?
海海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從小父母對於他的教育就是十分的嚴格,特別是在哭這方面。爸爸曾經對他說過,男人是不可以輕易地流淚,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就哭,那麼長大之後就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在想要哭的時候,不管怎麼樣都要忍回去。
處於這樣的教育下,海海是成為一個很堅強的人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哭。而且有什麼事情也不會和其他人說,甚至身邊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牽動他的情緒。看到這樣的兒子,父母心裡自然是很高興,認為小朋友足夠堅強。但是班級裡的同學卻不喜歡這樣的人,覺得海海太高冷了,不喜歡和別人說話,與其他人的相處不是很好。
為了這個事情,老師是找海海聊過 但是從小就培養的習慣,怎麼可能輕易地改變呢?最後無奈下只好與他的父母聊。從這個事例上,大家心裡就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忍住不哭的孩子,與經常哭的會有什麼差別呢?
第一、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
一個人的情緒要釋放出來,不然堆積在心裡有很多不好的影響。特別是對小朋友而言 ,想要哭卻被要求忍住,那麼心裡的壓抑會逐漸增加。本來是需要用哭來宣洩的,他們不像大人一樣可以通過其他的辦法。長時間的壓抑,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會漸漸下降,面對的事情越多,那麼壓力就會越大。
而那些遇到困難或者傷害的孩子,他們會用哭來宣洩心裡的鬱悶。一旦情緒得到釋放了,那麼心裡就會好受很多,漸漸的心裡承受能力是有很大提高。
第二、共情能力的不同
那些不怎麼哭的小朋友,除了不哭,其實其他情緒也是會很少不會對任何的事物輕易產生情緒波動。同樣的,對於其他人的情感共情也不好,不能真切感受別人的情緒。這樣的性格,其實是不怎麼會讓人喜歡。
而那些會在該哭的地方哭的孩子,他們對於其他人的情緒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
第三、父母重視程度的不同
我們都知道,愛哭的人是可以有糖吃。如果小朋友經常哭,那麼對於他們的情緒,父母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關注。一旦他們的情緒不對,那麼就會立刻安慰。而那些堅強的人則是會被忽略,因為在很多事情上,雖然他們受到的傷害比較多,但是他們沒有絲毫表現。漸漸的,父母會認為什麼事情對他們都不會有什麼影響,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關注。
看到這裡,大家看到了喜歡哭似乎是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哭不應該還是一個懦弱的表現嗎?其實這樣的疑惑是錯誤的,愛哭並不代表懦弱。孩子為什麼會哭,其中是會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說,當看到父母爭吵,他們心裡缺少安全感所以哭。當遇到一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會用哭來獲得關注,簡單的來說就是尋求幫助。所以說,不要用忍住哭來鍛鍊小朋友的堅強,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式。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原價99.8元,現在只需79.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總結:每個父母都喜歡獨立自主的小孩,但孩子就是孩子,有時候硬要他們像大人一樣,反而會給他們的心智帶來影響。我們成年人都有想哭就哭的權利,更別說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