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張斌:數據資產的管理和運用能力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能力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財富管理轉型風起雲湧,基金業迎來前所未有之大風口。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在銀行平行論壇《智·創新|科技助力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環節,平安銀行執行長張斌發表主題為《平安銀行數位化轉型實踐》的演講。

張斌提到,消費網際網路對零售、社交、出版、金融甚至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顛覆和巨大的衝擊。科技,特別是數位技術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消費網際網路之後,產業網際網路蓬勃興起。未來的變化就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數位技術廣泛運用催生了數字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其中,數字經濟三個公認的特點,不同的人在看數字經濟時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數據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關鍵的生產要素。其次是,數字基礎設施就是新基建,成為社會和經濟新的基礎設施。最後是,供給和需求日益走向協同,日益走向彌合。

張斌表示,因為數據經濟的特點,使得它可以顯著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也可以顯著地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的效力。因此也可以說數字經濟是一種更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更具體的來說,數字經濟是數字驅動、智能運營互聯、開放協作。

此外,數字經濟下對金融會有新的要求。數位化轉型或者科技引領,本質上是用數位技術對銀行進行改造。不光為了提高效率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實現自身的淨化,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數位化轉型絕不是一項技術的工作,而是一個企業的變革。

外部環境對金融的變化的要求,包括金融科技帶來的可能,具體有兩個方面:首先,傳統的金融形態+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日益的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其次,數字原生的金融工具、服務包括金融生態正在形成,並且未來可能更具有顛覆性。

最後,對於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張斌認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並提出了五個策略。第一,科技引領、戰略落實需要業務和科技非常深度的融合。第二,敏捷是數位化轉型的目標,也是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第三,數據資產的管理和運用能力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能力。第四,基於網際網路的生態、開元的生態,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未來一定要走雲原生技術路線。第五,所有的數位化轉型科技引領都是巨大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資金的投入和精力的投入,並且要把業務的價值作為檢驗的唯一標準。

相關焦點

  • 楊兵兵:銀行數位化轉型將沿著數位化治理和數字業務化展開
    三是完善支持業務數位化轉型的分布式核心系統以及強大的數據中臺等智能化運營支持系統,為全面數位化轉型提供科技支撐。其次是數位化治理。數位化治理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支撐。一是樹立數據決策的理念,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決策機制和管理流程。通過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處理,全面掌握全行經營管理的宏微觀狀態,實時監控內部風險傳導和政策落實進度,從而有針對性的下達應對措施。
  • 平安銀行許瓊華:品牌數位化是面向未來智能時代的必經之路
    >在過去幾年也做了很多探索,包括如下幾個舉措:   一是品牌資產數位化,通過數位化的方式形成品牌內容、數據、知識庫的共享化,可傳承的能力;洞察力,需求捕捉能力,過程中的優化能力,數位化的渠道和數位化技術應用等;   三是品牌營銷
  • 平安銀行交易銀行調整組織構架,打造"開放銀行"
    據了解,交易銀行具備「輕資本、高流轉、高黏性、弱周期、低風險」等優勢,不僅被業內視為未來十年商業銀行經營思維和業務模式變革的主導方向,更是近年來銀行對公業務轉型的重頭戲。交易銀行在商業銀行創新服務模式、轉變管理理念、擁抱新技術等方面具有重大成果,是「數位化時代下的公司銀行」。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數位化轉型洪流下的工銀信用卡正站在機遇和風險並存、市場前景和嚴峻挑戰同在的十字路口,通過科技武裝、數據加持、運營賦能,沿著「線上化、數位化、智慧化」的路徑不斷升級進階,努力開拓穿越「紅海」的發展之道。1.深耕數據資產,挖掘數位化「新能源」今年,國家已正式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一併列為生產要素範疇,凸顯了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性。
  •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銀行數位化能力面臨考驗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在演講中稱,疫情對小微企業衝擊較大,保小企業就是保就業和保穩定,銀行需要為困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同時,他指出銀行數位化能力面臨考驗。中小微企業面臨較多困難受疫情衝擊,中小微企業面臨較多的困難,甚至是生死考驗。
  • 中信銀行:以科技驅動創新 數位化轉型再提速
    能夠取得上述成績,與中信銀行全面推進金融科技發展、實施數位化轉型密不可分。作為最早規劃和布局金融科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以科技驅動創新,數位化轉型全面提速,推動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有升。在區塊鏈應用方面,中信銀行聯合同業建立國內銀行間最大的貿易融資區塊鏈合作平臺。在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信銀行與中興通訊聯合開發並共同擁有多項專利的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X86伺服器部署佔比為92%、新建系統100%部署在中信銀行「雲「上。在大數據研發應用方面,中信銀行對大數據平臺進行升級擴容,升級後平臺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比增長100%和80%。
  • 上海農商銀行王海濤:客戶旅程管理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著力點
    簡要介紹了上海農商銀行從農村信用社改制為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再到首發過會成為準上市銀行的發展歷程,並分享了上海農商銀行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上的實踐探索。上海農商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 王海濤王海濤表示,上海農商銀行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為使命,全面部署「堅持客戶中心、堅守普惠金融、堅定數字轉型」三大核心戰略,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這條主線,緊抓客戶體驗優化,著力客戶旅程管理,創建了 「鑫旅程」移動端數字客戶旅程管理體系。
  • 金融壹帳通與北京銀行合作 共謀數位化轉型新藍圖
    新時期,北京銀行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強化黨建引領,依法合規經營,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強全方位風險管控,紮實推動全行各項業務高質量發展。近幾年北京銀行積極布局數位化轉型戰略,藉此次籤約,將為數位化轉型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合作契機,進一步拓寬雙方合作領域,實現共贏發展。
  • 行業增長乏力,轉型失敗案例多,平安銀行要轉型「對公」?
    ——圖片來源:平安銀行一季度報(單位:百萬人民幣)但銀行業的景氣程度和經濟狀態是緊密相關的,由於銀行業由於自身對風險的管理能力比較強,所以疫情的衝擊短期內是難以看出來的,而一季度的成績也不足以代表全年甚至更長的業績走向
  • 光大銀行藥明:探索構建「三位一體」新增長模式 加速銀行數位化...
    藥明表示,數位化轉型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內部看,銀行要持續經營,為股東和客戶創造價值,就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服務和滿足客戶的需求;從外部看,銀行還面臨跨界競爭和社會責任,必須順應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積極運用數位化產品和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銀行BI建設案例:看銀行怎麼利用BI系統做到數位化轉型
    在國內,銀行的信息化一直是走在各個行業的前列,BI在銀行也有著悠久和廣泛的應用。BI可以輔助銀行管理者和業務人員的經營決策,提高銀行的科學管理水平,是銀行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銀行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手段。 銀行的BI建設伴隨著業務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逐步摸索、不斷成熟的過程。
  • 從大數據視角看銀行數位化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大數據主要運用在這幾個方面:1、存量客戶管理網際網路的發展突破時空限制,衝擊傳統銀行的客戶資源、服務渠道和經營模式,促使其改革服務理念,以「產品為中心」轉向「客戶為中心」成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利用大數據採集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非財務信息,包括經營訂單、銀行流水、歷史信貸次數、水電帳單、行政處罰等實際數據,結合所處行業市場規模、發展前景等外部數據,把握企業真實經營情況,量化企業信用,更高效開展貸款。個人信貸風險管理的關鍵是客戶信用,全面掌握客戶信息,提升信息挖掘、分析和應用能力,從源頭控制好風險是銀行提升競爭力和拓展市場空間的重要手段。大數據幫助銀行進行客戶信貸全周期管理。
  • 楊兵兵:從傳統銀行脫胎成為數位化銀行需要兼容並包 久久為功
    「目前,商業銀行已經普遍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 在體系建設、技術投入、產品創新和流程改造上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楊兵兵指出,銀行數位化轉型正從局部突破走向全面開展,從通用領域走向細分領域。對於銀行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楊兵兵也做了深入的分析: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客戶服務能力不足。
  • 平安銀行戰略轉向:從零售一支獨秀到對公、同業均衡發展|銀行數字...
    2019年8月8日,平安銀行舉辦了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董事長謝永林在會上指出:「零售短短三年成為全行收入的重要支柱,關鍵指標佔比均超過60%,2019年上半年客戶資產(AUM)的綜收同比增長40%,實現規模與品質的雙提升」。平安銀行從2016年末開始實施零售轉型發展戰略,至今已有三年時間,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銀行業在零售金融領域的一匹「黑馬」。
  • 中原銀行行長王炯: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面臨五大挑戰
    中原銀行基於這樣的一個轉型邏輯,和對轉型目的的一個思考,開始了中原銀行的轉型之旅,我們做定義中原銀行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數字星是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我收集一點數據然後運用數據進行一個營銷,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他包括組織夠,業務流程、業務模式、IT系統、人員結構和能力的一個重構,轉型以後數位化將更好的驅動業務的發展,能夠對經營管理形成非常堅實的抓手,能夠創新商業模式。
  • 中信銀行信用卡將金融數位化運用於風控領域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信用卡業務以「調結構、控風險、強科技、提效率、高質量發展」為思路,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嚴守風險底線,狠抓資產結構優化調整,持續強化貸前、貸中、貸後聯動風險管控體系。貸前,強化客群結構優化,通過自然屬性、信貸屬性、資產屬性等維度細分客群特徵,全面構建新客戶風險限額體系,確立客群限額結構目標基準;嚴格審查客戶資信水平,結合運用徵信數據等信息審慎篩選優質客戶,通過模型及策略的不斷調優,嚴控共債客戶通過率。
  • 麥肯錫深度解析數位化時代的公司銀行:破繭成蝶,制勝轉型下半場
    如何提升銷售過程管理的效率,保障營銷 效果,正越來越受到銀行的重視。而利用數位化技術賦能銷售全生 命周期,將成為公司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之一。商機(Opportunity)是銷售過程管理的重要載體。本文將圍繞商機 定義、來源、營銷推進管理理念和數位化支撐體系來探討公司銀行 數位化營銷的話題。
  •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人民日報刊文:運用科技創新提升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微眾銀行的風險偏好由資本類、資產類、信貸類、流動性類等定量指標和操作風險、合規、聲譽類定性指標組成。如果說嚴控風險偏好是微眾銀行風險管理的指導思想,那麼風險治理體系則是微眾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形態。微眾銀行建立了由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風險管理委員會、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信息科技委員會等各專項管理委員會構成的決策監督層,同時建立了多層次、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執行保障層,二者有機結合,構成完整的風險治理架構體系,做到「科學決策、有效制衡、兼顧效率、保障執行」。
  • 對數位化轉型背景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來,金融科技、數位化、大數據等概念大量滲透到零售銀行,新金融理念隨之深入。而私人銀行財富管理作為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新零售經營業態的影響。伴隨著私人財富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財富管理市場「打破剛性兌換」的監管要求逐步落實,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必須要順應高淨值人群對於財富管理和服務的新需求,順應網際網路+的轉型變革趨勢,加快業務變革,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貸前,強化客群結構優化,通過自然屬性、信貸屬性、資產屬性等維度細分客群特徵,全面構建新客戶風險限額體系,確立客群限額結構目標基準;嚴格審查客戶資信水平,結合運用徵信數據等信息審慎篩選優質客戶,通過模型及策略 的不斷調優,嚴控共債客戶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