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戰略轉向:從零售一支獨秀到對公、同業均衡發展|銀行數字...

2020-12-19 零壹財經

2019年8月8日,平安銀行舉辦了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董事長謝永林在會上指出:「零售短短三年成為全行收入的重要支柱,關鍵指標佔比均超過60%,2019年上半年客戶資產(AUM)的綜收同比增長40%,實現規模與品質的雙提升」。平安銀行從2016年末開始實施零售轉型發展戰略,至今已有三年時間,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銀行業在零售金融領域的一匹「黑馬」。

在零售業務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關鍵時刻,平安銀行提出將零售、對公、資金同業等業務板塊,均按照「3+2+1」新的發展策略,實現新的升級。未來將加大對公業務的市場布局,結合平安銀行構建的五大生態圈與科技研發成果,實現公私聯動發展,實現業務協同與生態圈體系不斷優化。「AI Bank」是該行實施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技術,應用於獲客、場景搭建、智能風控等環節,以此來推進全行業務創新,提升B端與C端用戶在網絡平臺中的用戶粘性,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線上服務平臺閉環。

零壹智庫將結合2019年上半年代表性銀行的零售業務經營情況,對數位化轉型進行系列解讀。此前對於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戰略,已形成下述多篇系列解讀文章,可以從中看出該行的轉型路徑變遷,對於同業而言將起到借鑑價值。

一、零售金融再創佳績:「3+2+1」戰略推動利潤提升

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在零售金融業務方面的表現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在半年報中提到零售金融「3+2+1」經營策略,以此作為全行業務發展的營銷指引。尤其是在消費金融領域,平安銀行近兩三年藉助在金融科技研發上的優勢,加大信用卡、消費信貸的場景布局與客戶開拓工作,由此帶來快速的利潤增長貢獻。

表 1:平安銀行零售金融轉型的「3+2+1」經營策略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2019年半年報

下表列出平安銀行最新披露的幾組零售金融經營數據,可以看出相較於2018年同期,整體保持穩定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有2項指標表明在業務規模增速上也進行了適度控制,主要應對個人用戶群體的多頭借貸風險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方面,從2018年上半年的34.7%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31.7%;二是在貸款餘額的同比增長方面,從2018年上半年的52.1%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22.6%,呈現出明顯的下滑態勢,與我國整體個人信貸不良率提升有較大關聯。

表 2:平安銀行2018-2019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的經營數據分析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半年報,零壹智庫

1.營業收入:零售業務佔比實現穩步提升

平安銀行的零售金融戰略轉型,在2017-2019年上半年的兩年半時間內,實現營業收入佔比的穩步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零售業務在全行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56.9%,延續了2018年以來營收佔比超過全行一半的發展態勢,在總規模上不斷攀升,成為業界零售金融轉型的一匹「黑馬」。取得這樣的發展成績,與近年來加大信用卡、「新一貸」、消費金融等C端業務布局緊密相關,並圍繞自身構建的生態圈來吸引線上流量,批量化拓展個人客戶數量。

圖 1:平安銀行2017Q1-2019Q2的零售條線營業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2.淨利潤:零售條線在全行佔比超七成

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通過加強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實現精準獲客與智能營銷,提升單戶綜合貢獻度,進而推動整體利潤規模的增長。排除2017-2019年一季度未披露零售淨利潤數據的因素,兩年半的時間內,零售業務在全行淨利潤佔比均超過60%,超越了公司業務的利潤貢獻度。

圖 2:平安銀行2017Q1-2019Q2的零售條線淨利潤情況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3.貸款規模:零售業務佔比達到58.8%

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零售貸款餘額為12249.08億元,在全行總貸款餘額的佔比達到58.80%。我們注意到,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零售貸款佔比的提升程度逐步趨緩,不超過2個百分點。相較於2019年一季度的零售貸款佔比58.03%,2019年上半年僅增長0.77個百分點。

圖 3:平安銀行2017Q1-2019Q2的零售條線貸款餘額情況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在平安銀行2019年中報所展現的靚麗業績的背後,我們關注到該行的零售貸款增速下滑這一特徵。華泰證券研究所指出,2018年以來隨著現金貸監管趨嚴,消費貸款的共債風險有一定暴露,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新一貸、汽車金融貸款不良率均略有上升。這是行業趨勢使然,平安銀行的零售貸款不良率波動預計小於行業。

此外,2019年上半年平安集團將財險、養老險等核心客戶資源逐漸向銀行傾斜,因此平安銀行也實現了高端客群的較快增長,未來零售業務或將由重貸款轉向重財富管理與中間收入。結合平安銀行在2019年半年報披露的信息,零售信貸業務主要涵蓋信用卡、「新一貸」、住房按揭貸款以及汽車金融貸款。結合我國「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將金融服務與消費場景相結合,布局車、房、醫療、健康、智慧城市和金融同業五大生態圈。尤其是在汽車場景中,平安銀行在2019年8月初拿到了銀保監會批覆的首家銀行業汽車金融牌照,重點在於將用戶從車險業務遷移至銀行體系之中,結合近幾個月火爆的ETC業務,開展支付、理財與信貸於一體的多種零售金融產品組合營銷,從而提升用戶的綜合貢獻度。

二、數字科技加速賦能:實現零售客群規模與綜合收益增長

科技賦能方面,平安銀行突出「AIBank」這一獨特品牌定位,以此來實現「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戰略目標。試點應用在多個前端業務場景中。平安銀行在2019半年報中指出,該行從資源集約、能力共享的角度出發,以模塊化、參數化、閉環化為原則,積極推動AI中臺能力層建設,推出「AI+客戶」、「AI+投顧」、「AI+風控」服務營銷和管理體系,這些成果已轉化為中臺能力,目前已形成業務、技術和知識庫三大中臺體系,並已充分賦能AI前端應用場景。在AI技術驅動下,平安銀行加速零售客群規模增長與形成AUM綜合配置方案。

表 3: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全面AI化」中臺能力構建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2019年半年報

1.數字科技驅動零售客戶數量跨越式增長

從零售用戶的增長結果來看,截至2019年6月末,平安銀行零售客戶數9019.4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5%。其中,具體在私人銀行與財務管理、APP月活用戶等細分指標的增長情況,從下表可以看出增速較快,主要將口袋銀行APP作為線上統一流量入口,布局醫療、汽車等生活場景,加大線上平臺運營的投入力度,從而實現用戶粘性提升。

數字科技應用於線上獲客場景方面,平安銀行依託集團生態圈,持續優化口袋銀行APP功能體驗,實現從用戶到客戶的轉化;在經營方面,搭建精準智能運營平臺,圍繞客戶生命周期,構造「客群-渠道」智能化產品推薦體系,並結合內外部資源構建KYC(充分了解客戶)體系,實現大數據賦能客群經營,提升客戶經營能力及管理效率。此外,平安銀行在財報中指出,2019年上半年,該行通過MGM(客戶介紹客戶)模式,獲客(不含信用卡)淨增132.78萬戶,佔零售整體淨增客戶(不含信用卡)的比例為30.8%。這也是零售獲客的一種有效策略,並且這類客戶的信貸資產質量優於其他客群,客群不良率1.16%,較整體不良率低0.21個百分點。

表 4:平安銀行2019年上半年的零售客戶數量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平安銀行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2.構建零售客戶AUM綜合配置方案

平安銀行在本次披露的半年報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末,該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17550.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9%;個人存款餘額5407.7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2%。從2017年9月至今的零售AUM增長率來看,儘管2018年出現了一定波動下滑,但整體來看保持增長態勢。在提升零售客群的綜合收益方面,平安銀行提出一個概念,即「通過提升LUM(管理客戶貸款),帶動AUM(管理零售客戶資產)資源使用率的增長」。針對C端零售客戶,該行通過挖掘線上服務場景,嵌入銀行產品服務,實現批量獲客能力,鼓勵高收益貸款投放,拉動低成本存款增長,進而提升全行的零售金融綜合收益。

圖 4: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增長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三、發力公司金融業務:新任高管、公私聯動、戰略協同

8月8日,平安銀行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指出,董事長謝永林表示:「業務發展要從零售一枝獨秀步入均衡發展,在更紮實的發展基礎發展上,零售、對公、資金同業都將按照『3+2+1』新的發展策略,實現新的升級」。

從平安銀行2019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全行對公業務的利潤貢獻僅佔13.7%,而2018年同期這一佔比更是低至6.3%。這樣低的比重,在我國整個銀行業之中都是較為罕見的,原因在於過去三年該行在零售轉型方面的資源投入、科技研發、政策傾斜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戰略投入。如今,平安銀行已經在零售金融領域處於領軍地位,擁有一定市場份額與品牌價值,在金融科技的下半場,將加強產業端業務布局,進一步完善全行金融服務體系,使其各項業務均衡發展。

1.新任高管:張小璐加入平安集團僅4月

8月8日和8月9日,平安銀行先後在深圳舉行了中期業績發布會、對公及風險開放日,這也是該行首次對外亮相新任的對公業務掌門人——張小璐。據平安銀行對外披露情況顯示,張小璐在2019年4月份剛剛加入平安集團,2019年6月調任至平安銀行擔任行長特別助理,接管對公業務,截至目前僅有4個月時間。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對於張小璐的評價是:「我一直要尋找一個厲害的角色來幫我,我通過各種關係來找這個角色,最後就認識了她,我認為她具有豐富的跨界經驗和國際化視野。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到了這個階段,尤其是整個集團的綜合金融要用平安銀行做發動機,她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絕對稀缺的,接下來對她的業績絕對是可以期望的」。

2.公私聯動:聚合產業網際網路更多客戶資源

平安銀行的對公板塊將實行「3+2+1」的對公經營策略,即重點發力三大業務支柱(行業銀行、交易銀行、綜合金融),聚焦兩大核心客群(戰略客群和小微客群),堅守一條資產質量生命線。圍繞平安銀行已構建的生態圈場景,在對公業務場景中將聚合更多的客戶資源,將構建零售金融平臺生態的思路複製到對公業務上,實現業務規模增長。

在公私聯動方面,張小璐表示將實施兩種推進方案:第一種是選取一些分行和零售網點的支行,選取長三角、大灣區等地區布局對公業務,主要藉助大數據技術手段實現業務升級;第二種是調整優化原有零售條線人員工作,他們會承接一部分對公業務的基礎工作,但不會承擔全部,較為複雜的業務會由專業對公業務人員與網點零售條線人員聯合辦理,這樣也省去了大規模招人的成本。我們認為,這種業務模式利於共享客戶資源,從普惠金融的視角出發,為一些優質客群交叉營銷零售業務,從而實現公私業務聯動發展。

3.戰略協同:發揮五大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聯動優勢

在中國銀行業之中,科技研發專利申請數量排在業界第一,2019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的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5779項,累計達到18050項,覆蓋金融、醫療和智慧城市等領域,並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目前,平安集團將旗下多家子公司轉型為科技公司,並全部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主要包括5大板塊,即陸金所控股、金融壹帳通、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汽車之家,其中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兩家完成了上市。

從業績表現來看,部分子公司仍存在虧損問題,但從市場普遍看好其長期發展走勢,未來五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將與銀行版塊實現戰略協同。根據平安銀行此前制定的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戰略規劃,將金融服務融入其中,構建出囊括B端與C端客群於一體的綜合性閉環生態圈。

表 5:平安集團旗下五家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績表現情況

資料來源:互金商業評論

四、不良率難題待破解:對公下降、零售信貸略微顯上升

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68%,與2018年末的1.75%相比,下降了0.07個百分點,整體在信貸風險控制上表現較好。從客戶群體劃分的角度來看,對公貸款的不良率為2.51%,與2018年末的2.68%相比,可看出不良率改善明顯。因此,此時提出加強對公業務的布局,也是基於資產質量逐步向好的這一契機,為全行發展增加一個動力引擎,並通過公私聯動,為零售客戶找到靠譜資產,進而更好地實現全行轉型的戰略目標。

然而,從零售信貸的不良率表現來看,從2018年末的1.07%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09%,上升了0.02個百分點,與我國整體外部經濟環境變化關聯較大。同時,平安銀行在2019年半年報中披露了對於零售貸款規模增速實行主動放緩,強化風險防控力度。我們觀察到,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零售貸款不良率中,數值最高的是信用卡不良率,但整體處於可控範圍內。在信用卡領域,平安銀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提高信用卡準入門檻,該行在2019年上半年的發卡數量繼續降至427萬張,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在於防範信貸風險。

目前,我們無法判斷平安銀行是否為趨勢性不良率上升特徵,未來需要持續觀察其零售貸款增速與不良率情況。展望下半年,平安銀行在零售信貸業務的開拓中,將加大AI智能催收、風控模型和大數據模型的應用範圍,不斷提高對客戶資質和風險識別能力,嚴控外部共債風險,保證資產質量,實現健康良性的業務發展。

圖 5:2016-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零售貸款與信用卡不良率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東興證券研究所

五、小結

平安銀行經過三年時間的「零售金融轉型」戰略實施,實現了零售客戶規模超過9000萬戶,淨利潤在全行佔比為70.2%。作為我國銀行業發展零售金融的一匹「黑馬」,已走入行業領先地位。在數字科技運用方面,「AI Bank」是平安銀行打造的零售金融服務品牌,以此來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優化風控策略,從而構建出「場景+金融」的生態圈體系。

圖 6: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架構下的零售金融——升級發展高端財富管理

資料來源:中國平安官網

與其他傳統銀行不同,藉助平安集團在保險、投資與金融科技等領域的綜合金融特色優勢,平安銀行將零售金融重心逐步傾向於發展高端財富管理,並藉助新設立的理財子公司,發展資管業務,從零售信貸轉為提升財富管理與中間業務收入。在推進業務轉型升級方面,平安銀行2019半年報圍繞零售金融與對公業務兩大領域,均提出推行「3+2+1」戰略,以技術驅動金融服務創新。結合平安集團的資源稟賦與科技研發能力,在全行資產質量逐步向好的趨勢下,將加大對公業務的投入力度,通過公私聯動來推進零售金融發展。

相關焦點

  • 三年不懈努力成就驚人蛻變 平安銀行零售對公「六四開」徵戰2020
    在向零售轉型戰略實施三年之後,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收佔比接近六成,利潤佔比接近七成,零售轉型已經實現。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對公業務的啟動,大零售、大對公六四佔比的均衡格局逐步形成,零售、對公、資金同業協同發展的思路日漸清晰,科技引領的作用更加凸顯。
  • 從起步到起飛:平安銀行新三年的戰略目標正在實現
    但是以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的戰略目標以及堅持「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針一直未曾動搖。平安銀行的科技戰略發展如何?  科技發展現狀——軟體、硬體兩不誤  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強調,2020年1-9月,該行圍繞「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在應用開發、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加速推進數位化轉型。
  • 銀行業零售「黑馬」為何轉型對公業務?平安銀行號稱要做集團團體...
    見習記者丨張曉琪在零售業務佔比持續提升之後,平安銀行(000001.SZ)董事長謝永林日前宣布,將開啟對公業務轉型,強調該行業務發展要從零售一枝獨秀步入均衡發展。不想在銀行內部做銀行,對公女掌門「空降」「經過三年的盤整,平安銀行已經煥然一新。未來業務發展要從一枝獨秀步入均衡發展,坐在臺上的張小璐將帶領對公業務走向全新的未來。」 謝永林在8月8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把這位剛剛「空降」的對公女掌門正式推向公眾。
  • 傳統對公經營思路已過時 多家銀行現在力推「數字金融」
    一位國有大行總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近幾年,一些股份行在零售銀行出現不少風險事件,其本質上是反映了對公能力的不足。2017年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大力度投入「大零售」戰略,以線上化、移動化等數字金融方式展業。
  • 銀行業集體轉向「大零售」 對公業務貢獻近半廣發銀行異類
    全國性銀行中,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對公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較大,都超過50%,而廣發銀行比重最低,僅為27%且全年虧損文 | 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一直以來,對公業務是中國銀行業的業務基石。儘管近年來各大銀行努力向零售業務轉型,但公司金融業務依然是各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其對銀行營業收入的貢獻度接近一半。
  • 平安銀行「口袋財務APP」升級為「平安數字口袋」
    金融數位化轉型大潮不斷推進,銀行數位化服務轉型發展的成果相繼展現。  近期平安銀行「口袋財務APP」升級為「平安數字口袋」,以新品牌、新Logo、新體驗面向廣大企業用戶。  「平安數字口袋」:以客戶和場景為出發點,突破傳統財務功能的局限,服務對象由客戶升級為網際網路用戶,服務能力範圍由銀行擴展至集團內外,服務模式由單點金融走向金融+非金融的服務閉環,為對公戶、中小微企業及企業員工,提供基於場景的數字資產管理及綜合性服務。
  • 平安銀行八大零售指標兩年增兩倍
    來源:證券時報平安銀行6日晚公布其2018年年報。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平安銀行用「零售業務現已成為收入增長主動力,零售轉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來肯定其過去三年零售業務的成績。2016年,平安銀行開啟零售轉型大幕。
  • 「對公做精」說到做到 平安銀行精品公司銀行蝶變
    8月初,平安銀行即將發布其2019中期業績,這距離該行2016年首次提出「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轉型戰略將近三年。三年來,憑藉堅定的戰略定力、強大的科技賦能與執行力,該行對公業務已實現全面做精,負債業務穩健增長,資產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
  • 強對公之長、補零售之短 浙商銀行平臺化服務戰略築起價值之橋
    銀行一直在尋找差異化發展道路,對公和零售成為重心之選。銀行結合自身實際各有側重,也在不同的戰略布局中逐漸走向分化。  近年來,零售轉型被奉為圭臬,對公業務也在數位化推動下悄然轉型。事實上,跳出傳統放貸方式的思維定勢才會發現,平臺經濟是一條有效路徑。  浙商銀行依託平臺化服務戰略,從對公業務率先進行突破,並逐漸深入各條線業務。
  • 行業增長乏力,轉型失敗案例多,平安銀行要轉型「對公」?
    一、穩利息,抓投資,平安銀行還是要面臨持續發展的難題從業績報告看,平安銀行一季度利息淨收入247.70億元,同比增長19.2%,佔到了營業收入的65%以上,這部分是一季度收入的壓艙石。首先,放貸資本充足給了增收的基礎保障。
  •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期許未來:「1234」說到做到
    誠如其所言,從交出來的成績單可見,平安銀行以靚麗的業績為市場側目。半年報顯示,該行零售突破成果突出,零售三大尖兵產品行業領先,零售業務貢獻已超半壁江山,利潤貢獻逾七成;對公做精逐步見效,智能化精品公司銀行體系加快成形;科技引領效果凸顯,全行推行AIBank有序推進。蓄力換擋,未來可期。
  • 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 ——中國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思考
    十幾年前,在業界的記憶裡,唯有招商銀行可稱之為「零售銀行」,而時至今日,隨著各家銀行積極補上零售短板,已有一批銀行提出向零售轉型的發展戰略,它們成為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的中堅力量。相較而言,在這個新興群體裡,將新零售與金融科技緊密結合、並經過深刻改造的平安銀行新零售模式,值得探討。
  • 平安銀行口袋銀行用戶突破1000萬
    2015年,平安銀行確定了「做網際網路時代的新金融」的戰略,並將「網際網路金融」作為潛心打造的四大業務特色之一。其中口袋銀行作為平安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的四大門戶之一,近年來不斷進行創新優化,多項創新功能開創業界先河,已逐漸成為在功能服務、用戶體驗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領先同業的「金融+生活」的綜合性移動服務平臺。
  • 平安銀行的零售走向,會不會是「升級版的螞蟻金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在私行AUM的帶動下,零售AUM規模達到2.32萬億元,環比增幅8.64%,同比增幅32.28%,零售客戶數量突破1億戶。   這樣難怪東北證券(000686,股吧)在其近期的一份研報中,將平安定義為「近五年零售戰略轉型最成功的選手」,並稱「隨著戰略的貫徹實施,平安銀行估值將不斷提升」。
  • 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科技賦能客群經營 突圍私人銀行業務
    在完成基礎零售的搭建和業務快速積累後,平安銀行年初明確提出,重點發展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用一到兩年躋身股份行第一梯隊。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銷售隊伍的升級對一季度私人銀行客戶數快速增長起了很大作用。
  • 未來銀行的新零售轉型
    一、傳統銀行遭遇了什麼? 首先,傳統經營模式難以保持增長。在高資金成本、金融脫媒、同業監管和利率市場化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根據數據顯示 2016 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為 -5.46%,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同時淨息差持續收緊到2.22%,比 10 年前的 3% 收緊了將近三分之一。
  • 平安銀行是正規銀行嗎?平安銀行貸款靠譜嗎?
    銀行貸款還是目前大部分在選擇貸款時的首要選擇,畢竟銀行是經銀保監會批准成立,並且受到銀保監會實施監管的企業,而且銀行的貸款利息是比較低的。平安銀行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很多人對於平安銀行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平安銀行是正規銀行嗎?平安銀行貸款靠譜嗎?相關問題。
  • 謝永林:平安銀行與京東數科的」生態共建「戰略大有可為
    共生共建共贏「合伙人」10月20日,平安銀行與京東數科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聯合推出的「平安銀行京東白條聯名信用卡」,簡稱平安白條卡,也將於近期上市。平安白條卡,在京東數科內部看來,相當於白條的3.0版本。
  • 平安銀行董事長:資本充足率困擾有望解決,未來將加大分紅
    針對不少投資者關心的分紅問題,他指出,過去平安銀行分紅不太好,是因為資本充足率「太可憐」。過去三年,平安銀行既要支持零售發展又要做核銷。倘若260億元可轉債成功轉股,資本充足率大概可以達到13.5%,核心資本充足率應該會在9.8%左右。 「(資本補充後)可以支持業務的發展,基於這樣的情況,利潤狀況不錯的話為什麼不加大分紅?集團是什麼分紅特點,我們一脈相承。
  • ...銀行最特殊業績發布會 謝永林詳解「三大動能」和「三張名片」
    「平安銀行201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數據的背後,相信大家更加看重的是平安銀行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謝永林表示,經過三年的轉型積累,平安銀行已經形成了三大關鍵的「動能」。   一是節奏均衡的發展動能:2019年業績表現上零售更強,資金同業也開始發力,各個業務板塊的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在均衡的基礎上推動總盤子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