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銀行的新零售轉型

2020-12-1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線性資本」(ID:LinearVenture),36氪經授權轉載。

一、傳統銀行遭遇了什麼?

首先,傳統經營模式難以保持增長。在高資金成本、金融脫媒、同業監管和利率市場化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根據數據顯示 2016 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為 -5.46%,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同時淨息差持續收緊到2.22%,比 10 年前的 3% 收緊了將近三分之一。   

資金成本升高,攬儲大戰不斷升級;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使主要依靠存貸利差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需要銀行加強產品創新,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隨著跨界競爭的加劇和客戶的改變,主要依靠鋪網點、鋪人員的跑馬圈地競爭方式不可持續,需要銀行建立差異化的業務模式和競爭策略。   

其次,零售業務市場前景明朗,據麥肯錫統計,自2009年起,中國零售銀行業收入以每年 30% 的速度遞增,並有望於2020年突破 2.6萬億元人民幣(超過 4300億美元)大關,佔中國銀行業整體收入的 40% 以上。屆時,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零售銀行市場,其中,小微貸款、消費貸款、理財等業務將成為主要的增長點。

伴隨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國從投資拉動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發展,根據統計消費已經對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 6 成。 隨著消費升級,居民的消費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逐漸追求更便捷、簡單、個性化的服務,銀行為適應這種趨勢,逐漸深入,觸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服務場景,拓寬服務渠道。

圖表來源:BCG諮詢

網際網路金融也在迅速崛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拿到金融牌照,微眾銀行與騰訊CDC發起的《2017銀行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1/3的用戶在銀行資金佔其所有流動資金的比例相對減少,這種現象在80後、90後年輕用戶群體中尤為明顯。這其中,有83%的人將資金轉向各種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微信支付、支付寶則成為主流選擇。

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得益於自身的敏捷機制,可以快速準確地應對市場變化,捕捉潛在商機,深度挖掘客戶價值。近年來,他們以領先科技和龐大客群為基礎,逐步進入支付、財富管理、消費信貸等領域,吞食著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傳統銀行如何守住現有優勢,進而緊跟時代大潮,激流勇進,是一個關乎銀行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

同時科技的推動,包括大數據、雲技術、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也能運用在改善銀行客戶體驗之中。根據麥肯錫的國際銀行業調查,全球最領先的銀行已經把稅前利潤的17%~20%用於布局顛覆式技術,支持大規模的數位化轉型。如:

在種種作用下,商業銀行的新零售轉型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BCG全球銀行業資料庫顯示,在美國、歐洲和日韓等已實現利率自由化的成熟市場中,零售銀行收入佔比普遍在40%以上,個別市場如德國和法國的零售銀行收入佔比甚至將近60%。零售銀行的發達被視為是銀行業充分競爭、成熟發展的自然結果。 

國內以招商銀行、 平安銀行為代表的中國領先銀行紛紛構建「大零售」戰略發展格局,由 產品導向轉型為客戶導向,擁抱數位化及金融科技的潮流順勢而上,挖掘客戶價值,重新構建業務格局。 

二、如何進行新零售轉型

長期以來,國內銀行皆以產品驅動增長、數據基礎薄弱零散、數據科學團隊匱乏,如今人口紅利逐漸減少,如何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成為了重點。 

如今,全渠道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主流選擇模式,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終端)、電話、郵件、實體網點等多渠道結合,多渠道的結合可以 給居民提供「就在手邊」的服務,客戶的任何需要都可以通過網絡自助、電話或者步行距離內的實體網點解決。 

新零售銀行應當按照客戶的偏好和客戶完成銀行業務的自然路徑, 明確每個渠道的「角色」,定義每個渠道的職能並進行相應的整合歸併,同時保證客戶在不同渠道間能夠做到無縫切換、獲得一致體驗。 

圖表來自:BCG諮詢

未來的零售業務必須與各類社會生產、生活場景整合,通過線上平臺與各大電商平臺、社會資源平臺對接。

中國消費者不僅看重全渠道購物的靈活性,還希望能乘興之所至,隨時隨地隨性購物。 我們將此稱為「場景觸髮式購物」。比如:當看到電視嘉賓穿的時裝,或在微信聊天時得知新的 美容產品,瞬間就被點燃的購物慾望。有些人借購物享受與家人和朋友聚會,也屬於此類。


未來的零售業務必須與各類社會生產、生活場景整合,通過線上平臺與各大電商平臺、社會資源平臺對接。

銀行通過獲取客戶的產品偏好、渠道偏好、風險偏好、理財偏好等全視圖信息,創建面向業務應用、支持與業務指標匹配的量化模型,快速產生和發現營銷線索,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策略。

長期以來,國內銀行在推動大數據的過程中面臨多重挑戰,如今大數據算法和機器學習的逐步成熟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機會窗口。通過大數據驅動的業務用例發掘價值,用模型/銷售留痕/閉環反饋提高收入、 降低風險、優化客戶體驗,最終將其固化為銀行的標準化作業模式。

三、新零售銀行成功案例

自1988年創立之初,Capital One就堅信銀行的競爭力是對金融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應該運用信息科技與高頻測試來開發最適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這一信條幫助Capital One成為一家「網際網路時代之前的大數據公司」,並成功躋身全球財富五百強。他們有三大業務板塊:信用卡、個人銀行(consumer banking)和公司銀行(commercial banking)。

在信用卡方面,Capital One 通過數據分析將客戶分類,尋找優質客戶。信用卡客戶大體分為三類:過度借貸、違約率高的垃圾用戶;信用良好,基本按時還款的高收入群體;通常將欠款展期但能夠歸還的低風險群體。前兩類客戶通常並不會給信用卡公司貢獻利潤,而佔總客戶數20%的第三類客戶通常貢獻行業125%的利潤。

技術創新上,Capital One 基於Alexa開發了的智能語音銀行助手。具體來說,Capital One基於Alexa開發並實現了如下功能(第一階段):

  • 信用卡帳單支付

  • 信用卡餘額查詢

  • 儲蓄帳戶餘額查詢

  • 列出近期消費記錄

  • 列出近期消費記錄

  • 查詢信用卡可用額度

  • 查詢信用卡帳單到期日

  • 帳戶信息概況/總覽


在場景開拓方面,Capital One更是將銀行與咖啡館相結合,探出了一條全新之路。Capital One咖啡銀行採取開放布局的設計,店內設有公共桌和躺椅,任何人都可以預訂的會議室、免費無線網絡和電源插座,以及免費為所有人提供諮詢服務的視頻櫃員機和自動櫃員機(不只針對持卡人),持有CapitalOne銀行卡的客戶在點單(手磨咖啡和點心等)時,能享受50%的優惠。

馬來西亞MACH銀行,就是通過全新的銀行模式和形象來服務對傳統銀行缺少興趣的年輕一代客戶。首先細分客服,提供個性化服務。在明確目標客戶後,銀行的渠道、產品、服務、流程等均圍繞該客群的特點進行設計和組織。

MACH的產品設計充滿趣味性,以吸引年輕人的眼球為目標,實體網點均開設在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購物中心,並且完全擯棄了傳統銀行網點的形式,沒有櫃檯也沒有櫃員,全部為自助服務和體驗區。網點的設計更像是數碼產品體驗店或新潮的服裝店,到處是畫面極具設計感的觸屏體驗設備、精美的產品手冊和舒適的 沙發,甚至還有供客戶休息怡情的吉他。 

RHB(Rashid HusseinBank,拉希德海珊銀行)是馬來西亞本土的三大銀行之一。子品牌Easy Bank僅提供五種產品,即貸款、信用卡、保險、借記卡、儲蓄。如同快餐店裡的菜單一樣,每種產品的價格和特點在分支機構中都有清晰的展示。貸款的利率計算簡單明了,Easy Bank分支機構的成立速度可以達到一般銀行分支機構的6倍,其發放貸款的效率是一般銀行分支機構的8倍。

平安銀行開設新型智能門店,取消傳統的櫃檯式銀行,取而代之的自助服務的FB超級櫃檯(由一臺pad和一臺傳感器組成)。客戶可以通過前期線上預約及信息填寫,到場後一分鐘實現辦卡等業務。客戶在來網點辦理業務之前,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客戶端進行預辦理、網點預約和預約叫號,將部分流程轉化到線上完成,並根據實際預約時間擇機前往。

最完美的零售銀行既不是純數字的銀行,也不是純依賴人的銀行,而應該是實現了虛擬與實體、數字與人的最佳平衡,使得客戶能夠以最自然、最直覺的方式與之互動的銀行。 銀行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數據驅動力來整合場和貨,使得客戶在金融產品的消費中產生「共鳴式」的愉悅體驗。



相關焦點

  • 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 ——中國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思考
    一方面,銀行業皆認可「得零售者得天下」,大力布局零售轉型;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成為銀行零售轉型的有力抓手,兩者相得益彰。此背景下,隨著轉型的逐步深入,一批新一代「零售銀行」開始崛起。其中,能同時將金融和網際網路兩張牌打好,並噴薄而出的「智能化零售銀行」模式,頗值得研究。
  • 郵儲銀行:10萬億資產零售大行的「新零售」轉型之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郵儲銀行:10萬億資產零售大行的「新零售」轉型之道擁有近4萬家營業網點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簡稱「郵儲銀行」)正在推進A股IPO,國有大行「A+H」上市收官在即。11月6日,郵儲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根據市場化詢價結果,該行A股IPO價格確定為5.50元/股。
  • 趙建:零售銀行轉型存在著「死亡之谷」,大部分已經喪失了轉型的...
    因為我也是研究宏觀,我現在研究宏觀的時間比研究銀行的更多,我們中國的銀行業一定要緊跟宏觀經濟和中國經濟轉型的節奏,尤其是緊跟政策轉型的節奏,當我們由過去的嚴監管到現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當我們由過去的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時候,我們銀行的轉型一定是內嵌於整個大時代的變化節奏中。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了,進入供給側改革的語境下,銀行發展模式一定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 科技、零售再成關鍵詞銀行轉型漸入佳境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大環境的日趨複雜,還是金融行業本身面臨著的多風險、嚴監管等形勢,都使得轉型成為銀行業突出重圍的重要「法寶」。在今年各銀行公布的年報、半年報之中,「轉型」二字早已司空見慣。而在其中,「科技」「零售」是當仁不讓的兩個熱門詞彙。梳理各行近期密集發布的三季報,科技、零售的再度高頻率出現,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 零售轉型中的崑山農商銀行樣本
    崑山農商銀行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經從一家寂寂無名的農村金融機構,成長為一家千億級規模的農村商業銀行。2014年開始,崑山農商銀行啟動了零售轉型改革。六年來,零售業務已經成為該行業績的強力助推器。到2019年,崑山農商銀行列居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第641位。近日,普益標準發布2020年上半年全國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百強總榜,崑山農商銀行首次入圍。
  • 信用卡業務助推郵儲銀行「新零售」轉型
    2019年信用卡消費金額達9310.70億元,同比增長20.24%;2017~2019年,信用卡結存卡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4%;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結存卡量達3110.07萬張……近年來,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成為郵儲銀行「新零售」轉型的重要引擎。
  • 推動零售轉型 平安口袋銀行4.0新版正式上線
    中國證券網 (記者 張憶 編輯 顏劍)為推動零售轉型並進一步整合旗下各類手機客戶端應用,昨日,平安口袋銀行4.0正式上線。該版本整合了原平安口袋APP、橙子銀行APP及平安信用卡APP三大APP,集貸款、理財、信用卡、支付等業務功能於一身,旨在打造成為一個承載平安銀行全零售產品線的「大口袋」。
  • 馬上消費CTO蔣寧:探索新零售金融數位化轉型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裴熔熔 陳玉靜 徐兵 文 朱哲 馬騰飛 攝影)10月21日,「農商使命與數字轉型」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論壇暨鄭州農商銀行零售轉型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辦,近300位業內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浪潮之下,農商銀行應該如何實現突圍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踐行國有大行擔當 加速新零售轉型
    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積極踐行「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條大型零售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作為一家資產超10萬億元、擁有近4萬個網點、服務近6億客戶的銀行,郵儲銀行在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加速推進新零售轉型,正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北京銀行零售轉型亮點紛呈 三大特色品牌齊頭並進
    「得零售者得天下」已經成為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快零售轉型的基本共識,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背景下,零售業務領先銀行業績表現相對較好,再次凸顯了零售業務抵禦經濟周期波動的優勢。
  • 哈爾濱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應對挑戰 深化零售轉型初見成效
    ,特別是數位化普惠金融戰略,在三農、小微企業和民生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服務質效,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對俄金融服務特色和跨境金融服務市場地位持續鞏固;同時發力風險管控,加速結構調整,深化零售轉型,重點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企業與社區關係深度連結,科技基礎建設和協同支持體系日臻完善,有溫度、有情懷、負責任的銀行品牌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 中信銀行信用卡五年收入增長4.5倍:科技賦能下的零售轉型
    文|李意安2014年7月中信銀行啟動的「零售業務二次轉型」,到2019年迎來了五年大考。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的價值貢獻持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688.15億元,已達全行淨收入的38.66%,相較2014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9.9%,已近乎實現翻番。
  • 宇信科技線上直播火熱,解碼銀行零售轉型
    在銀行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加速發展,銀行網點使用率的降低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使得銀行業頻現「關閉潮」。近日,國內銀行IT領軍企業宇信科技的一場線上直播,以「專業化+生態化,以智慧網點為抓手的銀行零售轉型的案例解碼」為主題,為業內人士解析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下銀行業智慧網點的發展前景。
  • CDP呂威:新零售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應對未來不確定性挑戰
    在全球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電商行業流量紅利增長乏力,促使各個企業積極的進行數位化轉型。其中,以發展潛力巨大著稱的新零售行業市場,也面臨著如持續快速發展、複製化發展能力,人員快速流動、市場瘋狂競爭以及多種不確定因素導致決策困難等諸多挑戰。那麼,新零售企業應如何應對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
  • 銀行業零售「黑馬」為何轉型對公業務?平安銀行號稱要做集團團體...
    見習記者丨張曉琪在零售業務佔比持續提升之後,平安銀行(000001.SZ)董事長謝永林日前宣布,將開啟對公業務轉型,強調該行業務發展要從零售一枝獨秀步入均衡發展。對於為何選擇在此時提出對公轉型,剛剛履新的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張小璐告訴界面新聞,對公業務經過三年調整已經具備轉型基礎,平安集團將以銀行為主軸整合集團對公資源,通過銀行對公業務發展為集團零售業務提供優質資產。
  • 從買單吧APP看交通銀行信用卡如何擁抱網際網路,助力零售轉型
    在此過程中,交通銀行信用卡官方APP「買單吧」的身影也頻頻出現,據統計,「買單吧」APP今年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累計註冊用戶已達7974萬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交通銀行零售業務的加速轉型。一直以來,交通銀行信用卡堅持以「買單吧」APP為抓手,圍繞用戶所需,打破服務邊界,關注年輕客群需求,不斷完善場景生態圈,致力將金融融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以「買單吧」APP為抓手,搶佔零售市場  銀行APP的戰力代表著零售銀行主戰場的實力。
  • 零售轉型成效顯著!長沙銀行2019年營收淨利雙位數增長規模突破6000...
    零售轉型成效顯著2019年,長沙銀行零售轉型繼續大步向前,並以戰略為舵、以科技為槳,奮力穿越中小銀行的轉型之海。整體來看,零售業務「護城河」穩步夯實。新一輪的零售轉型,需要依靠數位化的強力驅動。2019年作為長沙銀行的「數據驅動年」,該行依託科技引領和數據驅動,構建起「線上」、「客戶+帳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金融新零售模式,走科技引領發展、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
  • 零售銀行金融科技論壇上,口袋零錢:共創共享助力銀行轉型升級
    (原標題:零售銀行金融科技論壇上,口袋零錢:共創共享助力銀行轉型升級)
  • 零售3.0數位化轉型質變:招商銀行App9.0重磅上線
    招行零售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招商銀行App已初步實現了『外接流量』『內建平臺』,如今App開始將『流量經營』與『價值創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MAU(月活躍用戶)北極星戰略的一次升華,也是零售3.0轉型質變的開端」。
  • 轉型新零售的永輝、天虹、三江購物業績如何?
    過去半年多時間,線下新零售樣本永輝超級物種、天虹sp@ce、新華都海物會、步步高鮮食演義、百聯RISO、大潤發優鮮、世紀聯華·鯨選未來店等相繼出爐;線上新零售業態本來生活線下旗艦店、美團「掌魚生鮮」等正式亮相、盒馬鮮生擴張加速……轉型新零售後,這些企業上半年交出了什麼樣的業績考卷?業態創新對於財報數據又有哪些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