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10萬億資產零售大行的「新零售」轉型之道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郵儲銀行:10萬億資產零售大行的「新零售」轉型之道

擁有近4萬家營業網點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簡稱「郵儲銀行」)正在推進A股IPO,國有大行「A+H」上市收官在即。

11月6日,郵儲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根據市場化詢價結果,該行A股IPO價格確定為5.50元/股。由於該發行價格對應的2018年攤薄後市盈率(9.58倍PE)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A股銀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7.10倍PE),需要連續刊登三周風險提示公告,網上、網下申購將按規定遞延至11月28日,網上路演也按規定相應遞延至11月27日。

根據《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證監會公告〔2014〕4 號)的要求,如擬定的發行價格(或發行價格區間上限)對應的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在網上申購前三周內連續發布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每周至少發布一次。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作為銀行股IPO上市,出現遞延三周申購實屬常見,屬行業慣例,對此專業投資者及資本市場人士也早已習以為常。據統計,今年已經登陸A股的銀行股,均無一例外發布了同類公告,其原因均為新股發行價對應的攤薄後發行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

就在此前不久,10月29日,郵儲銀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三季報成績單。截至2019年9月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10.1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25%;淨利潤543.44億元,同比增長16.33%,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速;不良率為0.83%,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11月6日,郵儲銀行H股股價自2016年9月上市以來漲幅接近20%,自2019年初以來漲幅超30%。

這家大行並不因營業網點最多而成為一家「傳統銀行」,而是全面轉向「新零售」。

除近4萬個營業網點、個人存款佔比高達87.20%等傳統零售優勢,郵儲銀行計劃將信息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提升至3%,打造與場景融合、與平臺對接,基於大數據分析、交叉銷售、客戶深度挖掘的「新零售」。

多家賣方機構對郵儲銀行給予「買入」評級。

「一家非常獨特的銀行,優點極其稀缺,正處於重大積極變化的當口。」一位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近日如是評價。

10月29日,廣發證券發布報告稱,郵儲銀行已被納入國有大行監管序列,堅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定位,依託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廣泛的網點基礎,憑藉獨有的「自營+代理」模式,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零售之外,國信證券同日發布報告,郵儲銀行在對公業務方面仍有發展空間,對公綜合收入提升有望進一步提高公司長期盈利能力。通過測算認為,公司未來相對行業的ROE仍有1-2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

一張「獨特」的資產負債表

郵儲銀行前身是郵政儲蓄,歷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和專設的郵政儲金局。為了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集聚更多資金,1986年4月,郵政儲蓄恢復開辦,此後,郵政儲蓄利用郵政網點眾多的優勢,廣為收儲民間零星資金。

進入21世紀,隨著四大行股改上市,郵儲銀行啟動改革步伐。2005年,國務院下發《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並加快成立郵政集團控股的銀行;2007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12年,郵儲銀行進一步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郵儲銀行引進10家戰略投資者;2016年9月,郵儲銀行在香港交易所H股上市。

郵儲銀行是一家非常「獨特」的銀行,從總資產規模看,到9月末總資產已超過10萬億元,在國有大行中排名第五位。

同時,郵儲銀行堅持零售銀行發展戰略,依託其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覆蓋中國99%的縣(市),是中國網點最多的銀行。

線下網點是觸達客戶的第一步,也是業務邏輯的起點。截至2019年9月末,郵儲銀行零售客戶數達到5.95億戶,較上年末增加1637萬戶。

這一網絡優勢,給郵儲銀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普惠金融基礎。

此外,藉助「自營+代理」的獨特模式,郵儲銀行相比其他商業銀行擁有一張獨特的資產負債表,個人存款佔比超8成,個人貸款佔比超5成。郵儲銀行自身甚至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流動性提供者。

具體而言,截至9月末,資產端,郵儲銀行個人貸款餘額2.6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55%,個人貸款佔全部貸款比重的54.35%,處於行業領先水平;負債端,個人存款餘額7.9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3%,個人存款佔總存款比重更是高達87.20%。

需要指出的是,為投資人所關心的「自營+代理」模式使郵儲銀行擁有穩定的低成本存款。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及《郵政儲蓄銀行代理營業機構管理辦法(修訂)》,郵儲銀行及郵政集團所遵循的「自營+代理」運營模式為無期限運營,雙方均無權終止這一代理關係。

從最近四年來看,郵儲銀行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始終在92%以上,個人存款佔總存款的比重始終在85%以上,活期存款佔公司存款總額的比重也接近70%。2019年1-6月、2018年、2017年及2016年,郵儲銀行的付息負債平均付息率分別為1.56%、1.46%、1.44%及1.61%。

一道「新零售」的轉型護城河

觀察郵儲銀行,這家大行並不因營業網點最多而為一家「傳統銀行」,而是全面轉向「新零售」。

先看資產端,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1.26萬億元,佔總貸款的26.70%,該行構建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五大產品體系,覆蓋所有三農經營主體。

零售業方面中,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其他消費貸款1.84萬億元,佔個人貸款總額的72.31%,該行構建以房屋、汽車、消費和教育為核心的四大消費貸款產品體系。

此外,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達6,126.36億元,佔貸款總額的13.03%。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在大型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列。

這給予了郵儲銀行較高的資產安全邊際。從數據看,從不良貸款率來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0.83%,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以「大零售」為底色,郵儲銀行宣布將加速「新零售」轉型,即加快構建「用戶引流、客戶深耕、價值挖掘」三位一體的「新零售」發展模式。

舉例而言,上述資產端布局中,三農金融方面,郵儲銀行推出額度線上支用模式「E捷貸」和全流程純線上貸款產品,以及「極速貸」「掌柜貸」等網際網路貸款產品。小微金融方面,郵儲銀行聚焦小微普適、政銀合作、民生和雙創科技四大領域,打造線上化、標準化與專業化產品模式,6月末有貸款餘額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達150.97萬戶,列同業第一位。個人信貸方面,郵儲銀行打通線上及線下渠道,實現「從房到家」全場景、全渠道覆蓋的多層次、立體化產品及服務體系。

郵儲銀行的零售金融發展護城河,重點在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兩大領域。

在用戶引流方面,線下近4萬家城鄉網點資源,疊加線上協同,郵儲銀行正在構建泛生活服務生態圈。

對於線下網點,郵儲銀行正在積極全面推動網點系統化轉型工作,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網點專業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網點核心競爭力,通過建設個人客戶管理數據集市,提升客戶畫像精準度,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服務。

對於線上渠道,郵儲銀行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開發和運用上已有布局。

在雲計算方面,郵儲銀行渠道管理平臺、手機銀行、個人網上銀行、自助銀行、移動展業、POS業務、國際支付等42個系統實現私有雲平臺部署,日交易量超過1.75億筆,全行超過64%的交易通過雲平臺完成;在大數據方面,深入推進「1+N+36」大數據應用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總分聯動」助力大數據應用推廣落地;在人工智慧方面,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客服業務量佔客服中心業務量的38%,問答準確率達94%,大幅提升了客戶體驗。

金融科技是「新零售」轉型的助推器。今年以來,郵儲銀行管理層多次表示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傳遞了加速金融科技賦能轉型發展的決心。

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信息科技投入7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2.75%,未來計劃將信息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提升至3%,通過科技發展帶動全面深化轉型。這將為郵儲銀行帶來良好的成長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踐行國有大行擔當 加速新零售轉型
    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積極踐行「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條大型零售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作為一家資產超10萬億元、擁有近4萬個網點、服務近6億客戶的銀行,郵儲銀行在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加速推進新零售轉型,正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新LPR來了息差收窄銀行怎麼應對? 郵儲銀行詳解如何挖潛6億零售客戶
    郵儲銀行(01658.HK)拉開國有大行中報序幕。截至6月30日,郵儲銀行營收1417.04億元,同比增長7.02%;撥備前利潤684.82億元,同比增長18.81%;淨利潤374.22億元,同比增長14.98%。總資產達到10.0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79%,每股淨資產達5.49元。不良率0.82%,比上年末減少0.04個百分點。
  • 郵儲銀行深度報告:獨特運營模式 天然零售稟賦
    收益端,收益端零售業務營收貢獻達62.67%,明顯高於其他大行,但利潤貢獻只有40.26%,僅處於中上遊水平;資產端,零售貸款佔比達54.24%,也高於其他五大行,同時由於配置較多消費貸、經營貸等業務,零售收益率僅次於交行;負債端,零售存款佔比達86.56%,遠高於其他大行,但活期率較低。由於活期和定期定價均要低於其他銀行,所以整體存款成本仍是同業最低。
  • 郵儲銀行回A首年獲郵政集團增持346億 打造特色零售業務個人銀行...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回A上市的一年間,郵政集團已多次實施增持行動,鼎力支持郵儲銀行。記者粗略計算,去年12月至今,郵政集團在二級市場上的增持金額達到46億元,算上此次定增,合計增持金額將達到346億元。作為六大國有行中唯一定位零售銀行的商業銀行,郵儲銀行經營業績及資產質量在行業中表現十分優異。
  • 信用卡業務助推郵儲銀行「新零售」轉型
    2019年信用卡消費金額達9310.70億元,同比增長20.24%;2017~2019年,信用卡結存卡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4%;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結存卡量達3110.07萬張……近年來,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成為郵儲銀行「新零售」轉型的重要引擎。
  • 郵儲銀行A股上市 國有大行「A+H」上市收官
    作為既古老又年輕的國有大行,自2007年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自覺承擔「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過去的儲匯機構蝶變成具有鮮明零售特色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從2012年股改、2015年引戰、2016年H股上市,再到成功登陸A股,郵儲銀行全面完成了「股改—引戰—A、H兩地上市」三步走改革路線圖。
  • 郵儲銀行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0.86% 資產質量持續穩定
    在保障基礎金融服務上,郵儲銀行加大線上金融服務力度,引導客戶優先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辦理金融業務,滿足客戶足不出戶的金融服務需求。依託敏捷開發創新推出「居家客服」,為客戶高效答疑解難。與此同時,郵儲銀行切實做好網點金融服務,強化網點門前、廳內、櫃面「三道防線」的防護措施,全力保障網點金融服務。目前,郵儲銀行網點基本全面復工。
  • 六大行2019年共賺1.12萬億 淨息差承壓、尋路零售市場
    年報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穩步提升,共實現了1.12萬億的淨利潤;國有大行資產規模座次略有變動,工行以30.11萬億顯著優勢穩居第一,郵儲銀行以高達16.48%的增速領跑增幅榜,並超過交通銀行總資產。不過,在大行的盈利能力上,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淨利差等指標的下行也頗受關注。
  • 郵儲銀行2020年中報:手機銀行客戶2.79億戶 交易金額同比增長74.52%
    疫情期間,郵儲銀行推出客戶經理雲工作室,上線「居家客服」,推出全新客戶權益板塊「郵儲健康」,全力做好「無接觸」的線上金融服務。圍繞「服務客戶,打造場景,豐富產品」這一主線,郵儲銀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構建具有郵儲銀行特色的零售「護城河」,持續推進零售業務線上化轉型。
  • 郵儲銀行2019年淨利610億 淨息差同比下降17個基點至2.50%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該行總資產規模達10.22萬億元,總負債規模達9.67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768.09億元,同比增長6.06%;淨利潤610.36億元,同比增長16.52%;不良貸款率為0.86%。郵儲銀行方面稱,得益於「新零售」轉型的突破和成效,該行經營業績邁上新臺階。
  • 郵儲銀行明日登錄A股 68億資金「護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此次,郵儲銀行(601658)為上市做足了準備。周日晚間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12月10日在上交所上市。同時,控股股東郵政集團計劃增持股票,金額不低於25億元,加上近43億元的「綠鞋」資金,這意味著郵儲銀行上市之初就有68億資金護盤。
  • 獨家|索羅斯認購郵儲銀行
    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成功完成H股上市,正式登陸國際資本市場,股票代碼「1658.HK」。此次IPO集資總額達566.27億港元(74億美元),成為繼阿里巴巴(NYSE:BABA)2014年在美上市之後,兩年來全球最大體量的IPO。
  • 趙建:零售銀行轉型存在著「死亡之谷」,大部分已經喪失了轉型的...
    現在銀行業都在擁擠的向零售銀行轉型,但是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每個銀行都可以做零售,而且數據顯示,與美國當年的情況類似,中國銀行業零售銀行的「死亡之谷」已經出現,就是資產規模5000到一萬億左右的銀行,轉型起來非常艱難,或者已經喪失了轉型的時間窗口。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可以做零售,董事長一年一換,領導天天訓員工,招聘都是靠關係,這樣的銀行沒法做零售。因為零售是實實在在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市場化的行動。
  • 郵儲銀行發力網際網路金融 加速推進業技深度融合
    憑藉天然的零售稟賦、優異的資產質量、強勁的發展勢頭等優勢,這家資產規模超10萬億元的年輕大行表現出了較高的成長性。同時,透過年報可以看出,郵儲銀行尤為注重數位化轉型,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致力於打造智能化、場景化、開放化的線上渠道,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該行秉承開放、共享、共贏的理念,持續加強外部合作,不斷豐富場景,新零售轉型成效顯著。
  • 郵儲銀行帶著直銷銀行來了 郵惠萬家銀行註冊資本50億元
    郵惠萬家銀行將成為繼百信銀行、招商拓撲銀行之後的第三家直銷銀行,也是首家設立直銷銀行的國有大行。   郵惠萬家銀行成立   作為一家老牌的傳統銀行,郵儲銀行在很早之前就確立了零售銀行戰略,此次設立郵惠萬家銀行也是為其數位化轉型做準備。
  • 郵儲銀行敲鑼開啟新時代
    作為既古老又年輕的國有大行,自2007年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自覺承擔「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過去的儲匯機構蝶變成具有鮮明零售特色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從2012年股改、2015年引入戰略投資者、2016年H股上市,再到成功登陸A股,郵儲銀行全面完成了「股改—引戰—A、H兩地上市」三步走改革路線圖。
  • 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 ——中國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思考
    鑑於此,過去幾年來,可以陸續看到不少眼光前瞻、戰略布局卡位較前的銀行,均在積極謀求結構轉型,而向零售銀行轉型,成為未來發展的長期趨勢。分析這背後的原因可見,首先,目前銀行負債成本高企,易上難下,此種情況下,銀行零售存款變得彌足珍貴;其次,在負債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銀行只有尋覓高收益資產才能與之匹配。
  • 郵儲銀行獲批籌建直銷銀行 探索「三農」金融服務新模式
    據了解,「郵惠萬家銀行」中的「郵」代表與郵政和郵儲銀行一脈相承,體現了品牌基因;「惠」體現直銷銀行的普惠責任;「萬家」是「普惠萬家、服務萬家」之意。郵儲銀行將把郵惠萬家銀行作為改革創新試驗田,與郵惠萬家銀行共同探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盤活和賦能線下網絡,加快數位化、敏捷化、場景化轉型,打造郵儲銀行轉型發展的「第二曲線」。
  • 首家國有大行獨資直銷銀行獲批籌建,4萬個網點潛能...
    申萬宏源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直銷銀行牌照有利於幫助郵儲銀行進一步賦能代理網點,網點價值有望迎來重估。」打破直銷銀行合資慣例值得注意的是,郵惠萬家銀行不僅是首家國有大行發起的直銷銀行,也是繼百信銀行、招商拓撲銀行後,首次打破了由商業銀行與網際網路公司合資籌建慣例的直銷銀行。
  • 中國新聞網:郵儲銀行探路直銷銀行 服務鄉村振興出實招
    郵儲銀行將把郵惠萬家銀行作為改革創新試驗田,與郵惠萬家銀行共同探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盤活和賦能線下網絡,加快數位化、敏捷化、場景化轉型,打造郵儲銀行轉型發展的「第二曲線」。  探索「三農」金融新模式  郵儲銀行從成立之初就定位於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積極踐行普惠金融,不斷豐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38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902.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