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郵儲銀行:10萬億資產零售大行的「新零售」轉型之道
擁有近4萬家營業網點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簡稱「郵儲銀行」)正在推進A股IPO,國有大行「A+H」上市收官在即。
11月6日,郵儲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根據市場化詢價結果,該行A股IPO價格確定為5.50元/股。由於該發行價格對應的2018年攤薄後市盈率(9.58倍PE)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A股銀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7.10倍PE),需要連續刊登三周風險提示公告,網上、網下申購將按規定遞延至11月28日,網上路演也按規定相應遞延至11月27日。
根據《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證監會公告〔2014〕4 號)的要求,如擬定的發行價格(或發行價格區間上限)對應的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在網上申購前三周內連續發布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每周至少發布一次。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作為銀行股IPO上市,出現遞延三周申購實屬常見,屬行業慣例,對此專業投資者及資本市場人士也早已習以為常。據統計,今年已經登陸A股的銀行股,均無一例外發布了同類公告,其原因均為新股發行價對應的攤薄後發行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
就在此前不久,10月29日,郵儲銀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三季報成績單。截至2019年9月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10.1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25%;淨利潤543.44億元,同比增長16.33%,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速;不良率為0.83%,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11月6日,郵儲銀行H股股價自2016年9月上市以來漲幅接近20%,自2019年初以來漲幅超30%。
這家大行並不因營業網點最多而成為一家「傳統銀行」,而是全面轉向「新零售」。
除近4萬個營業網點、個人存款佔比高達87.20%等傳統零售優勢,郵儲銀行計劃將信息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提升至3%,打造與場景融合、與平臺對接,基於大數據分析、交叉銷售、客戶深度挖掘的「新零售」。
多家賣方機構對郵儲銀行給予「買入」評級。
「一家非常獨特的銀行,優點極其稀缺,正處於重大積極變化的當口。」一位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近日如是評價。
10月29日,廣發證券發布報告稱,郵儲銀行已被納入國有大行監管序列,堅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定位,依託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廣泛的網點基礎,憑藉獨有的「自營+代理」模式,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零售之外,國信證券同日發布報告,郵儲銀行在對公業務方面仍有發展空間,對公綜合收入提升有望進一步提高公司長期盈利能力。通過測算認為,公司未來相對行業的ROE仍有1-2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
一張「獨特」的資產負債表
郵儲銀行前身是郵政儲蓄,歷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和專設的郵政儲金局。為了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集聚更多資金,1986年4月,郵政儲蓄恢復開辦,此後,郵政儲蓄利用郵政網點眾多的優勢,廣為收儲民間零星資金。
進入21世紀,隨著四大行股改上市,郵儲銀行啟動改革步伐。2005年,國務院下發《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並加快成立郵政集團控股的銀行;2007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12年,郵儲銀行進一步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郵儲銀行引進10家戰略投資者;2016年9月,郵儲銀行在香港交易所H股上市。
郵儲銀行是一家非常「獨特」的銀行,從總資產規模看,到9月末總資產已超過10萬億元,在國有大行中排名第五位。
同時,郵儲銀行堅持零售銀行發展戰略,依託其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覆蓋中國99%的縣(市),是中國網點最多的銀行。
線下網點是觸達客戶的第一步,也是業務邏輯的起點。截至2019年9月末,郵儲銀行零售客戶數達到5.95億戶,較上年末增加1637萬戶。
這一網絡優勢,給郵儲銀行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普惠金融基礎。
此外,藉助「自營+代理」的獨特模式,郵儲銀行相比其他商業銀行擁有一張獨特的資產負債表,個人存款佔比超8成,個人貸款佔比超5成。郵儲銀行自身甚至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流動性提供者。
具體而言,截至9月末,資產端,郵儲銀行個人貸款餘額2.6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55%,個人貸款佔全部貸款比重的54.35%,處於行業領先水平;負債端,個人存款餘額7.9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3%,個人存款佔總存款比重更是高達87.20%。
需要指出的是,為投資人所關心的「自營+代理」模式使郵儲銀行擁有穩定的低成本存款。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及《郵政儲蓄銀行代理營業機構管理辦法(修訂)》,郵儲銀行及郵政集團所遵循的「自營+代理」運營模式為無期限運營,雙方均無權終止這一代理關係。
從最近四年來看,郵儲銀行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始終在92%以上,個人存款佔總存款的比重始終在85%以上,活期存款佔公司存款總額的比重也接近70%。2019年1-6月、2018年、2017年及2016年,郵儲銀行的付息負債平均付息率分別為1.56%、1.46%、1.44%及1.61%。
一道「新零售」的轉型護城河
觀察郵儲銀行,這家大行並不因營業網點最多而為一家「傳統銀行」,而是全面轉向「新零售」。
先看資產端,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1.26萬億元,佔總貸款的26.70%,該行構建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五大產品體系,覆蓋所有三農經營主體。
零售業方面中,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其他消費貸款1.84萬億元,佔個人貸款總額的72.31%,該行構建以房屋、汽車、消費和教育為核心的四大消費貸款產品體系。
此外,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達6,126.36億元,佔貸款總額的13.03%。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在大型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列。
這給予了郵儲銀行較高的資產安全邊際。從數據看,從不良貸款率來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0.83%,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以「大零售」為底色,郵儲銀行宣布將加速「新零售」轉型,即加快構建「用戶引流、客戶深耕、價值挖掘」三位一體的「新零售」發展模式。
舉例而言,上述資產端布局中,三農金融方面,郵儲銀行推出額度線上支用模式「E捷貸」和全流程純線上貸款產品,以及「極速貸」「掌柜貸」等網際網路貸款產品。小微金融方面,郵儲銀行聚焦小微普適、政銀合作、民生和雙創科技四大領域,打造線上化、標準化與專業化產品模式,6月末有貸款餘額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達150.97萬戶,列同業第一位。個人信貸方面,郵儲銀行打通線上及線下渠道,實現「從房到家」全場景、全渠道覆蓋的多層次、立體化產品及服務體系。
郵儲銀行的零售金融發展護城河,重點在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兩大領域。
在用戶引流方面,線下近4萬家城鄉網點資源,疊加線上協同,郵儲銀行正在構建泛生活服務生態圈。
對於線下網點,郵儲銀行正在積極全面推動網點系統化轉型工作,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網點專業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網點核心競爭力,通過建設個人客戶管理數據集市,提升客戶畫像精準度,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服務。
對於線上渠道,郵儲銀行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開發和運用上已有布局。
在雲計算方面,郵儲銀行渠道管理平臺、手機銀行、個人網上銀行、自助銀行、移動展業、POS業務、國際支付等42個系統實現私有雲平臺部署,日交易量超過1.75億筆,全行超過64%的交易通過雲平臺完成;在大數據方面,深入推進「1+N+36」大數據應用組織管理體系建設,「總分聯動」助力大數據應用推廣落地;在人工智慧方面,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客服業務量佔客服中心業務量的38%,問答準確率達94%,大幅提升了客戶體驗。
金融科技是「新零售」轉型的助推器。今年以來,郵儲銀行管理層多次表示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傳遞了加速金融科技賦能轉型發展的決心。
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信息科技投入7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2.75%,未來計劃將信息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提升至3%,通過科技發展帶動全面深化轉型。這將為郵儲銀行帶來良好的成長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