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大明湖位置在濟南(舊城)北部;與千佛山、趵突泉為濟南三大名勝。其湖水面積四十六萬平方、佔地面積八十一萬平方米。大明湖最初以大明寺而得名,北通鵲山湖、南至濯纓湖。
【街拍】1937年12月,濟南陷落。日本人將濟南劃為:城外東區、城內東區、城外西區、城內西區、商埠東區、商埠中區、商埠西區、北鄉區、南鄉區、東鄉區、西鄉區,共十一區。抗戰勝利後,國府收復濟南,濟南總面積一百七十餘平方公裡。
【新建門附近】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濟南府古城牆始建。明朝時期,城牆曾經有過五次大規模的修繕。城牆由內城與外城組成。內城原址位於今護城河內側,全長6.4公裡;外城,亦稱圩子牆,北面與內城重合,東面位於今歷山路,西面位於今順河街,南面位於文化西路。1910年(清朝宣統二年),在新建齊魯大學處(南圩子牆外)開闢了新建門。
【街拍】早期濟南內城有四門:齊川門(濟川門、老東門),歷山門(舜田門、南門),濼源門(西門),匯波門(北水門)。外城有七門 :永靖門(東圩子門),海晏門(菜市圩子門),岱安門(南圩子門),永固門(東舍坊圩子門),永綏門(杆石橋圩子門),濟安門(小北門),永鎮門(迎仙橋圩子門)。
【經二路】經二路,被老濟南通稱為二大馬路,是貫穿(老商埠)東西的主道;由普利門至緯十二路,長達3公裡。路兩邊商號林立,有法桐林蔭。八十年代之前,這裡是最繁華的地區。
【經二路】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開埠;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津浦鐵路途經濟南;使得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民國成立後,濟南設市;這個時期工商業更加繁榮,濟南嘉禾捲菸廠、大觀園商業城、瑞蚨祥等陸續開張。
【普利街】普利街【Puli Street/ Puli St.】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是濟南市中心的東西主幹道。東起共青團路,西至順河東街。三、四十年代,該街娛樂文化活躍;逢年過節,有扭秧歌、踩高蹺、說書、雜耍、唱戲等活動,十分熱鬧。
【糊火柴盒】民國三年(1914年),山東振業(火柴)公司由叢良弼等在濟南創辦,這也是山東省首家火柴生產(民族)企業。火柴公司投產,終結了山東地區對進口火柴的依賴。五·四運動後,日本製造的火柴受到抵制,民族火柴工業得到高速的發展。
【黑虎泉附近】黑虎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街道環城公園東南隅(原濟南內城東南護城河外側),隔河北與解放閣相對。該泉群東起解放閣,向西延伸七百米;沿南護城河分布,總計有十四處泉池(濟南第二大泉群)。明代嘉靖年間,此地曾建有黑虎廟。清朝修砌時,使用石雕虎頭引水。
【街拍】新中國成立後,濟南的商鋪、工廠紛紛改為公私合營;同時,中國重汽等企業陸續出現。五十年代末,章丘、泰安、長清、歷城、萊蕪、寧陽、新泰劃歸濟南。【濟南老照片,1939年-1940年。攝影資料:京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