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濟南,新建門普利街二大馬路

2020-12-25 舊影閣

【大明湖】大明湖位置在濟南(舊城)北部;與千佛山、趵突泉為濟南三大名勝。其湖水面積四十六萬平方、佔地面積八十一萬平方米。大明湖最初以大明寺而得名,北通鵲山湖、南至濯纓湖。

【街拍】1937年12月,濟南陷落。日本人將濟南劃為:城外東區、城內東區、城外西區、城內西區、商埠東區、商埠中區、商埠西區、北鄉區、南鄉區、東鄉區、西鄉區,共十一區。抗戰勝利後,國府收復濟南,濟南總面積一百七十餘平方公裡。

【新建門附近】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濟南府古城牆始建。明朝時期,城牆曾經有過五次大規模的修繕。城牆由內城與外城組成。內城原址位於今護城河內側,全長6.4公裡;外城,亦稱圩子牆,北面與內城重合,東面位於今歷山路,西面位於今順河街,南面位於文化西路。1910年(清朝宣統二年),在新建齊魯大學處(南圩子牆外)開闢了新建門。

【街拍】早期濟南內城有四門:齊川門(濟川門、老東門),歷山門(舜田門、南門),濼源門(西門),匯波門(北水門)。外城有七門 :永靖門(東圩子門),海晏門(菜市圩子門),岱安門(南圩子門),永固門(東舍坊圩子門),永綏門(杆石橋圩子門),濟安門(小北門),永鎮門(迎仙橋圩子門)。

【經二路】經二路,被老濟南通稱為二大馬路,是貫穿(老商埠)東西的主道;由普利門至緯十二路,長達3公裡。路兩邊商號林立,有法桐林蔭。八十年代之前,這裡是最繁華的地區。

【經二路】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開埠;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津浦鐵路途經濟南;使得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民國成立後,濟南設市;這個時期工商業更加繁榮,濟南嘉禾捲菸廠、大觀園商業城、瑞蚨祥等陸續開張。

【普利街】普利街【Puli Street/ Puli St.】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是濟南市中心的東西主幹道。東起共青團路,西至順河東街。三、四十年代,該街娛樂文化活躍;逢年過節,有扭秧歌、踩高蹺、說書、雜耍、唱戲等活動,十分熱鬧。

【糊火柴盒】民國三年(1914年),山東振業(火柴)公司由叢良弼等在濟南創辦,這也是山東省首家火柴生產(民族)企業。火柴公司投產,終結了山東地區對進口火柴的依賴。五·四運動後,日本製造的火柴受到抵制,民族火柴工業得到高速的發展。

【黑虎泉附近】黑虎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街道環城公園東南隅(原濟南內城東南護城河外側),隔河北與解放閣相對。該泉群東起解放閣,向西延伸七百米;沿南護城河分布,總計有十四處泉池(濟南第二大泉群)。明代嘉靖年間,此地曾建有黑虎廟。清朝修砌時,使用石雕虎頭引水。

【街拍】新中國成立後,濟南的商鋪、工廠紛紛改為公私合營;同時,中國重汽等企業陸續出現。五十年代末,章丘、泰安、長清、歷城、萊蕪、寧陽、新泰劃歸濟南。【濟南老照片,1939年-1940年。攝影資料:京都大學】

相關焦點

  • 濟南前世今生這些事呀. 收藏 ! 不謝
    濟南分三個階段的不同狀況和發展,一、解放前的濟南府。二、解放後七、八、九十年代老濟南。三、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大都市新濟南。現濟南的發展速度真是一年小變,五年大變,十年巨變。像這樣的發展速度,再過幾年濟南還不上天了(哈哈)!到那時,人民的生活還不知道要好到什麼程度呢?用語言是無法形容,你就偷著樂吧!
  • 一大馬路上的那些濟南第一:津浦鐵路賓館 第一家西餐館……
    濟南的馬路,概念始自開商埠新建的大馬路,亦稱一馬路。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
  • 老上海的記憶,三十年代末期高清老照片
    三十年代中期,吳良材(眼鏡)行的總店落戶南京路。【西藏路,遠東飯店門前。】三十年代初期,該飯店就設有書場;後書場還有滬劇、越劇等演出;直至五十年代。【西藏路,熱鬧的花鳥市場。】老上海的大小馬路上,開有很多花鳥魚蟲店鋪;是當地人非常喜歡走走的去處。
  • 「橋堅強」:「馱」了半世紀濟南人
    近日,記者探訪了濟南不少老橋,原來「馱」了半世紀濟南人的「橋堅強」還真不少。【銅元局前街北口】「生產橋」石板磨得鋥亮,重卡仍能輕鬆過  日前,記者來到生產路南口附近的這座橋上,看到滿載乘客的66路公交車由南向北駛來,沿銅元局前街北口平穩地穿過這座石板橋,向北行駛。
  •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歲月在這裡停滯——史上最全濟南旅遊攻略
    從趵突泉到千佛山,從山東博物館到山東美術館,從文化之美到自然之美,一起來看看泉城濟南該怎麼玩吧?濟南景點門票美食攻略送上!2.熱門美食店(1)草包包子:濟南非常有名的一家老店,吃的就是一種情懷。地址:普利街15號(2)國足臭豆腐:這家堪稱芙蓉街排隊之王;地址歷下區芙蓉街117號(3)芙蓉泉烤雞爪:口感軟軟糯糯,入口即化,非常值得一試。
  • 這張濟南民國老地圖大不同:名都很俗 現在指的哪?
    nbsp&nbsp作者:&nbsp&nbsp&nbsp&nbsp2017-02-21 14:16:02&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山東》地圖上,附帶一張很直觀的歷城(濟南
  • 老濟南清末繁華商業老街,如今仍有人居住,恍若隔世!
    老濟南清末繁華商業老街,如今仍有人居住,恍若隔世!文|月上西樓圖|網絡截圖曾經老濟南西城濼源門至外圩子城一片為老西關。這麟趾巷街名起得好,它同街巷北側的西券門巷、郝家巷、冉家巷、柴家巷,及稍東邊的神堂巷、剪子巷、篦子巷,共同形成了西關有名的八大巷,待柴家巷改稱普利街後,便將大庵巷調入,加之進出城門的都先走到這裡,因之麟趾巷在濟南小有名氣,人們便大都記得它。
  • 濟南新生代網紅馬路,名人加持,隨手出片,雨小荷首發!
    ,這是老商埠區的一條馬路,如同濟南縱橫分布無數的經緯道路一樣,無數人路過它,瞥一眼,只覺樹木遮天擋太陽1沿「二大馬路」向西行,緯一路做起點,過兩個路口,緯三路的心臟就到了。,怕只有濟南了。所以,緯三路,顧名思義,為自東向西排列的第三條馬路
  • 盤點濟南大街小巷好吃的包子
    雖然咱在濟南吃不到這主席套餐,但咱大濟南可是從來不缺好吃的包子,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遍布在大街小巷美味的包子。  草包包子鋪(普利街總店)  濟南老字號了,人超級多,每次都要排好長的隊,許多外地遊客都慕名而來。
  • 火爆濟南街頭的美食小吃,據說排隊都不一定能買到
    最近,網紅圈有一匹黑馬,一夜之間爆火,據說排隊都買不到,它就是濟南薛記炒貨的奶棗!現在雨小荷特意準備了一份最火爆的「濟南版小吃地圖」,這個冬天,一起共享吃不盡的煙火氣,走起!濟南城遍布著薛記炒貨的店鋪,最近被朋友圈、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刷屏的奶棗,除了難買,大概是沒有任何槽點了。
  • 濟南2家80年包子鋪,1家與天津狗不理打官司,1家創始人慘死
    早在解放前,大觀園就已經成為濟南最繁華的商業場所,1931年中秋節當天,大觀園商場開業,到30年代末,大觀園裡有大約七八十年代,天豐園是濟南最受歡迎的包子鋪,後來還被評為「濟南名優(風味)小吃」。 濟南的草包包子,創立於是30年代,最早在洛口,當年這裡是繁忙的渡口,車來船往很熱鬧,人流密集,商賈聚集。當時一個叫張文漢的濟南人,在這裡的一家飯店當學徒,他為人憨厚,生性木訥,不苟言笑,但愛琢磨,不久後自己學會了做包子,於是單幹在洛口擺起一個小攤,包包子賣,由於用料實在,口味很好,慢慢地街坊四鄰就送給了張文漢一個外號——草包。
  • 紀實連載:風雲「動批」三十年之馬路市場西裝褲
    有人氣就會有商圈,西郊百貨商場南北馬路便道上,天文館東側公交車站附近開始出現一些零零散散的商販,在地上鋪一塊塑料布,擺著襪子手套,頭繩蝴蝶結等小商品…… 人的第一需求是吃,最早出現在動物園周邊的攤位,很多都是附近炸油條賣豆腐腦的。
  • 山東十大最高建築排名(2018.6),全省第一高樓重回濟南!
    2018年6月9日上午,在濟南高新區漢峪金谷A5-3#樓施工現場,塔吊將一方混凝土緩緩吊至339米處進行澆築,標誌著位於濟南東部核心商務區的「第一高樓」正式封頂,刷新了濟南的天際線,也取代煙臺世茂海灣壹號T1樓成為山東省第一高樓。
  • 70、80年代的濟南:簡單充實忙碌,心靜知足幸福
    70年代的濟南某食品店內景 70年代的濟南公交車上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的人們正在濟南火車站排隊購票(作者:於建勇)
  • 老照片:30年代上海馬路上奔馳汽車馳騁,40年代香港美麗街景
    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高樓林立,商業區繁華,街道兩邊多為銀行。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1940-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商業街非常整潔,路邊停著各種品牌的進口汽車,馬路兩旁的商店招牌可以看得出當時香港的繁榮。
  • 舌尖上的美食——濟南當地人常去的老牌飯館
    想吃到濟南正宗美食,跟著當地人的腳步就沒錯了。有朋友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濟南當地人常去的老牌飯館會仙樓飯莊(芙蓉路店)餐廳開在芙蓉街靠近中部的位置,是一家傳統的魯菜餐館。芙蓉街是濟南比較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會仙樓飯莊就在芙蓉街。裝修得挺樸素的,服務員也蠻樸實。平時對魯菜不是特別感興趣,不過到了濟南,當地菜還是需要捧場一下。每個菜的量都挺大的,價格也不貴。糖醋鯉魚是濟南的特色菜,酸酸甜甜的。逛到芙蓉街的會仙樓,據說是濟南比較出名的山東菜餐廳。店面很大,好像還有二層。
  • 濟南與我三十多年 三個變化兩個階段 未來一定大有可為
    那時候大明湖南邊也就是現在省府前街一號對面,有另外一個省府宿舍,就是老的濟南市圖書館西鄰,從那裡我們可以翻過最後邊的那個單身宿舍,然後跳下院牆,就可以直接去大明湖的一片荷花池子了,那時候大明湖遠不是現在的樣子,很小,周圍全是平房,只有在曲水亭街正對著的大明湖南門那,才能在馬路上看到湖面,我們翻牆而入的那片荷花池子,夏天的時候可以直接摘蓮蓬吃,哈,誰還沒個小時候呢
  • 老照片:80年代的山東濟南,老泉城人難忘的生活記憶
    濟南,地處山東中部、華北平原東南部,別稱泉城,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80年代的濟南。圖為濟南老火車站。這裡曾是濟南城的地標建築,濟南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濟南老火車站於1992年拆除。
  • 味在馬路邊麻辣燙串串情系八十年代,打造老成都特色風情麻辣燙
    味在馬路邊追尋老成都文化,打造上世紀八十年代成都特色餐飲店相比較現在市場中所追尋的網紅店風格,味在馬路邊追尋舊時風格,以老成都八十年代街邊麻辣燙為基底,通過對上世紀80年代建築風格的再創造用美食傳播文化一直是味在馬路邊的經營理念,通過對美食的深度研究,味在馬路邊成功引發了70-90年代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市場中收穫了不小的成功。可以說,味在馬路邊通過一家小小的餐飲店,將老成都文化韻味與舊時風情展現給了每一位前來的消費者。
  • 濟南十大老字號餐廳 尋覓地道美食
    那些老濟南的味道一去不復返,因為那是記憶力的味道。唯有老濟南的味道,才是最幸福的味道。走過繁華現代,走進熟悉的街道,為你盤點濟南的十大老字號餐廳,找尋老濟南的味道。在這裡你可以吃到物美價廉的魯菜,品嘗真正的老濟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