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外貿訂單帶活上下遊多家企業。疫情之下,東莞傳統製鞋產業正面受壓。一些外貿企業通過上下遊協作,通過一張大單盤活上下遊企業。幸運的背後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承壓韌性,以及傳統產業上下遊協同合作的堅強支撐。
健身鞋海外受追捧
位於東莞市寮步鎮新舊圍社區的晶富科技,從上個月底開始,生產車間就已經開足馬力。大洋彼岸美國的客戶,催單電話一個接一個,要求他們趕緊將訂單生產出來,以最快的速度發貨過去。這些吃香的訂單,並非美國緊缺的口罩,而是鞋子。
「我們生產的品牌叫NOBULL,是美國新興的運動休閒品牌。」晶富科技負責人雷興餘告訴記者,NOBULL去年的下單量只有幾十萬雙,今年預計將超過百萬雙,訂單增長有望超過50%。
原來,NOBULL主打產品是健身系列的鞋子。很多美國家庭有健身的習慣,疫情期間雖然外出運動機會減少,但在家裡照樣可以運動健身;同時,NOBULL品牌的銷售渠道以網絡平臺為主,客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下單。正是這些因素,讓該品牌在全球的銷量不降反升。抱團協作穩定客戶
手握海外大單,晶富科技無疑很幸運,但企業以及上下遊夥伴環環相扣的協同合作才是完成一張大單的堅強支撐。
製鞋,並不需要太多高科技含量,卻涉及數十道工序,有的環節機器取代不了人工,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遊包括產品研發和設計,下遊包括鞋底、鞋面、鞋帶、鞋墊等製造商,任何一個環節斷掉,就生產不出來一雙鞋子,」雷興餘告訴記者。
從2月初開始,他就積極奔走,力保自己的企業,也力保上下遊企業順利復工復產。2月底,企業工人到崗200多人,實現了90%復工。目前生產線將擴大,現有員工人數比年前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與企業配套的鞋面、鞋帶、鞋底等多個廠家,由於年前準備充分,也已經順利開工。
整合產業鏈資源,抱團協作,讓晶富科技順利實現了逆勢增長。「如果企業自身沒有未雨綢繆,抑或整個鏈條斷掉一小環,海外就未必能拿下!」專注於製鞋行業20多年的陳濤分析,他認為疫情強化了「地球村」概念,也強化了全球產業鏈的世界協同。
文丨來源於羊城晚報、等其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丨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