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席捲下的外貿:某東莞家具廠已半月未接新訂單 「寒潮...

2020-12-19 財聯社

財聯社(廣東,記者 徐學成)訊,截至發稿前的統計顯示,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9萬。歐美形勢最為嚴峻,其中,美國累計確診超46000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病例亦在快速增長。

海外疫情危機的不斷升級,給國內企業的外貿業務帶來沉重打擊。一家東莞家具廠的老闆透露,工廠已經半個多月沒有接到新訂單,來自美國的存量訂單亦被客戶暫停或者取消,工廠現面臨生存危機。近日以來,作為外貿重鎮的東莞屢屢爆發工廠關停事件,其導火線正是由疫情引發的海外客戶砍單、停單。

據海關總署統計,由於國內供給端復工緩慢,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增速較2019年12月大幅下降17.7個百分點。出口的嚴峻形勢或許很難在短期內得到緩解,有分析指出,海外疫情肆虐,由需求端引發的出口「寒潮」或將從二季度開始集中體現。

家具廠的生存難題

在位於廣東東莞的大朗鎮,黃先生經營著一家家具廠,它的主要業務是為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客戶生產家具。據其透露,工廠90%以上的客戶來自美國,小部分來自加拿大。

2018年是家具廠最為紅火的時候。「工廠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接了60條柜子,這個記錄就是在2018年產生的」,黃先生說:「整個2018年,工廠接了將近7千萬的單子。工人每天都在忙,只願意計件收費,連基本工資都不用給,有的人一個月能掙1萬多。」

因為中美貿易糾紛,這樣的光景在2019年不復存在。這一年,黃先生的工廠產值一下子減少了2/3。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時候。黃先生向記者透露,工廠上一次接到新訂單,已經是半個多月以前的事了。不僅如此,工廠近期還被不少美國客戶要求暫停訂單生產或者取消訂單。「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0萬元的單子被暫停了,被取消的也有一兩萬」,黃先生說。

70萬——看起來並不多,但這家工廠在2019年的月產值還不足200萬元。更何況——用黃先生的話說,這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一般情況下,這家家具廠的交貨時間是40—50天。平均下來,工廠一個月可以拿到20—30個訂單。一個單子連著下一個單子——只有這樣不停循環,工廠才能穩定運轉。但在沒有新增訂單的情況下,黃先生依然得每個月支付20萬左右的成本(包括房租、水電費、人工,不包含原材料)。對他來說,最難的是在這一批存量訂單完成後,工廠的收入將難以為繼。

梁先生旗下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中東地區,他遭遇了同樣的難題。他的公司主要做品牌成品家具,工廠目前已經將之前擴充的廠房分租出去,但很多時候,工廠的部分機器還是閒置的。「我這幾天去一些別的工廠喝茶,比以前都安靜了很多」,梁先生透露。

成品家具主要是通過海外地區的經銷商進行分銷,但受疫情影響,很多商城、賣場都沒開門,海外需求減少,經銷商也沒有新進貨,因而國內工廠就「閒了下來」,梁先生表示。

外貿「寒潮」逼近

由於外貿訂單減少,原本不做國內市場的黃先生轉而把目光聚焦到了國內,梁先生亦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在工廠存亡之際,最重要的是找到訂單——無論訂單大小、利潤高低。梁先生還透露,很多外貿廠商都在等待6月份在國內舉辦的展會,希望藉此拓展國內渠道和客戶。

但對於一些嚴重依賴海外訂單的工廠來說,能想的辦法並不多。就在幾日前,東莞一家知名玩具代工廠——東莞泛達玩具有限公司(下簡稱泛達玩具)被曝出結業的消息。據當地政府發布的正式消息,目前,該工廠法人已經失聯,公司所在地東莞茶山鎮正在處理善後事宜。

泛達玩具是一家有著20多年歷史的港資企業,包括MCDONALD, DISNEY, WALMART, TESCO, TARGET, HASBRO 等全球知名企業均是其長期客戶。據一位接近工廠的人士透露,本地的玩具生產企業在2019年就已經遭受重創,海外疫情的爆發則更是「雪上加霜」。該人士指出,美國大客戶取消訂單導致工廠經營無法繼續,是引發這家老牌代工廠停產的直接原因。

與此同時,東莞一家成表製造商也傳來即將關停的消息。記者獲悉,3月21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下簡稱精度表業)在廠內發布公告,主動勸退員工,並宣布全廠放假至少3個月。精度表業最重要的客戶是美國品牌「Fossil」,據公司披露的消息,由於Fossil已停止下單,同時要求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 工廠生產無法繼續,將隨時面臨關閉。

對於存量訂單豐富一些的公司來說,目前的經營狀況也許會稍好一些。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公司目前還在消化國內疫情期間未生產的訂單,海外疫情的影響尚未體現在經營數據上。

但外貿「寒潮」確實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今年1-2月,我國出口增速較2019年12月大幅下降17.7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速為-27.7%,比2019年12月份下降15.2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增速為-18.4%,比2019年12月下降23.3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增速為-24.5%,比2019年12月份下降21.9個百分點。

長期形勢難以樂觀

海關總署曾發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其中,深圳、東莞、珠海、廣州同時進入前十位,廣東作為中國外貿重鎮,名副其實。但就是在這樣的外貿重鎮,卻頻頻曝出工廠關停的消息——這實在不是一個樂觀的信號。尤其是這一地區的上市公司,其海外業務是否也遭遇了類似的困難,頗受市場關注。

海鷗住工(002084.SZ)主要從事衛浴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公司亦有大量為國外客戶代工的業務。2018年年報顯示,海鷗住工海外營業收入佔據的比重接近70%。3月24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問及海外業務情況時,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工廠生產正常,沒有數據反映海外業務受到影響。

英唐智控(300131.SZ)的主營業務包括的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公司同時還是MTK和海力士的授權代理商。2018年,英唐智控海外業務佔比高達71.32%。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英唐智控方面則表示,公司7成左右的業務發生在香港,歐美地區佔比並不大,所以受到的影響較小。不過,英唐智控也指出,就電子元器件分銷來說,下遊的銷售環節尚屬正常,但上遊的供貨環節受海外疫情的衝擊較大。

此外,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海普瑞(002399.SZ)、納思達(002180.SZ)、立訊精密(002475.SZ)等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佔比接近或超過90%,德賽電池(000049.SZ)、深圳華強(000062.SZ)、海能達(002583.SZ)、奧馬電器(002668.SZ)、奮達科技(002681.SZ)等公司的海外營收佔比均接近或超過60%。不過,以記者連日來調研的情況來看,關於海外疫情對外貿業務的影響,大多數公司均諱莫如深。

一位與多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企業負責人則指出,海外疫情對海外業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上市公司如此「敏感」則更加印證了這一點。但他同時也認為,一些公司目前還在消化存量訂單,所以在業績上的反饋「沒那麼快」。

作為大型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中集集團與許多開展海外業務的上市公司有業務往來。公司董秘於玉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來看,海外疫情的影響還未在訂單數量和財務數據上體現出來,但對物流運輸的影響是確定的。在他看來,待存量訂單完成之後,這些影響會在二季度開始顯現。

平安證券研報則指出,海外疫情會降低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外需的收縮對我國出口的負面衝擊將會逐漸體現。如果海外疫情蔓延導致相應的生產活動停滯,加工貿易相應行業有可能面臨產業鏈中斷的衝擊。短期出口增速將會有所反彈,但幅度有限,出口形勢長期難以樂觀。

相關焦點

  • 海外疫情席捲下的家居外貿市場:某東莞家具廠已半月未接新訂單
    圖片來源:維運網現在歐美國家是疫情重災區。這些都是經濟強國,也是從中國採購的大國。在疫情影響下,他們也開始封城,商店關門,工廠停工,經濟停擺。除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外,基本所有行業都受到了巨大影響。。海外商家只能將已經付款的訂單延後發貨,沒付款的訂單取消,也不再下新訂單了。
  • 調研|那個半月未接單的家具廠過得怎麼樣了?家具行業「返場」調研...
    財聯社(廣東,記者 徐學成 實習生 關婉怡)訊,那個半月未接單的東莞家具廠如今過得怎麼樣了?兩個月前,財聯社記者對位於東莞大朗的一家家具廠的報導引起多方關注。如今,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背景下,國內各行業正在步入復甦通道。這家家具廠現在生意怎麼樣?國內家具行業又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 海外疫情影響 東莞某紙品廠宣布放假3個月
    隨著疫情在海外的逐步擴散,大量外貿企業傳來客戶取消訂單的消息,而與之配套的外向型包裝印刷業也面臨重大危機。3月份最後一天,東莞某紙品廠發布公告稱,根據經營及情況需要,作出全廠放假安排,時間暫定為3個月。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受重創 事關 2 億人就業
    她不得不逐個給客戶發郵件,說服對方把訂單推遲到 3 月交貨,同時擔心破壞長期維護的客戶關係。進入 3 月,國內疫情緩和,大部分工人回到了工廠。情況卻出現反轉,此時,疫情 " 震中 " 從中國轉移到歐美。3 月 20 日起,原本催單的客戶主動給鄧虹發了郵件,稱疫情下當地門店關停,訂單繼續推遲,時間待定。
  • 一個外貿燈具廠老闆的焦慮:正想大幹一場,訂單卻懸了
    每經記者:宗旭 每經編輯:張海妮進入三月後,全國各地氣溫漸漸轉暖,北方杏花已開。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但是正當國內疫情逐漸平復、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國外疫情卻開始蔓延,東南亞、歐洲許多國家宣布「封國」。
  • 疫情衝擊下消失的訂單:前日催貨 後一日就取消訂單
    22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突破68萬例,其中海外確診病例已近60萬例。「如果全球疫情能在4月份得到控制,7月份交貨還是很有希望的。」真正的危機4月才會顯現東莞的張先生主要經營拉伸膜加工,「節後開工後一直都很忙,主要是節前積壓的單在趕貨。」還有一個忙的原因,是鑑於當前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他不敢招人,「現在是忙,如果招了人4月份以後卻沒有新訂單,那該怎麼辦呢?」
  • 「訂單排到明年5月!」東莞外貿回暖明顯,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白明認為,在其他國家產業鏈受到疫情衝擊的背景下,眾多外貿訂單轉移到了中國,這也為我國外貿企業贏得了發展先機。「國外疫情依然在肆虐,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產業鏈正處於癱瘓狀態,而國內疫情已經穩定,再加上產業鏈本身比較完善,這些因素令國內外貿企業的訂單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生活用品領域。」羅蘭桂說。東莞凱勵電子廠是一家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公司70%的訂單出口歐美市場。
  • 一位外貿燈具廠老闆的焦慮:復工想大幹一場,但國外訂單少了
    很多人沒想到事情的轉折來得這麼快:1、2月份中國疫情嚴重,作為「世界工廠」卻無法生產,海外客戶緊急催單;進入3月份,國外疫情嚴重、市場低迷,原本催單的客戶紛紛推遲訂單,甚至取消訂單。對於疫情,「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全場」已經成為網絡上外貿人自我調侃最常見的段子。
  • 中國港口連破吞吐量記錄 外貿已全面復甦?
    與此同時,一場前所未有的「貨櫃荒」正在席捲全國,成為困擾外貿人的「燃眉之急」,在此背後,中國外貿是否已全面復甦?   從宏觀數據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4607.2億美元,增長13.6%。
  • 「特寫」東莞28年老牌玩具廠,倒在疫情進行時
    6天後,東莞市茶山人社分局發布通報稱,受國內外疫情影響,東莞泛達玩具有限公司無法維持正常經營、宣布結業,拖欠的員工工資由廠房出租方先行墊付工資。大訂單減少,無法從銀行貸款,導致資金鍊斷裂——壓垮這個28年老牌玩具廠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全球疫情之下,泛達公司只是個縮影,對於更多東莞外貿公司和從業者而言,未來等於未知。
  • 東莞製造業年末招工調查:訂單充足工人緊缺 派遣工日結工「搶手」
    年末招工有價無市臨近年末,東莞的製造業企業不少卻正在紅火的開工中。數據顯示,今年1-9月,東莞全市外貿進出口9685.1億元,已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進出口總量排名廣東省第二、全國第五。9月當月,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15.8%。
  • 東莞:一張外貿訂單帶活多家企業
    一張外貿訂單帶活上下遊多家企業。疫情之下,東莞傳統製鞋產業正面受壓。一些外貿企業通過上下遊協作,通過一張大單盤活上下遊企業。幸運的背後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承壓韌性,以及傳統產業上下遊協同合作的堅強支撐。
  • 外貿回暖:電子、醫療等行業訂單大增 物流費用高漲
    「國外疫情依然在肆虐,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產業鏈正處於癱瘓狀態,而國內疫情已經穩定,再加上產業鏈本身比較完善,這些因素令國內外貿企業的訂單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生活用品領域。」羅蘭桂說。東莞凱勵電子廠是一家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公司70%的訂單出口歐美市場。
  • 疫情當前,外貿工廠遭遇「訂單荒」!接不到訂單要如何活下去?
    疫情當前,專注做外貿的企業都遭遇了大寒冬。鍾嘉良是一個廠二代,他與父親一起在廣東經營一家刀剪廠,只做貼牌生意。刀剪廠80%的訂單來自海外,因為國外疫情肆虐的緣故,現在刀剪廠已經接不到訂單了。在這家外貿工廠30多年來的歷史中,是第一次遭遇如此可怕的「訂單荒」。
  • 海外疫情衝擊波:外貿遭遇退單、裁員、放假潮
    現在存量的幾筆訂單都是春節期間下的,因為企業復工晚,要到4月底出貨,還不知情況,如果疫情嚴重,也可能取消,今年外貿行業非常難。」朋友乙:我做外貿十來年,從來沒遇到這種情況,下好的訂單全部取消,單子全飛了,這次疫情外貿遭遇的情況,可能比08年那次的經濟危機還要嚴重,疫情如果遲遲結束不了,外貿行業要倒閉一大片。
  • 外貿三大重鎮有多難?老牌電子廠關門、集卡長龍消失 直播村突然火了
    作者:李小平、臧曉松、李映泉 隨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愈發嚴峻,靠訂單吃飯的外貿企業正遭遇困局。 國內大批出口外貿訂單推遲甚至取消,勢必會造成國內許多企業出現訂單不足、銷貨不暢的現象,導致企業資金緊張局勢加劇,而員工收入減少甚至失業,也會衍生新的問題。
  • 全球約6成鞋產自東莞厚街鎮:如今賣起了地攤貨 外貿企業何去何從
    由於外貿訂單銳減,做了13年外貿代工的吳吉超打算進軍國內市場,當時的他雄心勃勃,希望2020年能發展到100個代理商,鞋子賣到100個城市,但疫情打破了他所有的夢想,到目前為止,外貿訂單也一個也沒有拿到。吳吉超的鞋廠在3月份就開工了,雖然沒有訂單,但工廠的水電租金等固定開銷卻一項也沒有減少。為了留住廠裡幾十名熟練工,吳吉超還給他們都加了薪。
  • 面對國外疫情的爆發,你真的笑得出來?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雖然中國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依然沒能阻止疫情如洪水般的席捲全球。如今,中國的疫情得到了極大的控制,一切都在慢慢地恢復到曾經的常態,當然,這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雖然,不同國家在防控的理念上會存在不同,但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都希望國民能順利度過難關,給國家和民眾帶來最小的損失。
  • 疫情夾擊下的外貿業樣本:訂單持續銳減 開源節流謀轉型
    最近幾年,張棟的公司主要做外貿。「我們有製造業沉澱優勢,可以迅速開好模具,再加上原材料充足,生產人工成本低,因此歐美國家大多找我們拿貨。」張棟說,憑藉牢牢把握住這些客戶,這幾年公司活得還不錯。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即使國內有新冠肺炎疫情,但最初對張棟的公司來說並未有太大的影響。
  • 一張外貿訂單,東莞多家企業被帶活了
    一張外貿訂單帶活上下遊多家企業。疫情之下,東莞傳統製鞋產業正面受壓。一些外貿企業通過上下遊協作,通過一張大單盤活上下遊企業。幸運的背後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承壓韌性,以及傳統產業上下遊協同合作的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