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京東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報告,第二季度京東實現淨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長33.8%,首次實現單季淨收入破2000億元,創造中國零售及網際網路的新紀錄。今年上半年,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達到75.4億元,連續多個季度成為中國企業中對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同時,截至2020年6月30日,1137個品牌在京東平臺下單金額過億元。
核心關鍵詞:技術
在財報發布之前,市場已普遍猜測京東二季度財報會有良好表現,財報發布之後,其優異成績大大超出市場預期。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單季收入創造行業新紀錄,都印證著京東堅持長期主義的成功,以及疫情之下的強大增長韌性。而追溯業績來源可以發現,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核心關鍵詞:技術。
早在幾年前,京東就認識到,數字科技會成為未來發展方向。所以,2018年京東果斷將京東金融升級為京東數科,劉強東在此前一年喊出「技術、技術、技術」的口號,奠定了京東未來發展底色。今年二季度,京東更是將自己的使命升級為「技術為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技術,已經成為京東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京東技術能力的一次「壓力測試」,但也正是疫情,讓京東的技術能力得到充分展現。疫情發生後,京東利用自身的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能力,快速發布了應急資源信息發布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服務全國15000家客戶,平臺累計提供物資總量超過6.6億件,保證了疫情期間數以億計的用戶的正常生活,為中國社會經濟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在統籌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復甦的過程中,京東充分發揮自身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對外賦能領域碩果纍纍。譬如京東作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技術服務商,為大會提供雲上展廳、項目發布、智能客服等數智化技術支持;京東為北京消費季提供線下線上政企消費券的發放與核銷技術支持,全面促進北京消費重啟。此外,京東還為王府井提供數位化支持,為雄安新區等地提供城市作業系統支持。
某種程度上,京東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型基礎輔助設施,這不僅是指,其以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為消費者提供便捷服務,提升生活品質,更是指,京東多年的技術沉澱幫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智能化升級,賦能中小企業發展,重構其他產業的價值鏈。
技術打造堅固護城河
京東之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也將深刻體現在中國下一步的經濟發展策略中。目前,國內疫情已基本消失,企業普遍復工達產,不過放眼國際,全球疫情仍在繼續,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重要驅動的外貿,短期之內無法恢復到此前高位,所以眼下,中國經濟要想保持健康長遠發展,必須以國內市場為重,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讓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更加平穩快速運行。
在雙循環的未來發展格局中,以技術為驅動的京東將大有可為。一方面,打通國內大循環需要擴大內需,激活購買力,而在傳統商家、渠道、消費者的循環體系中,京東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供應鏈的流通效率,讓消費更加便捷,促進購買力的增長;而C2M反向定製的手段創新,則可以進一步開拓新的消費潛力,激發消費熱情,帶動交易增長。
技術加持之下,京東實現了與品牌商家的攜手共贏,截至2020年6月30日,1137個品牌在京東平臺下單金額過億元,美的、小米、海爾、聯想、格力、vivo、惠普等11個品牌下單金額破百億元,甚至有2個品牌下單金額超過千億元。
另一方面,京東用數位化的技術手段讓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層面的迭代與升級,起到「渦輪增壓」的效果。
《技術的本質》一書總結道,「時代創造技術,技術也創造著時代」,面向產業網際網路的廣闊未來,以技術打造堅固護城河是企業取得長期成功的法寶。而京東多年來在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等方面打下的堅實技術基礎,也正在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底層作業系統,必將助推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