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民張先生入住大興採育鎮滿庭春小區,此後他每天都要乘坐政府的通勤班車到市裡上班,從單程距離45公裡左右。近年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深入,採育鎮常住人口暴增,居民的出行需要已嚴重超出通勤車的承運能力。
採育到市區的始發站排起長隊
四種出行方式哪種都不便
張先生口中的通勤車,是採育鎮政府在2014年左右開通的。通勤車採用正規的長途公交車車輛,每車限乘55人。每天早上6點到早上8點半,從採育中心小學向市裡發十趟車,經京滬高速,直達十裡河地鐵站附近。據張先生介紹,如不遇上堵車等突發情況,這段路程僅用時40分鐘。
但實際上,通勤班車早上的運力遠遠不能滿足採育鎮居民的上班需求。張先生統計過,目前採育鎮每天往返市裡上班的人數在2000人左右,但十趟班車只能運送550人。每天準時坐上政府班車,成了採育人每天最大的願望。
在班車始發站採育中心小學,張先生告訴記者:「為了坐上早上七點的班車,我提前半個小時就開始等車,但排隊人數已經超過100人。」張先生邊向記者展示照片邊說。
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雖然通勤車在採育鎮設有多個站點,每個站點都輻射學校、小區等人流密集區,但是,多數人都會選擇去始發站排隊。如果通勤車在始發站就已經客滿,想從後幾站上車就是難上加難。「現在不光採育鎮,其他地區的人圖方便,早上開車到始發站來和我們搶車坐,我們的壓力就更大了。」
很多人排隊無望,放棄通勤車,尋找拼車機會
在西四環上班的馬先生也有同樣的感受,為了每天可以準時趕上政府班車,他一般都在7點之前來到班車始發站,即便如此,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坐上車。馬先生此前自駕車上班,但一天往返70多公裡的油耗成本實在太高。「如果7點半之後才到班車的始發站基本就坐不上了,只能選擇拼車或者坐黑車進城。」記者了解到,拼車在採育非常普遍。馬先生的微信裡有五個拼車群,每個群都滿500人。「即便是拼車也非常困難,車剛停在路邊人就滿了。」
如果班車和拼車都趕不上,開車上班又成本太高,那麼從採育上班就只剩下最後一種方式了:諸如「趕趟巴士」等定製班車,張先生記得,他乘坐「趕趟巴士」上班,大巴車在路上被交警兩次截下。
看見大巴來了總要去問問
除了早高峰難,晚高峰也不輕鬆。上周末晚高峰,記者來到勁鬆開往採育的始發站查看情況,富頓公寓門前的小路上,和幾年前相比,仍然沒有設立有關採育通勤車的任何標識,乘車人約定俗成地在這裡排起長隊,隊伍非常凌亂。而且一些身份不明的大巴也在攬客。
晚6點左右,排隊的人數超過60人。很多人從隊伍長度就能看出自己能不能坐上下一輛車。乘客們給記者看了一張發車表,發車間隔在15分鐘到半小時不等,但偏偏在乘車高峰時,發車間隔被拉大,例如晚6點50分後,下次發車時間為晚7點30分,相隔40分鐘。
擔心通勤車發車間隔時間長,備選方案也有,但都不正規。在拼車的排隊人群中,還有人在發傳單,熱情地介紹著其他乘車方式。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一些不正規的大巴會不定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用乘客的話說,只要是去採育的車,大家都想坐,而且有些車的票價比政府的通勤車價格還低。
政府通勤車的司機師傅介紹,通勤車一直處於「賠著幹」的狀態,他們也知道乘客有加車願望,但目前很難,因為勁松附近是沒有通勤車停車場,做不到意義上對向發車。至於發車時間能否調整,「需要由採育鎮方面來決定」。
居民盼通勤車公交化
從市區返回採育的始發站人滿為患
記者了解到,穿行採育鎮的還有三趟公交線,但設置的路線對上班族來說並不方便。首先是興32路,這趟車經過亦莊地鐵站,方便採育居民換乘地鐵進程,然而,光是從採育到亦莊就需要2小時左右,其次就是940路,這趟車從採育出發一路西,經過大興黃村地鐵站,最後是926路,這趟車經過舊宮地鐵站,雖然這兩趟車都經過地鐵,但都不走高速,對乘客來說,坐公交耗時費力,不是最佳選擇。
多位居民向記者介紹,這兩年採育鎮常住人口激增,但通勤班車的數量始終沒有增加,其他出行方式又很不方便,出行難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獲悉,早在2016年,就傳出政府的通勤班車要進行公交化改革的消息,這意味著通勤班車不僅可以全天運行,而且發車間隔大大縮短,這無疑是好消息。但採育鎮政府近日回應記者時稱,目前通勤班車公交化的相關事宜仍在商討階段,雖然經常有居民問起此事,但具體時間還無法確定。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群琛 景一鳴 實習生 李鑫芃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