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圖
日前,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到894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並較2017年同比上升11.3%。其中,網店渠道在2018年繼續保持較高速的增長,共實現碼洋規模573億元,但增速有所放緩,為24.7%。實體書店去年的碼洋規模則為321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了6.69%,且這一碼洋規模也是近7年裡的最低水平。
所謂碼洋,是指圖書的原價與冊數的乘積。在當今圖書行業,碼洋是該行業對圖書進銷存退的一種統計詞語。儘管實體書店2018年碼洋規模出現了負增長,可實體書店的增長態勢似乎並未削減。近日,杭州市文廣旅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杭州新增實體書店319家,比2017年增長28.6%,接近於每天新增一家實體書店,增速創歷史新高。今年1月1日至2月12日,杭州再增46家實體書店。至此,杭州全市實體書店總數達3157家,相當於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實體書店。
與杭州狀況相對應的是,從全國範圍來看,過去一年的實體書店數量也呈增長態勢。今年1月初,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向媒體表示,2018年我國圖書銷售網點同比增長4.3%,從業人員同比增長5.5%。
●書店經營趨於多元化
張雪(化名)在一家影視公司做策劃,閱讀小說作品、版權談判是她工作的主要內容。張雪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平常看的書籍或者是從網上購買實體書,或者是購買電子書。由於日常閱讀量較大,其更青睞電子書閱讀,方便而且不佔空間,實體書店也會偶爾去逛逛,不過她更傾向選擇那些設計獨特、體驗感好的實體書店,「主要就是過去看看,拍照、打卡」。
自由工作者沈先生更傾向去入駐商場裡的書店,點一杯咖啡然後在消費區可以辦公,偶爾買一些有意思的文創產品,很少會在實體書店裡買書。
但對有閱讀愛好的蘇小寧(化名)來說,每年的讀書消費在2000元左右。他向記者透露,實體店購書和網購的金額基本五五開,他更喜歡實體書店的氛圍。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書店的功能不再囿於看書或購書,一些書店還提供會客訪友、講座活動的空間。書店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書店更多開設在高校附近或者文教集中區域。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書店進駐到商業綜合體、酒店或者旅遊景區中。
網易蝸牛圖書館館長張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書店選址和經營業態的變化來看,可以反映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方面,以前去書店買書的主力消費者是學生和老師,所以以往很多書店會開在高校或者文教區周邊。但是這部分人群往往是轉向網際網路最多的一部分群體,他們一般購買的書多,對價格比較敏感。這部分群體對購買書籍的需求比較具體明確,網絡購買省時省力。而現在很多到書店的消費者是來逛的,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加之當下書店往往都是多業態經營,人們去書店的目的也比較多元化,因而書店的目標人群也在發散,這也是為何現在很多書店在商場也能開了。另外,書店目前都立志於做多元化、打造「美的空間」,書店納客能力和吸客能力變強了。
●與商業綜合體結合發展
書店越開越多的背後有著資本的力量。
書店專家、百道網高級顧問徐智明,在2019中國書店學習大會分享的2018年品牌書店數據顯示,非新華書店品牌方面,營業額排名第一位的書店是西西弗書店。據西西弗方面透露,2018年,西西弗的營業額達9億元。
西西弗書店杭州西湖銀泰店店長樂祺表示,西西弗2015年開始進入杭州市場,截至2018年底,在杭州市主城區已經擁有8家連鎖書店,預計2019年在杭州會新增3~5家。
1月,獨立書店品牌單向空間也登陸杭州,入駐商業綜合體「遠洋樂堤港」,這也是單向空間的第四家門店,也是長三角地區的首家旗艦店。而以入駐商業綜合體為主的書店品牌言幾又,據此前媒體報導,為了2019年擴展,2018年12月,它宣布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由洪泰大文娛產業基金領投,頭頭是道基金跟投。
一位圖書行業資深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資本驅動是當前實體書店品牌連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實體書店入駐大型商業綜合體近年來也成為一個明顯的現象。
樂祺表示,西西弗從2008年開始,就和商業體進行合作。2019年西西弗將計劃新開100家門店,也在做一些購物中心的選擇。而書店業態作為城市生活的基礎配套,購物中心化趨勢應該會進一步明顯,尤其現在杭州購物中心自身也在變革、細分的背景下,言幾又、單向空間等書店現在也在不斷選擇和購物中心結合發展。不過,隨著書店業態的發展,多元化和專業細分化的發展會越來越豐富,這也是一個趨勢。
上述圖書行業資深人士則表示,目前商業綜合體之間都在做差異化競爭,書店雖然利潤比較薄,但是吸客能力較強,消費者體驗感較強,可以和商業綜合體的其他業態互補,提高消費者黏度,商業綜合體在租金上也會對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書店入駐。
●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入局
張興表示,從個人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實體店的書籍價格和網店相比是沒有優勢的,只是現在很多實體書店有更好的體驗空間,所以消費者還是願意逛實體書店。但從個人觀察來看,消費者在實體書店的客單價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網際網路公司等近年來紛紛加入書店經營。
比如,2018年10月,由網易公司與杭州市高新區(濱江)政府共建的網易蝸牛圖書館,場地和館藏6萬多本圖書由政府方面提供,圖書借閱系統也和杭州市圖書館打通,而具體運營則由網易負責。網易蝸牛讀書APP也利用這一空間打造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空間,讀者在館內可以不限時閱讀其APP內所有電子書。
張興透露,接下來,他們除了現有的飲品業態以及嚴選生活館,還會嘗試新書銷售等更多新業態。「現在大家是在做一個『書店+』的事情,可以說是現在新零售背景下的新嘗試吧。就行業而言,圖書銷售的利潤很難養活一家實體書店,而消費者到書店,除了圖書閱讀和圖書消費,也的確存在其他的一些消費需求,接下來就要看『書店+』如何延伸。」
2016年落地杭州餘杭夢想小鎮的芸臺書舍,是投資人吳宗方聯合一批投資人共同開設的。吳宗方表示,其股東團隊大多以創業公司創始人、投資人以及上市公司董監高為主。當時,夢想小鎮聚集了非常多的創業者,創業者可能每天只想到創業,小鎮基本就是一個「知識荒漠」,但很多創業者也是高學歷者,需要一個閱讀或者溝通的空間,所以他們後面合計著開了芸臺書舍。
吳宗方透露:「書店定位主要是服務創業者,書籍也以創業類、經管類為主,運營兩年多以來,還能夠維持。從2018年的業績來看,文創、飲品和書籍的銷售收入各佔三分之一,我們的咖啡在大眾點評的排行榜上在餘杭區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競爭對手往往是星巴克之類的咖啡店。」
此外,新媒體大號「一條」和「十點讀書」都在2018年開設線下實體書店;上海的「一條」門店一口氣開出3家,其中兩家位於新開業的商業地產中。
●服務體驗方面有待加強
網紅打卡、咖啡點單率高,這些表象背後,吳宗方透露,芸臺前期花費幾百萬裝修後,在兩年內基本能維持收支平衡的運營關鍵之一在於,芸臺書舍的股東方來自京東、阿里、有贊等網際網路公司,結合這些資源優勢,芸臺書舍和大型電商平臺籤訂綜合授信,書舍系統和電商平臺的書籍庫存系統打通,主要以運營為主,在庫存方面不必背負太多壓力。
對於當前實體書店不斷增長,張興也有一個「擔憂」: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歡炒作「最美書店」,當然注重書店的形象是應該的,傳統的書店現在的消費者可能根本都不會有人去逛,現在消費者都非常注重個性舒適的環境,但是不應該過度追求「最美」,畢竟書店的核心還是賣書。張興表示,很多書店都會找知名設計師設計,為消費者帶來一個比較強烈的視覺衝擊,這個當然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必要手段,但下一步如何做好書店內部的機制更重要。需要想一想,除了「最美」,書店還能為讀者提供哪些需求和價值,可能這也是實體書店後續需要挖掘的東西。
樂祺也認為,就未來而言,首先,書店要解決的問題還是經營管理,專注產品、運營,真正研究發展模式的書店企業目前還比較少,行業抗風險能力還是不強。其次,書店在客群定位的精準性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零售是需求決定論,對顧客需求把握的精細精準程度直接影響運營的方向和質量,在這方面能力強的書店還不多。第三,書店特別是實體書店,在體驗性方面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現在物理空間的體驗性已經成了行業共識和基礎標準,但在產品體驗、服務體驗、互動體驗方面還存在較多不足,服務水平距離零售行業還有差距,在文化活動、會員互動上也存在可挖掘深化的空間。」樂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