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頭長得快,新衣服很快就不合體,若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裡有「舊衣」,家長們自然樂意接受。給孩子穿舊衣,美其名曰既環保又節約,何樂而不為呢?
但看似兩全其美的「舊衣施捨」,事實上並不可取。若是家長不加以重視,對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將造成嚴重影響。
【故事分享】:
同事小秦是典型的月光族,每月到手的工資就悉數貢獻給了服裝店,工作七八年,除了衣櫃裡塞得滿噹噹的衣服,一分存款也沒有。
周圍有好心的同事勸過小秦,年輕女孩愛打扮是無可厚非,但也要掌握合理的尺度,將全部身家貢獻給服裝店的做法未免太不理智了。
聽聞這番話的小秦,忍不住流下委屈的淚水。她述說了其中的原委,原來小秦並非天生就是購物狂,而是彌補童年的缺失。
在高中畢業之前,小秦從未穿過一件新衣服,因為堂姐大自己兩歲,堂姐所有淘汰的舊衣服理所當然全由小秦接手。為此,小秦向父母抗議過,但媽媽義正言辭地拒絕,還批評小秦讀書就好好讀書,不要把心思花在穿衣打扮上,衣服能穿就行!
無法說服頑固的父母,小秦只能被迫接受了「舊衣施捨」,她暗暗發誓,今後等自己賺錢了,一定要買很多很多衣服。參加工作後的小秦也說到做到了,而且還有買衣服上癮的衝動,很多時候控制不了自己。
【分析】: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持家有道的老一輩人,對「舊衣物循環利用」保持非常友好的接納態度。在崇尚環保的今天,一部分年輕父母,也認為歷經多次洗滌的舊衣服沒有染色劑、甲醛等化學劑的汙染,同樣對待舊衣服欣然接受。
我們得承認舊衣物並不是糟粕,但家長的處理態度卻顯得很關鍵。
若是長期性給孩子穿他人的舊衣服,那麼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就會造成負面影響,若然這期間孩子提出了抗議,家長卻認為孩子不懂事、小題大做,不及時改變舊衣服處理的態度,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
長期穿二手衣對孩子都有哪些負面影響?
1、 自卑心理
在市場經濟年代,絕大多數都已經實現了「穿衣自由」,同齡小夥伴可以穿著好看、洋氣的新衣服,唯有自己穿得灰頭土臉,很容易遭到同齡夥伴的排斥,可想而知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心理傷害。
長時間穿二手衣的孩子,內心裡易產生「我不配得好東西」的負向想法,從而導致他們有嚴重的自卑心理。
2、 過度補償心態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過「過度補償心理」的心理現象。正如同上文故事介紹的小秦一樣,就是因為童年時期沒有得到過,繼而產生了極度自卑的心理。
這種壓抑的負面想法,好比潘多拉的魔盒,在他們有能力可以改變的時候,會變得極為「瘋狂」。一部分長期穿舊衣的孩子會在穿著上極度奢靡,以彌補童年時期所留下的遺憾。
3、自我價值受損
大多數孩子在開始接受他人舊衣服的時候都會產生牴觸心態,家長往往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斷給孩子傳遞「穿別人舊衣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最終讓孩子妥協。
長時間穿二手衣,對孩子自我價值是極大的損害,孩子會有自己低人一等的想法,不知不覺中他們也不再「掙扎」,甘於接受平庸,失去積極向上的動力。
【結束語】
「舊衣施捨」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不在舊衣服本身,而是在於家長的處理方法。
在育兒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有「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想法,認為衣服的開支當省則省。這種「一概而論」的想法是不正確的,面對舊衣服不要「來者不拒」,可以進行適當的「藝術處理」,譬如從中挑選一些成色較新、款式不過時的留給孩子偶爾穿穿。
而且,穿二手衣也要按照年齡來劃分,學齡後兒童獨立邁入社會,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那麼穿衣打扮上就不能太「出格」,否則強迫孩子穿二手衣等於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崇尚環保的今天,作為父母的您是否給孩子穿過二手衣呢?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