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的「最高境界」,有規矩不傷孩子,父母學會這5招

2020-08-26 濃濃情感

懲罰這兩個字,會讓人想到體罰,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提防孩子,甚至大發雷霆讓孩子在打罵聲中度過,這種影響對孩子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你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一開始如果沒有給予合理的懲罰,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懲罰孩子的最高境界,有規矩不生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這5招。

1. 學會皺眉頭並且搖頭 孩子是很害怕家長生氣的,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利用好這一點。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以喊出孩子的名字,也可以做出生氣的表情,可以搖晃腦袋,可以皺眉頭,給孩子暗示,不可以這樣做,一旦皺眉頭或者搖頭,孩子就會停下來讓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

2. 口頭警告 我們口頭警告孩子事不過三,一旦這件事情出現了三次,我們就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後果,我們態度一定要嚴厲告訴孩子,這已經是第2次了,提醒一下孩子要怎麼做,如何去改正,如何去避免錯誤的發生。

3. 短暫的冷靜時間 讓孩子學會反思自己,我們家長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讓孩子學會反思,然後給彼此一段冷靜的時間,然後再去溝通,才能夠感受到對方。孩子,那個父母如果都在氣頭疼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不要讓氣氛弄得太緊張,達成共識,平等的進行溝通。

4. 讓孩子的生活由自己來規劃 我們家長在督促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完成。但不要破壞了懲罰孩子的規則,這些規則都由孩子來制定,在不斷的制定與執行中讓孩子越來越自覺。

5. 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受罰,如果孩子總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的,我們可以罰他靜坐,具體的方法,拿一把凳子準備一個鬧鐘,我們可以根據他的情況來決定罰坐的長短時間。我們一定要記得懲罰完孩子之後要告訴他原因,讓他記住了,下次不能再犯。

教育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當孩子取得進步和成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表揚孩子在這個時候,如果犯了錯誤,一定要給予相應的懲罰教育孩子,我們根據不同的孩子應對不同的方法,根據孩子不同的表現,要知道怎樣鼓勵孩子懲罰孩子,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包容心,適當的進行懲罰,掌握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懲罰孩子,我們一定要找到懲罰孩子的技巧以下這三個技巧分享給大家。

1. 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我們的懲罰是有目的的,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在內心深處還要學會改變,很多家長只要達到了懲罰的目的,不管是當眾還是守著所有親戚朋友的面來當眾懲罰孩子,這樣孩子會覺得很沒有面子,甚至很難看,不要覺得孩子小,他們沒有自尊,其實他們的心裡也是很脆弱的,也有極強的自尊心,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不要讓孩子助長了他的叛逆心理,讓孩子學會冷靜下來分析自己的過錯,並且好好的反思自我反思的過程,需要家長與他進行談心,這樣才能夠讓兩個人的親子關係越來越親密。

2. 以體力勞動來代替體罰,我們體罰孩子可能會助長了孩子負面的情緒,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體會孩子的內心,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進行體罰,我們可以通過做家務的方式來進行彌補自己的過錯,這樣不僅讓孩子感覺到生活的不易,而且還能體諒父母的辛苦,讓孩子有著感恩之心,兩全其美。

3. 先讓孩子平復心情再進行懲罰,很多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就會進行譴責,這樣會讓孩子有反抗的心理,長時間這樣下去,孩子的情緒也很容易變得激動,我們家長要想方設法的平復孩子的心情,再對孩子進行懲罰,在孩子心情平復之後再進行溝通或者思想教育,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家長我們以表揚為主,對於批評和懲罰以適當的進行回憶,在孩子面對錯誤以及挫折的成長過程當中,我們家長想要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一定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不要違背自己的初衷。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我們家長一定要引以為戒。長此以往,懲罰之後跟孩子進行溝通教育,在潛意識當中讓他體會大人的用心良苦。家長不要總是去當眾斥責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喪失了信心,甚至養成了自卑的心理,我們家長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我們應該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才能夠進行合理的教育,孩子受到父母尊重的同時才會去尊重他人,這樣孩子才有著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千萬不要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就去懲罰孩子,批評孩子,對孩子進行發展都需要有正當的理由,我們所有的人都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才能夠讓孩子優秀的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正確的教育孩子,而不是進行打罵。雖然覺得打罵的效果很直觀,但是長久以來對孩子卻進行了羞辱教育。

父母都很不容易,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不要磨滅了孩子的內心。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我們家長一定要針對本次錯誤的事情進行教育,而不是針對孩子的本身,也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了標籤,我們家長採取正確的態度去教導孩子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內心的情緒,如果太過於著急或者有著過激的語言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彌補我們家長學會辨別對錯,讓孩子有著健全的價值觀,不要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不斷的探索世界,所以難免會有錯誤的行為。你們覺得最好的懲罰方式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喜歡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所以他們還是被懲罰得更厲害,不吃我們這套怎麼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罰如果做對了,其產生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但懲罰如果做不對,那麼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挺大的。我們到底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教育懲罰的最高境界?
  • 這5個「懲罰」小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孩子,還對父母心服口服
    這讓很多家長很傷腦筋,孩子太小,一定不能用太激烈的方式,其實建議父母們可以用以下這5個「懲罰」小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孩子,他們還對父母心服口服。這不是便宜了孩子?其實大家想錯了,這裡說的罰孩子吃東西,是指的他們平時挑食不愛吃的東西。這可讓孩子很難受了。比如說有的小孩平時喜歡喝酸奶不喜歡喝牛奶,這時候大人可以把酸奶都拿走,罰孩子把面前的一瓶純奶喝完,或者是孩子平時不喜歡吃青菜,犯了錯誤後,媽媽可以給孩子專門給孩子炒一盤青菜吃。這樣做既可以起到懲罰孩子的效果,讓他們知道了犯錯是要接受懲罰的,同時吃這些也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 3個「懲罰」孩子的方式,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孩子,作為父母你該知道
    3個"懲罰"孩子的方式,既能立規矩又不傷孩子,作為父母你該知道導語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是經常容易犯錯的,不過面對犯錯的孩子,家長們的處理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可能會悉心教導,但也有的家長會用嚴厲的方式訓斥。
  • 打孩子會有什麼後果?用這5招懲罰孩子,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父母折磨孩子的手段真的是千奇百怪,如果有經驗的話,您一定會在這兒跟我產生非常多的共鳴。第一招就是「打」!對嗎?我小時候就被我爸媽經常揍,那麼打孩子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你會發現,一個被揍的孩子體內會分泌特別多的腎上腺素,為什麼呢?
  • 打孩子會有什麼後果?用這5招懲罰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父母折磨孩子的手段真的是千奇百怪,如果有經驗的話,您一定會在這兒跟我產生非常多的共鳴。第一招就是「打」!對嗎?我小時候就被我爸媽經常揍,那麼打孩子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你會發現,一個被打的孩子體內會分泌特別多的腎上腺素,為什麼呢?
  • 這幾個懲罰孩子的方法,既能夠立規矩又不會傷害孩子,媽媽快收好
    但懲罰如果做不對,那麼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挺大的。我們到底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教育懲罰的最高境界?其根本上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傷害,但教育好孩子懲罰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當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或是非常過分的時候,此時我們家長如果對孩子的這些錯誤行為不表態不懲罰,那麼孩子會以為他們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導向,自然這也是害了孩子。
  • 給孩子做規矩需要有懲罰嗎?
    法律一.般有三方面的功能:明示功能、預防功能、和校正功能。法律的明示功能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預防功能主要是通過法律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其實就是警告你不要犯法。
  • 給寶寶立規矩,3歲時是關鍵!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如果從小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叮噹派好習慣認為:給寶寶立規矩,3-6歲是關鍵!
  • 智慧的懲罰孩子,學會用這招,「後果體驗法」讓搗蛋鬼乖乖聽話
    每個家裡有男孩子的家長們往往都很頭疼,小男孩從小就是個淘氣搗蛋鬼,就是不會像小女孩一樣安靜的做事,常常闖禍。 收拾爛攤子的家長們恨不得棍棒伺候,可是打罵吼已經不適用於孩子的教育。
  • 總愛和父母唱反調,孩子「叛逆期」,學會這4招給他們立規矩
    導語:我在女兒五歲的時候給她立了幾個規矩,她可能有些叛逆,什麼不該做要做,不該做的不做。很頭疼,立的規矩完全沒起到太大的作用。沒有一點規則意識,就當她還只是太小,不會有意識去遵守,之後便沒再給她立規矩,給她足夠的成長空間。但事與願違,她長大後更沒規則意識,這應該就是養歪了的節奏。
  • 李玫瑾: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敬」和「畏」
    其實沒有孩子一開始就會「熊」的,而是在他們犯錯之後沒有得到批評與懲罰,這才導致他們的觀念出現了誤差,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受約束。要說小濤變成熊孩子的誘因,還得從這一件事情說起。那時候小濤才剛剛上一年級,還算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
  • 孩子不聽話愛鬧脾氣?父母不能視而不見,學會3招給孩子立規矩
    結果小張不樂意了,說什麼都不肯,過了一會還直接就哭了起來,「我不給,這就是我的。」小張一邊說著,還直接就坐在了地上。朋友看到了也不好說說什麼,就和老張說沒關係,老張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也拿孩子沒辦法。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愛鬧脾氣?
  • 別錯過娃的3歲「規矩黃金期」,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但是實際上,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期,在3歲到6歲的這個時間段裡,孩子已經慢慢的發展了一些規矩意識。此時正需要父母對孩子剛萌發的意識進行引導和塑造,但是有的父母因為孩子此時還比較小,就忽視了這段時間對於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導致孩子在長大以後很難再培養起好習慣。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所以,父母應該先學會傾聽孩子。比如說,當孩子總是喜歡玩不喜歡回家,家長最不該做的就是吼孩子為什麼不回家,而是應該聽孩子說說為什麼不回家,嘗試理解孩子,然後再和孩子說不回家可能會有哪些後果,可能會影響到哪些事情等等。教育應當是一個理性的溝通過程,單方面的壓制只會讓孩子走向更加極端的方向。
  • 6歲前要給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父母別心軟
    相信各位家長對水泥還是熟悉的,在水泥沒有乾燥的時候是可以塑形的,孩子在3-6歲時就是處於需要藉助家長的力量進行塑形的階段,在這段時期家長應該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請求,為孩子樹立新的規矩。6歲前,幫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1.
  • 孩子不搭理人咋辦?這兩招一定要學會!
    孩子不搭理人咋辦?這兩招一定要學會! 最近有不少媽媽向育姐求助:「我喊孩子吃飯喊了好幾遍,他明明聽到就是不行動,怎麼辦才好?」其實,孩子出現「十喊九不應」的情況非常普遍,今天育姐就為大家解析其中原因,並告訴大家該如何應對,趕緊來看看吧。
  • 孩子有這5個表現,說明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將來必有大出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能擁有精彩的人生。但孩子優不優秀,這都與孩子生活的環境和從小的教育有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有以下這五個表現,說明父母教育得很成功。1,守規矩。
  • 做事拖拉的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四招,孩子肯定有進步
    做事拖拉的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四招,孩子肯定有進步!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的,很是頭痛,學會這四招,孩子的進步可以看得見!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態度和自己的思考。適當的懲罰,也是必須的手段愛的教育也必須有適當的懲罰,千萬不能什麼事都「算了」。如果說「孩子犯錯」是教育的良機,那麼「適度懲罰」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從適當的懲罰或者事情本身帶來的可見後果,能直觀深刻地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養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
  • 2歲女孩餐廳玩耍磕傷:6歲之前,父母儘早給孩子立好規矩
    但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件事錯不在餐廳,而在於父母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公共場合任由孩子攀爬、打鬧,給別人造成困擾不說,也令孩子自己受傷,父母沒有發揮起監護人的作用。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與父母之間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雙方一起列好一份共同遵守的規矩清單,在制定規矩的過程中,孩子有參與感,執行起來也更有行動力 。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而我們身邊的每個父母也會從小給孩子「立規矩」,這些規矩小到有關衣食住行,大到有關道德品質,幾乎都有所涉及。許多父母就會認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規矩孩子將來自然會懂。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