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下面這篇文章出自我的朋友可樂之手。可樂是一位廣告公司高管,工作非常繁忙,但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成長,所以她的兒子各方面得以均衡發展,是個綜合素質很強的孩子。
和我家Angel相比,可樂兒子Jeremiah英語啟蒙較晚,但是卻在短短幾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和媽媽的堅持、用心陪伴、合理規劃以及超強的執行力是分不開的。這是一篇非常值得家長認真品讀的好文章。
小檔案
Jeremiah,10歲,公立小學五年級
6歲半英語啟蒙
KET、PET優秀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一定深有感受,在應試道路上和綜合素質培養上,如何去平衡和取捨。我一直是綜合素質培養的堅定方,這點在兒子的英語學習上也是充分體現。從他六歲半開始啟蒙英語,一直是以「習得」為主線。
「英語習得」已經不再是陌生的概念,網絡上不乏各種方法論和實踐成功案例給予眾多家庭指引,在我身邊已然有不少小小年齡,滿口流利英語,聽著原版小說,看著原版書籍的孩子們。有習得經驗的家長們,都有所體會,聽、閱讀是基礎工程,工程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每天定時聽、泛讀乃至精讀),醞釀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就像我們蓋房子打地基那樣,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但最近我有個很深刻的感觸,系統習得對於應試能力的貢獻力量也是不小的。這源於兒子在三年級下學期考了劍橋KET(劍橋英語初級考試),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原本想他能通過就不錯了,但沒想到他考了優秀,(150分滿分,140以上是卓越,133-140是優秀),得分137分,其中聽力口語141分,聽力139分,閱讀134分。也符合他的實際能力情況,因為是以習得為主線,他沒有系統去學習語法,也沒有訓練拼寫,所以閱讀部分分數會偏低。接著四年級下又試水了PET,同樣取得了優秀的成績(155分)
現在英語厲害的孩子非常多,KET/PET考優秀並不是什麼很牛的事情,我以這個作為此文的切入線,主要是想分享,即便沒有傳統式應試訓練,依靠日積月累的「習得」,也是可以助力應試的。
兒子大概是六歲半開始習得啟蒙,逐步過渡到系統規劃、學習。回顧他的學習路程,適當的練習一直是融在我們的學習中,這也為之後的應試考試做了一定的鋪墊。
一階–啟蒙期(歷時約半年,立足興趣塑造,習慣培養,關鍵詞–耐心陪伴)
· 聽:選了自然拼讀教材,覺得很有趣,類似a a a , a is for alligator,c c cat,有音樂伴奏的聽和音節滲透的讀都容易上手。書本中色彩繽紛的畫畫小練習,使孩子相當投入其中。一周三-四次,每次10分鐘,基本上都是晚上固定一個時間,26個字母反覆聽了有2個多月。聽多了,兒子對於字母發音有了感覺,會分辨單詞第一個字母是哪一個。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這個就是國外的音素訓練,也不知道這樣的一個無意識的滲透,對於孩子未來的英語習得,乃至應試帶來的好處是相當大的。
· 閱讀:選了一些有趣的自然拼讀小繪本,類似I can read的Biscuit, Critter系列,一頁5-6個單詞,開始了親子共讀。一本小繪本,我會和他反覆閱讀,直到他會讀每一個單詞。每個禮拜也就看一本,不貪心,但是每本都是這麼反反覆覆。我做過一個測試,可能是孩子的字不敏感,一本繪本讀了幾次,他能讀出來了,但如果我把這些字搬到別的地方,他好些都不知道是什麼。經過反覆閱讀24本小繪本(一共2套,每套12本),兒子牢固地認讀了超過一百個單詞,包括我們常說的sight words。為以後高效系統學習英語鋪下了很好的基石。
二階–系統學習入門(歷時約一年,強化聽讀,大量泛讀,注重精學,關鍵詞–結合實際規劃,堅持執行)
英語習得逐漸成為了我們的日常,也成為了兒子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通過網絡上分享的眾多習得的文章,我結合兒子的性格特點和每天的時間安排,制定了每月學習規劃,並嚴格執行。過程中,會根據孩子的進展和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方法和內容。
· 時間安排:兒子剛上一年級,學校功課不多,每天的空餘時間非常富足。我安排了每天起碼半小時的習得時間,包括10分鐘聽音頻、15分鐘親子共讀(一起閱讀英語繪本)、5分鐘的小練筆等。
o 聽音頻:音頻的選擇,均是泛讀或精學的書籍,每周反覆聽當周的內容。
o 親子共讀:包括大量泛讀和精學。我一般會在周一-周五進行泛讀,周末進行精學。
· 泛讀:使用了一些分級閱讀讀物,比如Critter系列分級閱讀、貝貝熊系列、Usborne第二圖書館、美國各大童書獲獎作品等等。有著大學英語六級證書的我,真不見得看這些孩子繪本有多輕鬆,不少詞彙我都沒見過,所以我會在泛讀前自己先把書看一遍,不認識的詞先查懂了,再一起讀。過程中,不糾結個別詞彙,而是注重對繪本的理解,看明白故事講什麼。大部分繪本,我都會讀上3遍以上,目的是通過反覆閱讀,自然習得詞彙量。大約一年下來,我們看了超過200本繪本,從只有100個字的繪本,進階到有800個字的繪本,量的積累,使孩子能夠認讀和認知大量詞彙,初步培養了英語閱讀興趣。泛讀帶給我最大的喜悅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猜詞能力的塑造,這些都是以後逐漸養成英語思維的關鍵要素。
· 精學:我對於精學的定義,就是摳詞、摳句。我選了國家地理入門級作為一年級上學期的教材,目的是為了在詞彙上能夠更全面。(當時我並不了解有美國加州教材,否則一定是從這套教材入手)。我一直認為,詞彙是學習語言的根本,只不過傳統的英語學習,是把一個詞一個詞孤立出來去記,而且沒有規律(名詞、動詞、副詞等一起來,也比較脫離生活場景)。我一直在觀察和總結如何使孩子高效掌握詞彙,把泛讀和精學充分結合起來。因此在選擇精學教材的時候,我會更注重精學內容的全面性,以彌補繪本的不足。學習套路大概是:周末我和他摳詞摳句學一遍(先聽音頻,再讓他自己閱讀一遍,不明白的我解釋清楚),周一-周五他玩樂高的時候,就會隨機播放音頻,輕鬆入腦。每個月月末,我會把當月學習過的內容,再拿出來問問他,溫故而知新。
· 練筆:我一直很注重習得過程中,配合一定比例的練習。我們沒有專門去學220個Sight words詞彙,都是在習得中認讀。但為了了解兒子的習得效果,我讓他堅持每周做3-4次的練習,包括Sight words練習冊、學樂的閱讀理解、和一些與詞彙相關的練習。量不大,每次也就5分鐘,但是積少成多,並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他的審題能力。
我們就讀的是公立學校,一二年級並沒有英語考試。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有少兒英語考級,諮詢了兒子的意願,給他報了劍橋一級。沒有經過應試訓練和語法學習的他,輕輕鬆鬆地考了個滿盾。我覺得這完全歸功於系統習得。有了這樣一個成績,兒子也是自信滿滿。
這個階段,是我們英語習得從量到質的飛躍的關鍵階段。時間的投入,每天半小時以上,一年下來就是超過180小時;清晰的規劃,聽讀結合,事半功倍;適當的練習,檢驗學習效果。
三階–系統學習深耕(歷時兩年,強化聽力,深化閱讀技巧,培養邏輯性和表達能力,關鍵詞- 設定目標,精益求精)
《一萬小時理論》《刻意練習》說的中心思想是,每個人都有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可能性,但必須有明晰的目標,大量的時間投入,並經過有效的學習和訓練。我經常和兒子灌輸這樣的心靈雞湯,以驅動他的內在學習動力。
經過了一年半的習得,兒子逐漸過渡到了自主閱讀。由於前期打下了良好的詞彙基礎,自主閱讀了2個多月繪本後,他就讀起了Magic tree house系列。這時候,我也在思考,接下來的英語應該注重哪些能力培養呢?
我分析了下兒子的強弱項,他的優點是詞彙量累積得比較好,有了不錯的閱讀基礎,但是弱點是聽力欠缺(前期大概只佔了30%的時間),口語輸出僅限於詞彙和簡單的句子,拼寫和語法沒有系統學習過。我請教過身邊一些比較有經驗,孩子從兩歲多就開始啟蒙英語的媽媽們,她們給我的建議是加強聽。那幾個和兒子同齡的孩子,每天都是聽著類似哈利波特那樣的小說,讓我非常驚訝如何做到的。
於是,我重新調整了下學習計劃和內容:
· 聽讀歸一:兒子對Magic tree house有著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就以此為主線,前3本,我略微帶著他閱讀,然後讓他反覆聽。由於興趣驅動,他居然很主動地去閱讀和聽,逐漸這部分我就放手了。全套52本,全部看了遍,其中有一半是反覆聽和閱讀。乃至後來朗朗上口,衝口而出,對裡面的內容相當熟悉。有一次,他說他知道「千裡之馬,始於足下」英語怎麼說?其實就是從書裡聽來自己理解的。這套書精湛之處,是帶著孩子走入了世界不同的歷史時期,了解認識了很多人物、事件,知識面相當豐富。英語學習,已然不只是局限於詞、句本身,而是去習得西方文化、英語思維,乃至拓展知識。
· 精學:朋友給我推薦了美國Wonders教材,Wonders整個教學理念和體系我就不多說,其吸引我的地方是涉及的題材面很廣,一課一主題,從提問切入,詞彙、閱讀邏輯引導、語法、寫作入門都涵蓋其中。每個周末,我都用它來進行精學,從詞彙的英語解釋,到閱讀技巧分析,也開始逐步滲入詞彙的拼寫、簡單的語法、寫作。配合每課的練習,及時檢驗兒子的掌握情況。
在兒子四年的習得過程中,我基本上沒有刻意去進行拼寫練習、語法學習。但大量聽和閱讀的孩子,辨音和對詞彙的認讀、拼讀能力是很強的,有發音規律的單詞,即使不知道什麼意思,也是能拼寫出來;發音規律不明顯的,看兩三遍就能記住;語法也是如此,書讀多了,短語、介詞、乃至時態的用法,都是潛移默化在腦子裡生根的。
關於KET和PET備考
我並沒有把這兩個考試當成多大回事,主要是抱著嘗試和檢驗學習成果的心態去報考的。KET涉及的考試詞彙1500-1800,題型有語法題,也有寫作。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幾本習題回來,每天做1-2頁的樣子,臨考前則做了幾套真題。整個備考,大概佔了平時學英語的30%的時間(每周聽、閱讀和周末精學的時間平均250-300分鐘,KET的練習時間大概累積60-90分鐘)。這麼安排,並沒有打破原有的學習進度。
PET的詞彙量要求是3500左右,難度相較KET也增加了很多,我在考試前給兒子報了個衝刺班。老師會講些應試技巧,但我兒子屬於上課會走神的類型,掌握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除此之外,我們在家仍然保持和備考KET時相同的節奏。
我是極度不願意為了考試犧牲英語思維的綜合素質培養的。像這樣既檢驗了孩子的水平、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同時又兼顧平衡了小升初的應試壓力,獲得了相應的等級證書,為孩子升學積累了資本,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如開篇所言,兒子的考試結果令我滿意。以一個沒有刻意訓練的10歲孩子來說,這完全歸功與前期的深入習得。我覺得很神奇,這是我們這代人無法有的體驗。很多孩子,KET/PET考得優異、優秀,走的路就是不斷刷題、背單詞、背短文、學語法。而習得,則能夠幫助孩子輕鬆過關各種考試。
附上我家這兩年看的英文書書單:《老鼠記者》全套、《Who was》系列、《I survived》系列、《波西傑克遜》系列
這是一篇文字很多的文章,感謝大家能看到最後,也希望能對大家今後的學習規劃有所助益。
如果您想和我交流,或者想通過我的平臺分享一些育兒、學習的經驗和感受,歡迎添加我的微信:13424479886
關注我的公眾號請長按下面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