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教體局公布了中山市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行動計劃分為目標和具體措施兩部分,未來三年,我市的幼兒園學前教育學位提供、普惠發展、優質師資等都做了計劃。
近年來,我市堅持「普及與質量並重」、「凸顯公益普惠」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投資、家庭合理分擔的學前教育經費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底,我市有幼兒園525家,其中公益性普惠幼兒園396家,佔比75.4%。
五大目標
增學位 建新園 扶普惠 提師資 有示範
行動計劃有五個目標。首先是高標準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到2020年,每年新增規範化幼兒園學位6000個以上,學前三年幼兒園入園率保持99%以上,確保所有本市戶籍3—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同時,較好的滿足適齡常住兒童入園需求。
其次是擴大規範化幼兒園覆蓋率。每年按照省規範化標準新建、改建一批幼兒園,到2020年,省規範化幼兒園比例達90%以上。
同時還要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每個鎮區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幼兒園,到2020年,各鎮區公辦幼兒園佔比達3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比達80%以上。
除此外,更要提高幼兒園保教隊伍的素質。到2018年底,全市幼兒教師持證率達80%以上,2020年基本實現幼兒園教師全員持證上崗。85%以上專任教師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職得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比例進一步提高。完成新一輪全員學前教育專業培訓,建成20個園長、教師工作室。
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完善幼兒園質量評估體系,落實教研指導責任區工作,健全學前教育教科研網絡。每個鎮區配備專職或兼職學前教育教研員1名,指導幼兒園開展常態化教科研活動。增加《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園20個,全市遴選教科研示範園5所,學前教育講師團10名。充分發揮優質幼兒園的示範帶動作用,整體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具體措施
●產權小區配套公辦或普惠園
行動計劃要求各鎮區2018年底前,完成轄區幼兒園建設專項規劃;修訂和完善我市幼兒園設置標準和相關辦事指南,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努力增加規範的幼兒園學位資源。建好、用好小區配套幼兒園,確保政府產權小區配套幼兒園用於舉辦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2018年,全市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行動,各鎮區對轄區內所有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和使用情況進行自查;對沒有按要求建設、移交、辦成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的政府產權小區配套幼兒園,市下發整改意見,鎮區按要求年底前整改到位。
●鼓勵名園辦分園等多種模式辦學
將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對不符合省規範化幼兒園標準的,條件簡陋、辦園質量低的幼兒園要逐步整頓。
每個鎮區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幼兒園,並鼓勵各鎮區通過名園辦分園、鎮村合作辦園、品牌輸出、委託管理、集團辦學等多種模式,提升學前教育均衡化發展水平;繼續辦好村集體幼兒園,加大對村辦幼兒園的各級財政投入。
●加大對普惠民辦園扶持力度
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出臺關於促進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相關文件,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獎補,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綜合獎補、土地劃撥、租金減免、免費培訓、教科研指導等政策,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發展。
●為特殊幼兒
進園創條件
穩步發展學前特殊教育。重視解決特殊兒童的入園需求,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附設幼兒園或幼教班。創造條件招收輕度殘疾幼兒隨班就讀,提高殘疾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比例。
●支持大專院校
設學前教育專業
支持市內大專院校增設學前教育專業,鼓勵在職幼兒教師提升學歷,推進「學前教育210種子工程」和「幼兒園園長、教師工作室」建設項目。鎮區落實繼續教育保障政策,設立學前教育培訓經費,完善在職教師5年一輪360學時的專業發展要求。
●實施幼師
從教津貼
保障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明確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最低工資標準,幼兒園依法為所有教職工購買「五險一金」,保障幼兒教師的基本待遇。實施幼兒園教師從教津貼,對取得教師資格證、大專及以上學歷,且具備幼兒園教師職稱的在職2年以上幼兒園教師實行財政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