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半島都市報設立「找醫生」欄目之後,讀者紛紛參與並積極反映問題,我們收到多名患者的疑問並聯繫權威專家進行了解答。「找醫生」欄目旨在就患者所關心並想解決的問題聯繫島城名醫進行解答,有疑問的市民可以撥打電話80889698或者掃碼進群諮詢。
本期有讀者反映:男,67歲,患乾燥症候群11年,身體嚴重口乾、眼乾,鼻子幹,請問有中藥可以調理嗎?
海慈醫療集團風溼免疫科負責人宋彩霞介紹,乾燥症候群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B淋巴細胞異常增殖、組織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徵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乾燥性角結膜炎和口腔乾燥症,還可累及內臟器官,會出現口乾、吞咽餅乾饅頭等乾性食物難以下咽,需頻頻飲水,眼乾會有異物磨澀感,皮膚乾燥,會出現關節疼痛、口腔潰瘍,包括其它的內臟損害,包括血液系統、神經系統、間質纖維化、肝腎的表現。
病因病機多因內熱津傷,久病精血內虧,或外感燥邪,或外邪內侵化熱,或汗、吐、下失治後傷津耗液。《臨證指南醫案·燥》云:「 燥為乾澀不通之疾。」指出燥的成因與津與血相關,是津血的凝澀不通。津液虧損、瘀滯經脈、氣機不暢、臟腑失榮是乾燥症候群「瘀血致燥」的病機所在。
宋彩霞解釋,這種症狀在中醫治療時,最常採用養陰活血的基本辨證思路。一般中醫治療主要以益氣、滋陰潤燥為主,避免服用辛辣刺激食物,油炸上火食物,大量滋補助熱食物。多食用偏涼潤的食物,如甘蔗,百合,銀耳,梨等。
身體不舒服出現一些症狀,掛不到想掛的專家號,又苦於身邊無人解答,甚至有些患者選擇網上百度求醫問藥,對疾病的正確認知逐漸出現偏差。對此,本報設立「找醫生」欄目,就患者所感興趣的話題尋找島城權威醫生進行解答。有疑問的市民可以撥打電話80889698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諮詢。
掃碼進群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