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

2017-05-26 14:22 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證明,構成RNA(核糖核酸)的嘌呤類核苷酸和嘧啶類核苷酸能利用早期原始材料合成的化學機制相同,且這兩種類型的鹼基形成於同一種前體分子,新研究使人類距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更近了一步。

核苷酸是構成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等所有生命物質的重要結構,認識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是破譯生命起源中長期懸而未決密碼的重大挑戰。核苷酸分子主要由磷酸、核糖和鹼基構成,RNA的鹼基主要有A和G兩種嘌呤及C和U兩種嘧啶。之前的研究認為,嘌呤類核苷酸和嘧啶類核苷酸只能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條件下分別合成,但合成RNA同時需要嘌呤和嘧啶兩種核苷酸,這使科學家們50多年都沒能合成出生命之初的RNA。

 

 

在新研究中,倫敦大學學院化學家馬修·波納和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的同行們合作首次證明,嘌呤和嘧啶能在同一個糖類支架上依次相連形成核苷酸分子。他們發現,構成嘌呤核苷酸的8-氧-腺嘌呤和8-氧-鳥嘌呤,能在與嘧啶核苷酸完全相同的化學條件下形成,且同一種化學前體分子能同時生成嘌呤類和嘧啶類兩類核苷酸。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的化學機制表明,嘌呤和嘧啶這兩類分子,在形成生物重要組分——核酸的過程中,遵循同樣的立體化學原理。這意味著,8-氧-嘌呤核苷酸可能還在形成嘧啶核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通過特殊化學作用相互結合,從分子水平複製和傳遞生物信息,從而在生物遺傳、複製和進化中意義重大。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理解核苷酸的起源是理解生命起源的關鍵。波納團隊接下來會進一步研究8-氧-嘌呤傳遞信息的背後機制,從而讓生命最初的化學反應機制更清晰可見。

作者: 聶翠蓉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所揭示病毒RdRP核苷酸催化循環機制
    其中不穩定的引發階段主要實現對合成起始位點的精確控制,進而在合成數個核苷酸後完成向穩定的延伸階段的轉換,延伸階段由數以千計且機制相同的核苷酸添加循環構成,因此核苷酸添加循環機制是RdRP催化RNA合成的核心內容。RdRP最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在小RNA病毒科的門戈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的相關研究中被發現(Reich et al.
  • 核酸與核苷酸的化學組成
    核酸經水解可得到很多核苷酸(nucleotide),核甘酸是核酸的基本單位。核酸就是由很多單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核苷酸可被水解產生核苷(nucleoside)和磷酸(phosphate),核苷還可再進一步水解,產生戊糖和含氮鹼基,戊糖包括核糖(ribose)和脫氧核糖(deoxyribose)兩類。
  • 地球早期生命的形成
    B.羥乙基轉移到硫辛醯胺這種輔酶上,硫辛醯胺上的二硫鍵可當氧化劑,於是羥乙基被其氧化變成乙醯基,形成了一個硫酯鍵,而硫胺素焦磷酸變回原樣。C.在二氫硫辛醯基乙醯基轉基酶的作用下,攜帶著乙醯基的硫辛醯胺將乙醯基轉移到輔酶A上形成(乙醯輔酶A。)D.二氫硫辛酸被二氫硫辛醯基去氫酶催化脫氫,以再次回到氧化,同時氧化型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變為還原型。
  • 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單核苷酸,所以核酸又稱為多核苷酸
    對於非細胞形態的病毒來說,或含有DNA,或只含有RNA,因此可按所含核酸類型的不同,將病毒分為DNA病毒與RNA病毒。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單核苷酸,所以核酸又稱為多核苷酸。單核苷酸是由磷酸、戊糖及鹼基組成。如果戊糖是脫過氧的,則形成的單核苷酸為脫氧單核苷酸。單核苷酸相互縮合形成RNA,脫氧單核苷酸相互縮合形成DNA。下表列舉常見的核苷酸及縮寫符號。
  • 專家點評Nature | 欒升團隊發現植物免疫早期鈣信號關鍵鈣離子通道複合物及其活性調控機制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欒升教授團隊及首都師範大學李樂攻教授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A calmodulin-gated calcium channel links pathogen patterns to plant immunity的論文,報導了擬南芥PTI免疫過程中的早期鈣信號傳導機制
  • β亞基似乎是酶和核苷酸底物結合的部位
    大腸桿菌RNA聚合酶的研究得比較透徹的,這是一個分子量達50多萬,全酶由五咱亞基組成,去掉δ亞基的部分稱為核心酶,核心酶本身就能催化苷酸間磷酸二酸鍵形成。利福平和利福黴素能結合在β亞基上而對此酶發生強烈的抑制作用。
  •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4:22:48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Philip J.
  • 人之初菁嘉貝比奶粉添加五種核苷酸,新配方更科學!
    很多寶爸寶媽們在給寶寶選擇奶粉時,經常處於迷茫的狀態,不知道什麼樣對寶寶是最好的,是麼樣的奶粉是適合寶寶的,而現在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配方奶粉,那就是添加五種核苷酸的奶粉,那麼核苷酸究竟有哪些好處,讓很多寶爸寶媽們對它青睞有加呢。
  • 含8種核苷酸的雙鏈DNA首次問世
    它引人思考這樣一個生命起源的問題:為什麼這4個核苷酸形成了核酸?為什麼不能是8或者其他數字呢?」  無論是什麼原因,在過去的40億年左右,只有兩種鹼基對,即A-T、C-G,或者在RNA情況下的A-U,是大自然創造地球上無窮無盡生命所需要的一切基礎。但論文通訊作者、佛羅裡達州應用分子進化基金會項目負責人Steven Benner則表示,理論還有更多可能。
  • 幹擾素還是核苷酸類藥物?B肝抗病毒治療選什麼方式最好?
    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有效的抗B肝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那麼,慢B肝抗病毒治療該選擇幹擾素還是核苷酸類似物呢? 兩類藥物抗病毒機制有什麼差異?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在組裝過程中,pre-mRNA被U1小核糖核糖核蛋白(U1 snRNP)識別,形成早期複合物(E)。早期複合物與U2 snRNP結合進一步形成前剪接體(A, pre-spliceosome),後者結合U4 / U6.U5 tri-snRNP形成前體剪接體(pre-B,precursor spliceosome)。
  • Nature:解析早期胚胎發育的機制 或有望解釋人類早期妊娠失敗的原因
    2020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多數的妊娠失敗都發生在胚胎非常早期的發育階段,有時候甚至在懷孕還沒有被檢測到的時候就會發生,這一關鍵階段通常發生在受精後一周左右,此時胚胎會植入母體子宮並開始以一種非常複雜的方式發育生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小鼠胚胎進行研究揭示了胚胎發育的架構以及促進胚胎在早期階段正常發育的結構
  • 葉成城|理解早期西歐現代化:概念、動力與機制
    出處:《理解早期西歐現代化:概念、動力與機制》,載於《比較政治學研究》2020年第1輯,第55-80頁。【摘要】現代化是比較政治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它在過去數十年時間內經歷了充分的討論與發展。本文首先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將歐洲現代化的基本概念分為不同的維度。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PLoS Genet. 2019對於DnaA與oriC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目前有不同的模型,如two-state model與loop-back model。總之,二者的相互作用使DUE區解鏈,然後才能將解旋酶(DnaB)募集到單鏈DNA上,進入第二階段。
  • 奶粉裡為什麼要添加「核苷酸」,3分鐘幫你解答問題
    生命的遺傳物質是DNA和RNA,而核苷酸就是它們的構成部分。核苷酸有多種不同結構,母乳中有5種不同結構的核苷酸生理作用已被證實,由於新生下來的寶寶處於一個快速發育的階段,對核苷酸的需求量超過寶寶自己的合成能力。
  • AMP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構象改變
    近期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了題為「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undergoes nucleotide-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的構象改變
  • 食用嬰兒奶粉1段的寶寶,你的奶粉裡有核苷酸嗎?
    比如,外源性核苷酸能刺激雙歧桿菌的生長,而雙歧桿菌能將糖轉變成乳酸、降低腸道PH值、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長,從而減少嬰兒腹瀉的發生。 3.抗氧化 (1)核苷酸的鹼基和氧原子能夠捕獲氧化過程中形成的自由基,減少由脂質的過氧化引起的細胞膜及各種DNA損傷。
  • 核苷酸含量比較少的奶粉真的不值得買嗎?
    核苷酸的概念近幾年引起了寶爸寶媽的熱情討論,而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的實際狀況是,有的品牌奶粉含有核苷酸有的卻沒有。那些核苷酸含量比較少的奶粉還值得買嗎?  其次,奶粉中一定要加核苷酸嗎?  中山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教授蔣卓勤向記者介紹,核苷酸是一般的食品中都有的,但嬰幼兒奶粉沒有這個成分,而現在企業在配方奶粉中加入核苷酸,可以增加奶粉的風味和宣傳噱頭。
  • 首次構建出由8種核苷酸組成的DNA,從而讓DNA編碼能力...
    在生命的起源上,它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4種天然的 [核苷酸形成核酸]?為什麼不是8種或其他數量的核苷酸形成核酸?」無論是什麼原因,在過去的40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僅兩個鹼基對---一個鹼基對在鳥嘌呤(G)和胞嘧啶(C)之間形成,另一個鹼基對在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之間形成---一直是大自然創造地球上無窮無盡的生命所需要的一切。
  • Cell:科學家闡明受精卵早期發育的分子機制 有望理解生命起源的奧秘
    這些囊胚樣結構擁有和天然胚泡相同的結構,其甚至能植入到子宮中,這或許就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研究人類機體發育、懷孕及不孕等健康問題。研究者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表示,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我們理解生命的起源,一個細胞如何產生數百萬個細胞,以及其如何在空間中組裝形成一個完全發育的有機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