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一早,一則半導體巨頭ARM中國合資公司安謀中國董事長兼CEO吳雄昂被罷免的消息,突然在IT圈傳播。ARM全球對外宣布,安謀中國的董事會已任命公司潘鎮元和唐效麟擔任聯席執行官。其中,安謀中國是英國ARM公司在2018年與中方合資的獨立公司。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一份蓋了安謀中國公章的聲明明確寫道:「安謀中國作為在中國依法註冊的獨立法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吳雄昂先生繼續履行董事長兼CEO職責。」
相關人士稱,這份聲明能發出來,是因為吳雄昂方掌握著公章。
隨後,雙方你來我往,就控制權展開口水戰。「沒想到,我們這個圈也能鬧出這樣的瓜。」一些平日不太熱鬧的半導體群,少有地開始了群內大討論。
但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惑:吳雄昂作為在ARM工作16年、ARM中國獨立運營後的第一任董事長,為何會被突然罷免?為何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吳雄昂又會跳出來與董事會硬槓?
背後迷霧重重。有人說這與ARM對華為斷供有關係,有人說是管理層與資本方在公司戰略上的分歧。近日,AI財經社採訪了多位接近ARM中國的人士,試圖還原真相。
「不要什麼事都扯上華為」
實際上,「罷免」一事發生在6月4日,直到一周之後才突然發酵。
一位知情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安謀中國當天召開了董事會,有8名董事參加,6位對罷免吳雄昂的決議投了贊成票。董事會本有9個席位,除了吳雄昂本人,ARM有四個席位,中方資本也有四個席位。
但這次會議,吳雄昂本人並未參加,所以吳在後來的兩次聲明中,均在質疑董事會召集的合法性。「安謀中國董事會有其確定的召集程序和議事規則,違反程序進行的董事會會議不具有合法性,其結論也不應獲得支持。公司並未召開符合程序的董事會會議,也並未產生有效的導致人事變動的法律文件。」
吳雄昂 圖/視覺中國
在吳雄昂拒絕被罷免後,6月10日下午,一則來自ARM總部和厚樸投資的聯合聲明再次引發熱議。這則聲明坐實了是ARM總部和ARM中國的大股東厚樸投資共同作出的決定。其中,厚樸投資佔有ARM中國36%的股份。這則聲明也解釋了罷免吳雄昂的原因:基於舉報人以及數位在職、離職員工的投訴,經過調查發現,美國公民吳雄昂的行為危害了安謀中國的發展、公司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多個渠道獲得的證據表明,吳雄昂未對公司披露他已經構成的利益衝突,以及違反公司準則的行為。
相關人士稱,吳雄昂被發現在未經過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私自在外設立基金,涉及利益衝突。
但一位接近吳雄昂的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吳雄昂在外面搞基金這些事情,得到過軟銀孫正義的同意。」軟銀在2016年以約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孫正義是ARM全球背後的大老闆。AI財經社嘗試致電吳雄昂求證,但其電話無人接聽。
不過,一個令人疑惑的地方是,在厚樸投資與ARM的聲明中專門提到了吳雄昂的美國身份。一位行業人士分析,之所以強調他的美國公民身份,可能是一種策略,讓中方員工與吳雄昂劃清界限。畢竟吳雄昂在ARM中國這麼多年,根深蒂固,組織是他一手搭建,人也是他招的。
吳雄昂在ARM中國工作了16年,為何在這個時間將他罷免?有分析認為,2018年,在美國對中興實施禁令、打響科技戰之後,中方資本花幾十億元投資晶片設計公司ARM,是預防美國人卡脖子,畢竟ARM是全球手機晶片、甚至部分電腦、伺服器和物聯網主晶片都採用的技術,所以中方資本才成了大股東。
圖/視覺中國
2018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時,ARM公司CEO西蒙·希加斯曾表示,成立合資公司是為了讓合作夥伴覺得ARM這些技術是「本土的,可以放心使用的」。
但從結果來看,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ARM中國現在無法給華為供貨,依然受到了美國禁令的影響。這樣的投資結果顯然令中方資本不滿。
根據當時ARM的說法,ARM原本中國的業務都將劃入其中,這意味著,ARM將提供其在全球各地開發的IP產品,通過ARM中國服務中國市場;同時ARM中國也可以研發提供其自身的IP產品和新的標準、新的服務給到中國市場。而ARM中國自身研發的新的IP產權將歸ARM中國所有,不僅可以向中國市場銷售,也可通過ARM向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銷售。
現在結果卻是,ARM中國名義上是獨立的合資公司,卻依然處處受制,在技術授權上並沒有多少話語權,於是要求罷免吳雄昂。不過,這種分析解釋不通的地方在於,ARM中國的中方投資站出來要求罷免吳雄昂在情理之中,為何ARM總部也要一起行動?
這樣的說法也遭到了部分ARM和接近ARM行業人士的反駁,「不要什麼事都扯上華為」、「賣不賣給華為,這不是吳雄昂做得了主的。」幾位人士對AI財經社說:「不要想得這麼複雜,跟華為沒有關係。」
孫正義要打包ARM重新上市
「安謀中國想要獨立自主,但是ARM總部因為謀求上市,想要收回ARM中國。」多位接近安謀中國的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被指利益輸送只不過是罷免吳雄昂的幌子,真正的原因或許是管理層與資本方在公司戰略上的衝突。
在安謀科技成立前,ARM中國原本是ARM在海外的一個分支機構,業務比較有限,而且所有的銷售業績都要上交總部,真正在中國做的IP非常少。
2018年4月,ARM總部與中國資本方一起投資成立安謀中國,相當於是中方資本掏了7.752億美元獲得了ARM中國51%的股份,安謀中國從ARM的一家分公司變成了獨立的合資公司,而ARM只持有49%的股份。
當時的場面非常熱鬧,除了ARM CEO西蒙·賽格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厚樸投資創始人方風雷都出席了籤約儀式。接近安謀中國的人士對AI財經社說,吳雄昂當時是想自建ARM中國的體系,自己研發IP,而不是僅僅做ARM總部的代理公司,「其實是有心想在中國做一番事」。
此前在2016年,孫正義花了320億美元收購了英國ARM,並讓ARM退市,以期之後的資本運作。然而,伴隨軟銀一系列「投資神話」破滅,孫正義加快了ARM重新上市的步伐。尤其是當下,孫正義缺錢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投資的項目屢屢暴雷,他需要資本運作來回籠資金。
圖/視覺中國
據AI財經社獲悉,孫正義想把ARM重新打包上市,而中國市場佔到了ARM全球三分之一的收入,孫正義希望把ARM中國的業務收回全球。「其實就是吳雄昂與背後資本的發展方向發生了衝突。」
幾位相關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吳雄昂想做基於本地特色的IP,但孫正義為了收回安謀中國,想安排吳雄昂去做安創基金,投資IP相關的項目。但吳雄昂看來,這不是他想做的事,所以還想坐在ARM中國董事長這個位置上。
為何中方的基金厚樸會支持ARM而不是吳雄昂呢?「他們應該是達成了利益共識。」一位人士說。吳雄昂想做自己的IP,但這註定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甚至長達10年或者20年。
AI財經社獲知,安謀中國已經有了部分自己的IP,但還比較少。
而當年投資ARM中國時,估值是100億人民幣,中方拿出了51億元,相當於從軟銀手上買下了ARM中國51%的股份。而這51億元,其中有15億元是吳雄昂融的資。而為了開發自主IP,吳雄昂也自己找來精兵強將,搭建了團隊。
這樣的說法也在吳雄昂給的回應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我本人對於ARM中國的職務並不戀戰,但這個合資公司的股東、團隊都是我一手建立的,我有責任把整個事件好好地收尾。」
安謀中國的員工目前都在觀望,孰勝孰負尚未可知。但從大局看,一位資深律師對AI財經社說,ARM和厚樸聯合,從股權上講,想罷免吳雄昂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律所是中倫,中倫的律師可不吃乾飯的」。
「雙方一定會有斡旋,讓子彈再飛一會」,多位行業人士向AI財經社說。今天安謀中國和ARM總部仍在你來我往的聲明之中。
而這件事已經出圈。一位律師告訴AI財經社,已有海外公司向他諮詢,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是否有權更換董事會。這家科技公司上演的爭奪控制權之戰還在持續發酵中。
原標題:《ARM中國罷免董事長紛爭:不要什麼事都扯上華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