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學習的六個玩法

2021-02-19 教師博雅

*如何訂閱我們?

*搜微信號"jiaoshiboya"或公眾號"教師博雅"

*「教師博雅」 ——首個為教師服務,關注教師專業發展、人文素養提升、師德師風建設,啟迪新知新思、傳播優秀文化的微信公共平臺。

---✄-

  2014年度的「地平線報告」,強調了「遊戲與遊戲化」,報告預測到:未來2到3年——3D列印技術、遊戲與遊戲化、沉浸式學習環境和可穿戴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

  而新鮮出爐的「2014年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則預測到「未來三到四年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遊戲和學習出現」,教育者需要正確地看待遊戲在教與學過程中的價值,學生們通過遊戲而進行的學習比重將會比現在大得多。

  遊戲正在以超乎我們想像的創造力改變著這個世界,而遊戲化學習將成為未來學習的趨勢。如何實現娛樂與教育更進一步地結合?遊戲如何驅動深度學習?基於遊戲精神的課程建構對於一所學校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與您分享「遊戲化學習」的6個玩法:

  1.情境體驗遊戲

  未來2到3年內,沉浸式學習環境將得到廣泛地應用。課堂學習與現實情境彼此交互,通過模擬現實情境的體驗遊戲來營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將成為未來全面學習的可行途徑。

  在臺灣,一所國中用大富翁遊戲構建起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現實情境交互體驗的故事;而讓學生參與紙上遊戲設計,在情境中模擬體驗獲取更多的選擇,穿越千年的歷史課堂被顛覆;更有人思考將遊戲角色運用到課堂,超脫教室的空間束縛,從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思覺想像出發,在情境體驗中幫助學生沉浸於學習情境的故事。

  2.平行實境遊戲

  你可以將「平行實境遊戲」理解為一種反遁世的遊戲。在「平行實境遊戲」中,你扮演的角色要去完成現實中的遊戲任務。例如,在規定時間內洗好衣服,你的經驗點就會翻倍;再比如,附加「隱身」的要求:倒垃圾的時候不能讓人看到。採用遊戲的形式去做,哪怕是最瑣碎的事也能讓人感到自豪,只要你讓它變得更具挑戰性,或是要求我們在做的時候更具創新性。那些讓人瞌睡的學習亦如是。

  臺灣大學的葉丙成教授就是用遊戲吸引到2萬學生報讀讓人望而生畏的「機率課」,在「平行實境」中用遊戲讓學生沉迷於學習。而美國一名高中老師Lucas Gillispie則嘗試利用魔獸世界以及其他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遊戲化的方式學習英語和數學,學習變成了一件欲罷不能的事。

  3.跨學科系統遊戲

  只有在遊戲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學習本來就是一個複雜、非線性、不確定的系統,而遊戲化學習天然地打破了學科的界限,它的多重系統、多樣玩法、小目標推進給予了學習更多選擇的自由和「自我構成」的可能,使得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擁有更大的空間。在更系統、更深入的學習遊戲中,我們發現了更深層的快樂與幸福。

  扮演中古時代的君主,派手下的親信去開疆拓土,親信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佔領或管理領地.看誰的策略運用得當,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個合作即競爭的策略性版圖遊戲,每次玩都會激蕩出不同的策略或同盟關係,除了對圖像的敏感外,開放的合作態度更是致勝的關鍵。重慶的一所小學遵循兒童的天性,將孩子們最愛的遊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設計跨學科桌面遊戲。

  4.在線教育遊戲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無線網絡、傳感器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大數據的迅速流行,在線教育遊戲已毋庸諱談。

  用手機遊戲突破環境的束縛,整理「碎片化」的學習。移動學習(M-Learning)是指利用無線通訊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Pocket PC )等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

  自由環境、正式環境、數位環境、真實環境和非正式環境,手機遊戲學習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

  而構建虛擬的「學習村莊」,在遊戲裡扮演不同角色,協作研習,同伴助學,用專題研習任務與聲望提升機制激發學習動機……

  5.遊與戲

  遊戲最突出的意義就是自我表現,表演是遊戲者的渴求。教學中需要這樣遊戲性的表演,在汪洋恣肆的想像中,學習者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地模仿和扮演著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遭的現實生活。事實上,扮演的並非他人,而是自我的表現。就像茨達齊爾所說:「遊戲的定義就是『純粹的表現自己』。」

  教育劇場(THEARTE-IN-EDUCATION,簡稱TIE)並不等於劇場教育(DRAMA EDUCATION)。教育劇場則是一門寓教育於戲劇表現藝術之中的課程。在這裡,「教育」並不僅指知識的傳授,而是指一個「掌握力量」和「發揮力量」的過程。通過教育劇場,學生可以對自我、他人以及社會環境有更敏銳的洞察和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清楚地掌握自己的內心節奏和內在力量,並充分地表現和發揮出來。在自由愉悅的遊與戲中,人能夠充分地自我表現,展現自身的力量。

  6. 不能歸類的更多玩法

  學習還可以怎麼玩?有太多的玩法,比如,「勇者的階梯」、「隱形的電話」、「比比劃劃學單詞「……用不同的遊戲幫助孩子們緩解英語學習中語音發音、課堂交流、公開表演、合作、考試五個方面的焦慮。再或者,跟隨一位義大利攝影師的足跡去週遊世界,用鏡頭去看世界各地的孩子在玩什麼。

  「去野營、去遠航、開睡衣晚會、烤餅乾、帶著微笑做家務……」去年,美國小學生得到了一個長達100項的暑假必做活動。也是去年,澳大利亞政府向小學生派發了超過4萬本「大自然遊樂通行證」,要求他們在12歲前必須完成15件事情,包括爬樹、自建小型雜物房、發明一種遊戲且能玩這種遊戲超過3天等等。

文 / 蒲公英教育智庫研究員龔曉薇

相關焦點

  • 專題遊戲化學習的6個玩法
    」,報告預測到: 未來2到3年——3D列印技術、遊戲與遊戲化、沉浸式學習環境和可穿戴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 遊戲正在以超乎我們想像的創造力改變著這個世界,而遊戲化學習將成為未來學習的趨勢。如何實現娛樂與教育更進一步地結合?遊戲如何驅動深度學習?基於遊戲精神的課程建構對於一所學校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與您分享「遊戲化學習」的6個玩法: 1.
  • 遊戲出海三大必修課:核心玩法、本土化及線上線下互動
    上海焦揚網絡聯合創始人莫夏芸女士遊戲出海首先要面對核心玩法、本土化以及營銷這三大難關,玩家對一款產品的粘度主要看其在玩法的表現方式。此外,遊戲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域風俗、文化差異來做適合的本土化調整,只有這樣方能獲得用戶的認可,同時還有應對精準用戶的營銷難題。
  • 首個實現AR的陌生人社交APP 「對面」又創遊戲化新玩法
    首個實現AR的陌生人社交APP 「對面」又創遊戲化新玩法 近日,陌生人遊戲化社交對面更新至V5.6.5版本,推出虛擬實境結合的「AR繡球」玩法!
  • 寓教於樂不是童話 遊戲化學習成為現實
    實際上,這幾年來業界一直在致力推動遊戲化學習的實現,大家都試圖找到一個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通過具有互動性、趣味性的產品和內容,以此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和主動性,希望最終培育出孩子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在新的技術背景下,「寓教於樂」不是一句口號,更普世的「寓教於樂」逐漸成為一種現實。國內外有不少學校嘗試用遊戲的方式做教育。
  • 遊戲化學習:學習與遊戲的走近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表明,遊戲不僅直接帶來快樂,而且遊戲時大腦產生的化學物質(例如內啡肽)將有效抵消憤怒、恐懼、悲傷等負情緒造成的負性影響。遊戲性體驗是遊戲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學者王焱將兒童在遊戲中的遊戲性體驗分析為:興趣性體驗、自主性體驗、勝任感或成就感、幽默感,以及因身體活動的需要滿足而獲得的生理快感。
  • 《六階謎題》好玩嗎 遊戲特色玩法介紹
    《六階謎題》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角色扮演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不過最多只能有5個人獲勝,那麼誰會成為最先淘汰的?下邊就給大家帶來六階謎題遊戲特色玩法介紹,大家可以來看一看。遊戲特色玩法介紹遊戲規則——包括你在內的六人被套上項圈禁錮在封閉空間內,顯然你已無法逃脫,在諸多線索中推理出真相,贏得遊戲並活下去!
  • 學習工作即遊戲:遊戲化生存的現實物語
    無數的孩子在家長不能監督、學校無力監督的情況下,將業餘時間、假期時間都投入到手機遊戲的世界中。只要沒人管,這個小孩子都可能花費每天五六個小時,甚至10個小時在遊戲上面。「上學沒意思、打工也沒意思,每天的生活裡只有遊戲、割草、餵豬。」這是新一代留守兒童的真實生存狀況,這一代人的遊戲化生存並不能帶給他們太多的好處,只是為龐大的遊戲產業貢獻了基礎的流量。
  • 遊戲化學習材料
    ▌遊戲和學習的融合,實現快樂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幼兒遊戲化學習方案》高度關注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把快樂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這是我們的最高追求,這種教育理念轉化成我們研發的課程的三個特徵:✪ 注重幼兒學習的發展性,提升其學習的能力和效率✪ 注重幼兒學習的品質,養成其良好的、穩定的學習習慣
  • 遊戲化體驗助力學習提升 ABCmouse讓孩子快樂說英語
    騰訊ABCmouse以有趣、有效、有益為核心宗旨,通過故事線、互動玩法等遊戲化的機制與元素,在兒童的英語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增加參與度,以貫徹寓教於樂的教育目標。數據顯示,在長達半年的觀察中,九成以上的兒童完成了92%的課程,並且有97%的家長和兒童在實驗結束後依然選擇ABCmouse助力英語學習。
  • 如何將枯燥學習變「有趣」 遊戲化沉浸感開拓思路
    騰訊ABCmouse以有趣、有效、有益為核心宗旨,通過故事線、互動玩法等遊戲化的機制與元素,在兒童的英語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增加參與度,以貫徹寓教於樂的教育目標。數據顯示,在長達半年的觀察中,九成以上的兒童完成了92%的課程,並且有97%的家長和兒童在實驗結束後依然選擇ABCmouse助力英語學習。
  • 全國首個「數學遊戲化學習」實驗區落戶福田
    深圳新聞網1月10日訊(記者 何靜 通訊員 顏慧敏 黃妹妹)為深入開展小學數學遊戲化教學的研究,打造福田區小學數學遊戲化教學課程品牌,推動福田區以「習程」為特點的課程改革。1月9日,中國教育技術學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深圳福田「數學遊戲化學習」實驗區成立暨優秀教育遊戲作品展示活動在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舉行。
  • 學習與反思:回顧北京遊戲化學習大會
    *搜微信號"yujianxuexi"或公眾號"預見學習"2016年11月17-18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和順義區教委承辦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遊戲化學習與教育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港臺和內地多個省份的高校學者、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以及教育遊戲產業界人士約400人參加會議。
  • 《魔道六宗》預示網頁遊戲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人氣排名第一的玄幻小說改編的網遊《凡人修仙傳之魔道六宗》(以下簡稱《魔道六宗》)是越來越備受矚目了,絕對是頁遊中的超人氣王牌明星。而《魔道六宗》的出現似乎預示著網頁遊戲越來越高端化,似乎正在告訴我們,頁遊發展將提升一個臺階,頁遊將要進化,頁遊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走簡單休閒路線。大作化、向端遊看齊,是目前頁遊的趨勢。
  •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遊戲化學習的關鍵就是要喚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以對待遊戲的精神和態度對待學習,實現寓教於樂的效果。騰訊遊戲認為,快樂是人類的天性,遊戲又天然是快樂的載體,而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追逐快樂。騰訊希望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這些孩子們能在快樂之餘學習到更多知識。遊戲化的思維應用在引導青少年學習成長中已經有一些產品化的探索。騰訊遊戲希望通過羅布樂思和騰訊扣叮為青少年提供有趣的遊戲化編程和內容創作工具,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 有效吸引中職學生學習英語——遊戲化學習
    遊戲化學習(Learnthrough play)是指採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它是教學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結果,有些學者更願意稱之為「玩學習」。關於遊戲化學習,更有趣的說法是,把一起學習說成一起遊戲,這樣學習就不會被認為是一件很有壓力而枯燥的事情,把學習當做遊戲,那這就變成一件令人愉快並且很樂意去做的事。
  • 七問「遊戲化學習」:什麼讓你比mooc更酷?
    一、什麼是遊戲化學習?答:繼2013年被譽為「mooc元年」,2014年「遊戲化學習」則風頭正健。解讀「遊戲化學習」勢必要先了解「遊戲化」。「遊戲化」並不由它的前綴「遊戲」定性,而是指「將某個已經存在的、具有一定核心和內在價值的事物與遊戲機制相整合,以激發用戶的參與度、投入感和忠誠度」。
  • 遊戲化學習:激發生命活力
    如何將遊戲化學習理念和學校育人理念深入融合,達到激發學生活力、促進教師發展的目的?近年來,作為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學校在改革中以「遊戲化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抓手,進行了課堂改進、空間開放、評價激勵的實踐模式,促進了師生的成長。
  • 遊戲化學習的價值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遊戲動機遊戲動機是最基礎也是最具操作性的價值,強調將遊戲應用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然,這裡用的是遊戲動機這幾個字,但是實際上也包括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等。之前,許多研究項目都在這個層次上,都在努力設計與開發更優秀的教育遊戲,以便能夠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 以遊戲化學習助推科學教育
    該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旨在探索以遊戲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然而,在我國,說起遊戲,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它是人們眼中的眾矢之的,被打上「玩物喪志」的印記。 遊戲有多重功能:教人如何競爭、鍛鍊才智、培養團隊精神……「未來,遊戲將成為人類學習和休閒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同專家在論壇上表達出了同樣的聲音。
  • 廣東省特級教師姚鐵龍:遊戲化學習從來不只是「玩」
    名師慧語學習是孩子的「必須」,遊戲是孩子的「最愛」。遊戲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快樂、更科學、更高效,可以讓兒童感受到學習數學也可以是甜的。,《小學數學教師》封面人物,致力於數學遊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成立了國內首個「數學遊戲化學習研究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