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廈門:我在老院子夢回古閩南,追溯古時漁村文化

2020-12-20 依米夏沫

廈門,一個印象最好的城市了,印象中的廈門是小資休閒的城市,文藝且清新,讓人一眼就喜歡上,欲罷不能。廈門,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充滿萬種風情,有著適宜的溫度,迷人的海濱風光,濃厚的人文氣息,閩南的紅磚古厝建築和現代化的城市生活。除去高昂的房價,就城市環境風光,確是一個宜居的城市。

說起廈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浪漫多彩的鼓浪嶼、依山傍海的廈大校園,或是清新的芙蓉隧道、夢幻觀音山,亦或是氣勢宏偉的南普陀等。廈門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外,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比如老院子景區,展現昔日閩南漁村民俗文化,一秒帶你夢回古閩南。

關於老院子概述

廈門老院子景區,是華夏文旅集團斥資28億元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旅遊巨作,景區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及神遊華夏大劇院兩部分,於2015年7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和閩南傳奇秀是景區的兩大特色,即一園+一場,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薈萃了閩南文化,高科技技術和閩南文化故事相結合,成為了廈門的新一處4A級景區。

老院子景區規劃建設兩大模塊,其一為「神遊華夏」室內演藝劇場,即神遊華夏大劇院,大型室內山水實景演藝《閩南傳奇》,被譽為會跑的實景演繹。其二是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通過閩南漁家百姓尋常的生活場景,講述「下南洋」幾代人的生活、創業經歷。 景區從多角度展示閩南當地的漁村文化、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南洋文化以及尋根溯源的始祖文化,遊客走進漁村老院子,真切感受到閩南特色民俗文化。

預告,鑑賞

眼前這座恢弘大氣的閩南大厝建築便是遊客集散地和售票中心,磚紅瓦、燕尾脊、拱門式、歐式欄杆等,中西交融

老院子,古樸中融合中原院子文化基因,建築風格以閩南最具魅力的嘉庚建築風格,體現了中西建築文化的融合

漁婦晨磨

中國古建築風和閩南漁村建築相互融合,沒有一點破壞美感。

石頭古厝,閩南地區生產石頭,閩南人就地取材,利用當地黃崗巖造就出閩南地區冬暖夏涼建築文化代表之一--石頭厝

南洋唐人街,典型的南洋建築之風,拱形柱門,歐式弧形窗戶...

媒婆帶著迎親隊伍上門迎娶新娘了,這是傳統閩南婚俗之一。

三面媽祖娘娘,這裡還是個動態音樂噴泉,每天固定時間進行大型音樂表演。

三面媽祖娘娘的背後,便是始祖殿了。整體建築規模龐大,氣勢恢宏。

近代鬧巷,藥鋪的老闆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古書。

民俗文化風情園,帶你穿梭回古閩南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閩南人,90後的年代,對於閩南風俗文化,並沒有非常了解,多是寥寥片解,或是從老人口中得知,零零碎碎。這次通過遊覽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讓我從系統上深刻了解了閩南風俗文化,從古時閩臺漁村、漁家生活、街巷繁華、南洋歷險,再到老巷滄桑等等,生動復原千百年前的古漁村的生活,還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簡直是驚豔之作。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整體建築採用閩南當地民間傳統建築風格---閩南古厝,歷史悠久,溯源上千年。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這一座座紅磚古厝建築,為我們開著一扇扇充滿溫暖而疏遠記憶的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豁達的性格,表達了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也醞釀了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築表達。

民俗文化風情園共分為漁村文化區、民俗文化區、媽祖文化區、南洋文化區和始祖文化區以及建築文化區和餐飲購物區。

老院子景區入口偌大的牌坊上書寫「老院子」三個大字,非常古樸大氣,透露著對古來文化的莊嚴和尊崇。

走進老院子,偌大的古舊牌坊頓時把我們帶到昔日的閩臺漁村小鎮,仰望天空,美麗的燕尾脊在藍天白雲下參差交錯,飛揚挺拔。

老院子景區的整體導覽圖,神遊華夏大劇院非常顯眼,位於正門入口的右邊。

【漁村文化區】漁村文化區,圍繞古時閩南漁村文化來展開,分為老漁村、鬧巷、盼郎歸、漁村人家和避風港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漁村的老碼頭,老碼頭上停靠著兩艘商船。商船寓意著閩南的海上貿易,也標誌著沿海一帶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起點。穿過碼頭就到了老漁村,通過蠟像及聲、光、電等高科技技術展現了漁村的尋常百姓不同的生活場景,配上地道的閩南語,讓遊客真切置身於老漁村之中。

漁村碼頭的商船每天都有固定小表演,平日表演上刀山和華夏武魂,周末在這基礎上還有吃西瓜大賽、喝冰啤大賽,炎炎夏日給遊客一個冰爽泡泡趴。

攝影/依米夏沫

老漁村入口,每個入口牆上都有對漁村各部分的詮釋,幫助遊客更快的了解,融入到情景當中。

風獅爺.石敢當,風獅爺起源於「石敢當」。相傳五代時有一名大力士,名叫石敢當,因在戰爭護主而死,於是後人設立「石敢當」,緬懷他的勇武和忠誠。

老婦人和孩童坐在自家門口,一邊給孩童扇風,一邊眺望著海邊,期待出海捕魚歸來的兒郎。

古井,傳說由距今4000年的伯益所發明。唐孔穎達疏說「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

漁婦晨磨,古時閩南田不足於耕,丈夫出海,妻子在家蓄養禽、畜,且以石墨把米、麥、豆等常見糧食加工成粉、槳,做成特色小吃。穿過老漁村,便進入【鬧巷】,復原了百年前的漁村鬧巷小集市的情景,打鐵織布、手工編制等一一展現。各家各戶的門口、牆角堆滿了出海打漁用的漁網、魚簍和魚叉等捕魚工具,打漁成為當地百姓賴以生存的職業,也形成了吃苦耐勞的家族優良傳統。

【竹編】從事竹編的手工藝人叫篾匠。閩南傳統竹編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和粗絲。

竹編產品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身,竹製品豐富多彩,包括蒸籠、提籃、竹蓆、竹床等。

【鐵匠鋪】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取材下料,拉起風箱,磨練打制。看似原始簡單,但學起來並不容易,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經過數千次的鍛打,方能鑄就一件鋒利的鐵器。

漁村人家,時常會把貝殼撿回家,通過打磨、穿孔做成精美的裝飾品。

【棉織坊】棉是傳統閩南人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原材料。沿海漁民穿著棉紗手工織出來的棉布,布匹透氣吸汗,經久耐用。

獨有的「海蠣屋」取材於海蠣殼,閩南人懂得取材於海,像牡蠣殼、珊瑚礁等均可用來建房。

【民俗文化區】民俗文化區包括送王船、百家宴、金玉良緣、祭祀祖先等。【送王船】,又稱「燒王船」,船是用杉木或者紙製作,送王船是送的王爺,漁民把王爺請上王船,船上載有差、米、油鹽以至各種生活用品等實物,在海邊焚燒,以此通過祭祀海神、悼海上遇難的英靈,祈求海上平安和魚市開利。

王爺廟

復原送王船時的熱鬧場景

【百家宴】又叫長桌宴,是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其目的是「聚宗親,商族是,祈豐收,保平安」。宴會現場的長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餚和自釀的美酒,家族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著往事,氣氛喜慶而熱烈。

【金玉良緣】傳統的閩南婚俗是極其複雜的,這裡通過幻影成像技術來再現了成婚的場景。迎親隊伍、花轎、府邸、洞房花燭、敬茶父母、黃金新娘等婚嫁習俗,新娘出嫁時要佩戴項鍊、手鍊、手鐲、戒指、腳鏈等黃金飾品,遠遠望去會覺得整個人就像是黃金做的。

在閩南地區的婚俗中,較完整地保存了傳統的結婚習俗,基本遵循了周禮「六禮」程序,問名、納彩、納徵、納吉、請期、親迎。

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喜字正正貼。

拜堂成親,傳統的閩南拜堂儀式場面為,香案上,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才「送入洞房」。

新娘敬茶,傳統閩南版婚禮的第二天清晨,由小姑或「伴娘」新娘出廳,給公婆敬甜茶,又稱改口茶。新娘要改口叫男方的父母為「爸媽」,公婆喝過甜茶,隨手拿出紅包還禮。

【祭祀祖先】自古以來,閩南人皆是重禮循規,祭祖是閩南人表達對祖先和祖籍地雙重敬意的重要活動,不容馬虎。

陳氏祠堂

復原閩南人祭祖時的場景

【媽祖文化區】

閩南沿海鄉人因生計多往海洋發展,但海洋生涯風險較大,常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故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而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民間信仰,尤其航海人依靠「媽祖」導航,寬慰旅懷,祈求平安。 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 媽祖,原名林默娘,出身平凡,生於莆田的湄洲島,只是北宋的一名普通女子。據說,她與生俱來就深諳海洋,這也使得很多當地的船隻都是通過她指引到安全區域的。不幸的是,28歲那年,因為救助船隻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後來,從宋代到清代,她先後被14個皇帝敕封36次,名號也從夫人到天妃再到天后。

三面媽祖音樂噴泉,靜態時,媽祖娘娘只露出身子上部在水面上。

三面媽祖娘娘,每面都展現了不同的形象。雕刻細膩的王冠,王冠下柔和的面部線條,刻畫出媽祖不怒自威的海神形象。她頭戴鳳冠冕旒,身著鳳靠,披鬥篷雲肩,飾霞岥瓔珞,雙手託撫寶珠、玉如意和靈芝。寶珠指明航線引導船隻,玉如意保平安,靈芝救死扶傷,可謂是寓意深遠。

三面媽祖」神像伴隨悠然的神佛音樂從水中緩緩升起,升至空中32.2米的高度,整個展示過程18分鐘,令人震撼。

【南洋文化區】明末到清初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的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生計,躲避戰亂,他們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到南洋謀生,就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景象就是下南洋。

年輕的漁家小夥為了生計,遠赴南洋,他的妻子兒女站在岸上為他送別,期待他早日歸來,一家團聚。

復原下南洋遠航的船隻

陳嘉庚,愛國華僑、企業家、慈善家,是那個年代下南洋經商的典型代表。1891年到新加坡謀生,先後開米店、糖廠、菠蘿罐頭廠、橡膠園等。1912年回國,創辦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等。他的一生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他的豐功偉績被世人銘記,載入青史。

下南洋在福建、廣東也稱「過番」,屬於閩粵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帶謀生。

攝影/依米夏沫

【南洋唐人街的出現背景】南洋資源豐富,大量背井離鄉的華工從事搬運工、車夫、擦皮鞋等最底層苦力活,在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之後,成為百萬富翁。閩商發揚「敢拼會贏」的創業精神,在艱辛與磨難中歷練成長,思念故鄉的情感越來越強烈,於是紛紛回到祖國,回報社會。

南洋唐人街的景象

從事搬運工的華人

從事車夫的華人,拉完客人之後,坐在地上休息,等待下一個客人。

典型的南洋騎樓,騎樓是中西建築交融的結晶,結合了商業和居住的複合功能。

騎樓以2-3層為主,往往幾座或十餘座毗連一起,參差錯落。形成舒適宜人的外部空間尺度和步行街形象。

從事擦皮鞋的華人,表情、動作非常逼真。

【始祖文化區】「始祖殿」供奉中華人文祖先「皇帝、大禹」,傳播「姓氏、祭祖、感恩、孝道」文化。中華人文先祖「皇帝」,以統一中華的偉大功績載入史冊,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尊稱為「人皇」。大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王朝「夏朝」,並把天下劃分為九大洲,史稱華夏九州。 每年4月22日上午,都會在這裡舉行南洋華僑尋根祭祖行活動,來自越南、柬埔寨、寮國、菲律賓、緬甸、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華人華僑代表都會回國參加。

中間的建築便是始祖殿。

在始祖殿後面是「姓氏祖先殿」,供奉著「姓氏祖先神位」。在主殿的右手邊是「姓氏起源殿」和「姓氏圖騰殿」,「姓氏起源殿」展示中華姓氏起源及百家姓氏起源文化,而」姓氏圖騰殿」展示「三皇五帝」文化及百家姓圖騰文化。在主殿的左手邊依次是「家訓堂」和「姓氏文化苑」,「家訓堂」展示的是百家姓氏「家訓、家風」文化,「姓氏文化苑」展示百家姓氏文化。

【建築文化區】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取名「老院子」,古樸中融合中原院子文化基因,建築風格採用閩南最具魅力的嘉庚建築風格。整體建築上體現了中西建築文化的融合,具有獨特的建築形態和空間特徵,濃縮表達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靜、豁達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眼前巨大的橢圓形建築便是神遊華夏大劇院,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劇院。大劇院整體高49.8米、長150米、寬130米,外殼選用銀灰色鎢面板。觀眾席約有3000多個座位,可360度全方位旋轉,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實景演藝秀場。

攝影/依米夏沫

攝影/依米夏沫

攝影/依米夏沫

整個景區不僅重視整體建築規模造型,也注重小景點的搭配,流水、假山、石頭、植物等,都是精心點綴。

旅遊小貼士

Add:廈門集美區華夏路9號,廈門北站南400米,廈門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對面。

門票價格:

老院子民俗風情園+華夏演藝《閩南傳奇》秀(13:30-14:30場)套票

1)貴賓套票,門市價:319元,網絡價:258元;

2)白金套票,門市價:419元,網絡價 :338元;

3)鑽石套票,門市價:519元,網絡價 :418元;

華夏演藝《閩南傳奇》秀還有(19:30-20:30場),套票價格與下午場一致。

老院子景區門票價格偏貴些,一些旅遊網站為了吸引遊客,不定時會搞些活動價格,如俠侶親子遊,這次活動價分三批,分為49.9元,59.9元,69.9元,但僅限福州市、南平市、三明市、龍巖市、寧德市、溫州市身份證戶口可以使用。趁著活動去遊玩,性價比簡直不要太美。

關於閩南傳奇秀,這部演繹閩南風土人情的恢弘巨作,請聽下回分解哈哈哈...

--------------------------------------

我是依米夏沫,一個90後的旅行Kol,愛玩愛笑,愛旅行愛攝影。希望用雙腳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用腳步丈量世界的每個角落,記錄拍攝與你分享更多的旅途故事。

相關焦點

  • 國內旅遊:廈門「老院子景區」——傾聽海城塵封的故事
    為了了解廈門的發展以及老廈門的故事,我特地去了廈門的老院子,那裡有著關於廈門的過往和老廈門的風光,對於比較喜歡復古風情的我來說充滿了誘惑力。老院子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是「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那裡集中了關於老廈門的古老民俗與別致風情,另外一個是《閩南傳奇》秀,展示了千百年來的閩南文化。
  • 遊「紅磚古厝」感受閩南文化精粹
    行走於紅磚古厝間,觀賞生動的舊時生活場景,身臨其境地感受具有濃厚閩南特色的漁村文化、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南洋文化及華夏五千年先祖文化。   世紀貝貝第四屆廈門歡樂親子遊活動圓滿落幕  23日,由世紀貝貝早教中心家委會主辦,晉江新聞網、晉江東方晉寧國際旅行社承辦的世紀貝貝第四屆廈門歡樂親子遊活動舉行。
  • 閩南漁鄉文化節盡顯漁村古韻美
    閩南漁鄉文化節盡顯漁村古韻美   青石鋪就的古巷、殘瓦朽木的古屋、青苔斑駁的商鋪以及深幽冰涼的百年古井……福建泉港區峰尾鎮,這個古韻猶存的閩南漁鄉,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曾被譽為『小上海』、『海濱鄒魯』的峰尾,是閩南地區著名的漁鄉、僑鄉和文化名鎮。」圭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宗訓告訴記者,這座泉港歷史上唯一的古城,與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和晉江深滬鎮並稱為閩南四大漁業重鎮。
  • 講古進校園 傳承閩南文化
    有了文字之後,中國人就將講故事發展為「說書」這一曲藝形式,閩南話稱為「講古」,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講古人大賽上世紀八十年代,漳州中山公園的各個角落也有很多熱熱鬧鬧的「講古」場,如今已經銷聲匿跡了,但在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方言地區,「講古」這一形式已經演變為方言故事,仍然活躍於媒體平臺
  • 打卡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探秘土樓的奧秘
    廈門又稱之為「鷺島」在這裡,從清晨到黃昏,漫無目的地在島上晃晃悠悠,走在開滿扶桑花和曼佗羅的巷道裡,邂逅老別墅裡的亂世佳人,街角巷尾的咖啡香,慵懶昏睡的小貓,市井生活,尋常人家,這就是我所愛的廈門行程概覽:
  • 廈門民宿預訂-曾厝垵-愛蓮·朵拉,閩南古厝和諾曼式城堡完美結合
    廈門曾厝垵廈門民宿,多以閩南古厝、濱海別墅、歐式城堡為特色,展現了廈門國際化港口城市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稟賦。閩南古厝文化曾厝垵民宿更是裝修精緻、乾淨整潔,老闆待客熱情,經常和客人在院子裡泡茶,而酒店缺乏這種溫馨感。環境優雅、安靜,裝修復古,有家一樣的感覺。
  • 人文集美大放「價」 千元優惠大禮包引爆春節廈門親子遊
    天沐溫泉套票立減435元、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門票+《閩南傳奇秀》貴賓套票立減170元、馬戲城門票9折、誠毅科技探索中心親子套票立減60元……即日起,嘉庚味、國際範的人文集美推出這套12張的旅遊明信片,宣誓「你放假,我放價」,為市民獻上「史上力度最強」的景區、酒店優惠折扣。春節親子遊到集美,六大景區不同特色的親子項目,「帶你嗨」,一起「美極了」。
  • 閩南文化日 晉江五店市閩南古戲、老手工藝、影視大咖看不停
    古厝布袋戲,仿佛古人真實生活場景再現  看閩南古戲、學閩南人家的手藝活、和影視大咖零距離,11月29日,2014年晉江市文化產業周期間,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的閩南文化日,用鮮活的民俗與生動的文化,帶來一場溫馨的人文感動
  • 尋找城市歷史記憶:廈門沙坡尾的古味與新潮
    臺海網6月27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說到廈門,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記憶。作為閩南文化開放的代表,廈門見證了歷史崢嶸歲月,在不同的角落裡藏有不同時間段的歷史文化。廈港街道沙坡尾社區居民 吳國斌:追溯起來,從明末清初,這邊非常繁榮,清朝過來都是港口,延伸了很多商業,那時候非常繁華。在吳國斌的記憶中,沙坡尾是廈門漁港文化的見證。沿岸的漁船早出晚歸,每到傍晚,便是南北採捕、魚貫而回的熱鬧場面,街巷中飄蕩著滿滿海味,凍魚的冰塊和醃魚的鹽巴是他童年裡最深刻的記憶。
  • 廈門方言講古歷史淵源
    古時「講古」分「文講」與「武講」,「文講」《西廂記》、《聊齋志異》、《紅樓夢》等才子佳人故事及《包公案》、《彭公案》等,「武講」有《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濟公傳》等章回小說、俠義傳奇等。  近二百年來,廈門「講古」起伏、興衰,各有其因,但仍持續不斷。
  • 廈門這座寶藏漁村,一日遊的好去處
    其實「沃頭」就是「澳頭」澳頭漁村位於廈門翔安區新店鎮與廈門、金門兩島隔海相望這裡原本是廈門最東部的偏僻漁村如今既保留著閩南漁村風貌>也處處可見當代文藝氣息最近疫情好轉廈門經濟和旅遊復甦連央視都為澳頭漁村打call了呢「央視:如今一到傍晚,漁家小院燈火通明,村民開門迎接食客,品嘗閩南特色漁家宴
  • 他收藏了近千件阿嬤結婚時的陪嫁品,只為傳承一種鮮為人知的閩南文化.
    在泉州,有一群閩南文化的忠實追隨者,陳曉峰就是其中一個。由於從小的收藏愛好以及職業的緣故,陳曉峰熱衷於收藏閩南古飯勺。十年的收藏曆程,積累了400多把精美閩南古飯勺。從這些閩南古飯勺,可以窺見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從一個小小的日常古飯勺中,可以探尋文化的淵源與發展脈絡。
  • 又多了一個讓你打卡廈門的理由,這裡隱藏著廈門80%極致美景!
    集美,集人文、藝術、科技、建築、美食之美於一城,擁有國家4A級景區陳嘉庚紀念勝地鰲園,中國最大的水上園博苑,龍舟池畔「戴鬥笠穿西裝」的嘉庚建築群,獲得「吉尼斯世界最大馬戲劇院」認證的靈玲馬戲城、廈門老院子
  • 廈門80後「老廚師」烹出閩南菜「古早味」
    廈門80後「老廚師」烹出閩南菜「古早味」
  • 廈門一座說古並不古的古鎮,那就是閩南古鎮
    很多人不知道廈門有座古鎮,名為閩南古鎮。但準確來說,這個小鎮並不「古」,閩南古鎮位於星湖路與殿前路交匯處,是一座由人類建造的現代旅遊小鎮,這裡的建築很有福建特色,是福建最有名的土樓造型。這裡還有各種大型的、氣勢恢宏的商業建築,雖然是鋼筋混凝土的傑作,但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卻很驚人,特別是在古鎮西北側下沉廣場周圍,古老的閩南天宮、高聳的牌坊和兩側對稱連接的建築充滿了奇思妙想。
  • 這份廈門的旅遊攻略,值得你收藏!你get到了麼?鼓浪嶼 廈門
    現在給大家推薦一廈門旅遊攻略:南普陀、鼓浪嶼、環島路、曾厝垵、集美學村三日遊景點特色:【最體驗】夢幻海岸海邊體驗廈門本土漁民捕魚、捉螃蟹、趕海等日常勞作內容【最閩南】感受閩南當地本土文化,親手學習泡製閩南功夫茶
  • 從廈門到金門,閩南、僑鄉、戰地文化盡在10公裡之外!
    是著名的僑鄉和閩南文化的發源地,中外文化在這裡交融並蓄,而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性格和海納百川的氣度。2017年7月8日,有著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的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這座海濱城市增光添彩;2017年9月3-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相聚美麗廈門,留下了新的佳話。這座山海之城,既有大把的老歲月,更有遍地的新時尚,適合漫步,適合時光倒著走。
  • 廈門:閩南文化進校園獲認可 大家的問號變成感嘆號
    廈門:閩南文化進校園獲認可 大家的問號變成感嘆號 2014-08-13 06:59:00 導讀:「不論童玩還是童謠,都是閩南文化的載體,都是瑰寶。」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校長陳志良說,對閩南童玩童謠傳承的同時,堅持創新,使之融入教學中,用到育人上。
  • 廈門曾厝垵:中國最文藝漁村
    廈門曾厝垵:中國最文藝漁村 2014-12-24 09:53: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2月24日消息,曾厝垵,是廈門城中一個普通的小漁村。
  • 前有海灘,側靠中國最文藝漁村,來廈門佳逸希爾頓酒店就對了
    酒店的設計一如既往的獨出,以獨特的視角詮釋漁村文化,尤其是公共區域的設計呈現給我的是簡約、內斂、沉穩、大氣、時尚,少了繁雜,多了關懷,沒有任何設計上的缺陷,不愧是大師的作品。或許是受了廈大的薰陶,處處感受到了它的文化氣息,我要做的只是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帶著自己喜歡的人,沉浸於這裡的寧靜安逸。不再賣弄文藝了,我要辦理入住。請問前臺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