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閩南文化進校園獲認可 大家的問號變成感嘆號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廈門:閩南文化進校園獲認可 大家的問號變成感嘆號

2014-08-13 06:59:00

導讀:「不論童玩還是童謠,都是閩南文化的載體,都是瑰寶。」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校長陳志良說,對閩南童玩童謠傳承的同時,堅持創新,使之融入教學中,用到育人上。

 

  「不論童玩還是童謠,都是閩南文化的載體,都是瑰寶。」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校長陳志良說,對閩南童玩童謠傳承的同時,堅持創新,使之融入教學中,用到育人上。

  【特色】

  創建閩南文化園,學生的興趣日漸濃厚

  2006年,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掛牌成立,陳志良考慮到學校的特色發展時說:「做不到人有我優,但可以做到人無我有。當時學校以本地學生為主,三分之二以上的老師也是本地的,他們都在閩南文化的孕育下長大,這為閩南文化進校園奠定了基礎。」

  在陳志良看來,灌口是千年古鎮,有著悠久的文化積澱;對於學校而言,有人的優勢,又有地緣優勢。當年,他們率先在全市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閩南文化月活動,請專家、老藝人到學校傳授閩南文化,教授閩南童謠、表演布袋戲等。學校走上了特色發展之路。

  學校創建了閩南文化園、閩南常見中草藥園、閩南動植物標本室、閩南童玩區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閩南文化,傳播閩南文化,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到閩南文化。在閩南文化園,擺放了幾百件與閩南文化相關的生活用具、生產農具等,成了閩南文化的縮影。在這裡,孩子們能真切感受到閩南文化的魅力,對它的興趣日漸濃厚。

  【傳承】

  給童謠譜曲,用閩南話唱童謠和唐詩

  2007年9月,學校開始了閩南童謠進課堂的實踐,設立了閩南童謠長廊。「很多孩子不懂閩南話,在傳授閩南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創新。閩南童謠是以誦為主,我們給童謠譜曲,改為唱閩南童謠。」陳志良說,「後來,還用閩南話唱唐詩。現在,學校是閩南童謠傳習中心,很多家長都非常支持孩子學習閩南文化。」

  學校還積極與臺灣有關方面交流,兩岸專家、學者就閩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進行智慧大碰撞,還曾舉辦過多屆閩南文化師資夏令營活動,向全區進而向全市老師傳授閩南文化。「每周一節課,而且有師資保證。」陳志良說,「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也為閩南文化的傳承培養了生力軍。」

  【認可】

  編寫的教材全市推廣,師生積極性更高

  如今,實驗小學集美分校編寫的教材在全市推廣,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閩南文化,閩南文化進校園蔚然成風。「事實證明,學校的路子走對了,現在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更高了。」陳志良高興地說,「政府推動後,得到社會各界認可,很多家長和老師的問號變成了感嘆號,學校辦學特色更加鮮明了。」

  陳志良認為,廈門地處沿海,有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性格,同時又受西洋文化的影響。在童玩、童謠等閩南文化的傳承中,要挖掘、整理對孩子教育有用的積極元素,融入教學中。「要傳授給孩子們敢打敢拼的閩南特質,愛拼才會贏的精髓。」陳志良說。(廈門晚報記者 陳滿意  通訊員 林小芬)

相關焦點

  • 講古進校園 傳承閩南文化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各地的中小學校掀起了一場「講古」熱,因為當地正在舉辦第二屆校園閩南話故事大賽,報名截止時間為5月15日,所以學校都在忙著舉辦海選活動,努力傳播閩南好聲音。講古進校園、文化場所、校園課堂等,以其特殊的魅力令觀眾耳目一新、趣味盎然。
  •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湖裡區融媒體中心 2020-12-21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 培元中學廣泛開展閩南傳統文化進校園
    參加慶祝中國曲協成立70周年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培元中學供圖)泉州網9月1日訊 (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劉翠玲)培元中學始建於1904年,多年來,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閩南傳統文化底蘊,尤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的非遺南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在守正創新中廣泛開展「閩南傳統文化(南音)進校園」活動,在傳承與發展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閩南童玩進校園
    用力抽,別讓陀螺停下來   海都閩南網訊 竹蜻蜓、抓石子、跳格子……昨天,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從鯉城開元刺桐幼兒園傳出,小朋友興致勃勃,沉浸在閩南童玩的樂趣中,就連一旁的大人們也忍不住上前玩了幾把。
  • 泉州醫高專舉行「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系列講座
    黃真真作《泉州古橋文化》講座東南網4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黃丹妮)12日下午,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系列講座第一講《泉州古橋文化》由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員黃真真拉開序幕。現場,百餘名學生聆聽講座,對泉州古橋歷史和閩南文化的考古工作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黃真真就泉州古橋文化中的兩位「橋狀元」——最具代表性的古橋洛陽橋和五裡橋分別作介紹,通過史料記載、傳說事跡等資料,結合豐富的圖片和視頻,全方位介紹泉州古橋文化,加深學生對閩南文化的認識與認知。同時與學生們分享了年輕時考古發掘的經歷。
  • 廈門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開幕
    多彩「非遺」文化獲市民熱捧「追夢新時代 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開幕(圖/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廈門日報訊 (記者 陸曉鳳 葉舒揚)這個周末,就到仙嶽山體驗千年非遺文化!昨日上午,為期兩天的「追夢新時代 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在廈門湖裡區仙嶽山公園開幕。精彩活動今日繼續進行。
  • 廈門:資助優秀戲曲進校園傳承項目
    本報訊(記者 熊杰)近日,《廈門市優秀戲曲進校園傳承項目資助辦法(試行)》出臺。《資助辦法》提出,歌仔戲、高甲戲、南音優秀傳統戲曲折子戲、小曲目、閩南戲曲廣播體操、韻律操和戲曲程式舞蹈等節目的創作與展演,均可申報項目資助。
  • 培元中學廣泛開展閩南傳統文化進校園——《生生知南音,生生唱南音》
    傳統文化底蘊,尤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的非遺南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在守正創新中廣泛開展「閩南傳統文化(南音)進校園」活動,在傳承與發展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為推進南音在校園傳承與發展,培元中學不斷創新實踐,讓學生接受傳統藝術的薰陶和民族精神的浸潤。2004年,學校將南音作為學校教育的校本特色,納入學校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實施校園「魅力南音」計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欄、閩南文化牆、清心亭、清音亭、南音廣場……打造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範性於一體的南音文化場所。
  • 小學如何學標點符號之句號、問號、感嘆號
    3、分不清陳述語序,把句號錯用為感嘆號。如:我的話講完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這裡應該用句號而不應用感嘆號)4、把句號錯用為問號。如:大家要去公園玩,我不知道他去不去( )(這裡應用句號而不是問號)二、問號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句子表示疑問語氣,並且如果是針對一件事的連續提問,因為句子還沒有說完,意思還不完整,兩個句子中間不能用問號,問號只能放在句末。
  • 廈門舉辦閩南非遺文化鬥陣行 市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次活動由湖裡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指導,湖裡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湖裡區文化館、廈門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廈門晚報協辦。隨後,福建古船模製作技藝傳承人楊育錐、答嘴鼓傳承人林志萍、王船製作技藝傳承人鍾慶豐等21位湖裡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上臺接受主辦方所頒發的證書。  如果說傳承人象徵非遺的「現在」,年青一代的關注就象徵「未來」。為了讓非遺項目「敲」進校園、奏響「非遺」傳承新樂章,近年來,湖裡區推動非遺保護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心裡。
  • 傳承閩南文化 潤養藝術童年——德化金鎖幼兒園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閩南藝術文化,10月13日,金鎖幼兒園開展了以「傳承閩南文化 潤養藝術童年」為主題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將富有閩南特色的木偶戲與藝術剪紙帶入了校園,讓全園師幼與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互動。
  •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2014-08-18 06:51:00 導讀:」非遺文化童玩的傳承代表人陳文東在15日上午舉行的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上說,童玩民間文化在傳承中要抓住精髓,挖掘教育因素,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和延伸。
  • 「戲聚海滄·情牽兩岸」:閩南文化走進廈門海滄村居巡演
    「戲聚海滄·情牽兩岸」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28日晚在廈門海滄舉辦。 鄭偉明 攝中新網廈門9月29日電 (楊伏山 熊東帆)28日晚,廈門海滄東孚街道鳳山書院前人頭攢動。「戲聚海滄·情牽兩岸」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正在這裡歡樂進行,包括居住生活在海滄的臺胞在內,兩岸民眾逾千人一同陶醉在歌仔戲、答嘴鼓、歌舞、陣頭等充滿濃鬱鄉土氣息的閩南藝術氛圍裡,其樂融融。
  • 外來娃愛上閩南戲
    這是同安區積極弘揚傳統閩南文化的一個成果展現。近年來,同安區大力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多措並舉傳承閩南文化,樹立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有時候也會感覺疲勞,但大家一想到能為校爭光,就來了精神。」馬靖涵說。 傳承閩南傳統文化 助力孩子融入第二家園 作為極具閩南特色的說唱藝術,歌仔戲在提供豐富文化「養料」的同時,也給這些外來孩子帶來自信和歸屬感。
  • ¡西班牙語中的問號和感嘆號要倒著寫!
    剛學西語的小夥伴會發現西語有個很好玩的地方,就是在疑問句或者感嘆句的時候,問號(signo de iterrogación)和感嘆號(signo de
  • 從「雙歌賽」透視方言危機:閩南文化如何經久流傳?
    但這僅僅是一次開端,閩南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還需有更多人群不懈的努力。」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話語中透露出擔憂。 陳耕坦言,目前許多本地小孩、青少年不會講甚至不會聽閩南語,閩南語已瀕臨危機,再不抓緊搶救與傳承,可能二十年後,廈門本地人也不會用閩南語和臺灣同胞交流了,閩南文化存在削弱甚至消亡的危險。 好在如今廈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孩子學閩南語,力求讓閩南語得以傳承。
  • 為什麼西班牙語句子開頭有倒著寫的感嘆號和問號?
    很多學習西班牙語的小夥伴一開始都會覺得奇怪:在西班牙語中,為什麼一句話的開頭要寫一個倒置的問號和感嘆號呢
  • 廈門海滄區教育局局長當老師 每天教一句閩南話
    「海滄區『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種子班」17日結業,歷時兩個月,它是為秋季學期師資做準備——從下學期開始,海滄區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都要上「閩南語」課,每周一節。  上周六,這140名「種子教師」接受了一場閩南語的「期末考試」:一段聽力「測試」和一場演出。
  • 為什麼西班牙語裡會出現倒著的感嘆號和問號?
    為什麼只有在西班牙語中,問號和感嘆號才是成對出現的呢?相信所有學習西班牙語的人,都曾對這個問起好奇過吧!今天,小編就來為你揭秘!和問號(¿?)成對出現的語言(la única lengua en la que los signos de interrogación y de exclamación son dobles),也就是說,不像是英語、法語或德語那樣只放在句末(no solo al final de la frase),西語的嘆號和問號放在句首和句尾(sino también al principio)。
  • 廈門高校首現閩南話專業
    ●學習運用閩南話進行主持、採訪、編導等,還要學習閩南文化  ●與臺灣多所高校合作,學生將在大三期間到臺灣學習交流一年從兩岸交流的角度看,廈門離臺灣那麼近,很有必要單獨開設閩南話方向的專業。  填報這個專業的考生,必須參加福建師範大學(以下簡稱福師大)的閩南話加試。考生要有一定的閩南話基礎,加試主要包括用閩南話朗讀詞句段落、即興自我介紹、話題評述等內容,專家組進行考評打分。合格後,高考分數線達到廈門理工學院招收線並被錄取,就能進入該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