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教育中非常認可的一句話,也不得不說,很多孩子調皮起來,還真的能讓家長氣到崩潰。而且他們的調皮不會管你是不是很累,是不是工作壓力很大,也不會看時間是否合適。
雖然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吼罵孩子的不良後果,但依然會被孩子刺激的忍不住,尤其是在工作或者社會中受了氣以後。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會記仇,吼罵兩聲能非常有效的約束孩子的調皮行為,所以該吼還是得吼,否則孩子不知道改。也有家長分享了類似的案例,說孩子調皮,吃完雪糕,又要吃,吼了兩聲,孩子雖然委屈,但一轉眼,就又讓媽媽抱,認為這表明孩子小的時候是不記仇的。
打罵孩子
那孩子不記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1、不敢記恨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他最親近的人,也是陪伴他最多的人,而且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家長在料理,所以不敢記恨家長,反而會擔心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他們這個時候想的更多的是,讓爸爸媽媽喜歡自己,所以不知道記仇。
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會非常敏感家長的觀點,竭盡全力去揣摩家長的意圖,並努力按照家長的意圖去做事,討好家長,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
2、因為害怕不敢記恨
有些家長脾氣暴躁,在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經常打罵,讓孩子對家長產生畏懼的心理,很多家長經常說「我家那孩子,調皮的不行,只有我在家的時候,才會老實一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但這種畏懼,卻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壓制了對家長的仇恨,卻會把仇恨轉移到社會上或其它人身上。比如你去調查,在學校經常和人打架的孩子,一般都畏懼父母,也經常被父母打罵。
3、習慣了
有些家長經常在家裡發脾氣,比如心情不好了、孩子調皮了、被領導罵了等等,回到家,稍微遇到一點不順心的,就開始吼罵,甚至打罵孩子。當孩子習慣了這些以後,孩子是不會記恨父母,但卻不管父母怎麼打罵,依然是我行我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越大,越管不住了。
---------------------------------------------------------------------------------------------------
看完這三個原因,我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是否還會繼續吼罵孩子,是否還繼續覺得孩子不會記仇,這裡要跟家長強調的是,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需要家長一生去維持,這裡給出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1、負面情緒不要帶回家
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也非常大,一些家長總是會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不開心的事,帶著負面情緒回家。當看到孩子的時候,孩子行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了,即便孩子沒有犯錯,也會斥責孩子一通,這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無從判斷自己的行為的正確性。
如果有負面情緒,我們可以用合適的方式發洩,用運動、深呼吸等不同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用平靜的心態面對孩子。
2、合理的期望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一旦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過大,就會忍不住發火,比如孩子玩完玩具,明明可以自己收拾好,卻扔的遍地都是,就會忍不住發怒,甚至會打罵孩子;再比如孩子考試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的分數,對孩子斥責打罵等等。
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可以對孩子有預期,但不要重視結果,而是重視孩子的進步,肯定孩子進步的地方,並引導孩子繼續努力。
3、合理的溝通
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時候,經常居高臨下的用嚴厲的言語,這裡建議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儘量保持平靜,蹲下身子,降低聲音,了解清楚前因後果,再下定論,再進行合理的引導約束。
總結
孩子成長,需要家長有一定的震懾力,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但卻不能讓批判、打罵成為主流,要多一些溫柔的引導,合理的約束,否則孩子會變得叛逆、自卑、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