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講九九乘法口訣這門有著悠久歷史的算數方法,我國使用九九乘法口訣(為方便閱讀,以下簡稱九九表)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戰國策》等古籍中,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語句。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九九表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九九表廣泛用於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到明代經過人們的改良被用在了算盤上面(算盤最早在北宋流行起來,相傳由黃帝手下的隸首發明,又說為三國時期的關羽發明)。
算盤
位值概念和九九表後來傳入了高麗(今天的朝鮮半島地區)、日本等東方國家,又經過絲綢之路傳到了印度、波斯等南亞和中亞地區,然後繼續向外傳播,慢慢的影響了整個世界。可以說:十進位的概念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貢獻。
九九乘法表
其實九九表具有很多突出的算法特點:只用1→10這10個數字;而且九九表包含了乘法的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而不是「九八七十二」。九九表只有四十五項口訣,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很簡單,古代瑪雅人採用二十進位,理論上他們的乘法表有191項口訣 ,那才是真的難!
絲綢之路圖片
聽說點讚的人都長的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