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由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縣分校社會學與人類學系的Maria-Thersa C. Okafor等人發表在2013年《移民與少數族裔健康雜誌》(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上的文章:非裔成年移民語言同化(英語熟練度)與當前自評健康的關係(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cculturation (English Proficiency) to Current Self-Rated Health Among African Immigrant Adults)。樣本包括763名非洲成年移民。研究發現,被訪者的英語熟練程度有限,在美國的居住年限越長,遷移時的年齡越大,教育年限少於12年,男性,遷移前的健康狀況不佳,患有慢性病等,皆與他們的自評健康狀況為「不健康」緊密相關。研究者們因此呼籲,在未來的文化適應與健康研究中,應著重考慮遷移前健康及慢性病的影響,而對於那些英語水平不高的非裔移民,應提供語言能力相關的幹預,以期降低其健康狀況惡化的風險。
這是社論前沿第S356次推送
微信號:shelunqianyan
當移民來到一個新的國家,他們就會經歷文化適應的過程。許多研究表明,這一過程可能使得移民面臨健康狀況惡化的或高或低的風險。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有超過150萬的來自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移民居住在美國,但幾乎沒有學者對這一群體的文化適應狀況與其自身健康狀況的關係進行系統的研究。而在2007年,約有28.8%的非洲移民承認自己的英語水平還不夠好。
當前也有不少研究指出,一般意義上的非洲移民,相較於其他移民群體往往擁有健康方面的優勢。但它們中的大多數主要比較的是非裔移民與其他黑人移民的健康狀況,既沒有研究文化適應和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檢驗遷移前健康狀況及遷移時年齡的影響。部分移民最初遷移過來時,往往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而遷移時年齡較大的那部分移民,通常會面臨新文化適適應困難、社會隔離、英語水平低下等困境。
作者認為,若要更好地理解文化適應與健康狀況的關係,超越健康移民效應的因果解釋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立足不同視角,諸如生命周期及Berry的文化適應理論(BAT)的更具綜合性的理論框架也需要更多關注。
生命周期理論指的是,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系列年齡相關的階段,是以重大的生活事件、社會轉型或社會角色的獲得進行區分的,比如青春期、成人期及退休等。這一理論視角中的兩個主題啟發我們關注遷移前健康狀況、臨床診斷的慢性疾病及遷移時的年齡對移民健康狀況的影響。一方面是出生世代(同一歷史時期出生的一組人總是面臨相同的環境,有相似的生活體驗,社會、經濟及政治因素對他們的生活、包括健康的影響也是相近的),及移民從他們自己的國家遷移到美國的歷史情境;另一方面是遷移生活中社會轉型的時間。本研究中,作者考慮了影響生命周期的諸多因素:遷移時的年齡,遷移前的健康,慢性疾病的臨床診斷經歷,在美國的居住年限,及社會人口學因素(比如性別、婚姻狀況及教育)。生命周期理論有助於釐清文化適應發生的社會情境,並且提供了一種將年齡相關的因素與文化適應過程連接起來的途徑。
Berry的文化適應理論在少數族裔群體研究中運用廣泛。在這一理論體系中,文化適應是一個多方向、多維度的動態過程。它的發生過程可分為如下圖所示的四條路徑:
而語言同化(對遷入國的語言的吸收)可從幾個方面來衡量,比如語言的熟練程度,閱讀時偏好使用的語言,家庭內部交流、工作場所、與朋友交流等種種情景中使用的口語及母語等等。
本研究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非裔成年移民語言同化與當前自評健康的關係,作者假設處於文化適應不同狀態的移民,他們的自評健康狀況是有差異的。其次,作者意圖探究文化適應的其他測量尺度、社會人口學信息及遷移前的健康狀況是否是這一關係的修飾因子(effect modifiers)或混淆因子(confounders)。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於2003年新移民調查,這是一個針對合法永久性居民的長期追蹤調查,通過電話或面對面進行訪談。作者從這一數據中選取了763名非裔移民(出生在非洲撒哈拉南部)作為研究對象。
因變量是當前自評健康狀況,評分從1到5 表示身體狀況從好到壞,分析時被處理為二分變量(0:不健康,1:健康)。自變量是語言同化程度,調查中詢問被訪者能否講好英語,由一個4分的裡克特量表進行測量,分析時被處理為三分變量(0:不好,1:好,2:非常好)。研究中還納入了其他一些變量,包括文化適應的其他測度、社會人口學信息及以前的健康狀況等。
研究者利用SAS軟體進行數據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含單變量分析、雙變量分析及logistic回歸。Logistic模型並未發現任何修飾因子。那些在美國居住了1至4年的非裔移民,相較於居住不足1年或超過5年的移民,當前健康狀況更差;年齡較大的非裔移民的
相對那些英語說得好或不好的被訪者,英語說的非常好的被訪者將其自身健康狀況評價為「不健康」的發生比更低。那些將自身遷移前的健康狀況評價為「健康」的移民,將當前健康狀況評價為「不健康」的發生比更低。那些有慢性病病史的移民,將其當前健康狀況評價為「不健康」的發生比比那些沒有慢性病的移民高3.41。最終的Logistic模型的擬合度較為可靠,證實較高的文化適應程度確實與當前健康狀況存在正向聯繫。
作者承認此研究的局限性在於橫截面數據,因此難以進行因果推斷。此外,樣本中僅僅包含合法的永久性居民,這就意味著那些未被記錄在冊的移民及沒有永久居留權的移民被遺漏了。但是,此研究的發現仍然可以被後續研究借鑑,並有助於推動一些有利於非裔移民的政策的改變。此研究亦提倡針對不同黑人群體的語言及文化能力幹預及高質量的醫療保健項目。
文獻來源:
Okafor, M. T. C., Carter-Pokras, O. D., Picot, S. J., & Zhan, M. (2013).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cculturation (English proficiency) to current self-rated health among African immigrant adults. 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 15(3), 499-509.
文獻整理:劉昱君
社論譯介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繫郵箱shelun2015@163.com,註明「機構名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