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針對 476 位案例組織內從事經濟扶助業務的社工有效樣本,進行自陳式問卷調查。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構社會工作專業勝任能力指標,並檢驗組織內社工對於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程度、專業支持感、專業價值的覺知狀態,對社會工作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指出,社工實務生態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繼續教育的各層級適配性,促使社工個人形成較高的專業支持感與價值感,進而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勝任能力。
這是社論前沿第S880次推送
(微信號:shelunqianyan)
社會工作的本質建立在價值以及人群關係的有效影響力,在實務中有效回應人與環境議題的能力需求,促使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對於以實務場域為現場進行學習的重視。檢閱目前臺灣對於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的知識領域發展狀態,僅有少部分研究針對社會工作專業繼續教育(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似乎與對應的知識累積重視程度不相稱。
研究目的:
(一)透過實務工作者經驗的實證資料,描述實務社工所覺知專業繼續教育的生態適配度、專業價值感、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勝任能力狀態。
(二)了解社會工作者的實務生態適配,對於專業價值感、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
(三)提供社工專業繼續教育規劃參照資料,作為實務社工專業能力發展培育的參考。
專業繼續教育被認為是在為案主提供優質服務時,不可或缺的一塊。臺灣社工師倫理守則亦指出社會工作師應誠實、負責、自信、廉潔、守法,並不斷充實自我,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在各擁有社工專業體系的國家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要求社會工作者藉由繼續教育延續執照,主要有三點原因:一、社工專業服務所需知能變化太快;二、社會工作服務對象不斷更新;三、正式的養成教育與職場所需的實際服務間存有落差。
本研究採用調查法,以財團法人家扶基金會作為研究案例組織,進行社工樣本採樣。該組織在臺灣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該組織自1996 年即設立專門教育訓練單位,並針對實務社工提供主題式在職訓練,以及提供正式資源支持社工人員進行自主訓練;另可排除組織制度、縮小人力受不同環境變異性影響,聚焦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社工專業支持感受與社工專業價值感受等核心概念。
本研究依據目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相關實證研究,對於社工專業價值感與支持感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與生態系統理論在社工人員於生態中的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產生對社工勝任能力影響的觀點。假設如下:
(一)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愈高,對提升社工專業勝任能力具有顯著影響。
(二)社工的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感愈高,對提升社工專業勝任能力具有顯著影響。
(三)社工的社會工作專業支持感愈高,對提升社工專業勝任能力具有顯著影響。
(四)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對於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感與社會工作專業支持感具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研究變項有:社工專業勝任能力變項、社會工作專業價值感、社會工作專業支持感、及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
本研究針對社工的個人人口學背景、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價值感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影響分析:
(一)針對人口學變項、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變項分別與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價值感、社工專業勝任能力變項,使用比較平均數法的獨立樣本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檢驗兩者間是否具有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性。
(二)採雙變項相關(Bivariate Correlation Analysis)檢定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專業支持感和專業價值感與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的關連性。
(三)採階層式回歸(Hierarchical regression)檢定人口學變項、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價值感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
以案例組織從事經濟扶助業務的社工員為樣本,針對生態適配性、社工專業價值感、社工專業支持感及社工專業勝任能力量表,進行自陳式問卷資料分析。分別為:研究樣本描述、社工個人背景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之影響、生態適配對社工專業價值感與專業支持感之影響、生態適配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以及生態適配、社工專業價值感、專業支持感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依據數據分析,本研究假設一、二、三、四獲得分析檢驗結果支持,顯示社工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狀態、社工專業價值感與專業支持感變項對社工專業勝任能力,具有可參照價值的預測變項。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臺灣實務社會工作者所覺知的專業能力發展的生態適配度,對專業價值感、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並依此作為社工專業繼續教育規劃的參考。依據研究資料分析,有以下結論:
一、社工專業制度的政策環境,需連動社工所屬實務生態方具有專業勝任能力提升效益;二、有重視與支持專業的組織,才有專業勝任的社工;三、明確建制社工專業勝任能力評價與輔導工具;四、豎立肯定專業價值之領導與組織文化;五、支持社工投入專業網絡參與。
社會工作已邁入高度專業化發展的階段,同時也面對更高的社會議題複雜性,齊頭式的學習目標,僅適用於職務一般性知能的獲取。在社工實務生態中重視社會工作者對於臨床問題的辨識,持續提供該問題所需的知能,然後在訓練反饋系統中進行校對,此概念在社會服務方案的結構訓練規劃中,已獲得經驗研究的普遍支持。組織在規劃專業繼續教育的同時,應注意不要僅側重課程的單向知識提供,焦點應放在服務方案所涉及的實務問題內涵,與社工如何在實務生態中去思考可觸及的資源與限制,才可能實現社工個人能力提升與組織服務成效的成長共構。
文獻來源:
林秉賢,2017,《臺灣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繼續教育生態適配度、專業支持感與專業價值感對專業勝任能力之影響》,《臺大社工學刊》第36期。
文獻整理:夢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