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對外層空間或航天員總是充滿興趣,趁著中秋賞月的時節,好好來認識跟太空及月亮有關的趣味知識。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關注
圖|呼拉王
作者簡介│胡妙芬
臺大動物研究所碩士,兒童科普教育領域教學專家,兒童科學網站「科學小芽子」站長,兒童科普、動物作家。
中秋節不免要賞月,賞月不免要說故事、談月亮。只是,嫦娥可以奔月;「那我可不可以也去月亮玩一玩啊?」以下就是小行星幼兒志30期「小小探索家」單元的知識私藏包,提供給父母與「不知天高地厚」的可愛孩子們一同分享。
Oh no ! 宇宙飛行服很貴吔,我買不起啦!美國航天員的宇宙飛行服,一件至少要三千多萬新臺幣,買宇宙飛行服的錢都可以拿來買房子了......而且啊,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因為,宇宙飛行服的構造和功能很複雜,全世界只有幾件,是專門製造給真正要上太空的人穿的,市面上並沒有賣。
除此之外,宇宙飛行服為了抵抗高溫、低溫、宇宙射線、隕石撞擊,要用上百層纖維去製造,裡面還隱藏著氧氣設備、去除二氧化碳的設備、通話裝備、推進裝備、自救設備、飲水袋、尿布袋......各種各樣的設備加起來,重量將近一百公斤,你不會喜歡的啦!
呵呵,不用擔心。月球的月心引力大約只有地球地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任何東西到了月球上,重量都會減輕。
像是一百二十公斤的胖子到了月球上一秤,就剩下二十公斤(沒錯,媽媽的體重也會瞬間縮水喔),而且走起路來非常輕盈,輕輕一蹬,就會彈起來,就像「輕功」一樣!所以,本來上百公斤的太空裝備,在月球上穿時只剩十幾公斤,聽起來是不是好多了呢!
不行不行。離開地球大氣層的外層空間裡沒有空氣(所謂的「真空狀態」),所以大氣壓力幾乎等於零。
人類如果像嫦娥一樣,在太空中不穿宇宙飛行服的話,身體和內臟會因為外界沒有大氣壓力,而快速的擴張、膨脹,血液也可能瞬間沸騰,使身體裂開、爆炸。
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爆炸後的屍體會慢慢失去水分,脫水變成「人幹」,無止境的飄流在宇宙間(因為沒有重力)......所以故事裡嫦娥奔月的姿勢怎麼可能這麼飄逸,她應該變成一塊肉乾的!
其實月亮並不是完全沒有空氣,而是空氣極度稀薄,密度大概只有地球表面的十億分之一。
地球表面之所以有空氣,是因為地球的地心引力把空氣分子吸住,包圍在地球外面,形成一層大氣層,不讓它們飄散到外層空間去。
但是,月球比地球小很多,質量也輕很多(相差八十一倍),愈輕的星球所能產生的引力愈小,所以月球的月心引力比較弱,很難吸住空氣。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月亮上講話,別人聽不到的原因,因為聲音是依靠空氣的震動來傳播,在幾乎沒有空氣的月球上,是一片寂靜無聲的世界。
立志當航天員是好事,但是就算當上航天員,也不一定上得了月亮,因為月亮真的太遙遠,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呀!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是在一九六九年的七月二十日。
當時,三位美國航天員成功搭乘「阿波羅十一號」,順利完成登陸月球的任務。接下來到一九七二年之間,又有另外九個航天員曾經登上月球,在月球上搜集巖石標本、架設研究設備,或進行其他實驗。
那時候,人們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登上月球很可能會變成一件疏鬆平常的事;人們不但可以到月球旅行,甚至可能定居月球或在月球的地下建立基地。
但事實結果不是這樣。
從一九七二年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了,因為把人送上月亮的任務非常昂貴,需要花費大量金錢不說,還可能因為一點點差錯,就讓航天員失去生命。
所以,許多國家寧可把錢用來研究人造衛星、太空站或無人宇宙飛船,這些項目不但便宜,也一樣能得到許多實用而寶貴的成果。
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
中秋節快樂
看更多: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