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問:嫦娥可以奔月,那我可以飛到月亮嗎?

2020-10-01 親子天下

幼兒對外層空間或航天員總是充滿興趣,趁著中秋賞月的時節,好好來認識跟太空及月亮有關的趣味知識。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關注

圖|呼拉王

作者簡介│胡妙芬

臺大動物研究所碩士,兒童科普教育領域教學專家,兒童科學網站「科學小芽子」站長,兒童科普、動物作家。

中秋節不免要賞月,賞月不免要說故事、談月亮。只是,嫦娥可以奔月;「那我可不可以也去月亮玩一玩啊?」以下就是小行星幼兒志30期「小小探索家」單元的知識私藏包,提供給父母與「不知天高地厚」的可愛孩子們一同分享。

妙妙喵說:去太空或月亮玩,一定要穿「宇宙飛行服」。宇宙飛行服這麼好,你可不可以買一件給我?

Oh no ! 宇宙飛行服很貴吔,我買不起啦!美國航天員的宇宙飛行服,一件至少要三千多萬新臺幣,買宇宙飛行服的錢都可以拿來買房子了......而且啊,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因為,宇宙飛行服的構造和功能很複雜,全世界只有幾件,是專門製造給真正要上太空的人穿的,市面上並沒有賣。

除此之外,宇宙飛行服為了抵抗高溫、低溫、宇宙射線、隕石撞擊,要用上百層纖維去製造,裡面還隱藏著氧氣設備、去除二氧化碳的設備、通話裝備、推進裝備、自救設備、飲水袋、尿布袋......各種各樣的設備加起來,重量將近一百公斤,你不會喜歡的啦!

太空裝備這麼重,航天員不會被壓扁嗎?

呵呵,不用擔心。月球的月心引力大約只有地球地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任何東西到了月球上,重量都會減輕。

像是一百二十公斤的胖子到了月球上一秤,就剩下二十公斤(沒錯,媽媽的體重也會瞬間縮水喔),而且走起路來非常輕盈,輕輕一蹬,就會彈起來,就像「輕功」一樣!所以,本來上百公斤的太空裝備,在月球上穿時只剩十幾公斤,聽起來是不是好多了呢!

如果覺得宇宙飛行服很笨重,可以不穿宇宙飛行服嗎?

不行不行。離開地球大氣層的外層空間裡沒有空氣(所謂的「真空狀態」),所以大氣壓力幾乎等於零。

人類如果像嫦娥一樣,在太空中不穿宇宙飛行服的話,身體和內臟會因為外界沒有大氣壓力,而快速的擴張、膨脹,血液也可能瞬間沸騰,使身體裂開、爆炸。

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爆炸後的屍體會慢慢失去水分,脫水變成「人幹」,無止境的飄流在宇宙間(因為沒有重力)......所以故事裡嫦娥奔月的姿勢怎麼可能這麼飄逸,她應該變成一塊肉乾的!

為什麼太空和月亮上沒有空氣呢?

其實月亮並不是完全沒有空氣,而是空氣極度稀薄,密度大概只有地球表面的十億分之一。

地球表面之所以有空氣,是因為地球的地心引力把空氣分子吸住,包圍在地球外面,形成一層大氣層,不讓它們飄散到外層空間去。

但是,月球比地球小很多,質量也輕很多(相差八十一倍),愈輕的星球所能產生的引力愈小,所以月球的月心引力比較弱,很難吸住空氣。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月亮上講話,別人聽不到的原因,因為聲音是依靠空氣的震動來傳播,在幾乎沒有空氣的月球上,是一片寂靜無聲的世界。

如果我想去月亮,是不是立志當航天員就可以?

立志當航天員是好事,但是就算當上航天員,也不一定上得了月亮,因為月亮真的太遙遠,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呀!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是在一九六九年的七月二十日。

當時,三位美國航天員成功搭乘「阿波羅十一號」,順利完成登陸月球的任務。接下來到一九七二年之間,又有另外九個航天員曾經登上月球,在月球上搜集巖石標本、架設研究設備,或進行其他實驗。

那時候,人們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登上月球很可能會變成一件疏鬆平常的事;人們不但可以到月球旅行,甚至可能定居月球或在月球的地下建立基地。

但事實結果不是這樣。

從一九七二年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了,因為把人送上月亮的任務非常昂貴,需要花費大量金錢不說,還可能因為一點點差錯,就讓航天員失去生命。

所以,許多國家寧可把錢用來研究人造衛星、太空站或無人宇宙飛船,這些項目不但便宜,也一樣能得到許多實用而寶貴的成果。

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

中秋節快樂

看更多: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背後的國運之戰!
    #神話故事當中的嫦娥拂下丹藥,飛上月亮的傳說在神州大地流傳千年,經久不衰。現實生活裡的嫦娥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5次奔月5戰5勝,歷時十六載。小雪剛過,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嫦娥5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這次奔月,嫦娥5號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月球土壤,按照計劃嫦娥將在降落之後,從月球表面重新發射,並且帶回兩公斤的月球土壤。在此之前,全世界具備這種地外天體採樣能力的一共就美俄兩家。
  • 有步驟的中秋少兒手工粘土畫《嫦娥奔月》中秋節就看它啦!
    當然還有欣賞我們小學員的作品《嫦娥奔月》少兒創意美術中秋節作品:手工粘土畫《嫦娥奔月》課程類型:少兒創意美術綜合類手工課程適宜年齡:6-9歲課程目的: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通過創意美術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通過手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神話故事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遠古時期,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將大地曬得異常焦熱,後來后羿射掉了其中的九個太陽並讓剩下的一個按時升起降落,此後百姓們又可以安心生產並把后羿當成大英雄。很多人也拜后羿為師學習武藝,這些人中確有一個叫逄蒙的奸詐貪婪小人。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又到一年中秋節,又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中秋夜晚,在月光的沐浴下,大人們又開始和孩童們講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許多人小時候總是會望著天空中那輪圓圓的月亮,想著裡面是不是真的住了一個仙女,仙女是不是還有一隻可愛的兔子,想著月宮應該是什麼樣子,想著自己能否去月亮上看一看。年幼的我們,對未知充滿好奇,渴望著去了解那些我們不曾看見過的新奇事物。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國人民都不陌生,但其實這個故事有很多的版本,就是不知道大家聽得都是哪一個版本了。
  • 「嫦娥奔月」的秘密
    「嫦娥奔月」是中華先民夢想奔往月宮的美麗神話傳說。那麼,嫦娥為什麼要奔月?這個神話與洛陽又有怎樣的聯繫? 中國先秦史學會原副會長、我市著名文史學家蔡運章說,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歸藏易》成於戰國早中期,比過去最早記錄「嫦娥奔月」傳說的《淮南子》(成書於西漢中葉),要早300年左右。
  • 權威解答:「嫦娥奔月」到底怎麼讀?(作者:杜永道)
    有趣的是,從故事本身,可以探究出「奔」的讀音。「嫦娥奔月」出自西漢《淮南子》,書裡只有一句話:「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héng)娥竊以奔月。」這句話的意思是:「姮娥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要來的仙藥跑到月亮裡去了。」其中的「姮娥」即指嫦娥。「姮娥」最初的寫法是「恆娥」,意思是生命恆久的美女,西漢時為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字,改稱「嫦娥」。
  • 嫦娥奔月(Chang ' e Running towards the moon )
    嫦娥奔月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講述嫦娥偷吃仙藥飛上月球,從此與丈夫羿天地相隔的故事。中秋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便是從嫦娥奔月這則民間傳說而來。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深藏著這麼一些奧秘?
    這裡讀第四聲調,兩種讀法似乎都有道理,嫦娥急走乃至跑步如飛去月亮能講得通;嫦娥為了上月亮的目標努力去行,也能講得通。斑馬奔跑和生活有奔頭的例子但是聯繫嫦娥奔月的故事,她是吃了仙丹後快速飛升上月亮的,我個人的意見認為還是讀第一聲調比較妥當一些,原因是嫦娥是急匆匆地吃仙丹飛升到月亮的,不是前面準備很久為了奔月的目標努力去行的
  • 和您分享嫦娥奔月的不同說法,再分享幾首古詩詞和一首閒石藏頭詩
    可是后羿不願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收起來。逢蒙知道了仙藥的事,便起了貪心。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帶弟子出門去,逢蒙假裝生病騙過后羿留了下來。逢蒙闖進后羿家,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知道逢蒙的為人,不想交出仙藥,而自己又打不過他,無奈之下嫦娥只得自己吞下。嫦娥吃了仙藥,就飄飄悠悠地飛到了月亮上。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一年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惡徒逢蒙趁后羿外出工作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危急之時,機智地吞下不死藥,飛天到月球成了仙。
  • 濰坊古代神話——從小耳濡目染的嫦娥奔月,原來是來自於濰坊!
    嫦娥奔月我想是每個人都知曉的神話傳說,講述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在濰坊寒亭區寒亭二村的雲臺山高廟,傳說為當年嫦娥升天的地方。如今已成為附近村民祭祀的場所,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來此祭祀,重溫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美麗景象,並將此傳說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寒亭,關於嫦娥奔月流傳著三種說法。一是嫦娥在浴池旁一座能照出人影的石碑裡,看見了自己的三生。想永葆青春的嫦娥,便隨著雲彩一樣的水霧飄到了月亮上。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湖北王家臺出土的秦簡《歸藏》:「《歸妹》曰: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奔)月而攴(枚)佔。」這說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已經流傳。而嫦娥的丈夫后羿,又是夏代諸侯,曾從太康手中篡奪政權,「後」就是「王」的意思,「羿」是指善射者,后羿射日,大概是影射了這次政變。
  • 月亮是moon,那ask for the moon是問月亮嗎?
    你可以隨便提各種異想天開的條件,反正我都是不會提供給你的。② Be over the moon這個短語真的表達上天了,哈哈哈,上天奔月啦。它的意思是:to be extremely happy.極其地開心。
  • 中秋節,嫦娥為什麼變成了癩蛤蟆?
    機智如嫦娥,為了兩樣都要,轉身拿出不死藥一口就吞了下去。 剛吞完,她就感覺身子輕飄飄的,"XIU"地飛向天空,定居在了月亮之上,成了最美的神仙姐姐。去年講完這個故事後,我還帶豬豬去辨認月亮上的隱約影子,問她像不像個美麗仙子。
  • 「嫦娥奔月」詞組中的「奔」該怎麼讀呢?
    而讀音的明確,讓一直讀「嫦娥奔(bèn)月」的朋友感覺難以理解。因為依據詞典,「bèn」有「奔向」之意,是具有「目的性」「指向性」的。也就是說,如果是「奔+指向性」之類的用法,其中的「奔」字往往都讀「bèn」,比如:直奔工地、直奔那山頭、奔向小康。以此類推,「奔月」的「奔」似乎也應讀「bèn」。
  • 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 「嫦娥五號」登月了,那古人筆下的月亮是怎麼樣的呢
    提起月亮,我想大家都會想起這麼一句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宋朝大詞人蘇軾蘇東坡寫給自己的弟弟蘇子瞻的詞。《水調歌頭》的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起初是用來形容親情的,現在卻是更多的用在愛情上了。
  • 中秋節嫦娥為什麼要奔月,你造嗎?
    國人對夜空中的那盞明月情有獨鍾,用上各種方法從生活上、在藝術中,去欣賞它、讚美它、紀念它。但,你真的了解中秋節嗎?你不納悶嫦娥和后羿過得好好的,為什麼想不開要奔月嗎?>小編要給各位開啟一期「小講堂」,幫助各位好好認識下我國的傳統節日~1、「中秋」的傳說提到中秋節那當然少不了嫦娥奔月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