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嘎的「叢林」:精神遊牧的草圖

2020-12-15 藝術中國

琴嘎 《叢林》,北京中糧置地廣場「一個美術館」展出現場

在擁有巨大挑高的辦公大樓裡,一群馬腿向空中升騰,緊繃的肌肉,優美的比例,可以想見它們是多麼英俊的動物,然而令人驚愕,它們卻是倒立著,無法看見它們的軀幹。它們從茂密的荒草中生長出來——這是來自草原的幹牧草,比城市裡見的要長且密,走近了你不由地深吸一口氣,一股來自曠野的味道,卻令人放鬆,引人遐想……這是藝術家琴嘎的作品《叢林》,正在北京安定門外二環邊的中糧置地廣場內展出。

這是琴嘎作品《叢林》在國內的第三次亮相。第一次是在上海浦江華僑城OCAT,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內的公共藝術展場,第二次是在廣東東莞的同沙生態公園,一個人為建造的溼地公園,而這一次則是在都市大廈的公共空間。琴嘎說,自己的作品雖然空間體積小,但周圍的大空間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叢林》的每一次展出,其展出形式都根據環境不同而產生變化。因此,當「一個美術館」邀請琴嘎來這裡做作品的時候,他決定在這裡做一個「遊牧地圖」。

參加開幕式的現場嘉賓在作品旁合影

從二樓的空間俯視,正是他的出生地——內蒙古自治區的區域地圖的形狀。24隻馬腿是由水泥澆築而成,而草則是直接從滿洲裡草場運來的。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琴嘎對雕塑材質的選擇一直非常敏感。「因為當下就是一個快速的城市化、全球化的時代,經濟的發展非常快速、瘋狂,到處都是一個水泥的森林。在冬天,幹牧草是馬賴以生存的,從視覺效果上看,它是荒蕪的,但它是有生命力的,這裡的生命力不容忽視,這些牧草在展出結束之後還要還給牧民們。」

在琴嘎看來,不和諧才是真實的對話的基礎。於是在水泥都市叢林中,我們看到了動物、牧草,無獨有偶,在作品的旁邊還有在空間裝修中早已存在的一排毛竹。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本是對立的,然而在今天,它們就這樣共處在同一個空間之下。琴嘎說,來這裡的觀眾都不是為了專門看作品而來的,更多的是路過、偶遇,也可能是匆匆瞥一眼,然而也許就是這樣的1秒鐘,藝術家的個人性與公眾產生了連結,而這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時刻。

右起:藝術家琴嘎、藝術家隋建國、石節子美術館館長靳勒

對話琴嘎:當代性與精神性的遊牧

藝術中國:在您的作品裡一直有一種生命意識,這與您的成長經歷有關嗎?

琴嘎:是的。我出生在草原上,阿拉善左旗,我的父母是文藝工作者,母親是烏蘭牧騎。我在童年跟著他們走遍了整個內蒙古的草原,後來到了縣城。當我16歲考上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覺得是上天對我的一種恩賜,但來了之後發現自己非常格格不入,包括認知與生活方式。在附中至少有前兩年,是非常難受痛苦的。慢慢地你就會明白,你得融合,要不你無法生活,更不要說學習。

我覺得這個世界如果有感知,是身體決定的,而不是知識。就像看到一座山,是你的身體感受到山的雄偉或者荒涼,而不是知識告訴你的。在本科及以前,我很相信一種先進的知識,包括書本、畫冊、老師……那時候媒體信息還很貧乏。但後來我開始懷疑一些既定的知識、文本,其實也包括時間,我現在就不戴表,原來我小時候在草原、沙漠上也不需要表,完全憑一個對光的感受。我在義大利曾做過一個現場行為,就憑身體感覺一個小時,有人看著表,結束之後是56分鐘,只有4分鐘的誤差。所以這個世界有很多是身體的意識,我覺得這恰恰是藝術家該做的事情。

琴嘎 《叢林》(作品局部)

藝術中國:這種焦慮對您的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琴嘎:焦慮和糾結可能永遠存在,只是現在對結果不那麼看重了。比如對作品的效果,可能要什麼,我不是很清楚,但不要什麼我很清楚。最近十年,我的變化會更大一些,就是我做了「造空間」,是一個遊牧空間。在生活空間和社會空間裡,去做一些藝術項目。我個人,也會邀請很多藝術家一起進入到生活,跟生活真正發生一個關係。不是將生活作為素材的,是跟生活裡的事件、空間裡的人發生的交往。從認識到熟悉,再到成為好友,是一個非常具有延續性的狀態。一切事物之中,生命感是最重要的。

這種「生命感」在10年前所謂的「觀念藝術」盛行的時候,會覺讓人覺得低智商,但我覺得在今天這恰恰是最有力量的。它不是那種荷爾蒙的,而是在觀念性的基礎上身體對世界的感知。其實,雕塑、繪畫,或者影像的視覺只是一個載體,背後藝術家對世界的認知最重要。這個認知,並不一定非要多麼宏大,它也可以非常日常和具體。它必須要有一個開放性,由藝術家提供一個契機,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這就是公共性。

藝術中國:在作品中,您是否有對永恆性的追求?

琴嘎:永恆是人的一個理想狀態,但其實對我來說,它無法判斷。我更相信此時此刻的存在,就像這個作品,兩個月之後它就不存在了。雖然作品是一個臨時性的搭建,但我相信作品有再生長的可能,就是作品的精神性的東西在生長。所謂的理性,我都懷疑它存在嗎?因為不可感知。

這件作品其實是一個遊牧性的作品,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空間,不會重複。我覺得今天的作品不是一個結束或結果,它是一個開始,它搭建了一個討論的、言說的、跟別人發生關係的開始。其實就像是「叢林」,我在這裡製造了一個從草原到城市的叢林,但我更希望它搭建一個平等、對話、交往的空間,這個空間裡各種各樣的討論方式都可以有。

它更像是一個草圖,在過去一個古典的傳統裡草圖太不重要了。但今天草圖很重要,無數的草圖,就是我的軌跡。它不是一個紀念碑,這些草圖可能就是我的人生。

「叢林」學術對話現場從左至右:二樓出版機構發起人葛非、石節子美術館館長靳勒、策展人崔燦燦、藝術家琴嘎、杭蓋樂隊隊長伊力奇、導演顧桃

策展人崔燦燦主持論壇

藝術家琴嘎發言

導演顧桃發言

杭蓋樂隊隊長伊力奇發言

石節子美術館館長靳勒發言

二樓出版機構發起人葛非發言

藝術中國:您現在的創作狀態是怎樣的?每年都要回草原嗎?

琴嘎:近十年是每年都要回去,原來是去遊玩,但現在是我必須要去。後來我發現這是我的一個身體需要,它會給我帶來一種呼吸。從草原到沙漠,再到城市,其實是我的身體和情感把它串起來,原來覺得它們好像不可調和,其實在這一刻它就形成了,它不必割裂開看待,它是我的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包括我在甘肅天水的石節子做了一個四年的項目,過去怎麼可能從草原到農村呢?因為遊牧和農耕是非常對立的,但今天是一個當代性、精神性的遊牧,我面對的是遊牧文化的精神遺產。傳統的生活已經在萎縮,逐水草而居是一個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通常人們只看到了生產或者生存,其實還有生活。遊牧是一個由移動帶來的開放的生活方式,其實今天需要重新看待它,水草已經不是過去的水草了。這是我們無法阻擋的,但是面對全球化,我希望保留我的口音。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音,這就是個人性的價值,都一樣的話,這個世界太無聊和扁平了。

藝術中國:關於「造空間」,您的想法是什麼?

琴嘎:其實我今天覺得對一個藝術家,作品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我從2011年想清楚,2012年就開始了「造空間」。當時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一個夢想」,另一個是「包裝箱計劃」。「一個夢想」最後是我們25個藝術家在壩上草原,「包裝箱」是請了10個藝術家,當一個包裝箱變成一個空間的時候,藝術家能做什麼,包括後來在黑橋的紅旗小學,也有一個小小的項目,都觸及生活中非常具體的事件。

我相信,如果未來有藝術語言的改變或者一種新的意識形式的產生,必然在這其中。我不太相信再從工作室裡苦思冥想,通過文本到文本能產生一種新的東西。我覺得未來有這個可能性。(文/許柏成 圖片提供:「一個美術館」)

琴嘎 《叢林》,北京中糧置地廣場「一個美術館」展出現場

相關焦點

  • 陳嘉映:遊牧精神使藝術既活躍也危險
    [摘要]大量的遷徙和快速的遷徙,可能帶來的不是思鄉這樣一種能夠源源不斷生產出精神產品的情感,而是個人的惶惑。9月27號「遊牧與漂流名家油畫聯展」將於國家大劇院展出,騰訊書院圍繞該展覽舉辦了一系列學術界、文化界、藝術界跨界論壇及對話,深度挖掘當代藝術思想,遊牧精神,以及在當下社會延伸出的新思想與新內涵。
  • 講座丨現代化進程中,遊牧民族後裔的精神困境
    「遊牧計劃」是由電影導演烏爾善、杭蓋樂隊隊長伊立奇、人類學學者烏·額·寶力格和藝術家琴嘎共同發起籌辦的、以「遊牧文化」問主題的民間交流活動,探討「遊牧文化」的當代意義,思考「遊牧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澎湃新聞獲「NomadRelays遊牧計劃」(ID:NomadRelays)授權,轉載六月的活動期間孛兒只斤·布仁賽音的講座及其與主持人烏·額·寶力格的對談,孛兒只斤·布仁賽音以其個人經歷,串起了現代化進程中遊牧民族後代的精神困境。孛兒只斤·布仁賽音是日本滋賀縣立大學人間文化學部教授,日本蒙古學會理事,早稻田大學東洋史博士。
  • 二胡,是胡人的琴還是漢人的琴?
    也有的說,二胡壓根兒就是漢人的琴,「胡」不能代表琴的屬性。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二胡的屬性。說它對在於,二胡的確是本土化的,兼具遊牧民族特色和漢韻的民族樂器。不妥的在於,對胡人的理解停留在蜻蜓點水的層面,對二胡的發展變化視而不見,忽略了變化,只談源頭,忽略發展,不談創新,難免對二胡的歷史形成固有化的偏見。胡人,是個歷史概念,不是當代民族概念。那麼,音樂院校如此糾結的「奚人」究竟是什麼樣的部落呢?
  • 草圖大師
    草圖大師 攝影圖像 大小: 2.28M 版本: 2.2
  • 第209期:林國基談遊牧文化
    適合猶太人這種遊牧生活方式的政治組織方式就是誓約共同體,它是一種非歷史的、缺乏土地意識的組織方式,非常適合此類經常處於遷徙和流動狀態的遊牧部落。遊牧民族似乎從來不為其故土而戰,總是處於尋找一片新的家園的遷徙中,就是這個道理。猶太的歷史就是一部革命的歷史,是反抗各個大帝國的歷史,也是遊牧力量與定居力量的碰撞史。
  • 「驚豔」草圖還能這麼玩?這些概念草圖美的讓人窒息!
    草圖君:客戶說明天要草圖啦! 概念草圖是設計師初步設計產品的預想圖,一張好的概念草圖既能清晰的表達設計意圖,也能提高甲方的滿意度,為後面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問題來了,概念草圖該怎麼畫?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曾有過這個煩惱,今天開始小編會陸續給大家分享一系列的概念草圖,供大家學習和臨摹~概念草圖是設計師初步設計產品的預想圖,一張好的概念草圖既能清晰的表達設計意圖,也能提高甲方的滿意度,為後面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問題來了,概念草圖該怎麼畫?
  • 草圖大師如何重置工作界面?草圖大師重置工作界面的步驟
    草圖大師如何重置工作界面?很多人在使用Sketchup進行模型建模一段時間後,會發現開始最開始的默認工作界面最為順手,這種時候我們要怎樣將工作界面變回原來的樣子呢?本期,模型云為您帶來了草圖大師重置工作界面的步驟,快一起看看吧!草圖大師如何重置工作界面?
  • 『異獸志』[Pokemon]嘎啦嘎啦骨頭之謎
    就算是股骨,口袋妖怪生成什麼樣子是隨媽,也就是說只有母的嘎啦嘎啦能生嘎啦嘎啦。按照兩個股骨算,一個娘最多有兩個孩子。而且嘎啦嘎啦的雌雄比是1:1的,就算兩個孩子都活下去,也只有兩根股骨能傳後世。這樣子精確地一代一代傳下來,每一代數目都一樣,只要母獸的生育前死亡率略大於零,嘎啦嘎啦早就滅絕了。「頭上的骨盔是母親的顱骨」就更不可能(一代減一半)。
  • 抖音多嘎多嘎多嘎是什麼歌 《Toca Toca 》 完整歌詞介紹在哪聽
    抖音多嘎多嘎多嘎是什麼歌?小夥伴們是不是都在找這首歌的資源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完整版的資源分享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哦!  抖音多嘎多嘎多嘎是什麼歌 《Toca Toca 》 完整歌詞介紹在哪聽  據悉,這首歌叫《Toca Toca (Radio Edit)》 歌手:Fly Project  《Toca Toca》在線試聽地址:網易雲音樂  Oh you say no no no  哦你說不不不  I say no, no, no,
  • 「嘎英雄」中國格鬥冠軍賽巔峰對決震撼全場
    ▼▼▼▼ ▼▼▼▼ 嘎英雄 中國格鬥冠軍賽 8月30日賀蘭山漫葡小鎮「嘎英雄」在雨中激情開戰。中國格鬥冠軍級拳手強勢來襲,八角籠中的絕世殺招燃爆比賽現場。
  • 草圖大師如何增加燈光效果?草圖大師增加燈光效果的操作方法步驟
    草圖大師如何增加燈光效果?很多時候我們建模的Sketchup模型都只有一個默認的太陽光源,並沒有太多豐富的燈光效果,這要怎麼添加呢?本期,模型云為您帶來了草圖大師增加燈光效果的操作步驟,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吧!
  • 2016 【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璃 墟 藝 塾——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 好吃又便宜 「嘎啦」受歡迎
    近日,一種價格便宜、口感上乘的早熟蘋果品種——嘎啦蘋果上市了,市民們可以大飽口福了。昨日,在新民路上的一家水果店裡,記者看到,該店打出了「紅嘎啦蘋果3.8元每斤」的招牌。雖然貨架上的嘎啦蘋果已經所剩無幾,現場依然有幾位顧客在挑選購買。女店主告訴記者,嘎啦蘋果本來就賣得特別好,這兩天由於受颱風影響沒有補到新貨,導致店裡的存貨不多了。
  • 帶你探訪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揭開近代第一臺古箏的神秘面紗
    上期小編帶大家逛了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的古琴館,看到了揚州第一批古琴,也欣賞了很多名琴的複製品和琴學收藏品。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逛古箏館,想知道近代第一臺古箏是什麼樣子嗎?這就揭開她的神秘面紗。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位於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有限公司新廠區內。門前的知音亭,正向參觀者訴說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 彝族「支嘎阿魯」史詩母題探析
    [10]儘管各地流傳的「支嘎阿魯」史詩在主人公的出生細節敘述上有所不同,但都包括以下三個母題:「支嘎阿魯」母親的奇特懷孕;「支嘎阿魯」的奇特出生;「支嘎阿魯」的奇特生長。各地「支嘎阿魯」史詩中關於英雄奇特誕生的共性與區別如表1:從表可見,「支嘎阿魯」的誕生,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神奇的孕育。
  • SketchUp草圖大師隱藏模型的方法與步驟
    草圖大師su中如何隱藏模型?本文小編將和大家分享SketchUp草圖大師隱藏模型的方法與步驟,有需要的小夥伴們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草圖大師SketchUp該怎麼隱藏模型吧!SketchUp草圖大師隱藏模型的方法與步驟:步驟一、打開草圖大師軟體,點擊形狀,點擊圓,畫出一個圓。點擊推拉,畫出一個圓柱。下面我們將以這個圓柱為例,給大家示範草圖大師隱藏模型的方法。
  • 實力非凡 《口袋妖怪復刻》MEGA嘎啦嘎啦盤點[多圖]
    顏值擔當 超萌精靈嘎啦嘎啦在新版本更新之前的精靈曝光新聞中,一大批的忠實玩家在貼吧和論壇中反饋道:嘎啦嘎啦是本次更新的超級亮點呢;胡帕怎麼能這麼萌,一直都喜歡這個帶著面具的傢伙能萌能打 實力與顏值兼併嘎啦嘎啦可以熟練自如地運用自出生的時候就握著的骨頭棒,性情兇暴。骨頭是重要的武器,當成迴旋鏢扔出去砸向獵物使其昏迷。
  • 吉卜林的《叢林故事》
    《叢林故事》是吉卜林的代表作,也是經典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連馬克.吐溫對吉卜林,也是崇敬有加。他說:「吉卜林對我們來說,是經久不衰,永不褪色,永遠新鮮的。」文學史公認吉卜林是位「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魄雄偉、敘述卓越」的優秀作家。        《叢林故事》,以狼孩莫格利系列故事為主體,描寫了印度熱帶叢林的奇異風光以及莫格利與動物們的生存活動。
  • UG-NX基礎教程之草圖精講
    ---1、 草圖的作用用草圖工具創建的草圖可以通過實體造型工具進行拉伸、旋轉等操作,創建實體與草圖關聯的實體模型。 在修改草圖時,與草圖關聯的實體模型也會自動更新。---2、 草圖工作平面在建模應用模塊的主菜單中選擇「插入」→「草圖」,或單擊草圖圖標,將進入草圖繪製窗口,如圖3-1所示。
  • 《嘎老》《巫卡調恰》將亮相北京-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進行時】     本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殷泓從1日在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侗族音樂劇《嘎老》和苗族舞蹈詩《巫卡調恰》兩臺劇目將代表貴州省參演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分別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