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探訪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揭開近代第一臺古箏的神秘面紗

2020-12-24 樂器空間

上期小編帶大家逛了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的古琴館,看到了揚州第一批古琴,也欣賞了很多名琴的複製品和琴學收藏品。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逛古箏館,想知道近代第一臺古箏是什麼樣子嗎?這就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位於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有限公司新廠區內。

門前的知音亭,正向參觀者訴說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是田步高先生自籌資金修建的,這也是全國首家民間琴箏藝術博物館,田步高先生為揚州琴箏產業的發展甚至中國琴箏文化的推廣做出了卓越貢獻,是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古箏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這就是近代第一臺古箏,她雖然不是很美麗,但是卻端正樸實,1976年冬,張弓、田步高在揚州市小紅花宣傳隊營地(梅嶺小學),由木工幫助,研製揚州第一代古箏,因全城無樣箏,請南藝塗水梅老師畫草圖,試製三臺古箏,這是其中之一。

戰國時期的秦箏——江蘇吳縣長橋箏,於1991年11月發掘於吳縣長橋鎮長橋村一戰國墓,箏出土時置棺蓋上,箏身用硬質楸楓木製成,面板無存,但可由箏身形制推出底板為鑲嵌膠合結構,通長132.8釐米,此考古出土的箏說明秦箏形成的時間在戰國時期,也說明秦箏有五弦,七弦和十二弦多種型制。

各種各樣的古箏,以前的古箏沒有太多裝飾,樣子看起來也不是很漂亮,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古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仿日本正倉院收藏的新羅箏,在三國時期,中國箏傳入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百濟),從新羅有傳入日本。正倉院藏有兩面新羅箏,箏體由整塊桐木製成。

十弦箏

十三弦箏

十四弦箏

十五弦箏

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二十一弦古箏

在古箏館我們還看到了幾件其他樂器,這裡著重介紹一下上圖的琵琶。這是兩面黃花梨唐五弦直項、四弦曲項琵琶。琵琶是古代一種頗為流行的樂器,唐代是我國琵琶演藝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琵琶在中國落戶後很快傳入朝鮮、日報、越南、緬甸等國家,同時成為中國及周邊國家人民喜愛的樂器。這兩面琵琶是唯一能見到的唐琵琶實物,是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代琵琶的藏品的複製品,精心選用黃花梨斫制,通身嵌彩蝶和玳瑁,面上用薄螺嵌駱駝載胡人彈琵琶,工藝精緻,光彩奪目,是傳世琵琶中難得精品。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
    90年積澱 17年籌劃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首展當日,達·文西手稿受到觀眾熱捧來源:美術報 2016-9-17 崔豔 駱陽 劉垚夢  90年積澱,17年籌劃,幾代清華人努力的夢想終於實現——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於9月11日向公眾開放。
  • 田步高:創下揚州第一箏
    揚州是「中國古箏之鄉」,又為「琴箏產業之都」,在這座城市裡,時常可以聽到清越的箏聲,在這座城市的上空清雅盤旋。如今,揚州的古箏產業,已經是文化產業中的支柱之一,年產量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二。一張張古箏,印著「揚州製造」,在大江南北,在天涯海角,奏著一首首古箏曲。屢屢看到這熱鬧鬧、活潑潑的場面,田步高就很有感觸。
  • 群英薈萃、百家論「箏」——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之分組討論
    群英薈萃、百家論「箏」——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高峰論壇之分組討論自10月31日,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揚州拉開帷幕,在接下來四天的時間裡,無論是匯聚了當代古箏名家和古箏後備力量的中青年古箏演奏家帶來的精彩紛呈的音樂會,還是薈萃了眾多古箏教育、創作和製作等領域佼佼者的高峰論壇
  • 過了一千多年,日本箏與中國古箏是否還有血緣關係?
    不知道玩古箏的你,有沒有演奏過歐美神曲《shape of you》,這首歌曲在美國音樂市場上市僅兩周,便賣出了36萬張數碼單曲。更高燃的是有琴友用日本箏演繹了這首歌!這音效簡直炸了,我就算換了副假肢還能跟著音樂繼續抖!
  • 日本箏的結構介紹與類別,日本古箏流派介紹
    (koto)即日本箏,日語寫法日語原文箏假名そう、こと平文式羅馬字Sō, Koto,日本箏琴弦以尼龍製作,音色柔和,可以根據適用場合的不同分為樂箏和俗箏,前者多用於演奏雅樂,後者多用於民間音樂的演奏,定調有黃鐘調等六種。
  • 天籟之音縈繞,望江·音樂家十二樂微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
    當音樂與博物館碰撞,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如今,成都誕生了一個音樂微博物館群,12個音樂微博物館各有各的精彩,為成都樂迷們提供又一個的根據地。近日,由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街道主辦,成都藝美惠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望江·音樂家十二樂微博物館藝術節暨器樂文化周活動在府南音樂廣場舉行。
  • 箏論|古箏裝碼調音那點事
    作為古箏學習者,相信我們每一位箏友,都有自己的心愛的一架古箏!很多學員很幸運,拿到古箏,就有專門的老師幫忙安裝琴碼和開音,但也有一些學員,收到古箏,需要自己安裝琴碼,這時候你會不會手忙腳亂呢?今天,我就來手把手教大家,新古箏開箱裝琴碼和調音的那點事!
  • 袁莎·箏與詩古箏音樂會,選在冬天,溫暖你!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2019年12月7日 19:00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經典再現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 姜波老師詳解古箏整音:古箏琴碼擱弦槽和琴碼腳的修整方法
    古箏琴碼擱弦槽和琴碼腳的修整方法業內人士都知道,鋼琴在廠家生產出來後,都必須根據每臺鋼琴的基礎特性和自身缺陷,進行「整音」,這是鋼琴投放市場前非常重要的一個處理環節。縱觀當今古箏廠家,一臺古箏生產投放市場前,基本上都沒有整音這個環節的:古箏出廠前配上的都是批量訂購的琴弦,批量生產的琴碼。
  • 千人長江畔撥弦奏琴箏
    錄製現場好戲連臺,揚州非遺民俗、牛人絕技悉數登場,多形式展示鄉村文化,演繹揚州魅力。全方位展示揚州非遺文化、民俗風情在《茉莉花+長江號子》的背景音樂中,央視《鄉村大舞臺》主持人畢銘鑫、付玉龍和小白鷺伴著嘹亮的拉船號子走上舞臺。
  • 竟然真的存在不用安裝琴碼的古箏!
    潤揚古箏據說每個彈古箏的人兒心裡這次連古箏老師都瘋狂安利的潤揚古箏又會帶來怎樣的新品,來點綴初秋的美好,來喚醒我們對指間音符的跳動渴望呢?進擊吧!轉調箏!懂你們的潤揚古箏帶著它來了,不用手動移琴碼的龍圖騰---轉調箏,帶著一腔動人旋律和高顏值五彩琴碼,用繽紛的高顏值撞向你的懷抱。
  • 「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圓滿落幕
    「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圓滿落幕11月1日,「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在揚州會議中心報告廳成功舉辦,這也是第八屆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系列活動之一,通過欣賞名家經典,感受古箏魅力。當晚演出的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一代古箏藝術家,也有中青年古箏演奏家,他們為觀眾帶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
  • 藝術傳播者董蓓蓓:高山流水間演繹「箏」情
    在「盛世雅樂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用她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紅網時刻記者 熊曉宇 長沙報導在「盛世雅樂 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當長沙音樂廳內熱烈的掌聲響起時,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再次感受到了被認可的幸福。從6歲學習古箏至今,她用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掌聲,更讓自己在藝術傳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篤定、踏實。
  • 跳過「選琴大坑」,3點教你選出好音色古箏
    音色是一臺古箏的靈魂。都說:「古箏的好音色是彈出來的。」但今天我們想說:「古箏的好音色也是挑出來的。」在選琴階段,很多人特別是初學者往往無從下手或盲目跟風,或被諸多網絡信息誤導。今天,我們就一起長點心,學習如何避開這些「選琴大坑」,挑到音色好的古箏。影響古箏音色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分別為:面板、箏碼和琴弦,其製作材料和製作工藝是重中之重。古箏面板怎麼看?
  • 你聽過裸鋼絲弦彈的古箏嗎?河之洲公開課帶你走進「中州箏派」的...
    音色上更加鏗鏘明亮,風格上更加粗獷豪放,能夠更好地保留傳統古箏藝術的音色、韻味。中州箏派講究「神不到,曲不妙」「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曲是箏中出,卻是心之聲」。現在的古箏愛好者,學習的多是現代派,雙手都在右邊彈,技法更複雜,技術很熱鬧,很快很流利,但是左手按弦的運用較少,韻味和感情略有不足。
  • 國風民樂 民樂樂器古箏文化之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
    民樂雜家帶您認識中國傳統民樂,了解中國傳統民樂的歷史以及各種文化知識。慢慢的大家會意識到中國民樂中的古箏 笛子 二胡 古琴 琵琶 吹打樂 揚琴 洞簫 葫蘆 絲竹音樂 嗩吶 巴烏 笙 壎 馬頭琴這些樂器不管是單獨演奏還是各種民樂合奏都是多麼美妙的聲音。今天我們來了解下民樂樂器古箏文化之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
  •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雲垂:漫談古箏文化,品味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總的來說,一個完整的箏都是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發展,古箏涉及到的工藝水平也提高了很多。比如,現在還出現了小巧的迷你古箏,便於攜帶、輕巧方便。因為古箏演奏出來的效果總是很美妙的,所以現在很多追求「美」的學習者對古箏格外感興趣。
  • 全國古箏專業教學高級師資評價課程進修班(第一期)
    晚上:心理學---音樂藝術破冰之旅12月18日:上午:報到、學員註冊、開班儀式、集體合影;《世界民族音樂歷史與發展現狀》主講世界各國家民族音樂特色樂器發展現狀與經典「曲目賞析」。下午:《古箏教學發展趨勢之我見之一》 主講通俗箏曲、傳統箏曲、職業發展、就業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晚上:《中國當代古箏製作發展歷程》主講古箏製作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
  • 金韻之聲——「暢響箏團」蘇暢師生全國巡演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辦
    原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原中國文化報社副社長、原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監事會主席、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樂盈美育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顧問楊開金先生;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秘書長金巖先生;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晉飛先生;著名青年作曲家方崬清先生;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西方音樂學會理事賈抒冰先生;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音樂學博士、藝術學博士,華夏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是誰揭開「彩瓷皇后」的神秘面紗?又是誰被譽為「中國琺瑯彩瓷第...
    1998年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恢復製作一批琺瑯彩瓷,以恢復失傳200多年琺瑯彩瓷古法製作工藝。經過了8年的苦心鑽研,終於揭開被譽為「彩瓷皇后」的琺瑯彩瓷神秘面紗,熊建軍被譽為「中國琺瑯彩瓷第一人」。盛世和諧天球瓶CCTV《口述》:揭秘琺瑯彩瓷八年抗戰揭開彩瓷皇后神秘面紗1998年與國家博物館合作恢復製作一批琺瑯彩瓷,以恢復失傳200多年琺瑯彩瓷古法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