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編帶大家逛了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的古琴館,看到了揚州第一批古琴,也欣賞了很多名琴的複製品和琴學收藏品。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逛古箏館,想知道近代第一臺古箏是什麼樣子嗎?這就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位於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有限公司新廠區內。
門前的知音亭,正向參觀者訴說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是田步高先生自籌資金修建的,這也是全國首家民間琴箏藝術博物館,田步高先生為揚州琴箏產業的發展甚至中國琴箏文化的推廣做出了卓越貢獻,是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古箏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這就是近代第一臺古箏,她雖然不是很美麗,但是卻端正樸實,1976年冬,張弓、田步高在揚州市小紅花宣傳隊營地(梅嶺小學),由木工幫助,研製揚州第一代古箏,因全城無樣箏,請南藝塗水梅老師畫草圖,試製三臺古箏,這是其中之一。
戰國時期的秦箏——江蘇吳縣長橋箏,於1991年11月發掘於吳縣長橋鎮長橋村一戰國墓,箏出土時置棺蓋上,箏身用硬質楸楓木製成,面板無存,但可由箏身形制推出底板為鑲嵌膠合結構,通長132.8釐米,此考古出土的箏說明秦箏形成的時間在戰國時期,也說明秦箏有五弦,七弦和十二弦多種型制。
各種各樣的古箏,以前的古箏沒有太多裝飾,樣子看起來也不是很漂亮,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古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仿日本正倉院收藏的新羅箏,在三國時期,中國箏傳入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百濟),從新羅有傳入日本。正倉院藏有兩面新羅箏,箏體由整塊桐木製成。
十弦箏
十三弦箏
十四弦箏
十五弦箏
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二十一弦古箏
在古箏館我們還看到了幾件其他樂器,這裡著重介紹一下上圖的琵琶。這是兩面黃花梨唐五弦直項、四弦曲項琵琶。琵琶是古代一種頗為流行的樂器,唐代是我國琵琶演藝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琵琶在中國落戶後很快傳入朝鮮、日報、越南、緬甸等國家,同時成為中國及周邊國家人民喜愛的樂器。這兩面琵琶是唯一能見到的唐琵琶實物,是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代琵琶的藏品的複製品,精心選用黃花梨斫制,通身嵌彩蝶和玳瑁,面上用薄螺嵌駱駝載胡人彈琵琶,工藝精緻,光彩奪目,是傳世琵琶中難得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