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世雅樂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用她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紅網時刻記者 熊曉宇 長沙報導
在「盛世雅樂 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當長沙音樂廳內熱烈的掌聲響起時,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再次感受到了被認可的幸福。從6歲學習古箏至今,她用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掌聲,更讓自己在藝術傳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篤定、踏實。
為古箏而生 數十年磨一劍
從首演以來,長沙音樂廳的舞臺迎來送往了無數表演藝術家的精彩演出。而這一次,它迎來了董蓓蓓的「箏」情演繹。
一曲《漁舟唱晚》的彈奏,優美的曲調,對比強烈的快慢強弱,讓聽眾仿佛置身於湖光山色、晚霞斑斕下漁舟競歸的水上美景之中。《高山流水》嫻熟的彈奏技巧將樂曲進行了完美意境的詮釋,觀眾再次感受到古箏名曲的古樸典雅、渾厚細膩,也深刻理解了此曲的人文內涵。《春江花月夜》《粉紅蓮》《花之泣》……一首首觀眾熟悉的曲目相繼彈奏,董蓓蓓在這個舞臺上用柔美而又從容的姿態,展示出古箏的典雅、空靈、瑰麗,用美妙的琴音傳送出民族古箏的魅力和文化價值。
「我是為古箏而生的,古箏已經融入到我的生命血液中。」董蓓蓓如此剖白對古箏的熱愛。從6歲學習古箏至今,她先後就學於武漢音樂學院附中、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於著名古箏教育家吳青教授、高雁教授。數十年來,憑藉著天資聰穎和自己的勤奮,董蓓蓓的琴技不斷提升。2006年在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實驗劇院舉行的師生音樂會上,她還略顯青澀,而如今,她信步閒庭,將自己與古箏融為一體,每一個音符和情感的表達都遊刃有餘。
為傳承而奉獻 三尺講臺下桃李芬芳
演奏之外,如今的董蓓蓓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古箏專業教師,還任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南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她說,自己不僅要彈奏好古箏,更要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
為學生高質量地上好每一節課是董蓓蓓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彭詩嫿回憶起第一次上她的課時仍然印象深刻,「每一個單音從音色到肢體動作,老師都抓得十分細緻,簡簡單單一個音,我要彈幾十遍才能彈出一個她滿意的……那節課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專業』。」
在董蓓蓓的琴房裡,譜架、古箏整齊地擺放著,桌子上一個小本子記錄著每位學生的點滴變化和成長。在教學上,嚴謹是她的代名詞,但是在生活中,她對學生卻是慈母般的關愛。學生谷少華對董老師的照顧十分感激,「我天生弱視,學習古箏時基本是盲彈。她知道我的障礙後,就會一遍又一遍地給我唱譜,生活中還幫我疊被子、收拾箱子……有次演出結束已經很晚了,她幫我搬東西,送我回家,自己到家時已經是凌晨了。」
長久以來,董蓓蓓用她的嚴與愛氤氳著學生,自己也收穫了別樣的青春。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蒲公英」青少年藝術新人大賽蒲公英園丁獎、連續五年被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授予「優秀園丁」及優秀指導獎、在湖南藝術院校畢業生實踐成果評比中連續10年榮獲湖南省文化廳頒發的「優秀指導獎」,還有由她牽頭組建、屢獲殊榮的「秋曉·箏樂團」……在董蓓蓓的三尺講臺之下,已經桃李芬芳,碩果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