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傳播者董蓓蓓:高山流水間演繹「箏」情

2020-12-15 紅網

在「盛世雅樂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用她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紅網時刻記者 熊曉宇 長沙報導

在「盛世雅樂 大美箏音」箏琴告白——董蓓蓓、張樂古箏鋼琴音樂會上,當長沙音樂廳內熱烈的掌聲響起時,年輕的古箏彈奏者董蓓蓓再次感受到了被認可的幸福。從6歲學習古箏至今,她用對古箏的滿腔真情和精湛的琴技,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掌聲,更讓自己在藝術傳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篤定、踏實。

為古箏而生 數十年磨一劍

從首演以來,長沙音樂廳的舞臺迎來送往了無數表演藝術家的精彩演出。而這一次,它迎來了董蓓蓓的「箏」情演繹。

一曲《漁舟唱晚》的彈奏,優美的曲調,對比強烈的快慢強弱,讓聽眾仿佛置身於湖光山色、晚霞斑斕下漁舟競歸的水上美景之中。《高山流水》嫻熟的彈奏技巧將樂曲進行了完美意境的詮釋,觀眾再次感受到古箏名曲的古樸典雅、渾厚細膩,也深刻理解了此曲的人文內涵。《春江花月夜》《粉紅蓮》《花之泣》……一首首觀眾熟悉的曲目相繼彈奏,董蓓蓓在這個舞臺上用柔美而又從容的姿態,展示出古箏的典雅、空靈、瑰麗,用美妙的琴音傳送出民族古箏的魅力和文化價值。

「我是為古箏而生的,古箏已經融入到我的生命血液中。」董蓓蓓如此剖白對古箏的熱愛。從6歲學習古箏至今,她先後就學於武漢音樂學院附中、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於著名古箏教育家吳青教授、高雁教授。數十年來,憑藉著天資聰穎和自己的勤奮,董蓓蓓的琴技不斷提升。2006年在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實驗劇院舉行的師生音樂會上,她還略顯青澀,而如今,她信步閒庭,將自己與古箏融為一體,每一個音符和情感的表達都遊刃有餘。

為傳承而奉獻 三尺講臺下桃李芬芳

演奏之外,如今的董蓓蓓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古箏專業教師,還任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南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她說,自己不僅要彈奏好古箏,更要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

為學生高質量地上好每一節課是董蓓蓓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彭詩嫿回憶起第一次上她的課時仍然印象深刻,「每一個單音從音色到肢體動作,老師都抓得十分細緻,簡簡單單一個音,我要彈幾十遍才能彈出一個她滿意的……那節課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專業』。」

在董蓓蓓的琴房裡,譜架、古箏整齊地擺放著,桌子上一個小本子記錄著每位學生的點滴變化和成長。在教學上,嚴謹是她的代名詞,但是在生活中,她對學生卻是慈母般的關愛。學生谷少華對董老師的照顧十分感激,「我天生弱視,學習古箏時基本是盲彈。她知道我的障礙後,就會一遍又一遍地給我唱譜,生活中還幫我疊被子、收拾箱子……有次演出結束已經很晚了,她幫我搬東西,送我回家,自己到家時已經是凌晨了。」

長久以來,董蓓蓓用她的嚴與愛氤氳著學生,自己也收穫了別樣的青春。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蒲公英」青少年藝術新人大賽蒲公英園丁獎、連續五年被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授予「優秀園丁」及優秀指導獎、在湖南藝術院校畢業生實踐成果評比中連續10年榮獲湖南省文化廳頒發的「優秀指導獎」,還有由她牽頭組建、屢獲殊榮的「秋曉·箏樂團」……在董蓓蓓的三尺講臺之下,已經桃李芬芳,碩果纍纍。

相關焦點

  • 探討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必備的背景知識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是一首廣受人們喜愛的古箏經典名曲,習箏者在研習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過程中,需要對這首曲子的藝術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用心感受這首曲子的文化底蘊,這樣,在彈奏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時就可以用文化的力量演繹這首曲子深刻的藝術內涵,給人以心靈上的洗禮。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記用愛教授古箏的董蓓蓓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秋曉·箏樂團」,參加國內外比賽屢獲殊榮。)(今年,董蓓蓓的箏樂團在第20屆湖南省「敦煌杯」古箏獨奏重奏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圖片均由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提供)  從2005年開始,董老師開始專注古箏重奏的教學和演出,經過12年對古箏獨奏、古箏重奏教學的沉澱,磨鍊出獨具一格的教學風格。2008年組建了「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秋曉·箏樂團」,參加國內外比賽屢獲殊榮,包括俄羅斯國際音樂公開賽獲得重奏專業組金獎,澳大利亞國際音樂公開賽獲一等獎,「學院獎全國高等院校器樂重奏比賽」銅獎等多項大獎。
  • 淺談河南箏曲《漁舟唱晚》與浙江箏曲《高山流水》藝術內涵
    河南箏曲《漁舟唱晚》和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都是古箏經典名曲,是古箏彈奏者必學必會必彈的曲目。從習箏過程來講,一般都是先學習河南箏曲《漁舟唱晚》之後再學習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這樣比較符合習箏者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
  • 「高山流水」韻味長 制箏工藝代代傳
    箏在我國樂器史上是很重要的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出現了古箏樂器,製作工藝更是流傳已久。鄆城古箏被譽為「世之傑作」,目前已經傳承600多年,2009年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在鄆城縣水滸好漢城的制箏作坊裡,記者採訪了鄆城古箏製作工藝第24代傳人李欽民和25代傳人刁兆霞。刁兆霞的父親刁望河是鄆城制箏工藝省級非遺傳承人,2006年他和李欽民等師兄弟四人一起與宋江武校開展合作,他們負責製作,由校方拓展銷路。
  • 淺談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
    前面我們曾對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高山部分文化意象做了初步的探析,現在我們來探析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就是《周易》第39卦「蹇」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此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要用心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道器合一,從而培育自身的古箏特有的古樸典雅的文化氣質。
  • 探析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慢板部分彈奏難點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曲譜筆者認為可分高山全景概覽、高山細緻刻畫、流水細緻刻畫、山水交融刻畫四個部分。開頭慢板部分是高山概覽部分。在彈奏高山全景概覽部分時,初學者要過三道坎。因此,在彈奏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慢板部分時不要著急趕進度,要注意開始培養樂感和節拍,要習慣唱譜子,同時,不斷加強指法練習,力爭把《高山流水》彈出應有的味道
  • 河之洲公開課帶你走進「中州箏派」的...
    近日,河之洲公開課第5期,為讀者講述了國家級非遺「中州箏派」的前世今生。古箏演奏家、中州箏派傳承人、曹桂芬大師之子曹勃受邀做客直播間,為讀者詳細解答。△河之洲公開課直播間這一期河之洲公開課是紀念中州箏派大師曹桂芬逝世一周年特別活動。曹桂芬,1938年生,古箏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箏藝術(中州箏派)代表性傳承人。
  •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雲垂:漫談古箏文化,品味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3、唐代的文化發展間而帶動了名曲的出現唐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成就在歷史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單單從唐朝的文化成就來看,音樂舞蹈方面就有頗高建樹。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支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這個時期詩詞領域出現了一些膾炙人口的佳作。
  • 帶你探訪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揭開近代第一臺古箏的神秘面紗
    上期小編帶大家逛了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的古琴館,看到了揚州第一批古琴,也欣賞了很多名琴的複製品和琴學收藏品。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逛古箏館,想知道近代第一臺古箏是什麼樣子嗎?這就揭開她的神秘面紗。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位於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有限公司新廠區內。門前的知音亭,正向參觀者訴說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 群英薈萃、百家論「箏」——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之分組討論
    群英薈萃、百家論「箏」——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高峰論壇之分組討論自10月31日,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揚州拉開帷幕,在接下來四天的時間裡,無論是匯聚了當代古箏名家和古箏後備力量的中青年古箏演奏家帶來的精彩紛呈的音樂會,還是薈萃了眾多古箏教育、創作和製作等領域佼佼者的高峰論壇
  • 金韻之聲——「暢響箏團」蘇暢師生全國巡演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辦
    原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原中國文化報社副社長、原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監事會主席、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樂盈美育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顧問楊開金先生;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秘書長金巖先生;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晉飛先生;著名青年作曲家方崬清先生;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西方音樂學會理事賈抒冰先生;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音樂學博士、藝術學博士,華夏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名曲賞析|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山東箏曲《高山流水》
    此外,常有許多頂尖的音樂家和學者訪問學校,開設大師班,做客座演講或擔任藝術導師。 專業設置 本科:錄音藝術、作曲、古典作曲、早期音樂、木管、銅管、豎琴、管風琴、弦樂、古典吉他、古典打擊樂、鋼琴表演、古典薩克斯、美聲、音樂教育、爵士樂 碩士:錄音藝術、早期音樂、作曲、計算機音樂、音樂教育、鋼琴表演、鋼琴伴奏、古典打擊樂、爵士樂、影視配樂、弦樂
  • 烏傷名人苑|高山流水 箏藝長存 浙江箏藝事業先行者與奠基人蔣萍的...
    早年間,裡忠村辦過「鑼鼓班」。逢年過節,大人們總會操起鑼、鼓、鈸、鎖吶、笛子、二胡等樂器演奏一番。年僅十一二歲的蔣萍,每每見此,心裡總是異常開心。有時他見在演奏的大人們連很尋常的「長鑼」也合不上板,讓人聽起來很彆扭。他上去就把樂器奪過來,嚷著「讓我來」,就韻調和諧地演奏起來。人手不夠時,蔣萍竟能兼打兩樣,甚至三樣。往後,連笛子、二胡這些樂器蔣萍也敢去摸索。
  • 「今夕何夕」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在浙音隆重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周佳麗)5月11日晚,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當晚,音樂廳內高朋滿座,歡樂祥和。來自上海、四川、浙江的多個箏樂團聯合同臺合演,用一曲曲耳熟能詳的古箏作品向經典致敬,向一生致力於民族音樂文化推進和發展的何佔豪先生致敬。
  • 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15日晚,「鈞天雲和·《高山流水》古琴新年雅集音樂會」在重慶大劇院奏響。夜幕下的大劇院仙樂嫋嫋,琴音悠揚,臺下知音滿座,肅然寂靜。來自「鈞天雲和」樂團的12位演奏者為山城的觀眾獻上了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音樂藝術交織的「新古典主義」視聽盛宴。  一方古色琴案,一張沉香古琴,一曲《高山》拉開了當晚音樂會的帷幕。
  • 國風民樂 中國民族樂器文化之中國箏樂的源流與風格
    他還寫過:「笙聲既設,箏瑟俱張」、「何以忘憂?彈箏酒歌」,從這些詩句裡可見曹植對古箏藝術是很熟悉的,甚至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曹植是三國魏人,亦即今天的河南人,從他的詠箏詩中,或可稍窺河南箏的風貌。河南箏,「奮逸響」,恰似河南人的性格和語言高亢粗獷,明朗諧趣。當然,這指的是一般風格。
  • 古箏高山流水多知音
    這是唐代詩人張祜寫下的詠箏詩句,描寫出了古箏音色如水的特點。箏自戰國時代流傳至今,歷史已有兩千多年。猴年春晚上,一曲《山水中國美》將觀眾帶到了江南水鄉,林心如輕彈古箏帶來了濃鬱的中國風。而在鄭州,高山流水般的古箏之聲也常流淌在小區裡、舞臺上、茶社中。    民樂培訓的最大熱門    在鄭州桐柏路的國棉三廠家屬院裡,經常會傳來《漁舟唱晚》的古箏彈奏聲。
  • 袁莎·箏與詩古箏音樂會,選在冬天,溫暖你!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2019年12月7日 19:00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經典再現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 2018箏樂雅集即將揭幕
    宋心馨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箏樂雅集」系列,是星海音樂廳於2017年推出的國樂推廣探索。將於本月揭幕的「2018年箏樂雅集」系列,將繼續邀請活躍於當今樂壇的傑出中青年古箏名家上演當代高水準的專業級箏曲及各傳統箏派名曲,更有古箏大師王昌元應邀從美國歸來,再現《戰颱風》《高山流水》等經典。15日晚,「2018箏樂雅集」系列的首場音樂會——樊慰慈、吳莉、宋心馨古箏音樂會將在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奏響。
  •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除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與廣陵散,還有哪些呢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分別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聽這些名字就讓人神魂顛倒,再加上傳統樂器演奏優雅,盡現中國韻味之美。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主要有琴曲和箏曲兩種,風格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