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2014-12-16 11:07: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重慶籍演奏者巫娜和崑曲男旦董飛跨界合作的《良宵引》。 陳秋杏 攝

「鈞天雲和」琴歌演唱家善元首正在虔誠地梵唱《心經》。 陳秋杏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16日電 (陳秋杏 唐李嬡莎)「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昔日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曾打動無數人。15日晚,「鈞天雲和·《高山流水》古琴新年雅集音樂會」在重慶大劇院奏響。夜幕下的大劇院仙樂嫋嫋,琴音悠揚,臺下知音滿座,肅然寂靜。來自「鈞天雲和」樂團的12位演奏者為山城的觀眾獻上了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音樂藝術交織的「新古典主義」視聽盛宴。

  一方古色琴案,一張沉香古琴,一曲《高山》拉開了當晚音樂會的帷幕。清風入弦,絕去塵囂,古樸悠遠的琴音一奏響,觀眾便被帶入了一個清微淡遠的世界。一束燈光之下醉心撫琴的男子正是「鈞天雲和」樂團創始人,著名古琴藝術家王鵬。流暢的琴音,在他的指尖流動,觸手彈指間足以窺見大師風範。隨後現場燈光變換,坐在舞臺另一方的著名古琴演奏家杜大鵬以一曲《流水》回應,悠遠寬廣的意境一瀉而出。

  作為中國著名古曲,《高山流水》不僅因其出神入化的樂曲贏得美贊,古來更有伯牙子期那歷經千年仍感人至深的絕世知音的典故,故「高山流水」亦有「知音」的喻意。據介紹,此次「鈞天雲和」樂團重慶之行,以「高山流水」為主題,意在以琴之名尋覓志同道合之知音,為傳統文化藝術於當代的演繹和傳承做了深入的實踐與交流。

  音樂會持續90分鐘,8支曲子中除了有《高山流水》等名曲的古琴獨奏,人聲、弦歌、太極、崑曲、大提琴、吉他等大量新鮮藝術元素的融入也成為當晚演出的亮點。一曲由杜大鵬撫琴,琴歌演唱家善元首靜心梵唱的《心經》,給聽者帶來了一種超然的心靈洗禮;重慶籍第一位碩士古琴演奏專業的巫娜和崑曲男旦董飛跨界合作的《良宵引》也博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最後一曲《陽關三疊》亦是道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情惜別。古琴音樂的多重表現力,於「一唱三嘆」中盡現。

  據悉,這種形式的古今、中西音樂對話在重慶舞臺上獻藝尚屬首次。記者從現場看到,前來觀看演出的有花甲老人,也有正在學琴的孩童。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場淨化心靈的音樂會,在感受到古琴藝術獨特魅力的同時,也為躁動的生活帶來片刻的寧靜安然。

  「鈞天雲和」樂團是由當代致力於推廣古琴文化及生活美學、實踐文化修行的多領域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團體。2010年由王鵬創辦,是中國當代以琴文化為核心的專業樂團。旨在通過精心創作的音樂藝術形式和獨具創意的舞美人文環境,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空間及多元化的視聽體驗,以綜合藝術語言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風尚與活力。

相關焦點

  • 錢塘江丨君子習琴 以見天地
    如果古琴和時代沒有對話,那它的生命就是架空的。當下,學習古琴究竟學什麼,或者究竟傳什麼,古琴和人的關係又是什麼,這也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課題。彈琴,歸根結底是為了見心性、見天地。君子習琴,「練指法,取音,端坐,身心俱正」,「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因而古琴教育,並不是複製一個又一個標準的舞臺演奏者,更要帶人去追根溯源,探索琴之本源和精神。
  • 方寸天地見功夫!微拍堂尋寶天下對話石雕工美大師梅昌強!
    「方寸大天地,紋絲見功夫。」在青田石雕中,印鈕雕刻算是小眾流派。作為印石文化的分支,當代的印鈕雕刻匠人大膽賦予了個人創意,使鈕式逐漸脫離傳統造型,樸茂、清靈、流暢、莊重……各類風格齊聚,在盈盈方寸之間盡顯風流。微拍堂本次《尋寶天下》欄目,即是對話石雕大師,展示印鈕雕刻技藝。
  • 清朝罕見老照片:圖2嬌嫩漂亮的嬪妃,最後一圖「高山流水」
    鏡頭下的清朝老照片,圖2吃飯攤位,最後一張老人紡線! 清朝罕見老照片:和男子合奏一曲的青樓女子,莫非是「高山流水」,有一種眉目傳情的感覺。
  • 高山流水覓知音,我在武漢等待你
    位於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的古琴臺相傳晉國大夫俞伯牙在此撫琴抒懷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幾年後伯牙又路過此地得知子期已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撫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這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 古代名曲《高山流水》聽後感
    學了文言文二則中的《伯牙鼓琴》後,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情誼令人感佩,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老師推薦我們聽俞伯牙與鍾子期初次相遇彈奏的名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顧名思義,這首古琴曲的寓意是表達出高山的巍峨雄偉和流水的寬廣浩蕩。一開始,琴聲寧靜悠揚,也帶了點高山的雄偉氣勢,讓人有一種豁達開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令人費解的高山流水
    成語「高山流水」,出自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的《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 三八節寫給女兒: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李蘭娟,無雙國士; 張偉麗,強悍拳手; 她們都活出了這塵世的成功樣本,也有機會見到這天地,這眾生,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但身為一個平凡的母親,想對你卻是:你若有機會經歷那樣的人生固然好,但平凡普通莫不是另一種幸運與福氣。
  • 詩詞|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小姐說過:「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何止習武之人要經歷這三重境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大致如此。佛說,眾生皆苦。在這紛雜的塵世裡,我們如何才能洗去所有的沉迷,獲得解脫,讓人生輕盈呢?
  • 夜讀經典 | 高山流水遇知音
    音樂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說到音樂就必須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悠揚清婉,使人仿佛置身於俊朗高山、幽幽清風、澄澈流水之中。此曲也見證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誼,他們也成為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至交典範。俞伯牙,春秋時期楚國郢都人,伯牙最擅長彈琴,從小就對音樂有極高的天賦,造詣極深。
  • 兒童創意美術:紙膠帶肌理畫——高山流水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用水粉繪製一副高山流水的風景畫哦,有興趣的孩子們跟著老師一起動起手來吧~材料準備:紙膠帶、水粉筆、水粉顏料、丙烯白色在畫面上繪製天空和水面,不一定要像示範圖一樣選擇顏色哦,可以隨意的選擇自己的喜好,但一定要區分水面和天空。
  • 盞匠陳慧敏:捧「瑞雪鷓鴣」,用匠人精神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
    匠人的氣質和風貌總是不自覺的刻印在自己的作品中,見盞如見人,的確如此。陳慧敏師傅是位80後,清秀的臉龐上掛著一幅無框眼鏡,言談穩重恬淡,給人斯文而睿智的感覺。《瑞雪鷓鴣》是陳慧敏師傅近期的滿意作品之一,也是他為2020年新春佳節的獻禮。
  • 對話華潤萬象天地:城市人文背後的商業邏輯
    在此大背景下,眾多商業地產開發運營商們嘗試通過創新性的定位規劃、積極的業態優化組合、跨界嘗試、不斷加持的場景營銷、大數據研究等,希望找到一條差異化特色競爭之路。   然而,商業市場瞬息萬變,所有一切的創新都需要圍繞著目標消費者展開。一時的噱頭不能持久,商業地產逐漸回歸理性,契合消費者內心的需求才是關鍵。
  • 探討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必備的背景知識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是一首廣受人們喜愛的古箏經典名曲,習箏者在研習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過程中,需要對這首曲子的藝術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用心感受這首曲子的文化底蘊,這樣,在彈奏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時就可以用文化的力量演繹這首曲子深刻的藝術內涵,給人以心靈上的洗禮。
  • 法大校長致語畢業研究生: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科學研究成績斐然,智庫建設屢獲突破,國際影響力持續攀升。特別是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在法大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3日上午親臨法大考察,代表黨中央對法大建校65周年,向全校師生員工表示熱烈的祝賀。
  • 古琴幽韻(高山流水覓知音)
    「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漢宮秋月」、「平沙落雁」等,千百年前的古曲,在今天依舊彈奏著,先不曾聞古琴之音的曼妙,但見古琴的曲名,就能強烈地感受到古琴之曲的高雅與意境,而且每首傳世的古曲後面,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 高山流水唱花兒——訪著名花兒歌手馬全
    馬全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水,如果不能保護好水,所有的生命都會受到影響,而自己唱的原生態歌曲花兒,在水與生命的相伴下顯得獨具魅力。再加上與交響樂的融合,更加顯示了水與生命這個主題。水與生命是世界的,音樂也是世界的。藝術無國界,是世界通用的語言。青海是三江源頭,我們在貴德黃河邊上舉辦音樂會,我也是感到非常驕傲的。希望舉辦音樂會讓更多的人重視水,重視生命,重視音樂文化。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縱橫古今中西 大千山水世界
    ,其情感基調卻幾乎沒有大的變化——如果一定要說有大變化,就是離開大陸之前是「蜀中山水冠中華」,離開大陸之後則是「中國山水甲天下」,尤以從1949年離開大陸到七十年代中回臺定居期間所作為最要;而他蘊蓄在幾乎所有山水作品中的主題「家國情懷」,其感情的烈度則隨著年歲的推移愈加強烈,表達方式也愈加直接,以至於臨死前力作而未竟的《廬山》,「待洗瘴煙橫霧盡,過溪高坐峨眉山」,筆底排山倒海、歇斯底裡般的吶喊似乎下一秒就要破紙而出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9月開門 11項開館展穿越古今中西
    對話達•芬奇/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札展」、「學院傳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作品展」、「清華藏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品展」、「竹簡上的經典——清華簡文獻展」、「營造·中華--清華營建學科專題展」、「思賢師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大家作品展」。
  • 天地落雪,故人來
    下著點雪的冬夜裡,只消在火爐上暖一壺酒,便可氤氳開一室的安寧愜意。《問劉十九》是首小詩,筆墨淺淡而漫不經心,帶著一點微醺的繾綣,情致盎然。一張小箋四行筆墨,便足以邀到一個閒人,冒著風雪前來赴一場小酌。最喜下雪之夜翻詩,專揀那冬日詩篇來讀,只圖個合情應景。
  • 成語故事——高山流水(文字+音頻)
    (點擊綠標收聽金魚媽媽講故事)【成語】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典故】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一定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