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經典 | 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1-03-01 人民教育

民小編說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準確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內涵,不僅是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必修課。

最近,全新編撰出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全面準確闡釋了「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的思想淵源和豐富內涵,還從大量典籍中選取了經典故事,通俗易懂,意涵深刻。

小編特意從每冊中摘錄一二形成一個系列,以饗讀者。夜讀經典,不容錯過!也歡迎分享給你的學生、孩子哦!別忘了,今年的語文高考作文(全國卷)就考了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的故事。

今天的夜讀經典,一起來聽千古傳誦的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中國「和合」文化的根本在於和諧、和平、合一、大同,彰顯的是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智慧和精神價值觀。「和合」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文明、文明與文明等的相互聯繫與相互融合的過程。「和合」文化呈現的是個人及群體主動追求的精神價值趨向、行為實踐方式與整體合一的統一場狀態。

中國和合文化作用於個體,核心在於培養人的生命觀,即生命的本有、生命的追求、生命的情懷、生命的延伸與超越、生命的不朽、生命的圓滿等;中國和合文化作用於群體,核心在於培養群體與群體的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的和諧共生理念和人與自然的共生共享,即「天人合一」理念;中國和合文化作為實踐的價值觀與行動力,其實踐基礎在個人,實踐目標在群體,實踐境界是合一大同。

所謂「合一大同」,即認為個體生命的享有及發展是群體生命發展的前提和條件,人只有在發展和諧生命的過程中才能積極創造和諧的現實世界;同時,群體的共生發展、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每一個個體提供了發展與完善自我的舞臺,是個體和諧成長與發展的現實基礎。兩方面的共同價值理念的樹立與實踐推動才能使「和合」走向真實,這是中華文化貢獻給世界的重要理念與理想。

音樂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說到音樂就必須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悠揚清婉,使人仿佛置身於俊朗高山、幽幽清風、澄澈流水之中。此曲也見證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誼,他們也成為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至交典範。

俞伯牙,春秋時期楚國郢都人,伯牙最擅長彈琴,從小就對音樂有極高的天賦,造詣極深。荀子曾對伯牙評價道「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足以見得伯牙高超的彈琴技藝。鍾子期雖是一介樵夫,但是他對音律卻十分精通,因此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

1.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善古琴,子期擅長聽音辨意。伯牙從小就對音律有極高的天賦,他拜師名門,刻苦學習最終成為一代傑出的琴師,但是沒有人能懂他,沒有人能懂他的音樂。一天伯牙行至山澗,晚上的江面風平浪靜,伯牙興致大發,攜琴而彈,突然琴弦震顫,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有人在附近聽琴,果然看到一個樵夫狀的男子,他就是子期。伯牙與子期一見如故,伯牙邀請子期上船詳談,子期一見伯牙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造的。」接著,子期又把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伯牙心中暗暗佩服。伯牙又為子期彈奏,子期聚精會神聆聽。伯牙彈奏一曲《高山》 ,子期感嘆道:「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多麼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奏一曲《流水》,子期又嘆道:「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多麼浩蕩的江水啊)!」聽到子期的評價伯牙既激動又佩服,終於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了,至此伯牙與子期惺惺相惜,成為生死之交,並相約第二年中秋在此江邊,伯牙撫琴,子期賞琴。

2. 知音再難覓,伯牙終絕弦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而至,但是子期遲遲沒有出現。伯牙用琴聲召喚子期,子期依舊沒有出現,伯牙失落而歸。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下落,才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臨終前子期留下遺言,讓後人將他埋葬於江邊,到中秋之時,他就能聽到伯牙的琴聲。知道實情,伯牙悲痛萬分,他來到子期的墓前,彈奏了《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子期的墓前砸毀。伯牙悲嘆道:「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伯牙認為只有鍾子期才能聽懂他的音樂,如今,子期已逝,就再沒有人能懂他了。這就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知音,人們因他們的故事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子期的故事盪氣迴腸、耐人尋味。人生苦短,得一知音而無憾。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然而能遇到惺惺相惜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知相惜的基礎之上的。「伯牙絕弦」是結交知音的千古佳話和楷模。伯牙將自己的感情融入琴聲之中,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的偉岸情懷,像流水一樣的深邃智慧,而鍾子期的情操與智慧與他產生了共鳴。

在當下的生活中,友誼似乎變得「吹彈可破」,在網絡上網友戲說友誼就好比一艘小船,說翻就翻。「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其實友誼從古至今本質上都沒有變,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堅守本心,從心出發,用真心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友誼之樹就會長青。

以上文章摘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和合》

作者:翟博主編;王永智分冊主編

文章來源 | 摘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和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播音 | 陝西師範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系 劉雪晴

微信編輯 | 董筱婷

相關焦點

  • 高山流水覓知音,我在武漢等待你
    位於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的古琴臺相傳晉國大夫俞伯牙在此撫琴抒懷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幾年後伯牙又路過此地得知子期已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撫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這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 探討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必備的背景知識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是一首廣受人們喜愛的古箏經典名曲,習箏者在研習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過程中,需要對這首曲子的藝術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用心感受這首曲子的文化底蘊,這樣,在彈奏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時就可以用文化的力量演繹這首曲子深刻的藝術內涵,給人以心靈上的洗禮。
  • 古琴幽韻(高山流水覓知音)
    「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漢宮秋月」、「平沙落雁」等,千百年前的古曲,在今天依舊彈奏著,先不曾聞古琴之音的曼妙,但見古琴的曲名,就能強烈地感受到古琴之曲的高雅與意境,而且每首傳世的古曲後面,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 我有玉琴溫如許,高山流水覓知音
    國樂大典 | 國樂大師方錦龍演奏《酒狂》當古琴淳厚悠遠的聲音在燈光絢爛的舞臺上響起,我們仿佛聽見,它在問:千古琴聲尚存,如今知音何在?提到古琴與知音,我們不免會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來。「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相傳鍾子期只是一名打柴的樵夫,可他卻能聽懂伯牙琴聲裡的意境。你以為這只是一種特殊的巧合嗎?但其實古琴之流行,不僅被用於國家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也一直興盛於民間。從《詩經》裡,我們就能看到古琴出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好茶遇見「茶師傅」,恰似高山流水遇知音 | 此刻夜讀
    文學報 · 此刻夜讀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在作家王國平看來,二者並沒有高下之分,它們其實是可以交融的。而茶師傅這個稱呼,自有魅力,有著職業的尊嚴,一門手藝在身,瀟灑走天涯。文化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勞動也是美的。
  • 成語故事——高山流水(文字+音頻)
    (點擊綠標收聽金魚媽媽講故事)【成語】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音或知己【近義詞】知音難覓【例句】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令人費解的高山流水
    成語「高山流水」,出自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的《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 古詩詞中的真摯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子期逝世,伯牙摔琴謝知音,從此不再演奏。高山流水的佳話在古詩詞中以不同形式綿延至今,將真摯友情所帶來的感動滋潤我們的心靈。願我們都能覓得摯友,人生路上結伴同行。作者:小柴,不典型獅子女,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只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
  • 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古箏版 讓伯牙摔琴絕弦痛失知音的古曲
    高山流水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大家經常聽到的是由古琴演奏的版本,其實還有同名的古箏曲《高山流水》。傳說琴師伯牙由次在荒山野地彈琴,鍾子期作為樵夫,竟然可以聽懂琴曲是在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 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2014-12-16 11:07:21   中新網重慶12月16日電 (陳秋杏 唐李嬡莎)「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昔日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曾打動無數人。
  • 高山流水明知音——《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怎麼理解這裡的「謂」,老師查到這三種解釋,你覺得應該選哪一種?生1:認為,以為;師:「世」怎麼理解?生2:世上,人世間。師:是的,這種一個字就表示一個詞的現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見。比如在《楊氏之子》一文中的這個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探訪武漢三大名勝之一的古琴臺,尋一個一生一起走的知音
    拍攝於古琴臺-高山流水曾經這些成語「如履薄冰、差強人意、高山流水」等,可沒少讓語文老師頭痛。之所以叫伯牙臺是因為: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音樂大師伯牙有一次乘船沿江而下,途中經過漢陽遇風雨天氣便在龜山腳下歇息,風雨過後伯牙彈琴消遣......
  • 「夜讀」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
    真正的朋友,就是一輩子的知己,可遇不可求。漫漫人生路,能擁有一兩個,已經是歲月最大的恩賜。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一直覺得,每天對你笑臉相迎、極盡所能誇耀你的人,不一定就是出於相知。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純粹的,沒有那麼多花言巧語、阿諛奉承,有的只是一顆陪伴的真心、一份相交的赤誠。
  •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除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與廣陵散,還有哪些呢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分別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聽這些名字就讓人神魂顛倒,再加上傳統樂器演奏優雅,盡現中國韻味之美。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主要有琴曲和箏曲兩種,風格完全不同。
  • 清代著名小曲,以高山流水為詞牌,大氣磅礴堪稱經典,卻少有人知
    "高山流水"最早出現於《列子·湯問》之中,在人們的不斷發展和運用中,這一詞語逐漸發展出了七十多個不同的形式,比如我們熟知的樂曲美妙、知音難尋、知音可貴、閒情逸緻等都多用這個詞語來形容。後來隨著詩歌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高山流水"逐漸成為了詩人們常用的詞牌名,又名"錦瑟清商引",它也被人們定格為雙調一百十字,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顧大清的《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最為著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這首來自清代的小曲。
  • ,「高山流水」,是為君子交也 ——觀畢福劍之事有感
    君子之交,令餘銘記者,"足下,悲乎"與"高山流水"也。昔春秋爭霸,晉內亂,公子重耳流亡列國。風寒於路途而餓其體膚,公子饞嗜肉也。有忠臣介之推者,髀肉割之,煮羹侍公子。食之而愈,重耳助於齊,一十九年流亡畢,乃返晉登位,是為晉文公也。文公即位,論功行賞。厭媚上而淡泊名利,介子攜母隱歸林泉。
  • 「高山流水」綠雕現身長江大橋 漢馬選手可沿途欣賞綠色美景
    在武漢長江大橋漢陽段橋頭,一組由各類植物組成的「高山流水」綠雕,再現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施工方武漢市花木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綠雕前景採用紅景天拼出伯牙、鍾子期的剪影,背景則用深綠、淺綠色的三七景天、佛甲草編織出巍巍高山與泉水瀑布,山水之間有角堇及鳳仙等零星地綻放,總面積達到600多平方米。
  • 「百人聯彈」古琴快閃令人「路轉粉」,伯牙子期的知音之遇再現當下
    誰說伯牙子期的知音之遇不能再現當下?今日,2019藝樹計劃·古琴百人聯彈「快閃」演出在上海大劇院南廣場呈現。百臺古琴被安放在廣場臺階上,一百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古琴演奏者與愛好者依階梯而坐,手指微揚,一曲質樸雄渾的《關山月》便流淌而出,伴著琴師們慷慨的歌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 七律·知音(竹榭幽齋)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臨屏】七律·知音——依韻夢竹雨荷綠漪一曲高山流水瀑,陽春白雪吐真言。江河千古東風破,日月高懸竇女冤。七律·知音夢竹豈為浮名多算計,自嘲每被誤人言。一悲或可生頹廢,四顧焉能少屈冤。琴有知音詩有骨,情從直筆誼從源。無須憑弔傷春事,難道離騷寫不煩?七律·知音子麟寂寞時光世上尋,古來感嘆少知音。高山一曲彈流水,天籟千秋撥綠琴。
  • 古箏高山流水多知音
    而在鄭州,高山流水般的古箏之聲也常流淌在小區裡、舞臺上、茶社中。    民樂培訓的最大熱門    在鄭州桐柏路的國棉三廠家屬院裡,經常會傳來《漁舟唱晚》的古箏彈奏聲。春節前的一天上午,大河報記者來到這裡時,7歲的孫雨澤正在練習彈奏古箏,古箏老師劉軍霞講解著指法,一首曲子分解成幾部分逐步學習,還不時提醒小雨澤挺直腰背,撥動琴弦時手指要像「小燕子張開翅膀一樣」自然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