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真摯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0-12-20 唐詩宋詞天地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在捐贈給中國的物資箱上,貼了這句簡短卻極富詩意的句子,瞬間刷爆朋友圈,登上熱搜,感動無數人。

這象徵友誼的詩句,讓我們在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時,感受到超越國界、溫暖又強大的力量。

中國古詩詞中,也有很多與友誼相關的篇章。古詩詞之所以如此迷人,除了具有優美的表情達意方式之外,更寶貴的是蘊含了詩人詞人的無限深情。同時,古詩詞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帶領我們感受人性中的美好與溫情。

友誼,就是一眾文人墨客創作時喜愛的題材之一,其表現人性中的真善美,總能引發我們共鳴。

把酒言歡,真情流露

知音難覓,知己難求。如若覓得,則可以放開胸懷交往,真心實意相處,開心恣意暢飲,無拘無束聊天。唯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們才會真情流露,不用戴著面具,無須進行偽裝。有啥說啥,說錯了也無妨,正是這份坦誠,才顯得真摯友情在複雜多變的人際社會中愈加珍貴。如《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上千首,但我始終鍾情《問劉十九》。寥寥二十字,全是大白話,可謂是「婦孺都解」也,然則言淺情深。在風雪欲來的夜晚,白居易備好了新釀的酒,燒熱了小火爐,把屋子弄得暖暖的,盛情邀請朋友前來共飲。一起嘮嘮嗑,喝喝酒,這本是很普通的生活場景,可不知道為什麼,仍舊充滿詩情畫意。

依我看,朋友若是應邀前來,即便只是衝泡清茶,甚至只有一杯清水,都甘甜美味,感覺外面的風雪都不再寒冷,倒多了幾分春意融融。讀這首詩,一個可愛、重情義的白老頭形象躍然紙上。現實生活中的友情不就是這樣嗎?多年的默契好友,盤腿而坐,侃侃而談,興起碰杯,實乃人間美事!

還有這首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朋友之間除了喝酒聊天之外,最常見的生活場景莫過於互相請吃飯啦。摯友之間吃飯需要山珍海味、瓊漿玉露嗎?不,來個簡單又不失美味的農家菜足矣,綠色健康無添加,原汁原味人人誇。大家隨意坐下來把酒言歡,閒談農務,周圍是菜園村落,遠處是連綿青山,農家生活好不愜意舒適。

正是無須講究排場的招待才更顯樸實熱情,只有在這種氛圍下聊天才可以敞開心扉,毫無顧忌。說說生活中的趣事,傾訴些許煩惱,再聊聊農作物的成長與收穫。自然親切的歡聲笑語和極富生活氣息的農村風情,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十分治癒。臨別時依依不捨,相約重陽之時再來賞菊,可見兩人不是什麼塑料情誼,而是能夠一直往來的堅固感情。

臨別依依,情誼悠悠

古詩詞中,友情的另一種表現題材是送別詩。古代交通通訊很不發達,與現代相比,簡直可以用「閉塞」來形容。兩人一旦分別,相見之日便不知何時。正因為歸期未知重逢不易,送別詩當中所表現的依依惜別之情,更加打動人心。如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浪漫主義,無拘無束的形象,被後人譽為「詩仙」,大概也有幾分跟個性有關。看似隨性的他,寫起送別詩來也是情懷滿滿,思路清奇。別人講友情,多是從虛寫的角度出發;「詩仙」寫友情,那是化無形為有形——桃花潭水千尺深,都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之深。古人創作多是用詞含蓄,羞羞答答;李白用詞那是大膽直率,自由灑脫,直接跟人家汪倫「表白」,感謝對方這份深情厚意。

大家印象中的送別詩可能難掩傷感,甚至情到深處更會落淚惜別,畢竟離別容易相見難,都在情理之中。但李白寫離別坦率灑脫,王勃寫離別也沒有過多的悲傷之語,反而多了幾分勉勵和意氣風發,讀來讓人得到慰藉。如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對於同在宦海中沉浮的兩人來說,為官之路離鄉背井是常態。因此,王勃勸慰友人不用難過,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也難阻二人間的友情。既然情誼不變無所不在,那就無須像那多情兒女一般,流淚傷心。王勃告訴對方,我們倒不如互相加油打氣,在官場上努力一番作為。本是無奈傷感的送別,在王勃筆下,顯得志存高遠,樂觀豁達。

情誼的重點在於把友人放心上,而不僅僅掛在嘴上說說而已。無論是哭著送行,還是勸慰友人,都展現了友情的力量。它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也超越空間的阻礙,只要是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就算兩人相視無言,都能成就動人的友誼佳話。

為君擔憂,因君而喜

真正的朋友,可不是什麼酒桌上的兄弟,而是能做到打從心裡為你著想。因你的悲傷而悲傷,也因為有你而倍覺欣喜;會憂心你的處境,也能理解你的心思,這才是友情的默契之處。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除了劉十九這位好友,還有一位摯友元稹。他倆經常詩詞唱和,互通書信,志同道合,世稱「元白」。兩人在彼此生命中都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會在睡夢中見到對方,夢不到的時候還會寫詩哭訴,可見情誼之深非旁人能懂。

元稹聽聞好友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很是震驚。自己本來也是被貶的境況,身體又不太好,好友如此,他內心無比悲苦,連尋常的景物都變得悽風苦雨,殘燈無焰。正因為感同身受,元稹揮筆寫下這首詩寄給好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而白居易在收到元稹的詩後,也非常感動。元稹對於白居易被貶一事十分憂心,認為他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許是聯想到自己,更覺同病相憐。不因對方落難而嫌棄,而是真切為他擔憂,患難見真情,於官場中實屬難得。

辛棄疾的《沁園春·和吳子似縣尉》則表現了友情的另一面:

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悵平生肝膽,都成楚越,只今膠漆,誰是陳雷。搔首踟躕,愛而不見,要得詩來渴望梅。還知否,快清風入手,日看千回。直須抖擻塵埃。人怪我柴門今始開。向松間乍可,從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蒼苔。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待喚青芻白飯來。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

朋友的到來,讓辛棄疾頓覺蓬蓽生輝,山山水水愈發美麗。倒不是周遭的環境有了什麼質的飛躍,而是朋友到家裡做客,讓辛棄疾高興到忘乎所以,發出「溪山美哉」的感嘆。於是備好「青芻白飯」,招待這位不顧舟車勞頓前來赴約的好友。同時,他也真誠建議好友,不要像他一樣待在茅廬,大丈夫應該建功立業,施展抱負。這詞讀來雖有幾分無奈悲憤、自憐自嘆之意,但辛棄疾依然把正能量的想法傳遞給友人,就算自己境況一般,也還是從心裡為友人著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遇到鍾子期能聽得懂其琴聲的含義,二人遂成好友。子期逝世,伯牙摔琴謝知音,從此不再演奏。高山流水的佳話在古詩詞中以不同形式綿延至今,將真摯友情所帶來的感動滋潤我們的心靈。願我們都能覓得摯友,人生路上結伴同行。

作者:小柴,不典型獅子女,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只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

相關焦點

  • 夜讀經典 | 高山流水遇知音
    音樂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說到音樂就必須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悠揚清婉,使人仿佛置身於俊朗高山、幽幽清風、澄澈流水之中。此曲也見證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誼,他們也成為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至交典範。俞伯牙,春秋時期楚國郢都人,伯牙最擅長彈琴,從小就對音樂有極高的天賦,造詣極深。
  • 高山流水覓知音,我在武漢等待你
    位於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的古琴臺相傳晉國大夫俞伯牙在此撫琴抒懷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幾年後伯牙又路過此地得知子期已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撫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這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 成語琴瑟之好是描述知己真摯的友誼還是夫妻感情好?
    成語琴瑟之好是描述知己真摯的友誼還是夫妻感情好?時間:2020-10-24 00:5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答題漲知識啦!成語琴瑟之好是描述知己真摯的友誼還是夫妻感情好? 成語琴瑟之好是描述 ?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0月24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我有玉琴溫如許,高山流水覓知音
    國樂大典 | 國樂大師方錦龍演奏《酒狂》當古琴淳厚悠遠的聲音在燈光絢爛的舞臺上響起,我們仿佛聽見,它在問:千古琴聲尚存,如今知音何在?提到古琴與知音,我們不免會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來。「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相傳鍾子期只是一名打柴的樵夫,可他卻能聽懂伯牙琴聲裡的意境。你以為這只是一種特殊的巧合嗎?但其實古琴之流行,不僅被用於國家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也一直興盛於民間。從《詩經》裡,我們就能看到古琴出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高山流水明知音——《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生:都是關於友情的。師:看來我們的古詩文中描寫友情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篇關於友情的文言文。誰來讀題?生2:伯牙絕弦師:「弦」不好讀,再來試試。全班同學一起讀吧。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怎麼理解這裡的「謂」,老師查到這三種解釋,你覺得應該選哪一種?生1:認為,以為;師:「世」怎麼理解?生2:世上,人世間。師:是的,這種一個字就表示一個詞的現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見。比如在《楊氏之子》一文中的這個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探討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必備的背景知識
    當鍾子期離世後,伯牙覺得沒有再彈琴的必要,因為即使彈琴,這個世界上知音不在,已經沒有人可以和他精神交流,於是直接把琴摔了,從此不再彈琴,這就是「伯牙摔琴」典故的由來,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詮釋。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 古琴幽韻(高山流水覓知音)
    「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漢宮秋月」、「平沙落雁」等,千百年前的古曲,在今天依舊彈奏著,先不曾聞古琴之音的曼妙,但見古琴的曲名,就能強烈地感受到古琴之曲的高雅與意境,而且每首傳世的古曲後面,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 黃磊說他去了我就不唱了:最美友情長啥樣?張愛玲一句話道出真諦
    ,另外一段是俞伯牙跟鍾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 但當時閱歷尚淺,只是羨慕和感動,並不覺得有多難得,現在過了而立之年,才明白那樣的友情是那麼的可遇不可求。 可能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能遇到。高山流水覓知音,他死了我就不唱了。」 黃磊的話讓讓在場多人潸然淚下。 也不禁讓人想起那段流傳千古的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 成語故事——高山流水(文字+音頻)
    (點擊綠標收聽金魚媽媽講故事)【成語】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音或知己【近義詞】知音難覓【例句】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令人費解的高山流水
    公元前355年,伯牙奉命出使楚國,因遇風浪,船隻停留在漢陽江邊。適逢中秋,待風平浪靜之後,一輪明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望明月,俯視江水,不禁琴興大發,便坐下撫琴而彈。剛彈一曲,便聽見岸上有人拍手稱快,大讚伯牙的琴藝。伯牙一看是個樵夫,很是驚訝,便問道:「你會聽琴?能識琴之優劣嗎?」
  • 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古箏版 讓伯牙摔琴絕弦痛失知音的古曲
    高山流水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大家經常聽到的是由古琴演奏的版本,其實還有同名的古箏曲《高山流水》。傳說琴師伯牙由次在荒山野地彈琴,鍾子期作為樵夫,竟然可以聽懂琴曲是在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 覓琴音見天地 「高山流水」下對話古今中西(圖)
    中新網重慶12月16日電 (陳秋杏 唐李嬡莎)「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昔日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曾打動無數人。15日晚,「鈞天雲和·《高山流水》古琴新年雅集音樂會」在重慶大劇院奏響。夜幕下的大劇院仙樂嫋嫋,琴音悠揚,臺下知音滿座,肅然寂靜。來自「鈞天雲和」樂團的12位演奏者為山城的觀眾獻上了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音樂藝術交織的「新古典主義」視聽盛宴。  一方古色琴案,一張沉香古琴,一曲《高山》拉開了當晚音樂會的帷幕。
  • 探訪武漢三大名勝之一的古琴臺,尋一個一生一起走的知音
    拍攝於古琴臺-高山流水曾經這些成語「如履薄冰、差強人意、高山流水」等,可沒少讓語文老師頭痛。之所以叫伯牙臺是因為: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音樂大師伯牙有一次乘船沿江而下,途中經過漢陽遇風雨天氣便在龜山腳下歇息,風雨過後伯牙彈琴消遣......
  • 2018年山東德州中考滿分作文:論友情
    但有些東西卻能同我們相伴永遠,那就是友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該是對它可貴之處的詮釋吧!高山流水茫茫人海,相遇便已是一種緣分,相識相知更是難得。鍾子期與俞伯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耳聞,友情促使他們走過了一段美好的歲月。以至於後來伯牙在失去知音時,毅然摔琴拋棄最愛,只因這世間再無懂得他之人。知音已不在,琴兒彈給何人聽呢?
  • 功利社會之下,友情弱不禁風
    ——有了刻意的灌溉,它就生長,枝繁葉茂,根如羅網,不堪重負;看似左右逢源,朋友滿天下,其實內心孤獨,感慨知音難求。那麼,到底何謂友情?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好像也不對,難道朋友的價值就是用來被「依靠」的?
  • 電影《閨蜜》描述女生間真摯友情
    原標題:電影《閨蜜》描述女生間真摯友情  新華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白瀛)由黃真真執導,陳意涵、薛凱琪、楊子姍、餘文樂、鍾漢良、吳建豪主演的時尚情感電影《閨蜜》,將於7月31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通過三個女孩的青春成長故事,突出了閨蜜之間在笑與淚背後的真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