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榮榮
(一)
有學者曾說過:在一切都以金錢為落腳點的今天,人情淡薄,空前擁塞。
一份真誠的友情很難得到珍惜。
——沒有了利益的驅使,再純潔的友情,人們失去了繼續維護下去的動力。所以,友情枯萎,世道澆漓。
一堆無聊的關係得到不斷灌溉。
——有了刻意的灌溉,它就生長,枝繁葉茂,根如羅網,不堪重負;看似左右逢源,朋友滿天下,其實內心孤獨,感慨知音難求。
那麼,到底何謂友情?
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好像也不對,難道朋友的價值就是用來被「依靠」的?
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樣也不對頭,因為一般下面還有一句:如有違背,天誅地滅……友情豈是需要被捆綁的?
而時下的「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現狀,你我更感觸尤深。飯局之上,各色人等,滿臉堆歡,呼朋喚友,心底裡卻在飛快盤算——我能從對方那裡得到多少,對方又能從我這裡拿走什麼……
在我看來,這都算不得友情。
(二)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功利之下的所謂友情,到最後都會完敗於現實。
比如《水滸傳》裡的林衝與陸謙,在仕途與友情之間,發小陸謙無奈選擇了前者,出賣友情,將深信友情的林衝逼上了人生絕境。
陸謙的友情觀,正如一部港臺電影裡的臺詞——朋友是用來出賣的。
而今天,職場競爭早就陷入了一片血海,平時推杯換盞的同事之間,為了職位升遷,薪資待遇,時刻上演著背叛、打壓、陷害的狗血劇情。
於是無數遭到朋友背叛的人,只能發出像林衝一樣的嘶吼:「我與你自幼交好,為何要加害於我?」
殊不知,依附於事功之上的人際關係,怎堪友情的稱謂?
(三)
英國詩人赫巴德有句話:「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事業、身份、處境,拒絕功利。它是兩個體人之間相互欣賞、理解、使對方感覺更加溫暖和自在的一種關係。
是俞伯牙與鍾子期,一個在高山之巔,一個在流水之上的互動,無問姓氏。
是《笑傲江湖》裡的劉正風與曲洋,只求知音,琴瑟和鳴,無關正邪。
所以,他們高山流水,心心相印,琴瑟共鳴,笑傲江湖。
他們無疑是幸運的。更多的人窮其一生,苦苦尋覓,最終只能抱憾離世,對友情的期盼,折戟沉沙於人情淡薄的功利現實裡。
現實中,很多人們被「宋公明」式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的表象所迷惑,大都落得個被利用的悲慘下場。
關於友情的事情很難說清楚,還用一段描述它的詩結尾吧:
兩棵在夏天喧譁著聊了很久的樹,
彼此看見對方的黃葉飄落於秋風中,
它們沉默了片刻,
互相道別說:
明年夏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