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同於後世弱不禁風的文士,他力大無窮,能追得上野兔

2020-12-22 鋒哥說史

「綜上所述,孔子不僅不同於後世弱不禁風的文士,而且是一位大智大勇、文武雙全的勇士,他身為一個孔武有力、身高一米九腰圍三尺的大塊頭,有勇力卻不以勇力聞,周遊列國,經受顛沛流離之苦,踐行著他以德服人的理想。」

關於孔子的「武力值」,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出於譁眾取寵的目的,都起了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什麼「孔子竟然會武功,還是個高手」、「孔子不但學富五車,而且武功高強」等等,但多是些戲謔之文,充斥著虛妄和臆想。

今天我們從一個比較嚴肅、客觀的角度,來交流下這個問題,歡迎參與討論。

顧頡剛在《武士與文士之蛻化》一文中說,古代只有武士,至孔子歿後才逐漸有文士的興起。

古代的甲士

西周時的大學,幾乎就等同於軍事訓練的場所,將教師尊稱為「夫子」,源起於古代的大學教師大都是由「千夫長」「百夫長」這些軍官擔任的。

春秋時期,士正處於所謂「文武兼包」的階段,作為士階層的一員,孔子能文能武,絕不同於後世弱不禁風的文士,這一點基本是確定無疑的了。

根據相關典籍記載,孔子身材高大(身高超過一米九),體態雄偉(腰圍近一米),上身長下身短,長得雖說不夠漂亮,但孔武有力。

孔子巨型雕像

孔子自己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也許正是這些「鄙事」,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也強健了他的體魄。

周代的官學,要求學生掌握六種基本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合稱「六藝」。

其中與武事相關的有兩項:射和御,也就是射箭和駕車。

在六項技能中,禮無疑是孔子的最強項,他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博文知禮的專家,但於射和御,也很精通。

「御」是駕車的技術

《論語.子罕》記載,有人認為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大概是說他博而不精的意思。孔子回應說,我以什麼為專長呢?是射箭麼?是駕車麼?還是駕車吧。

射和御在六藝中被認為是比較低級的技能,御比射猶低。孔子這個回答雖說是自嘲之語,但也說明他雖然是禮學大師,但對於射、御也頗為精通。

《禮記.射義》裡還有一則關於孔子射藝的記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

可見孔子的射藝很精湛。

當然,周代的「射」,並不能說是完全的軍事訓練,周代雖然說尚武,但也都「文之以禮樂」,射和御,從本質上也是從屬於「禮」的,是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藝之一的「射」

因此,即使孔子精通射、御,也不能就此認為他「武功高強」。

但孔子身體特別強壯,則是不爭的事實。

《呂氏春秋.慎大》上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這裡的「關」,是城門後用一根巨大橫木做成的門閂,孔子的力氣雖說比不上他的父親孔紇(《左傳》上說他在一次戰鬥中,雙手託住了正在下落的城門,讓關在裡面的自己人能撤出來),但也不是一般的大力氣了。

《淮南子.主術訓》上說描述的孔子更厲害,說他「勇服於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孟賁是古代著名的勇士,傳說他在水中不怕蛟龍,在陸上不懼猛虎,力氣大到能「生拔牛角」,而孔子比他還要「勇」一些。

孟賁是周朝時著名的勇士

這個,雖然說為了體現孔子之勇,用了些誇張的手法,但確實有點過了。

「力招城關」還是說孔子舉城門閂的事,前面我們說過。

我們要注意的是「足躡郊菟」,是說孔子能追上野兔,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說明孔子除了力氣大,還很機警,反應快,爆發力強。

綜上所述,孔子不僅不同於後世弱不禁風的文士,還是一位大智大勇、文武雙全的勇士,他身為一個孔武有力、身高一米九腰圍三尺的大塊頭,有勇力卻不以勇力聞,周遊列國,經受顛沛流離之苦,踐行著他以德服人的理想。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與孔子兩者「說教」方式的不同,及對後世的影響
    蘇格拉底和孔子蘇格拉底和孔子一樣沒有親手寫的著作,都是後人記錄下來的語錄。孔子主張述而不作,但蘇格拉底認為他主要是通過談話的方式啟迪人們的心靈,原因不同。並且孔子和蘇格拉底的言行方式也不相同,主要原因還是兩者的思想方式不盡相同,從這裡出發,便可以領略到中國「言教」式的對話和西方自由辯論式的對話兩種方式的不同,也可以看到中西方哲學的不同之處。
  •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個民族得以長足的發展和繁衍,與其優秀的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繫。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永不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人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國學經典《論語》:思想永流傳,是後世對孔子最大的紀念
    1、孔子的悲苦童年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時候生活貧苦,做過許多粗活。 孔子有九個姐姐和一個有殘疾的哥哥,為了傳宗接代、繼承家族,孔子的爸爸又娶了孔子的媽媽,這才生下孔子。 孔子出生時,他的爸爸已經66歲了。而在孔子三歲時,爸爸直接去世了。 於是,孔子和他媽媽被正妻趕出家門,只好來到曲阜過著清貧的生活。
  •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奉為天縱之聖,他的童年遭遇了什麼?
    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於(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春秋後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立者,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富有詩書修養的文士是這樣聚會的
    時至東晉,蘭亭雅集曠古爍今,王羲之《蘭亭集序》流傳千古,文士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風雅之戲,成為後世雅集的效仿典範。之後歷代各朝,乃至民國時下,後代文雅之士不斷仿效,再現與追憶著心中的蘭亭盛事。可見在香氣的暈染下,文士們更可神遊四海、文思奔湧,為雅集盛事帶來精彩絕倫的詩賦作品。也許是香料中的丁香、沉香、檀香、麝香、木香、玫瑰瓣、冰片等材料,再現了不同時節中諸多植物所特有的氣味,勾引出詩人們的舊日記憶與往日情懷,一時感懷古今,著成名篇。
  • 中國歷史第一位亡國之君,後世只要提到昏君暴君,就拿他做代名詞
    文/珍姐 夏朝是中國歷史第一個朝代,由著名的治水功臣大禹建立,雖然至今沒有找到夏朝存在的證據,但後世已經習慣把夏朝算作中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夏朝國祚是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共470年。
  • 孔子的學識魅力有多厲害?看看他的學生怎麼說吧
    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在其後世,他的地位可以說被尊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朱熹曾在《朱子語類》中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換句話說就是,有了孔子的思想,人們才走出了原始蒙昧,才進入到禮儀道德的光明境界。
  • 孔子和蘇格拉底大PK,會怎麼樣?
    孔子被後世歷代帝王推崇,如今孔子的故居孔廟,他孫子居住的府地孔府,孔子及其家族專用墓地孔林,號稱「三孔」,都被好好地保護了起來,還經過多次擴建和整修,1994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孔子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可以說是太大了,歷史上不僅許多帝王都祭拜孔子,還追諡他許多諡號。
  • 孔子評說管仲為何貶褒不一?
    如按儒法分界,管仲大概是要被劃為法家的,後世之人總是將他冠之於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以及韓非這一系列的歷史人物之首,把他當作法家的先驅。孔子要比管仲小172歲,他出生之時,管仲已經去世90多年。管仲無緣參加後世的百家爭鳴,孔子也無法與管仲進行儒法鬥爭。看看孔子怎麼評說管仲,或許是很有意思的。
  • 孔子的Rap後世:孔令奇
    ,源自中國山東,始自臺灣臺北,是孔子的第76代子孫。他有華人的思想精神、歐美的R&B和Hip-Hop元素、全球青少年共同的溝通語言!他與王力宏、陶喆一樣具有ABC身份、創作的才華,對音樂充滿夢想,具備明星舞臺魅力。但是能唱會跳的孔令奇多了一份對自身文化根源的熱愛。在他以R&B及Hip-Hop為元素的新專輯《01》中,佔了重要比例的Rap幾乎都以中文書寫。
  • 春來何處不歸鴻——宋代流寓嶺南文士的故鄉觀念
    「鄉愁」可謂流寓文學的永恆主題,但不同時期流寓者的故鄉觀念是不同的,更主要的是流寓者精神的自我調適與超越。彭潔瑩副教授的論文以宋代流寓嶺南文士為例,闡釋了流寓者故鄉觀念的變遷,觸及了流寓文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春秋代序,陰陽慘舒」固是文學藝術發生演變的重要因素,但無論作品創作抑或傳播接受最根本的還是作為主體的人。
  • 孔子:我為什麼喜歡顏回
    《論語·述而》中有孔子授課的收費標準:「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只要能送我十條肉乾作見面禮,我不會不教的。」束脩,即十條肉乾。舊時將送給老師的酬金稱做「束脩」,便由此而來。無論是誰,只要願意學習,又能送十條肉乾,孔子都會收為弟子。於是,孔子門下,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既有恂恂文士,又有糾糾武夫;既有紈絝子弟,又有平民百姓。
  • 孔子和莊子見過面嗎?在孔子眼裡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孔子像孔子的思想,是後世儒家思想的基礎,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後世帝王治理國家影響深遠。他本人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為歷代歷朝讀書人必修之內容。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而 孔子也因此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孔子和他的時代》:還世人以真相,讓你認識真實的孔子
    孔子出生在2000多年前,出生在現代的一些人認為,這是與自己毫無相干的人,特別是近代對孔子的批判,使一些人誤解孔子,人云亦云地認為他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封建餘孽,中國近代的落後因為受儒家思想的束縛,全是他的錯。其實,這些人並沒有讀過孔子的《論語》,也沒有看過孔子的有關史料,根本不知道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對於中國的意義。
  •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而最早的踐行者是中國教育界的先師聖賢——孔子。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問同一個問題,「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他竟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應先問下父親和兄長,冉有可以馬上行動。為啥這樣?孔子當然不會誤人誤事。相反,他是讓學生能更好地做事情。因為他對這兩個學生有透徹的了解: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於是冉有臨事要果斷,子路遇事要三思而行。孔老夫子真不是浪得虛名啊,從現在看來,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
  • 文士也在盼基督,但...! (馬可12:35-37)
    這一段耶穌主動向文士們發出邀請來討論基督!耶穌以發問的口吻說:「文士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 (12:25)初讀至此,我以為耶穌在批評文士說的是錯誤的。細想,文士沒有錯啊! 舊約中早就預言:撒母耳記下 7:14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15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
  • 孔子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① 創辦私學與編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② 「庶、富、教」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教育的社會作用);③ 「性相近也,習相遠 也」與教育的個體發展作用:但孔子並未完全擺脫先天決定論的羈絆,仍然認為有少數生而知之的聖人和學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
  • 從《論語》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
    這微生畝大概是一個前輩人物,他敢於直呼孔子為"丘",並且直接指責孔子說,你總是這樣忙忙碌碌的,是不是喜歡說大話取勝。孔子也針鋒相對地說,不敢逞口才,但是討厭頑固不化的人。朱熹認為"微生……名夫子而辭甚倨,蓋有齒德而隱者"。看起來此人既然能夠直接批評孔子,有一定的思想底氣。他不認可孔子這種到處傳播思想的行為,認為這只是靠口舌取勝罷了。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要說對孔子幫助最多最大的弟子是誰,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是顏回,有的人說是子路,還有的人說是子貢,更有人說是曾子等。好玩的國學認為,對孔子幫助最大的弟子,是子貢。我們先說顏回。當齊國要攻打魯國的時候,孔子派出能言善辯的著名外交家子貢,出使各國,讓齊國、楚國、吳國、越國和晉國陷入混戰,保全了魯國,這絕對是對孔子的最大幫助。第三,子貢對孔子能在後世稱為「聖人」,幫助巨大。也就是說,孔子的地位,是靠著子貢以及宰予等幾個聰明善辯的弟子,給抬上去的。當時孔子就是一個素人,雖然周遊列國,但是自己沒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