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裸鋼絲弦彈的古箏嗎?河之洲公開課帶你走進「中州箏派」的...

2020-12-11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中州箏派,亦稱河南箏派,是中國古箏重要的傳統流派之一。具有河南特有的古箏演奏風格,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州箏派又怎樣的歷史演變?中州箏派與河南地域文化的關係如何?中州箏派的風格特色是什麼?

近日,河之洲公開課第5期,為讀者講述了國家級非遺「中州箏派」的前世今生。古箏演奏家、中州箏派傳承人、曹桂芬大師之子曹勃受邀做客直播間,為讀者詳細解答。

△河之洲公開課直播間

這一期河之洲公開課是紀念中州箏派大師曹桂芬逝世一周年特別活動。曹桂芬,1938年生,古箏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箏藝術(中州箏派)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5月28日,著名古箏演奏家、中州箏派代表人物曹桂芬因病在河南鄭州去世,享年81歲。

◆從南陽茶館裡走出一代宗師曹東扶

公開課直播中,曹勃詳細介紹了中州箏派的傳承脈絡。中州箏派是一個大範疇,曹派是其中一支,只是隨著時間發展,相比其他流派,目前傳承鏈保持完好。因其擁有大量的曲目群、傳承者以及影響力成為河南箏系之龍頭。河南箏界的前輩,除了姥爺曹東扶,還有王省吾、任清芝,王老師的風格簡約文氣,任老師的風格火熱潑辣。還有更早期一些的魏子猷先生。

姥爺曹東扶是河南箏派著名的演奏家,當年的南陽茶館裡,大家以曲會友,每天在茶館裡聚會唱大調曲子。一般是琵琶、三弦、箏組成一個小樂隊,有人唱的時候就伴奏,沒人唱的間歇,就來段板頭曲。

姥爺曹東扶幼時就跟著曾外祖父曹清懷學藝,曾外祖父會唱大調曲子,擅長揚琴、墜胡演奏,常走村串鄉,賣唱餬口。姥爺到20歲時,已經學會了不少大調曲子、河南墜子唱段,掌握了墜胡、揚琴、三弦、琵琶、古箏等樂器演奏技法。唱功豐厚、嗓音洪亮、吐字講究,字、聲、情、腔的功底紮實,還被譽為「曲子狀元」。

△曹東扶

在母親曹桂芬七八歲時,就成天跟著姥爺曹東扶在茶館裡玩,受這個薰陶,慢慢會唱不少曲子。姥爺曹東扶常說「人演箏,而不是箏演人」,平時練箏一定要帶著思想感情和樂曲要表達的內容,做到練功心不散,演奏心不亂,發於內而形於外,以內引外,以外促內,內外雙練。

1953年,應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之邀,姥爺曹東扶一行五人,赴北京進行大調曲子的錄音工作。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在此基礎上,編輯《河南曲子板頭曲選》一書。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王震亞對曹東扶的評價是:「東扶先生彈箏妙趣橫生,唱曲神形兼備,樂藝已臻化境,堪稱一代宗師。」

姥爺曹東扶一生創作、改編、加工的箏曲有100首左右。1954年之後,曹東扶先後在開封師專、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任教,培養了大批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如李婉芬、史兆元、呂殿生、何寶泉、焦金海等。

姥爺在開封任教時,介紹母親曹桂芬到民眾曲劇社當學員,後來先後在開封市曲劇團、河南省曲劇團任古箏演奏員。母親曹桂芬練琴非常刻苦,經常從天不明練到天亮。

△曹桂芬

◆手指在弦上歌唱,「以歌唱取勝」是曹派的特色

在一個地域,語言影響戲曲,戲曲影響音樂。中州箏派帶有強烈的地方語言特徵,表現出來的音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彈著帶勁,聽著過癮。中州箏曲大部分來自板頭曲,還有一部分來自河南戲曲及河南曲藝。

大調曲子與中州箏派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淵源。上世紀30年代,姥爺曹東扶聯絡各路能手,對大調曲子的曲牌、唱腔、音樂伴奏等進一步加工創新,使曲調更為清新典雅。同時,還挖掘整理板頭曲,根據老藝人口傳下來的簡單旋律及殘缺不全的工尺譜,經過反覆試奏、推敲修改,使一大批板頭曲由大調曲子的前奏曲中脫穎而出,成為結構完整、旋律動聽的器樂獨奏曲,如《高山流水》《打雁》《閨中怨》《和番》《落院》等。

「以歌唱取勝」是曹派的特色,就像手指在弦上歌唱一樣,所以說它優美、動聽,深得本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點是既有高亢豪放、厚重寬廣的陽剛之美,又有細膩纏綿、質樸典雅的陰柔之秀,體現出中州古韻遺風和中原民族的風範。

姥爺曹東扶是在1970年11月病故的。他臨終前曾說,自己一生中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研究唱功,百分之三十的精力用來研究器樂,沒想到在器樂上結了果。

△曹桂芬

後來,通過母親曹桂芬的數十年努力,中州箏派開始享譽海內外。1963年,曹桂芬受邀參加了中國音樂協會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首屆獨唱獨奏會」,成功演奏了《落院》《上樓》《曲牌聯奏》箏曲三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她專題錄了音,並灌制了唱片發行海內外。

曹桂芬彈的《落院》箏曲,還被香港電影《屈原》採用作為背景樂。1989年9月,應香港雨果公司邀請錄製河南箏曲21首,以「高山流水」為名發行,成為發燒級的作品。1990年,在香港舉行的「中國南北四大派古箏會演」獨奏音樂會,曹桂芬作為河南箏派藝術代表應邀參加,演奏《大起板》等河南箏曲,廣受好評。

◆箏弦採用裸鋼絲弦,風格粗獷豪放講究韻味

姥爺曹東扶自編有一首《彈箏詩》:「名指扎樁四指懸,勾搖剔套輕弄弦。須知左手無別法,推揉按顫自悠然。」母親曹桂芬琢磨出了用腕子帶動拇指搖,又添加了自己的體會:「名小扎樁手腕弓,倒剔正打更輕鬆。結合左手揉按滑,大指密搖持久性。」並總結出了一個古箏口訣:快而不亂,慢而不散;強如霹雷閃電,弱如細抽絲線;快功練流利、清脆,慢功練音色、韻味。

△曹派的箏弦是裸鋼絲弦

箏在古代是絲弦,現在絕大部分古箏,用的是尼龍弦,而曹派的箏弦是裸鋼絲弦,靈敏度強,音頻高,音色亮,能夠更好地體現出箏曲的細微變化和特有的音色韻味。音色上更加鏗鏘明亮,風格上更加粗獷豪放,能夠更好地保留傳統古箏藝術的音色、韻味。

中州箏派講究「神不到,曲不妙」「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曲是箏中出,卻是心之聲」。現在的古箏愛好者,學習的多是現代派,雙手都在右邊彈,技法更複雜,技術很熱鬧,很快很流利,但是左手按弦的運用較少,韻味和感情略有不足。

最近幾年,曹勃與兒子曹宇軒開始了傳統河南箏曹派的傳播推廣,經常受邀參加全國古箏界的演出活動,並通過培訓古箏老師,讓更多年輕的箏者感受到傳統古箏之美。

△曹勃

◆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箏藝術(中州箏派)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關係簡介

創始人:曹東扶(1898-1970),中國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一代古箏宗師。河南鄧州人,精通古箏、琵琶、三弦、軟弓京胡等多種樂器,在古箏演奏上獨創一派,古箏界稱河南曹派。尤為擅長彈唱河南大調曲子,亦為曹派大調曲的創始人。先後任教河南開封師範專科學校、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桃李滿天下。後任河南省歌舞團藝術顧問,被《中國音樂辭典》、《中國名人詞典》、《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中外文學藝術名人肖像》等書載入史冊。他改編創作百餘首河南風格古箏曲流傳後世,影響廣泛。代表曲目《鬧元宵》、《蘇武思鄉》、《高山流水》等。他開創的古箏藝術經女兒曹桂芬傳承發展,於201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箏藝術(中州箏派)。這裡的中州箏派係指河南曹派包括其他河南箏派的統稱。

第二代傳承人:曹桂芬(1938-2019),古箏表演藝術家,河南鄧州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原中國古箏學會副會長、顧問。自幼隨父學箏,掌握了大量河南大調曲子、曲牌,彈、唱俱佳。先後於開封市曲劇團,河南省曲劇團任古箏演奏員。習藝70年來,深得曹派古箏藝術精髓,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箏藝術(中州箏派)代表性傳承人。1963年,中國唱片社為年僅25歲的曹桂芬灌制了《陳興元落院》、《上樓》、《曲牌聯奏》三首河南曹派箏曲唱片,被電影《屈原》、《桂林山水》選用。發行有香港雨果錄音製作公司《高山流水》,臺灣太平洋唱片公司《石榴花開》,黃河音像出版社《曹桂芬·古箏》,河南省文化藝術出版社《曹派古箏藝術演示》唱片。編著有《曹東扶·曹桂芬箏曲集》、《曹東扶古箏曲100首》書籍。多次受邀演出、錄音、教學、講學、接受媒體採訪。主創的箏曲有《大起板》、《曲牌聯奏》等。

第三代傳承人:曹勃,1967年出生,河南省開封人,曹桂芬的兒子,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協會古箏委員會理事。曹勃五歲隨母親習箏,學習了大量河南曹派箏曲,深得曹派箏藝之精髓。並得到過大師曹正、林毛根、高自成、趙玉齋、饒寧新的指點,掌握潮州、山東、客家等南北多派古箏的演奏風格。長期從事曹派古箏教學,推廣。其學生分別在各種比賽、考級中獲得優秀成績。多次獲得優秀教學單位、優秀教師、優秀園丁獎。在河南省文化藝術出版社發行光碟《曹派古箏藝術演示》中演奏《上樓》、《鬧元宵》;2009年,中國古箏網採訪,在《曹派古箏代表人曹桂芬》專題中演奏《高山流水》等曲目;2016年5月,在河南省藝術研究院製作的記錄河南曹派古箏藝術傳承與發展的紀錄片中,演奏《陳杏元和番》;2016年11月,參加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州箏派」系列大型活動,並在「古聲新韻河南名家賞析音樂會」獨奏《陳杏元和番》;2020年5月在中國古箏網紀念曹桂芬逝世一周年網絡音樂會演奏《嘆顏回》。

第四代傳承人:曹宇軒,1995年出生,河南省鄭州人,曹勃的兒子。曹宇軒5歲開始隨祖母曹桂芬、父親曹勃習箏,學習了大量河南曹派箏曲,深得曹派箏藝之精髓,精熟家傳各種技法。掌握潮州、山東、客家等南北多派古箏的演奏風格。2008年,河南省文化藝術出版社發行VCD《曹派古箏藝術演示》,曹桂芬、曹勃、曹宇軒分別獨奏合奏曹派箏曲17首;2009年,中國古箏網採訪,在《曹派古箏代表人曹桂芬》專題中演奏河南曹派箏曲《老八板》、《變奏老八板》等曲目;2016年5月,在河南省藝術研究院製作的記錄河南曹派古箏藝術傳承與發展的紀錄片中,演奏河南曹派箏曲《嘆顏回》、《哭周瑜》等曲目;2016年11月,參加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州箏派」系列大型活動,並在「古聲新韻河南名家賞析音樂會」獨奏、合奏曹派箏曲。2018年12月。舉辦「高山流水遇知音」個人河南曹派傳統古箏獨奏音樂會;2019年參加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舉辦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州箏派進高校」大型系列活動,與多名河南著名古箏演奏家同臺演出。2020年5月在中國古箏網紀念曹桂芬逝世一周年網絡音樂會演奏《哭周瑜》。舉辦多屆河南古箏技法交流會。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徐春曉

相關焦點

  • 國風民樂 民樂樂器古箏文化之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
    民樂雜家帶您認識中國傳統民樂,了解中國傳統民樂的歷史以及各種文化知識。慢慢的大家會意識到中國民樂中的古箏 笛子 二胡 古琴 琵琶 吹打樂 揚琴 洞簫 葫蘆 絲竹音樂 嗩吶 巴烏 笙 壎 馬頭琴這些樂器不管是單獨演奏還是各種民樂合奏都是多麼美妙的聲音。今天我們來了解下民樂樂器古箏文化之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
  • 古箏十大名曲的寓意你都懂嗎?來歷你都明白嗎?
    談起古箏十大名曲,想必喜歡古箏的朋友沒人不知道,更是讚不絕口、連連稱讚!可是這十大經典名曲的由來和寓意你都明白嗎? 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古箏十大經典名曲的寓意和來歷吧!全曲以清彈為主,由高山和流水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運用了相隔兩個八度的帶按滑的「大撮」,渾厚而優美的音色,描繪了高山之雄偉蒼勁;樂曲的後半部分則在按滑的同時大量而連續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細膩地刻劃了流水的不同形態,由細流涓涓低迴婉轉直至匯流成河的壯麗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繪景寫意的作品,旋律悠揚流暢,風格淡雅清新,音韻古樸典雅,意境深遠綿長。想要彈好也自是不易.
  • 古箏琴弦知識分享,保證讓你收穫頗多
    內蒙古博物館彩繪漆古箏舊唐書音樂志:「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雜樂箏變十有二弦,它樂皆十有三弦。軋箏已竹片閏其端而軋之,清樂箏用骨爪長寸於,以代指。」除傳統的絲弦十三弦小箏外,慢慢發展出十六弦的金屬弦箏。複音式的新式箏、蝶式箏也發展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四十四弦等。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是二十一弦尼龍纏鋼絲弦,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對古箏進行一個改制後的一種形制。這種琴弦它內心為鋼絲,鋼絲外層包裹一層尼龍線。這樣的琴弦的產生,是由於音樂的需要。
  •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古箏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特色樂器,古箏音樂在我國歷史上更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古箏音樂中產生了許多具有傳世價值的名曲,讓我們看看有那些吧!《漁舟唱晚》古箏曲目四級名曲《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
  • 河之洲公開課 宋史學者吳鉤講宋仁宗--大河網
    4月22日晚,世界讀書日前夜,大河報文化周刊《河之洲》主辦的河之洲公開課正式開講。古裝劇《清平樂》熱播,讓不少觀眾對宋仁宗趙禎產生了濃厚興趣,首期公開課邀請了知名宋史學者吳鉤,在線分享「《清平樂》裡的宋仁宗是怎樣的一位君主」。
  • 袁莎·箏與詩古箏音樂會,選在冬天,溫暖你!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2019年12月7日 19:00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經典再現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 帶你探訪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揭開近代第一臺古箏的神秘面紗
    上期小編帶大家逛了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的古琴館,看到了揚州第一批古琴,也欣賞了很多名琴的複製品和琴學收藏品。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逛古箏館,想知道近代第一臺古箏是什麼樣子嗎?這就揭開她的神秘面紗。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是田步高先生自籌資金修建的,這也是全國首家民間琴箏藝術博物館,田步高先生為揚州琴箏產業的發展甚至中國琴箏文化的推廣做出了卓越貢獻,是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古箏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 彈古箏的你,真的很美
    下面劇院君精心選擇了三首古箏曲目供大家賞析。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樂曲為潮州之州歌。 《出水蓮》是客家箏曲,也稱漢樂箏曲。宋朝末年,我國河南一帶百姓為避元兵的擄掠,南遷流入廣東、閩西等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客家」。
  • 學習古箏的你,對古箏派別以及他們的特點有過了解嗎?
    民間傳統樂器古箏在大的派別上可以分為南、北兩大派,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也形成了以山東箏派、河南箏派、浙江箏派、客家箏派以及潮州箏派這五大箏派,山東、河南屬於北派,其餘的三派則屬於南派。而到了現代,又在傳統箏派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眾多諸如福建派、陝西派、朝鮮派和蒙古派,變成了如今的九大流派,樂曲越來越豐富多。山東箏派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關於古箏的記載,山東箏又稱齊箏。主要流行於菏澤、聊城地區。尤其是在菏澤地區,更是深受百姓喜愛,菏澤也被被譽為「古箏之鄉」。山東箏派的特點是古樸、優美、韻味豐富。傳統的箏演奏形式有獨奏、合奏、伴奏等。
  • 跳過「選琴大坑」,3點教你選出好音色古箏
    潤顏古箏新品——錦秀訣「導音條」工藝目前在古箏之鄉揚州屬於一個比較新的類別,現市面上大多數古箏都還未解鎖這項新技能,下圖為無導音條古箏面板▼箏碼挑選一看材質,二看形狀。箏碼建議大家選擇密度較高的材料,如紅木、優質花梨木等。箏碼起到傳導聲音的作用,密度較高的材料使古箏發音集中、聲音明亮。
  • 「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圓滿落幕
    「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圓滿落幕11月1日,「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在揚州會議中心報告廳成功舉辦,這也是第八屆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系列活動之一,通過欣賞名家經典,感受古箏魅力。當晚演出的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一代古箏藝術家,也有中青年古箏演奏家,他們為觀眾帶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
  • 匠心中昊 盛世華箏——古箏新作品公開課暨最佳演奏者/團隊展演
    為繁榮和推動中國古箏音樂創作,積累和豐富中國古箏音樂經典,讓創作的實踐與演奏的實踐相融合,發掘更多優秀的古箏演奏人才,第二屆盛世華箏特舉辦了20場滾動式新作品公開課,吸引了眾多古箏愛好者觀摩學習。此次公開課和展演活動形式分為獨奏和重奏,展演曲目限定為《第二屆盛世華箏·國際古箏音樂節暨中國原創古箏音樂新作品徵集展演》入圍決賽的四十首作品。包括由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陝西箏派代表人魏軍的《清風舞月》,此曲是以兩臺七聲箏創作的箏曲,並配以鋼琴、打擊樂,勾勒出優美歡樂的清新畫面。
  • 過了一千多年,日本箏與中國古箏是否還有血緣關係?
    不知道玩古箏的你,有沒有演奏過歐美神曲《shape of you》,這首歌曲在美國音樂市場上市僅兩周,便賣出了36萬張數碼單曲。更高燃的是有琴友用日本箏演繹了這首歌!這音效簡直炸了,我就算換了副假肢還能跟著音樂繼續抖!
  • 古調越千年 「箏」心流客韻—記梅州非遺項目客家箏及其代表性傳承...
    日前,在第十五屆梅州城區群文匯演決賽上,梅州客家箏藝術團的廣東漢樂合奏《寒鴉戲水》獲器樂類第一名,這是被譽為「中州古韻活化石」的客家箏成功入選市級非遺項目名錄後,首次出現在梅州城區群眾文藝匯演中,其古樸典雅的演奏風格
  • 從初學古箏算起彈的最多10首古箏曲
    NO.2《漁舟唱晚》 學古箏如果你不會彈《漁舟唱晚》你就不是完整的古箏人,《漁舟唱晚》是上臺表演彈得最多的一首古箏曲。
  • 中山老師「談」箏—古箏教學筆記(三)
    第四段是旋律的十六分音符加花變奏,這裡使用了潮州箏派稱之為「雙催」的變奏手法,也就是江浙派的「快四點」,使旋律聽起來華麗而又流暢,由於有了第三段在節奏上有意的「阻礙」,這一段的加花變奏才變得更為痛快和酣暢,頗有一瀉千裡之勢。
  • 準備學古箏?了解這些古箏知識,老師更願意多教你
    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迄今為止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箏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樂器,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才被稱作為古箏。古箏的音色可以用優美飽滿,清脆明亮來形容,其音質華麗典雅,婉轉清麗,具有非常濃鬱的民族特色,同時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表現力最為豐富的樂器之一。
  • 田步高:創下揚州第一箏
    揚州是「中國古箏之鄉」,又為「琴箏產業之都」,在這座城市裡,時常可以聽到清越的箏聲,在這座城市的上空清雅盤旋。如今,揚州的古箏產業,已經是文化產業中的支柱之一,年產量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二。一張張古箏,印著「揚州製造」,在大江南北,在天涯海角,奏著一首首古箏曲。屢屢看到這熱鬧鬧、活潑潑的場面,田步高就很有感觸。
  • 中國古箏驚豔世界:人有貴氣,風度自來
    河南箏派河南古箏流派的形成,雖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但它與所依附的樂種形式——河南大調曲子(又稱鼓子曲)及後來的河南曲劇有著密切的關係。河南箏派的箏樂藝術在與聲腔交融中,一是把聲腔中的音韻變化吸收到箏樂中來,二是隨腔送韻既豐富了聲腔,又豐富了箏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