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小學有這樣一種現象,管理崗位的人數越來越多,少則十來人,多則二十幾人。管理部門有校長室、黨支部、工會、辦公室、教導處、教科室、政教處或者少先隊、總務處、安管辦、會計室、電教處、師訓處、招生辦、婦委會等。那麼,這麼多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究竟是利還是弊呢?
凡事一分為二,大多數老師看到這麼多管理者,整天管著他們,自然想到的是弊,其實管理人員多也有利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兩點好處:
1. 有利於學校管理精細化
學校設置這麼多崗位,是與教育局有關科室相對應的,這樣職責明確,有利於從上到下貫徹落實有關工作。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同於過去,各種事情要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從事某方面的學校管理人員,一方面需要做好自己教學的本職工作,另一面要完成好本科室大大小小的事務。
以教科室主任為例,過去一般學校由教導主任兼任,現在是獨立科室主任,事情也是特別多:制定學校教科研規劃並逐一落實;負責學校和老師的課題研究;組織師徒結對,組織開展各類教學研究活動;組織老師參加上級教學競賽活動,要為老師磨課、修改教案;組織送教、校際教研交流;組織教師教學論文評選、送交論文參加上一級評選等等。有了專職的且負責任的教科室主任,學校就會有良好的教研氛圍,各項教研工作就會落實到位。
2. 讓更多青年教師看到希望
過去學校,一兩個校長,三四位中層幹部,他們一直幹到退休,很多學校坐在臺上的是清一色的中老年幹部。而現在,各校基本都是老中青結合,特別是教科室、少先隊、電教處等科室,基本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他們在某個方面都有一技之長,這讓學校的年輕人看到希望。
年輕人有朝氣、有激情、有幹勁,學校如果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會激勵更多年輕人,為工作努力奮鬥。
學校管理者甚多,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1. 學校管理者多,被管理者會有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不少教師走上管理崗位後,脫離了一線教學,整天從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查教師上下班,查教師備課批改作業,督促教師按要求上課等等,會引起教師的反感。教師工作靠的是自覺,用的是良心,反覆檢查,教師感到是對自己的不信任。還有老師認為:你管理者為什麼不帶頭上課?憑什麼對我們要求這麼嚴?
2. 學校管理者多,教師的工作會更忙
由於學校科室多,管理人員多,他們每個人都想把工作搞好,都想創新工作方法,但這些工作都會落到每個教師頭上,教師起早帶晚、忙忙碌碌、苦不堪言。教師除了正常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要搞課題、寫論文、上公開課、讀書、寫讀書筆記,還要上網課、輔導學生、填寫各種電子表格、參加各種培訓、結對幫扶、應付各種檢查、上交給各科室總結等等。
3. 學校管理者多,有時學校會更亂
按理說,管理者多了,學校管理精細化了,學校會更有條理,而事實並非如此。筆者曾親耳聽一位校長說,他的學校100多位教師,有8個副校長,都是教育局任命的。校長把8個副校長管理好就需要很大精力,他們一個個有路子、有背景。有一所城區初中,校級幹部就有11人之多,校長整天頭都大了,既要管理教師,又要管幹部。
由於科室多,有時出現統籌協調不到位,工作常常衝突,教師搞得無所適從。
4.學校管理者多,容易產生不正之風
聽很多老師反映,一些老師為了能走上領導崗位,不想靠真才實學,而是找關係,開後門。一旦走上領導崗位後,忘記初心,貪圖享受,在表彰、職稱晉升上享有優先權。有時,領導與領導之間進行攀比,看誰表彰多,看誰職稱晉升快,這些現象在教師中形成負面影響,不利於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者多有利有弊,但弊大於利。學校管理者需要精兵強將,而不是多多益善。學校是以教學為中心,要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一些非教學工作可以兼職,確保管理人員和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不搞花架子,不搞應付式,切實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益和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大家對此怎麼看?你所在學校有沒有這些現象?歡迎討論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