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情感的凝華,詩詞是文字的結晶。一首古詩,一首詞,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寫詩作詞,今人品味經典,歡迎各位文友,和張凡一起,品萬古詩詞,看百態人生。
(文·張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詩詞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淡然高雅。仿佛是天邊飛過的一隻孤鴻,是飄蕩在閒雲中的一隻野鶴,是清風夜半時的一聲蟬鳴。總之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似乎始終隔著一層輕紗,讓人只可遠觀,而看不真切。古代詩詞中所描述的風景,好像永遠都在未知的遠方,使人無法靠近,只能帶著滿心的嚮往,默默的聯想。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生活狀態的改變,不知何時,詩詞與我們的生活,已經漸漸沒有了距離。
這種感覺,就像是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覆蓋在水面上的冰層開始融化,化成一條涓涓細流,流進人們的心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對於古代詩詞的憧憬,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口號,「把日子過成詩,時而簡單,時而精緻」。
隨著這種嚮往越來越濃厚,顯然已經引發了一股古風的熱潮。從最初流行音樂中的古風詩意,到後來像「詩詞大會」和「鄰家詩話」,這種專為詩詞而生的綜藝節目。
人們對於古代詩詞的認知和運用,已經突破了往日的那一種隔閡,已經真正做到了水乳交融,信手拈來,皆是詩情畫意。
比如你和心愛的人一起去春遊,看到一樹桃花盛開,便不自覺地脫口而出,「人面桃花相映紅」。
或者在教育孩子珍惜時間,努力苦學之時,也總是習慣性地說上一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再如幾位多年未見的好友相聚之時,你也可以藉助一句詩詞助興,「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人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詩詞去表達自己的心聲。藉助古人筆下凝練的話語,去傳遞自己心中,那些難以描述的情感。同時也不得不驚嘆於古人智慧的偉大,能夠將種種極其複雜的心緒,用隻言片語完美地表達出來。
也許這就是古代詩詞的獨有魅力,讀一句唐詩宋詞,品一心五味雜陳。
更有甚者,早已開始試著用自己的滿腹才華,去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現代生活與古典詩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一首又一首,充滿現代氣息的「唐詩宋詞」。從而也進一步拉近了,現代人與古代文學的距離。
如此情形,就像是一陣久違的春風,帶著數千年的中華之風,吹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吹綠了傳統文化的大地。以詩詞之火,燃起人們心中的激情,讓中華民族,再次散發出了極為耀眼的光芒。
甚至有老一輩人物感慨地說道:「見此情形,此生足矣!」
但是,相信他們更願意聽到這樣的回答:「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中華盛世,還遠不止於此!」
透過這些熱血激蕩的言語,似乎已經隱隱看到,中華之魂,正在崛起復甦,民族的脊梁,宛若巍峨的山脈,在蒼茫的天地之間昂然挺立。
這是一個民族,對於自己文化的自信,是源自於人們內心的強大,更是源自於正,在逐步走向繁榮富強的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作為後盾,就不可能出現傳統文化的盛世,更不可能讓詩詞,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走進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靈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夠生活的這樣一個時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榮幸!
此生無悔入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