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院士:問道求真,頂天立地

2021-02-14 高分子科技

從我1989年正式入職算起,到今年已經工作三十一年了。如果將這三十年分成三個階段,那麼第一個十年對我來說,是人生的挑戰期,不但挑戰科學的難題,也挑戰著自我。當時科學的難題是如何把不能穿的纖維品種,比如從前用作麻袋、窗簾、地毯的很粗的材料,做成人們可以穿的、適用於衣物的,這就面臨著有一系列技術難題要攻克。

為了做研究,我跟著我們當時的系主任陳彥模老師一起創立了「蒙泰」課題組。這個名字來源於我們製備出來的「蒙泰絲」,它是一種細旦聚丙烯纖維,在我心裡,「蒙泰絲」就仿佛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差不多在1992-1993的時候,我們以「蒙泰絲」為原材料研製的高檔內衣終於問世了,一開始定價30塊錢,但是根本無人問津,後來我們把定價變成300塊,果然就有人感興趣了。有時,人們不相信新的東西,但是總願意相信貴的東西。

1993年我第一次出國去日本參加展覽會推介我們的「蒙泰絲」,當時是教育部組織的高科技代表團,租借了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的輪船,一行70多人的團隊,一起乘輪船前往日本。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我們在海上經歷了一次大的風浪,整艘輪船在海上顛簸起來,所有人被晃得頭暈目眩,大家都以為情況很不好,工作人員甚至讓我們寫了遺書。很慶幸後來平安渡過了風浪,到了日本以後我們的產品非常受歡迎,成了當時展會上唯一出售的展品。

在科研生涯中,生死考驗並沒有被放大過,在這十年中,更重要的是我對自己的挑戰。在青年教師的崗位上,我既是學生的老師,也是老教師的學生。我一直堅信,大學是培養人的地方,而科研是培養人的手段,當年老師培養我,現在我培養學生,這就是薪火相傳。我們做科研,最終的成果不是一件衣服、一種材料,而是人才。

科學研究是一個傳幫帶的過程,第二個十年裡,老教師們陸續退休,我們這些年輕教師開始走到前面挑起大梁,學會在團隊中發揮領頭作用。

在21世紀的前十年裡,我們團隊的科研目標是將納米技術應用在纖維—開拓納米複合功能纖維新領域,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那些年裡我經常赴德國的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進修和合作研究,每次去幾天到幾個月不等,差不多去了二十六次。納米跟纖維有什麼關係呢?這是當時很多人的疑問,甚至紡織工業協會會長也問我這種研究有沒有安全性問題,我說有,但是我們會克服它。

最近的十年裡我們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希望通過纖維與納米、化學、物理、生物、仿生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將雜化材料用在更廣泛的領域,比如植入人體,或者用於太空中的極端環境。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這是最新的研究方向。這些年我們將課題組的「蒙泰」兩個字作為字頭,賦予它文化內涵——「蒙學善問,泰定求真」,這也是我們團隊對於科學的追求。

所謂「接地氣的科研」,我叫它「頂天立地」中的立地科研。「頂天」是要求學生們要有超前的思維和國際化的視野,「立地」是要有實踐能力。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我們學工科,工科的老師不到車間、一線了解現實中的工廠,要做好材料是很難的。如果一個人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這是非常樸實的道理。做科研者,首先要做好一名工人。我這樣要求學生,也這樣要求自己。我當老師的前十年每年用一個月時間下工廠,有時我們甚至會睡在車間,因為實驗是連續的,必須隨時觀測隨時記錄。我非常享受在車間一線從事生產研究的過程,儘管遭遇高溫等困境,但是帶學生觀察,隨時講解,這種直觀的感受與課堂中上課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問題從實踐中提出,而不是從文章中得來。我帶學生到工廠實訓,是為了在生產一線找到研究的方向,如果只是坐在教室裡研讀文獻或者只是在實驗室做實驗,確實能理清一定思路,但是找不到最終答案。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問道求真 頂天立地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問道求真 頂天立地時間:2020/10/16 14:35:03 來源:教師博雅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美麗的追求 不舍的鄉情--訪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
    1999年,破格晉升教授,先後任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材料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2005-2009年,任東華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常委。東華大學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7月兼任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委員會常委。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0年度)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東華大學教授、南通人朱美芳當選中科院院士
    11月22日,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出爐。東華大學教授、南通人朱美芳當選技術科學部院士。朱美芳簡介:朱美芳,女,漢族,1965年生於江蘇如皋,東華大學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聚合物纖維及納米複合材料專業教授,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0年度)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新院士速寫|東華大學朱美芳:讓上海站在國際纖維研究最前沿
    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朱美芳 東華大學供圖(下同)10多年前,首次見到朱美芳教授,是在她的實驗室裡,聽她講述神話般的纖維。遇上下雨天,你身上衣服不會有一點溼。用它製成內衣,薄薄的一層就可抵禦嚴寒。
  • 重磅| 剛剛,東華大學新增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喜訊今天,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美芳教授入選,祝賀!(朱美芳:奮鬥是她最美的姿態)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下這位老師!
  • 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學術會議在東華大學召開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美國阿克隆大學聚合物科學工程學院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系五家單位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和中國聚合物網6家單位支持的2011年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國際學術會議在東華大學隆重開幕。
  • 紡織領域新增兩位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 其中,紡織領域新增兩位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美芳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陳文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東華的追「星」現場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作為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獲得者接受表彰!祝賀!朱美芳,東華大學教授,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她潛心科研、引領創新、立德樹人、服務社會。
  • 泰和新材聯合東華大學、大連理工、巴斯夫等成立煙臺先進高分子...
    1月7日上午,來自大連理工大學、東華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魯東大學、巴斯夫公司、中材鋰膜公司、煙臺泰和新材集團等單位的專家代表及政府部門相關領導齊聚煙臺開發區希爾頓大酒店,參加煙臺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成立大會。
  • 東華大學張清華教授應邀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做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2月8日,東華大學張清華教授應隋坤豔教授邀請前來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並做了題為「聚醯亞胺高性能纖維:製備、結構與性能」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叢海林院長主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學院的老師、研究生及本科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 院系巡禮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充分依託「材料學」首批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學科和「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先進位造技術與科學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計劃)、「高性能纖維及製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東華大學-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教學和實踐基地。
  • 中國高性能纖維要做到「領跑」就必須主動創新——訪東華大學材料...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  首次落地西北,帶動地方經濟;大眾參與辦會,激發青年學者責任感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如是說。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源於1954年我國著名纖維科學家和教育家錢寶鈞、方柏容先生創建的新中國第一個「化學纖維」專業,歷經化學纖維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學纖維繫的建立和發展,於1994年成立,可謂為國內材料學院中的「老字號」。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郭烈錦郭烈錦,1963年出生於江西省遂川縣,工程熱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79年郭烈錦考入西安交通大學鍋爐專業,1989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博士學位後在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多相流與傳熱研究室任教,歷任助教、講師、教授。1992年進入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歷任分室副主任、副主任、主任。2003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2003年擔任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東華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取得研究突破,發表纖維材料...
    東華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取得研究突破,發表纖維材料...碩博連讀),其他作者包括聯合實驗室外方主任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SeeramRamakrishna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馬來西亞彭亨大學RajanJose教授、材料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伊朗籍全職專任教師FatemehZabihi博士、複合材料系專任教師張輝博士等。
  •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關於舉辦...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關於舉辦2014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的通知  為促進高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優質實驗平臺和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由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組織的東華大學2014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將在上海松江大學城舉行
  • 我的東華材料院
    作為大會組委會主任,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說,「因為當時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我的哥哥姐姐沒有讀成書,而我的年齡小了10歲,正好有學上了,母親就說『為什麼那麼漂亮的女生不讓讀書呢』,所以我就非常幸運地讀到了大學。進大學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博士。但只念過一年私塾的母親跟我講:「你一定要讀博士。」
  •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志鋼研究員榮獲第十屆「上海青年...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志鋼研究員榮獲第十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稱號(基礎研究類)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0月3日  來源:東華大學
  • 快訊:20餘位中外院士齊聚四川大學,共商生物醫學工程發展!
    論壇開幕式由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尹光福主持。王建國書記代表學校對張興棟院士從教60年表示祝賀與感謝,對參會嘉賓表示歡迎,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生物醫學工程是學校重點建設的「雙一流」學科和「高峰學科」,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原創性地提出和建立了「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新學說,引領世界生物材料科學的發展。
  • 東華大學與太倉市政企舉行科技合作懇談會
    「企業院士工作站」及「江蘇省太倉纖維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為進一步完善機制,落實載體,充分發揮「東華大學-太倉技術創新聯盟」的強有力作用,8月31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誠邀太倉市相關政企部門召開懇談會,就載體建設進行工作研討,並就下一步「科技鎮長團」掛職工作交換意見。
  • 東華大學聯合實驗室取得纖維材料與器件領域研究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東華大學材料學院2018屆碩士留學生Mike Tebyetekerwa(來自烏幹達,現於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全獎攻讀博士)、紡織學院18屆碩士留學生、來自巴基斯坦的Ifra Marriam、材料學院17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徐朕(現公派於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Queen 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