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球鞋和盲盒,年輕人真正捨得砸錢的是學習

2020-12-14 虎嗅APP

作者:馮曉亭、郭一夢、侯燕婷、薛亞萍、杜曉玲、鄧雙琳,編輯,楊潔,題圖:視覺中國。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怎麼才能成為人才?付費學習。

 

10多天之後,2021年研究生考試初試開考。那一天,預計將有超過300萬人走進考場,為期兩天的考試將驗證他們長時間以來的努力和付出。不少學子曾花費了數千甚至上萬元,去購買考研資料或報名考研學習機構等。


還有很多人,剛剛參加完今年的「考公」筆試。2020年11月29日,國考「行政」和「申論」開考,共有通過資質審查的157.6萬人參加考試,上岸機率約為1/61。為了成功上岸,他們不惜投入重金,參加各種公考培訓課程。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成為人才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花錢「買課」已經成為了年輕人不得不做的選擇。各種成人培訓班、興趣班、在知識App上買的課程,甚至於在播客上花錢聽的一場演講,年輕人們正在各種渠道上,用真金白銀為知識「買單」。

 

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以考研為例,今年4月,天風證券發布了一份關於考研培訓行業的報告,其中表示,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的信息,有31%的考生表示願意參加培訓班。前瞻研究院的數據亦表明,有22%的考生在備考階段支出超過1萬元。預計2020年考研人數約341萬人,考研培訓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到2024年整個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知識付費」一直是熱點。吳曉波旗下的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借殼上市失敗,曾經成為話題;羅振宇的「得到」想要上市也一度被熱烈討論。今年年6月,巴九靈上市進程再次被阻時,吳曉波曾說,他怕知識付費變成「偽需求」。但根據媒體報導,巴九靈一年的淨利潤有7000多萬元,也算是一門好生意了。

 

本期小酒館,我們也找到了6個年輕人聊了一下關於為「學知識」付費的問題。毫無疑問,他們願意為學習投入和付出,除了自我的努力外,也包括了數額不小的金錢支出。這其中,有收穫,也有跳坑的教訓。

 

他們有人曾連續7年參加以「難度」聞名的司法考試,為此支出甚至超過50萬元;有人為了獲得藝術道路上的通行證,從中學時起就參加各種藝術興趣班,發現到最後,這是一堵用金錢墊起來才能爬過的門檻;有人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不斷付費報班,直到最後才發現,其實考研過程中學會甄選信息、識別出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課程,才是最重要的。

 

通向知識之路,如果一早就標好了價格,而且越來越貴,這對於年輕人成才,是很不利的。


50萬元也換不來司法考試證書


唐予過 | 29歲 自由職業。


從22歲大四那年至今,我參加了7次司法考試,期間還經歷了一次考試制度大改,但直到現在,我還沒有通過考試。

 

備考了7年,我要是專心打工,至少可以賺個幾十萬元。除去這些時間成本不說,這麼些年我已經投入了50萬元,可以說是下了「血本」,卻至今沒有個結果。雖然說要將這筆錢全算到備戰法考上,或許有些不妥當,可這些年我的人生主要任務就是法考,它也是我所有支出的源頭。

 

頭兩次考試時,我其實放在考試上的心思並不多,只花錢買了一些備考資料,結果成績並不如意。2016年,經過和家人的商量,我決定全職備考,家裡則同意給予我經濟上的支持。

 

我在一所大學附近租了一個床位,一個月1500元。一間臥室裡4張床,我的室友也和我一樣,是為了某個考試專心備考。這個床位我連租了好多年,每一年我都想著,這是最後一年,環境惡劣也不怕,忍忍就過去了,可沒想到結果是「年復一年」。要不是去年城市整治出租房,那個床位可能我現在還住著。

 

我抱著必勝的心態,先報了一個3萬元的面授班,在考試前一個月又花了上萬元,報了另一個「封閉」班。結果考試還是沒過。我家裡人倒是很支持我,我父親說,「都已經準備3年了,再來一年又何妨」,轉身出門又往我卡裡轉了10萬元,並鼓勵我:「明年一定過!」

 

2017年的那次考試,是司法考試制度改革前的最後一場考試,現在回想,也是我離成功最近的一次。那一年我四門總分是358分,及格線是360分。在2017年,一整年的報班費用和日常開銷,我一共花了15萬元。說實話,這時候我想過放棄,可是一想到就差一點就成功了,還是忍不住打算「再拼一把」。

 

圖 / 《精英律師》


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由之前主客觀統一考試變為主客觀分兩場考,客觀題成績合格才能進行主觀題考試,而客觀題有效成績可保留兩年。改革後的考試科目也增多了,我當然還是選擇了報班,又是近4萬元的一筆支出。

 

2018年考試的客觀題我通過了。但是2018年和2019年,接連兩年的主觀題我都沒通過。今年,我又是通過了客觀題考試,11月底,我剛參加完主觀題考試,現在還沒出成績。沒什麼可說的了,但求如我所願。

 

從2016年開始算起,我全職備考也有5個年頭了,報班、買書籍資料、日常開支……每筆都是錢,報了無數培訓班,卻始終沒換來那個證。

 

我已經決定了,如果今年還不過,就一定要結束這種全職備考的狀態,我得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600萬的藝術進修,我還是放棄了


夏玥 | 26歲  新媒體從業者。


說起來,有意思的是,我當初是因為上學「坐不住凳子」,才被迫走上藝術道路的。但是後來我還是愛上了它。

 

我小時候特別淘。為了讓我能安靜下來,當個文靜的女孩子,我爸媽強制我在琴棋書畫這些藝術門類裡選一個學習。什麼戲曲、鋼琴、聲樂,我全部都接觸過,但是學到後面太累了,我說什麼也堅持不下去。我爸媽不死心,又讓我學了象棋、圍棋、毛筆字,結局當然就是重複前面的失敗。

 

但這麼多東西,總得選一個堅持學下去。我拗不過爸媽, 最後還是選擇了美術。女孩子都愛美,我也不例外,美術當時在我看來,就是簡單地畫個畫,還能培養下自己的審美,也沒什麼不好。但當時我可沒想到,我選擇的這個方向,後來幾乎掏空了我爸媽所有的積蓄。

 

從小,我爸媽就想把最好的都給我。我讀的中學,初中每年學費6000元,高中每年要8000元,都是當時比較貴的學校。而我選擇的美術,竟然成了我們家最奢侈的一個支出。

 

畫畫需要的用具,顏料、馬克筆、畫紙、畫筆、畫布,一個都不能少,這些消耗品幾乎每三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每次都要花費近2000元。通過幾年的學習,我正式將美術放在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裡,所以我也一直沒放棄。為了以後能進美院,我開始參加培訓班。

 


我先是在老家上了半年的培訓課,還在高考那年的寒假來到北京的畫室,花了將近5萬元報了集中培訓。藝考班通常都會押題,幫助考生了解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個人畫風也會在這段培訓期間有所提升。為了能通過目標院校的校考,我幾乎每晚都在熬夜畫畫,幸運的是,最後拿到了我滿意的結果。

 

除了備考提升,我還需要去選擇備選院校,畢竟多種選擇多條路。每個藝術生可以同時報考10-30所院校,我報了20所,每所都要交120-350元不等的報名費。考上之後,我大學每年的學費要12000元,在所有的專業裡,這算是比較貴的了。

 

但這並不是結束。為了拓寬以後就業的道路,我還去報名了電腦動畫培訓,這又花費了35000元左右。

 

或許是老天看到了我的努力,我拿到了國際大師的推薦信,獲得了去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進修的機會,但學費折合成人民幣大約要300萬元,畢業後的大秀也需要自費。全算下來,我大概得需要600萬元才能完美畢業。我沒有勇氣跟爸媽說這件事,想了想,乾脆自己做了決定,不去了。

 

我現在畢業已經幾年了,在傳媒行業工作,但我並沒有放棄對美術的熱愛,在閒暇時間還經常去看畫展、參加各類藝術品鑑會。

 

當年真沒想到學習藝術是個這麼「貴」的事。但如果讓我重新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美術。


8800元的考公面試班,不如一場免費講座


小茹 | 21歲 一線城市準公務員。


全職備考約8個月後,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廣東珠海的某事業編制。不久後,我在公務員省考中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廣州某街道辦錄取,現在,我是個準公務員。

 

疫情期間,我的備考時間很充分,所以我在筆試階段沒有報各種培訓班。當然,我沒有報班的一大原因還是,某些培訓課程的價格也實在太貴。一個40-60天的線下課程,就需要花費5-10萬元(考不過全額退款),我真的報不起。我研究了一下它們的課程發現,這就是將考試的內容按模塊進行拆分,制定學習計劃,比如行測學習一段時間,申論學習一段時間。因此,我決定不報班,自己照著這些課程表做了一份複習計劃。

 

但是後來,我還是在線上買了一些課。我花的第一筆大錢是購買了個980元的「行測系統班」。據說有些上了知名的線下培訓課程的人,也會買這個班,因為是基礎理論課程,需要不斷複習。另外,我還買了個很流行的「站長申論課」,1200元的半年班。

 

這個線上課程我認為非常有用,因為我的行測達到75分以後,沒法再往上提高,只能往申論這一科去下功夫,而這個站長的課程很流行。據說,這個主講人也是某機關的工作人員,這是他搞的兼職,他講的內容更符合需求,但需要有基礎才能聽懂。我每周上三天課,三天寫作業,剩下一天做模擬考試,這樣持續了半年。



除此之外,我還會上網刷帖子、看推薦,然後在淘寶購買某些講師的課程。我買過一個300多元的網紅課程,但我發現這就是一個坑。這個課程在網上非常紅,曾經是知乎的熱門榜首話題,號稱是獨家視頻,其實內容就是照本宣科,涵蓋的知識點也不足,沒什麼用處,都是靠水軍評論撐熱度。

 

我第一次參加筆試,是珠海的事業編考試。那次考試我表現很好,以83分的成績拿到了第一名。分數出來後,珠海那邊通知我三天後面試,我一下子著急了,因為我對面試的流程、規則、內容一無所知,於是我又花了8800元報了某面試速成班,但真正上課的時間只有一天半。

 

現在看來,這筆錢值不值不好說。這個課程內容非常刻板,就是提供一套「最經典」的題目和答案,讓你一天半裡把這套答案死記硬背下來,相當於只給了一個答題的模板套路。上完之後,我發現,它並沒有教我解決面試中會遇到的問題,或者其他融會貫通的方法。結果我的面試成績是第二名,只因為筆試成績較好,我的綜合成績才拿了第一。

 

後來,當我被通知要去參加廣州公務員面試的時候,我查了下,面試的課程要2萬元,我沒有這麼多錢,加上當時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做準備,我就沒有繼續報班。不過,這期間我聽說某機關單位的局長開設了一場公益講座,我就報名去聽。聽完之後,發現他講的才是「面試技巧」。

 

機構的人,並不知道機關單位裡面真正的工作是怎麼樣的,原則是什麼樣子的,比如省考是無領導小組面試,機構就會教你要多發言、多刷存在感,他們以為你積極地表現,踴躍發言,甚至打斷別人、搶答問題、批判別人的觀點、有自己標新立異的觀點,你的成績就會比較高,但其實這些都是錯的。這位局長就跟我們說「言多必失」,教我們最好是有比較好的時間規劃,耐心傾聽別人的觀點,並補充更好的觀點,善於總結和提煉。

 

這個講座更有趣,會結合社會熱點,讓我們設身處地思考問題。我感覺,8800元上一天半的課程,還不如我參加的這場兩個小時的免費講座有用。


為了考研上岸,我到處花錢買課


楚楚 | 24歲 某網際網路公司pr。

 

我本科是在一所普通一本讀的新聞學,但是考研我選擇了報考復旦大學的經濟學。

 

決定考研後,我報了某大型考研機構的公共課,包含英語、政治和數學三門學科,全程加起來大約2000元,時間是從4月份一直到暑假結束。這個課程是大班課,二十幾個學生擠在一個教室看大屏幕上的錄播課。

 

結束之後,我又在其他二手交易平臺上買了比較便宜的公共課錄播課,三科加起來才不到200塊錢。在專業課方面,我買了某考研金融名師的經濟學課程,報了一個5000多元的定向輔導班,從九月份到考研前。

 

我覺得這下子差不多了,但沒想到,這還不是我這場考研培訓消費的終點。

 

定向輔導班的課程實在太少,一個月也就兩次課。而所謂目標院校的定向輔導,實際上就是找了一個復旦大學的在校學姐直播講課。我第一次聽的時候都愣住了,這位學姐照書念了一通,說到的內容還沒有我已經學到的多,後面我就果斷沒有再聽。

 

但我之前是文科生,報考這個專業面臨的困難非常大,尤其是數學。於是,我病急亂投醫,開始加入各種QQ群、微信群,和賣資料的學長學姐們聯繫,同時,也被他們瘋狂推薦,買專業課的筆記、核心重點、真題答案,還買不同機構出的數學題集;同時,看哪個名師據說押題率比較高,就去跟風買書。七七八八加起來,那兩個月又花了好幾千元。


圖 / 視覺中國


到了12月初的衝刺階段,我又買了學姐推薦的一對一輔導課,十節課3000塊,一節課45分鐘。考試前最後半個月,又被各種群推薦了專業課模擬卷,各種「絕密資料」、「保過模擬」的噱頭刺激著神經,我腦子一熱,最終又入手了三份不同的模擬卷,每份價位都在400元左右,合起來又花費了一千多元。

 

為了考研,我投入了上萬元,但最終,我還是敗在了數學上。考研前花的很大一部分錢,都是扔進了坑裡。

 

記得我考研前,有位學長說過,考研就是做選擇的時候。現在我回想起來,所謂的「選擇」不僅指的是報考學校,應該還包含了在這個過程中去做信息搜集和篩選的能力。


花2萬元學茶藝,卻一腳踏入連環坑


陳妍|26歲 插畫師。

 

大學畢業那年,我突發奇想花了2萬元錢報了一個三個月的中級茶藝師班。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普通人可能很難理解,這個聽起來虛無縹緲的「茶藝師班」,報名費竟然堪比一些創業「總裁班」。

 

但估計他們更想不通的應該是,我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竟然為了這麼個培訓班能花上2萬元錢。

 

這些錢來得並不容易,是我上大學時做了幾年兼職才攢下的。之所以報這個班,是因為我覺得,茶藝師一舉一動都非常優雅。我天生就喜愛「美」的事物,我覺得茶藝真的太美了,嫋嫋生煙,茶香淡淡,這對我特別有吸引力。所以我一咬牙,就花了幾乎全部的積蓄報了名。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是一個連環大坑。

 

一個完整的茶藝師表演,或者想當真正茶藝師的人,在設計茶席時,不僅僅要單純會茶藝的知識和動作,你還要會花藝、香道(識香、六根感通、香技呈現、香法修練等)、古琴、書法。插花設計茶席、點香做茶道、泡茶、席間古琴表演,這幾個完整流程結合起來,才是古色古香的茶藝表演的完整過程。

 

關於這些,所謂的培訓班老師向我介紹的時候卻都沒有事先說明,而是在培訓過程中慢慢誘導我,逐個報班。學習了幾天之後,老師就開始教完整的茶藝表演流程,在過程中時不時「不經意」地點撥我們說,插花擺席也是茶藝表演的重要環節:「你不會插花?要不報個班學一下,不然會影響後期茶席設計,也會破壞你的學習效果。」

 

插花班學習費要3000元,為了能夠學習到完整的茶藝表演,我咬牙報了。後面的書法班、古琴班、香道班,都是同樣的套路。這些培訓班都在同一棟樓,簡直是一條龍服務。起初我上課時還奇怪,這些班為啥都擠在一塊兒,現在我終於明白原因了。

 

等到最後老師向我推銷香道班的時候,我實在是沒錢了。

 

我算了一下,茶藝師班2萬元、插花班3000元、書法班3000元、古琴班2000元,加上我還要自己買茶葉、茶服、茶具,前後我花了接近4萬元,但我學到了什麼呢?3年過去了,這些東西我不能說完全沒用,偶爾我也能給朋友秀一把,但也僅限於此了。

 

當我抱著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決定報名參加培訓的時候,一個個連環坑就擺好了。


興趣培訓班就是燒錢的「無底洞」


kiki | 21歲 大四學生。


很多孩子可能從小就開始上奧數班、作文班、英語班,而我小時候除了要上這些學科相關的補習班外,還要擠出時間去上興趣班。

 

但是由於我「三分鐘熱度」的性格和培訓老師水平參差不齊的緣故,導致我上了這麼多興趣班,最後卻一個都沒有學成,每樣都只是學了點皮毛,花在這上面的錢幾乎都打了水漂。

 

我爸媽一直認為學習鋼琴能夠陶冶情操,能讓我贏在起跑線,所以從上小學開始,就為我報了鋼琴培訓班。學鋼琴前期投入很大,一臺普通的國產鋼琴也要幾萬元,每周上兩節課,每節課100元,這還是十幾年前的價格。

 

學費和買鋼琴的錢還只是基礎費用,學琴後面還有考級、樂譜、調律等各種費用,而且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還要換更高級別的老師,學費也會水漲船高。

 

因為學琴,我們家的親子關係一度很緊張,爸媽每天都要盯著我練至少一個小時的琴,我則常常邊哭邊彈。鋼琴至少要學六年才能有階段性的成果,但我學了三年就不願再學下去了,所以現在我依然是個半吊子水平。

 


初中的時候,學校組織了管弦樂隊,經常會受邀去市裡各種活動上演出,入選管弦樂隊的同學都神氣活現,我特別羨慕,於是回家央求爸媽給我報了一個薩克斯的培訓班,打算偷偷學習一段時間,再去申請參加管弦樂隊。

 

因為我想儘快學成,所以爸媽幫我找了一個打著「兩個月速成」旗號的薩克斯培訓班,收費在當年算很貴了,6000元兩個月,還送一隻價值3500元的薩克斯,但我偷偷上網查了一下,發現贈送的那款薩克斯是國產雜牌,售價才不到2000元。

 

我上了幾節課後,發現這個培訓的老師很「水」,第一節課就教我一定要非常用力地抵住下嘴唇,在嘴唇上抵出痕跡才算「下功夫」,一些音吹不準,他只會讓我繼續找感覺,很少告訴我技巧,不像是「教學」,倒是像「伴學」。最扯的是,有時候他自己試吹示範的時候也吹不準音。

 

我和常年學薩克斯的同學交流了一下,同學告訴我,樂器培訓的「坑」很多。像我參加的這種打著「速成」旗號的培訓班,一般都是為了賣樂器,一些音總是吹不準很可能就是樂器的質量太差了。兩個月下來,我依然只是學了點拿不出手的「皮毛」,自然也沒能如願加入管弦樂隊。

 

我上高中時,學生間開始流行街舞,一時之間,各種街舞培訓班在大街小巷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經過薩克斯事件,我學到了經驗,在報班之前先去「試課」。試課的老師看起來三十歲左右,非常有經驗,教得也很仔細,一節課下來給我的體驗感很好。這個街舞培訓班的價格是大班課半年卡1200元,每周六下午上課,我算了一下,平均下來一節課才50元,以這個老師的水平來看,這個價格的課程性價比算很高了。

 

結果證明我還是太年輕了。當我交完錢去正式上課後才發現,這個班原來還分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我一個初學小白自然是分到了初級班。這聽起來還算合理,但是,初級班的老師只是一個附近大學的大二學生,根本沒有系統的教學辦法,只是一遍遍地領著我們跳,由於是大班課,一節課才45分鐘,老師也不可能仔細給每個人摳動作,學了幾支舞下來,我一些基礎的動作還是做不到位。

 

而且,據這位「老師」說,她來兼職做一節課的工資只有50元,而我們每節大班課至少有20位學生,學費加起來也有1000多元了。

 

最後我還是沒能堅持學下來。而我也發現,這些培訓課都是燒錢的「無底洞」。我作為業餘愛好者,和長期學習這些專業的同學比起來,實際上投入並不算多,但市面上的很多興趣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就玩的是各種套路,等著你往下跳。尤其是像我這種,每種培訓都想「試水」的嫩韭菜,正是它們最喜歡「收割」的目標。


相關焦點

  • 盲盒式魔力:能讓年輕人砸下一個首付?
    房、車、北上廣戶口、婚姻,這些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的東西,對她而言都遙不可及。「我太難了,只有買盲盒才能讓我開心起來。好多朋友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在這些玩具上花這麼多錢,他們不懂,能花錢買到的快樂,為什麼不要呢?」
  • 盲盒:是成年人的玩具,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因為潮玩本身的收藏屬性,比起球鞋這類實用價值更大的消費品,更容易被人拿到二手市場上交易。▲ BTS 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海報根據閒魚的數據,過去一年閒魚上有 30 萬盲盒玩家交易成功。其中最受歡迎 Molly 娃娃的交易就超過 23 萬單,均價為 270 元,而這些盲盒的零售價一般在 39~69 元之間。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而在這場關於盲盒是不是智商稅爭議背後,卻有一個根源問題要先搞清楚:當下年輕人都是怎麼看待盲盒的。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了三個年輕人,聊了聊他們對於盲盒的真實感受。菜坤透露,他在那個氪金遊戲上,前前後後砸了大概一棟老家縣城的樓房首付錢,今年運氣好,在另一個遊戲上做商人囤貨,不僅把之前氪的錢賺了回來,還夠他買一輛國產小轎車。「我覺得盲盒和現在很多手遊上的抽卡、抽皮膚玩法差不多,都是靠著未知刺激和中獎心理吸引人持續砸錢。」菜坤之前玩過一段時間卡牌遊戲,為了收集和抽到特別稀有角色,他氪了近2萬元錢。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顯微故事,作者 | 楊佳,編輯 | 卡門年輕人又把一家公司「買」上市了。Pop Mart上市後,一則數據顯示,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而看到機會的商家,則借著熱風推出護膚盲盒、數碼盲盒……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文|顯微故事  楊佳編輯|卡門年輕人又把一家公司「買」上市了。Pop Mart上市後,一則數據顯示,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而看到機會的商家,則借著熱風推出護膚盲盒、數碼盲盒……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你買盲盒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開始慢慢深入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
  • 年收入16億,20萬人一年消費超2萬元,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持續低迷的市場和突如其來的這次疫情使得更多的朋友重新審視對自己的消費觀。哪怕在二次元圈子中,很多人對於自己很喜歡的貴重的手辦也是逐漸望而卻步。很多原本對愛好極捨得花錢的漫迷朋友紛紛開始變身省錢大戶,沒事不敢輕易消費。然而在這之中,盲盒消費卻猶如一隻天降奇兵,硬生生扭轉了本應低迷的消費市場局面。
  • 盲盒:收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近兩年來,盲盒文化逐漸流行,風靡年輕一代,成為不少年輕人娛樂、尋找刺激的方式之一,有著瀟灑的年輕人加入,盲盒文化有著勢不可擋之勢。發展到現在,盲盒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很多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被掏空錢包的年輕人依舊深深地陷在商家的套路中,無法自拔。盲盒中禮品大多以PVC材質的玩偶手辦為主,這類的商品的市場價大約在19~49元,但是將商品放置到盲盒中,盲盒價格大約在39~99元,價格增幅在一倍以上,大量的盲盒商家爭鋒上線,強佔盲盒市場。
  • 賣盲盒竟然比賣房還掙錢?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在盲盒愛好者的圈子裡,花錢上萬的人大把存在,有人剛入坑3天,就花了3000塊,有人計算後才發現,砸在盲盒上的錢已足夠買一輛中等價位的汽車。 年輕人們幾乎已不再需要解釋什麼是盲盒了。它的魅力之一在於,你只知道可能拿到哪個系列的潮流玩具,卻並不確定。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 讓年輕人剁手不止的盲盒到底有多暴利?
    平價盲盒新機遇   但是,盲盒在滿足了年輕人解憂的需求時,隨著大量外圍玩家的入場,盲盒的玩法也慢慢變了味。「每周買一個盲盒,工作這麼累,就當作是對自己的獎勵。」但是從疫情開始後她就再也沒有買過一個新的盲盒,反而開始在二手市場上掛牌出售自己的部分盲盒。   對此她苦笑著解釋說:「先開始是出不了門買不到,拿了兩個月的保底工資後也沒有底氣買了,先保錢包比較重要。可惜現在盲盒沒有去年那麼熱了,二手價格也下來了。不過一些價高稀有的款我也不捨得賣。」
  •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究竟什麼是盲盒,盲盒生意有多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它……一堆問題也像打開巧克力盒,隨之滾滾而來。  盲盒玩法是一種營銷模式,起源於日本,經歷了福袋時代,扭蛋時代。扭蛋玩法在日本風靡了近半個世紀,現在還瘋狂,2017年時市場規模已達319億日元。近年來,國內有些商場中也能看到「扭蛋機」,泡泡瑪特學習的正是「扭蛋」玩法。  其實類似盲盒的玩法在中國已存在幾十年了,只是在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樣的方式,比如集卡。
  • 盲盒、人體工程學椅和貓,這一代年輕人的買買買故事
    光工作就已經讓人很疲倦了,從沒有想過拿到錢會怎麼樣。」周五的晚上,難得沒有加班,她忽然想送一件禮物給自己,「表揚一下自己扛住了這一個月。」在商場裡,她被一個冒著粉色泡泡、色彩明亮而活潑的店鋪吸引了,是一家售賣盲盒的店,那天做活動,一套3個盲盒,只要110元。她馬上又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她買了一套盲盒送給自己,並在收銀臺迫不及待地拆封。
  • 從「炒鞋」到買「盲盒」,是商機還是套路?
    一雙鞋能賣到幾萬元、一個玩偶因為「盲盒」的噱頭能賣到上千元。從「炒鞋」到買「盲盒」,「錢包是路人」成了當前部分年輕人的一種消費狀態。業內人士認為,多元消費需求催生了各類創新業態,但並非「萬物皆可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避免「踩雷」。「盲盒」是個啥,一年砸幾萬不稀奇?
  • 暴跌150億,盲盒「泡沫破裂」,年輕人的「韭菜」咋這麼好割!
    上周末,盲盒登上熱搜,原因是產品疑似二次銷售,輿論瞬間炸開鍋。本周開盤後,立即開啟暴跌模式,股價一路下探,跌幅一度接近16%。截至12月29日收盤,跌幅稍微收窄,但也有9.92%,市值蒸發近150億。「90後茅臺」的泡沫終於開始破滅,年輕人的韭菜,真好割啊。
  • "月薪6000,卻讓孩子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
    &34;,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34;李女士和丈夫爭吵,不禁拋出這樣的問題。6000的月薪和5萬的學費,幾乎收支相抵,難怪辛苦賺錢的寶爸一直不認同。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網友紛紛表示:真正的富養不在於物質,孩子表現落落大方,由內而外散發自信力,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遇事不退縮,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更顯示出良好的素養。
  • 給你一份驚喜 「盲盒」已成年輕人的新寵
    蕭山日報 日前,有「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因其神秘的未知性、拆封的驚喜性和解壓性等特點,盲盒已成為當下不少年輕人的潮玩「寵兒」。蕭山的盲盒市場情況如何?記者走訪了多家書店和商場發現,如今在蕭山各大商場和書店專櫃,隨處可見品種豐富、形式多樣的盲盒,盲盒經濟一片繁榮,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年輕白領群體來說,需求比較旺盛。
  • 階段反思之一 | 英語學習該砸錢還是得砸錢
    如果說反正也得媽一點一點跟著弄,不弄就沒效果,那請問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呢?我自己搞不就好了?在這種思想下,我就一直不報班,二年級報了一個暑假班7堂課,後來又不上了,一直到考完KET,才真正地上了一個英語班。最近我越來越感覺到,英語班的作用,不是課上學了多少,而是用這個進度,去倒逼著你課下自學。
  • 泡泡瑪特市值破 1000 億,為何盲盒能瘋狂吸粉年輕人?
    竊以為,盲盒產業是在消費主義復興年代裡,比傳統意義上的消費主義更純粹的消費主義存在。 普通人牙縫裡摳錢買高奢,在公眾意識裡,已經是倒行逆施的存在,而盲盒比買奢侈品更不值得提倡! 傳統消費主義觀點維度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說消費主義者購買商品時不考慮其使用價值,更多在享受消費瞬間帶來的虛幻快感。
  • 「月薪6000,卻讓孩子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
    「月薪6000,卻讓孩子去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他接受好的教育,有錯嗎?」李女士和丈夫爭吵,不禁拋出這樣的問題。他一直都覺得能力達不到,不需要拼命往更高的圈子擠,有多少底氣就做多大事,知足常樂也挺好,這和李女士的教育理念相悖,兩人意見分歧。6000的月薪和5萬的學費,幾乎收支相抵,難怪辛苦賺錢的寶爸一直不認同。真正的富養是砸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