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翁浩浩 通訊員 寧藏拙
核心提示:
花花綠綠的網絡世界,對青少年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他們強烈的模仿欲也會在這個虛擬空間得到極大滿足,甚至把網絡上披露的一些犯罪情節,直接變成現實版,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網絡模仿症,該治治了。
在此之前,他只不過是生意賠本、賭博輸光的倒黴蛋。恐怕誰也不曾想到,他會幹出打劫金店的驚人之舉。
「我只是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段男子持鐵錘搶劫金店的視頻,結果頭腦一熱,自己就去搶金店了。」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太晚。
近日,23歲的蒼南人洪暉(化名)因涉嫌搶劫罪,被蒼南縣檢察院批准逮捕。
荒唐 模仿視頻搶劫金店
今年初,因為做鋁合金生意虧損,洪暉欠了別人一大筆債,他擔心「過年時被人追到家裡討債」,就希望通過其他渠道賺點外快,首先想到的便是賭博。1月11日下午,他拿著手頭上僅有的2000餘元錢,去地下賭場博了一把,結果「人出來了,錢沒了」。
洪暉感嘆時運不濟,決定到當地一家網吧散散心。瀏覽網頁時,他看到一則細節描述很詳細的案件視頻:一名男子經過事先踩點,確定作案目標,接著戴口罩,藏鐵錘,擇機進入首飾店,拿出鐵錘威嚇金店人員,接著以最快速度砸破櫃檯搶走金銀首飾。
「這樣來錢不是更快嗎?」洪暉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便匆匆付掉上網費,回家開始策劃。他依照視頻中搶劫金店男子的裝扮,準備好外套、頭套、口罩、鐵錘等作案工具,並裝進一個編織袋裡。他無意中瞥見自己買給孩子的玩具槍,聯想起曾在網絡上看到有人持玩具槍搶劫。「如果帶上這把玩具槍,『勝算』肯定更高!」於是,他把玩具槍也放進了編織袋裡。
當晚8時許,洪暉將作案工具放在摩託車後座,前往蒼南縣靈溪鎮賣金首飾比較集中的城中路。他依葫蘆畫瓢兒,按照網絡視頻裡搶劫首飾店的經過,先進行踩點。他裝作要買首飾,到各家首飾店逛了又逛。經過對比,他最後拿定主意搶劫「城中路XX號」,原因是這家店只有一名銷售人員,旁邊還有條小巷便於脫身。
洪暉先躲進巷子裡換裝備:穿上深色外套,帶上頭套、手套和口罩,將玩具槍放在衣兜裡,將鐵錘放在袖子裡。一切就緒後他快速衝進金店。
「別動!要不然開槍啦」,在銷售員被嚇得不知所措之時,他掄起鐵錘,砸破金店櫃檯的玻璃,搶走4條粗大的男士金項鍊(經鑑定,價值約10萬元),迅速逃離現場。隨後的一個多月裡,他分3次將搶得金項鍊賣給平陽縣水頭鎮上的某首飾店。
當然,洪暉依樣畫葫蘆的作案手法不可能天衣無縫。蒼南警方根據技術偵查手段,最終還是鎖定了他。
今年3月中旬,洪暉的親屬在街上看到印有洪暉頭像的通緝文書,回去詢問他是不是幹了壞事。他本來就過得膽戰心驚,一下便承認了。在親屬的勸說下,洪暉向蒼南警方投案。
憂慮 沉淪網絡迷失自我
近年來,受不良網絡信息影響誘發刑事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一些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極易受到一些極具煽動力的暴力、色情、賭博等視頻或遊戲的負面影響。在獵奇心理作用下,他們就會去模仿,在不知不覺之中觸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福建女孩熊某今年24歲,案發前在永嘉縣一家閥門廠上班。原本有著大好年華的她,卻由於一段網絡視頻戛然而止。視頻講述一個人偷配朋友家的鑰匙,並趁著朋友外出時行竊。這讓她覺得很刺激,躍躍欲試。第二天,熊某偶然借同事張某的鑰匙擰螺絲,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想到那個視頻,於是偷配張某家的鑰匙,向公司請假溜進張某家,偷走筆記本電腦、太陽鏡、手錶、相機等物品,經鑑定價值為8204元。直到被警方抓獲,她竟然還只是覺得這種做法好玩,壓根沒想到自己已經犯罪。
22歲的山西男子趙某更為誇張。趙某曾在忻州一所武術學校學習,一段劫匪搶劫銀行的網絡視頻,讓他萌生搶劫的念頭:在體育用品商店購買發令槍和仿真槍進行改裝,先後搶劫省城9家酒店和大型洗浴中心,搶劫現金4萬餘元,全部揮霍一空。當然,他最終難逃法網。
有關人士指出,網際網路的匿名性給網絡有害信息提供滋生蔓延的空間。過去,渲染暴力、淫穢的不良內容往往通過書籍、光碟進行傳播。如今,網絡成為首選的方式。網絡的傳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形象,危害性也更大。同時,匿名狀態下的網際網路,言論、行為尺度較寬,一些不法分子藉助虛擬身份,在網上發布大量不良網絡信息,從而使得很多網站充斥違法有害信息,成為誘導犯罪的重災區之一。
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顯示,青少年犯罪中,有70%以上是14歲至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其中又有8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由於受網際網路色情、暴力等內容影響而誘發強姦、盜竊、搶劫等嚴重犯罪。
近3年來,蒼南縣檢察院查辦的與網絡有關的刑事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普遍呈現低齡化趨勢:近20起案件中涉及的33名犯罪嫌疑人,大多為16至25歲的青少年,涉案類型主要是搶劫、強姦、猥褻及賭博。
應對 道德失範亟待糾正
對不良網絡信息引發青少年刑事犯罪的原因,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首先是網絡色情泛濫。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別容易模仿,接受暗示,網絡上的色情淫穢的信息很容易引發青少年的性犯罪,因此網絡色情已成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誘因之一。其次是網絡暴力升級,容易使青少年產生暴力犯罪心理。充滿暴力內容的遊戲便是其中之一。此外,網絡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方向盤」的角色,引導某些人選擇某種特定的犯罪活動。眼下,部分網絡媒體為吸引眼球或提高點擊率,對犯罪手段或實施細節進行過多過詳盡的描寫,或對某些以出名或擴大影響為目的的罪犯大肆渲染,不良內容的視頻越來越多。
蒼南縣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指出,網絡道德的無責任狀態,對青少年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毒化他們的心靈,甚至誘導他們犯罪。對於自我控制力不強、心理又極其脆弱的青少年而言,一旦缺少社會和道德規範的約束,更容易放縱自己的網絡言行。不良網絡信息引發青少年的一系列網絡社會問題,進而凸顯青少年的道德失範現象。
網上的道德失範會影響現實人格的健康發展。有關專家建議,必須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強化網絡信息過濾,教育、引導青少年強化法制意識和自身安全防範。同時,建立健全的網絡管理組織,制定統一的網絡信息技術安全標準,採用最新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牆、身份識別、訪問限制、網上監控、安全審計、入侵檢測、案件跟蹤、災難恢復等網絡安全技術。
此外,還要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力度,依法規範網吧經營。堅決查處打擊經營網絡賭博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放任、引誘或惡意唆使青少年瀏覽有害信息的經營者,給予停業整頓或查封,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觀點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年輕人上網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於網絡的渴望,比成年人更強烈一些。但青少年在網絡中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會對陌生人和事物有所警覺和牴觸。主要是因為青少年接受新事物、新朋友的速度要比成年人快,但他們又缺乏警戒心理,使得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模仿力,正從以往的電視和書籍中,漸漸轉移到網絡。網絡暴力正逐步成為青少年犯罪的新根源,是尤其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