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模仿症」誘青少年犯罪 網絡誘發案件上升

2020-12-11 搜狐網

  記者 翁浩浩 通訊員 寧藏拙

  核心提示:

  花花綠綠的網絡世界,對青少年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他們強烈的模仿欲也會在這個虛擬空間得到極大滿足,甚至把網絡上披露的一些犯罪情節,直接變成現實版,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網絡模仿症,該治治了。

  在此之前,他只不過是生意賠本、賭博輸光的倒黴蛋。恐怕誰也不曾想到,他會幹出打劫金店的驚人之舉。

  「我只是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段男子持鐵錘搶劫金店的視頻,結果頭腦一熱,自己就去搶金店了。」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太晚。

  近日,23歲的蒼南人洪暉(化名)因涉嫌搶劫罪,被蒼南縣檢察院批准逮捕。

  荒唐 模仿視頻搶劫金店

  今年初,因為做鋁合金生意虧損,洪暉欠了別人一大筆債,他擔心「過年時被人追到家裡討債」,就希望通過其他渠道賺點外快,首先想到的便是賭博。1月11日下午,他拿著手頭上僅有的2000餘元錢,去地下賭場博了一把,結果「人出來了,錢沒了」。

  洪暉感嘆時運不濟,決定到當地一家網吧散散心。瀏覽網頁時,他看到一則細節描述很詳細的案件視頻:一名男子經過事先踩點,確定作案目標,接著戴口罩,藏鐵錘,擇機進入首飾店,拿出鐵錘威嚇金店人員,接著以最快速度砸破櫃檯搶走金銀首飾。

  「這樣來錢不是更快嗎?」洪暉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便匆匆付掉上網費,回家開始策劃。他依照視頻中搶劫金店男子的裝扮,準備好外套、頭套、口罩、鐵錘等作案工具,並裝進一個編織袋裡。他無意中瞥見自己買給孩子的玩具槍,聯想起曾在網絡上看到有人持玩具槍搶劫。「如果帶上這把玩具槍,『勝算』肯定更高!」於是,他把玩具槍也放進了編織袋裡。

  當晚8時許,洪暉將作案工具放在摩託車後座,前往蒼南縣靈溪鎮賣金首飾比較集中的城中路。他依葫蘆畫瓢兒,按照網絡視頻裡搶劫首飾店的經過,先進行踩點。他裝作要買首飾,到各家首飾店逛了又逛。經過對比,他最後拿定主意搶劫「城中路XX號」,原因是這家店只有一名銷售人員,旁邊還有條小巷便於脫身。

  洪暉先躲進巷子裡換裝備:穿上深色外套,帶上頭套、手套和口罩,將玩具槍放在衣兜裡,將鐵錘放在袖子裡。一切就緒後他快速衝進金店。

  「別動!要不然開槍啦」,在銷售員被嚇得不知所措之時,他掄起鐵錘,砸破金店櫃檯的玻璃,搶走4條粗大的男士金項鍊(經鑑定,價值約10萬元),迅速逃離現場。隨後的一個多月裡,他分3次將搶得金項鍊賣給平陽縣水頭鎮上的某首飾店。

  當然,洪暉依樣畫葫蘆的作案手法不可能天衣無縫。蒼南警方根據技術偵查手段,最終還是鎖定了他。

  今年3月中旬,洪暉的親屬在街上看到印有洪暉頭像的通緝文書,回去詢問他是不是幹了壞事。他本來就過得膽戰心驚,一下便承認了。在親屬的勸說下,洪暉向蒼南警方投案。

  憂慮 沉淪網絡迷失自我

  近年來,受不良網絡信息影響誘發刑事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一些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極易受到一些極具煽動力的暴力、色情、賭博等視頻或遊戲的負面影響。在獵奇心理作用下,他們就會去模仿,在不知不覺之中觸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福建女孩熊某今年24歲,案發前在永嘉縣一家閥門廠上班。原本有著大好年華的她,卻由於一段網絡視頻戛然而止。視頻講述一個人偷配朋友家的鑰匙,並趁著朋友外出時行竊。這讓她覺得很刺激,躍躍欲試。第二天,熊某偶然借同事張某的鑰匙擰螺絲,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想到那個視頻,於是偷配張某家的鑰匙,向公司請假溜進張某家,偷走筆記本電腦、太陽鏡、手錶、相機等物品,經鑑定價值為8204元。直到被警方抓獲,她竟然還只是覺得這種做法好玩,壓根沒想到自己已經犯罪。

  22歲的山西男子趙某更為誇張。趙某曾在忻州一所武術學校學習,一段劫匪搶劫銀行的網絡視頻,讓他萌生搶劫的念頭:在體育用品商店購買發令槍和仿真槍進行改裝,先後搶劫省城9家酒店和大型洗浴中心,搶劫現金4萬餘元,全部揮霍一空。當然,他最終難逃法網。

  有關人士指出,網際網路的匿名性給網絡有害信息提供滋生蔓延的空間。過去,渲染暴力、淫穢的不良內容往往通過書籍、光碟進行傳播。如今,網絡成為首選的方式。網絡的傳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形象,危害性也更大。同時,匿名狀態下的網際網路,言論、行為尺度較寬,一些不法分子藉助虛擬身份,在網上發布大量不良網絡信息,從而使得很多網站充斥違法有害信息,成為誘導犯罪的重災區之一。

  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顯示,青少年犯罪中,有70%以上是14歲至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其中又有8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由於受網際網路色情、暴力等內容影響而誘發強姦、盜竊、搶劫等嚴重犯罪。

  近3年來,蒼南縣檢察院查辦的與網絡有關的刑事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普遍呈現低齡化趨勢:近20起案件中涉及的33名犯罪嫌疑人,大多為16至25歲的青少年,涉案類型主要是搶劫、強姦、猥褻及賭博。

  應對 道德失範亟待糾正

  對不良網絡信息引發青少年刑事犯罪的原因,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首先是網絡色情泛濫。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別容易模仿,接受暗示,網絡上的色情淫穢的信息很容易引發青少年的性犯罪,因此網絡色情已成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誘因之一。其次是網絡暴力升級,容易使青少年產生暴力犯罪心理。充滿暴力內容的遊戲便是其中之一。此外,網絡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方向盤」的角色,引導某些人選擇某種特定的犯罪活動。眼下,部分網絡媒體為吸引眼球或提高點擊率,對犯罪手段或實施細節進行過多過詳盡的描寫,或對某些以出名或擴大影響為目的的罪犯大肆渲染,不良內容的視頻越來越多。

  蒼南縣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指出,網絡道德的無責任狀態,對青少年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毒化他們的心靈,甚至誘導他們犯罪。對於自我控制力不強、心理又極其脆弱的青少年而言,一旦缺少社會和道德規範的約束,更容易放縱自己的網絡言行。不良網絡信息引發青少年的一系列網絡社會問題,進而凸顯青少年的道德失範現象。

  網上的道德失範會影響現實人格的健康發展。有關專家建議,必須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強化網絡信息過濾,教育、引導青少年強化法制意識和自身安全防範。同時,建立健全的網絡管理組織,制定統一的網絡信息技術安全標準,採用最新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牆、身份識別、訪問限制、網上監控、安全審計、入侵檢測、案件跟蹤、災難恢復等網絡安全技術。

  此外,還要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力度,依法規範網吧經營。堅決查處打擊經營網絡賭博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放任、引誘或惡意唆使青少年瀏覽有害信息的經營者,給予停業整頓或查封,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觀點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年輕人上網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於網絡的渴望,比成年人更強烈一些。但青少年在網絡中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會對陌生人和事物有所警覺和牴觸。主要是因為青少年接受新事物、新朋友的速度要比成年人快,但他們又缺乏警戒心理,使得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模仿力,正從以往的電視和書籍中,漸漸轉移到網絡。網絡暴力正逐步成為青少年犯罪的新根源,是尤其需要警惕的。

相關焦點

  • 沉溺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案件
    沉溺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今年9月18日晚,山西現代雙語學校(南區)發生一起學生劉某因為瑣事與同學閻某發生口角,遂懷恨在心,持刀將閻某刺死的案件。時間剛過去10天,又曝出湖北仙桃一個高三男學生竟然殺害2名同班女同學的刑事案件!這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什麼深仇大恨,何以讓現在的學生如此目無法紀、輕率犯罪至此?
  • 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分析
    而隨著西方各種不良思潮通過網絡迅速的蔓延,我國社會道德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消極的網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再加上青少年生理、心理髮育期的特殊情況,如果缺乏有力的網絡道德影響,很容易誘發各種犯罪行為。
  • 論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以及解決措施
    正如戴維·期爾佛(David Silver)教授為1990——2000年間網絡文化與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學術成果所作的總結:第一階段是網際網路出現初期,早期網絡文化同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初步研究;第二階段是網際網路普及蔓延,網絡文化誘發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新的一個社會公害,大量專家學者開始就次進行探究並尋求解決辦法;三階段是進一不就網絡文化與青少年犯罪問題進行探究,步深化第二階段的研究。
  •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個體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種種矛盾和衝突,加上現實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和扭曲,從而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青少年犯罪案件 高發需引起重視
    近年來,許多地方青少年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引發不少家庭悲劇,應引起社會關注。2018年,浙江省開化縣人民法院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48件,同比增長101%。經分析,此類案件存在以下特點:青少年犯多出自問題家庭。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原標題: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過去10年,在該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
  •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惡性事件頻發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本報記者 徐偉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過去10年,在該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其中校外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
  • 青少年犯罪:不良行為者主要「沉迷網絡」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9月18日,團上海市委、市委網信辦、上海市青少年服務保護辦公室正式啟動
  • 捍衛網絡安全!廣西今年偵辦網絡犯罪案件1068起
    9月17日是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日,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做到文明上網、安全上網,自治區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到崇左市龍州縣水口鎮學校開展網絡安全進校園活動,受到師生們的歡迎。當天上午,網安總隊民警給同學們講解了網絡安全常識、網絡防騙基本原則、青少年網絡犯罪案件及如何在網上保護自己。「加入QQ群,說送遊戲裝備,結果卻什麼沒有得到。」「因為貪圖便宜,在網購平臺上被騙了30元。」……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自己的網上被騙經歷。
  •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意欲查禁暴力網路遊戲
    義大利欲查禁暴力網路遊戲  法制網訊近日,義大利司法部長、青年政策和體育部長、教育部長和羅馬市長紛紛發表講話,表示要查禁一個名為《玫瑰守則》的網路遊戲。生產商規定該遊戲是供16歲以上青少年娛樂的,但是卻無法保證低於這個年齡的兒童參與其中。  該遊戲進入義大利以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少年家長的強烈反應,紛紛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查禁《玫瑰守則》一類的網絡暴力遊戲,並且認為不斷上升的青少年犯罪與網絡暴力遊戲的泛濫有直接的關係。 馮娟紅(責任編輯:徐豔麗)
  • 淺議大學生網絡犯罪
    ,在近些年來呈現上升趨勢,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犯罪的方式、手段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為公安、司法機關偵查、審判及有效的懲罰犯罪帶來了諸多不便。研究此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理論意義在於完善對於刑法分則中各項罪名的研究,同時透徹的剖析大學生網絡犯罪的原因,為司法實踐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實踐意義在於通過研究大學生網絡犯罪的特點、原因,能夠有效的指導實踐,增強在司法實踐中關於網絡犯罪的偵破、審判效率,同時減少青少年網絡犯罪,達到預防為主的目的。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位居刑事犯罪的首位,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認真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的和睦穩固、學校的寧靜、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筆者結合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法院近幾年來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律性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探尋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
  • 受網絡暴力內容影響 中國青少年犯罪率五年狂飆七成
    中國政府日前表示,受網絡暴力內容影響,過去五年來,中國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將近70%。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國研究人員說,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所謂的「新的青少年暴力文化」。據悉,中國政府越來越擔心青少年受計算機和網絡暴力遊戲的影響,並且制定了新的條例限制網絡提供暴力遊戲活動。此外,在一些城市日益上升的吸毒現象和許多地區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 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七成 檢察機關從嚴懲治
    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七成  檢察機關從嚴懲治詐騙犯罪依法防控促進社會治理  今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詐騙犯罪58101人,同比上升35%。其中,起訴利用電信網絡手段實施的詐騙犯罪32463人,同比上升77.1%。
  • 孫慧娟:德國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危險因素的立法及啟示 |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05
    德國《青少年保護法》的前身是《關於在公共場所保護青少年法》,這一法案涉及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未成年人危險犯罪物品和未成年人危險犯罪信息兩大類:危險物品指的是酒精、尼古丁等致人上癮的物品,未成年人過早嘗試和接觸酒精、尼古丁等物品,將會誘發進一步的酒精濫用、抑鬱自殺和暴力行為等越軌行為;危險信息指的是包含暴力、色情、煽動民眾、死亡等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易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這些危險因素的共同特點是易引發未成年人衝動
  • 北京大學網絡犯罪案件刑事辯護高級研修班
    一方面,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手段,侵入國家或者他人計算機系統,盜取數據,侵犯國家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公民個人信息、破壞計算機系統等新型網絡犯罪案件數量逐年遞增;另一方面,以網際網路為媒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傳銷、賭博、淫穢色情及涉黑涉惡套路貸等傳統違法犯罪活動,正藉助網際網路應用快速向線上蔓延變異。
  • 網絡聊天是引發青少年「網絡成癮症」重要原因
    本報訊(記者馬北北)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未成年人是網絡聊天的積極參與者,網絡聊天是引發「網絡成癮症」的重要原因。  民盟北京市委長期關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曾連續4年對北京市青少年使用網際網路的情況進行調研。
  • 對當前網絡暴力案件的一點看法
    近期,網絡對一些暴力案件尤其是一些惡性殺人案進行了一些報導,網民對些也是特別敏感,窮追不捨,想弄個究竟,但我對此有些不同看法四川安嶽縣警方也於7月27日破獲一起屈姓男子所報的妻子失蹤案,原來也是其丈夫於「7、19」趁妻子方某某熟睡時將其殺害……這些暴力案件在某個地區也許在很長時間才發生一起的極端暴力案件,但對於現在網絡非常發達的今天,都報導出來就顯得過多,使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就會質疑現在的社會治安形勢?
  • 關於預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議
    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經常是輿論焦點、社會痛點、治理難點,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首先主要以侵犯財產犯罪為主,同時出現青少年的搶奪、搶劫、尋釁滋事等犯罪,近年來出現的還有強姦、賣淫、嫖娼和販賣淫穢物品等新型犯罪,並呈上升趨勢。二是從犯罪組織形式上看,由個人犯罪發展到團夥犯罪。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我國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國際社會列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無業人員及城市周邊地區人員居多,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夥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絡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