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案件 高發需引起重視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許多地方青少年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引發不少家庭悲劇,應引起社會關注。2018年,浙江省開化縣人民法院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48件,同比增長101%。經分析,此類案件存在以下特點:

青少年犯多出自問題家庭。據調查,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勞動力輸出地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人數也隨之增加。開化法院近年來審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90%來自離異家庭或為留守兒童。離異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使得青少年三觀及行為都有所偏差,且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出現過激行為而引發犯罪。

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和類型化趨勢。近三年,浙江省開化縣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呈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趨勢。2016年至2018年,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人數從0增加到30,佔比從2017年的8.4%升至16.9%。青少年犯罪以侵財型犯罪和暴力犯罪類型為主,排在首位的是盜竊、搶劫等,佔總數的63.17%;其次是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佔總數的10%。2018年起,故意殺人、間諜罪等新類型犯罪也開始出現。

青少年犯罪顯現團夥作案趨勢。隨著網絡的發展,網民首次觸網年齡日漸提前,虛擬網絡中的軟色情、江湖情會吸引未成年人盲目模仿,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黑社會」,出現團夥成員攜帶刀具參與打架鬥毆的情況,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種團夥一旦被不法人員掌控或隨著團夥骨幹成員年齡的增長,將有可能演化為帶有黑惡性質的犯罪團夥,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對被害人傷害很大。該類案件的被害人一般為未成年人,特別是性侵及故意傷害等案件,會讓被害人產生心理陰影,很難修復。

為此,開化法院建議:

強化家庭教育。要從源頭抓起,強化家庭教育功能,建立親子教育長效機制,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切實讓家長承擔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加強未成年人矯治。建立專門對違法未成年人進行矯治的學校,品行和認知並重,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矯治。

加強家庭與學校、社會的聯動。加強對網絡的監管,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創造一個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學校要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活動,做好未成年法治引路人。

來源:人民法院報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位居刑事犯罪的首位,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認真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的和睦穩固、學校的寧靜、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筆者結合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法院近幾年來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律性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探尋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
  • 沉溺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案件
    沉溺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這段時間,學生做出偏激行為以至殺人犯罪的新聞似乎並不少見。今年9月18日晚,山西現代雙語學校(南區)發生一起學生劉某因為瑣事與同學閻某發生口角,遂懷恨在心,持刀將閻某刺死的案件。時間剛過去10天,又曝出湖北仙桃一個高三男學生竟然殺害2名同班女同學的刑事案件!這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什麼深仇大恨,何以讓現在的學生如此目無法紀、輕率犯罪至此?
  •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任重道遠
    一起故意傷害案件審理中,一名中學生被告人對我如是說。「張法官,求求你,幫幫她,她還這麼小,以後可怎麼辦呢?」一名憔悴不堪的媽媽拉著她的女兒對我說。這個年僅11歲的女兒是一起強姦案件的被害人……作為一名從事少審工作的法官,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  「我們辦的其實不是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
  • 青少年犯罪統計顯示青少年犯罪佔犯罪總數七成
    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令人震驚: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13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顯增加,其中十四五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在本月全省開展「未成年人維權行動月」活動之際,本報記者對成都市青少年犯罪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度調查。
  • 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辦理青少年犯罪案件
    偵監科科長王志方告訴記者,他們在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辦理中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同時結合未成年人犯罪特點深入校園、社區開展有針對性的犯罪預防工作,打防結合,加大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為什麼最近新聞總是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為什麼會頻繁發生
    為什麼青少年犯罪會這麼頻繁?以後會不會成為增加的趨勢? 因為在自媒體不發達的之前,未成年犯罪案件還是少數的,不信你可以去查閱資料。 最重要的點,所作庸者就是目前的自媒體,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在網絡發達,網際網路上的知識已經深深的滲透到未成年的世界。 一開始有可能是個別案件,但是經過自媒體報導就不是了。為什麼?因為在這種自媒體誇大了未成年保護法的缺陷!
  • 青少年犯罪預防制度的探究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犯罪及其預防的有關情況,煙臺大學法學院法護青春實踐隊成員於2020年8月6日前往山東省第一中學、濟寧市金鄉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三處地點進行了調研。 在山東第一中學的校園正中央,擺著數塊告示牌,其內容包括「共同戰疫」「遠離校園暴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如此大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據南方某市教育局的老師估計,跨校、跨區的校園敲詐勒索事件佔了整個校園敲詐勒索滋擾事件的六成左右。而且殺人、搶劫、強姦、惡性傷害等案件所佔的比重愈來愈大,「問題少年」一再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而有關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問題少年」其「問題」出在家庭!
  • 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本報訊(記者 簡工博 通訊員 鄭法瑋)昨天,本市召開2017年上海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推進會,學習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和有關會議精神,系統總結、全面深化本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陳寅出席會議並講話。
  • 對青少年犯罪發展趨勢的調查及預防
    (以下青少年均指25周歲以下青少年)    東營市墾利縣是一個僅有21萬人口的小縣,2004年墾利縣人民法院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77件110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6件38人(未成年人犯罪2件5人),青少年犯罪人數佔全年犯罪人數的34.5%,未成年人犯罪人數佔全年犯罪人數的4.5%;2005年審結刑事案件70件90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1件33人(未成年人犯罪1件1人),青少年犯罪人數佔全年犯罪人數的
  • 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分析
    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從網絡引發的犯罪,筆者試就從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原因,預防及對策談些粗淺意見,但願對青少年引起一些思考和啟發。  一、非健康觸網給青少年帶來的犯罪隱患現狀  網絡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據2009年CNNIC第24次調查數據,我國共有青少年網民1.67億人,佔網民總體的55.9%,其中未成年網民佔55.6%。
  • 一高中生殘殺兩女同學引發的思考:警惕青少年踩著年齡節點去犯罪
    近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重型犯罪案件頻發。如近日一高中男生持刀殺害兩名女同學,又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震動。對此,是時候該引起人們,尤其是有關方的高度重視了。這些極度暴力案件幾乎都有同樣的特點:男生殘害女生,年齡大殘害年齡小的,壯實的殘害瘦弱的……總之,強的戕害弱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高度一致的犯罪特點呢?
  • 試論青少年犯罪及預防體系構建
    數據表明,2008年湖南全省法院共同審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000餘件,判處未成年刑事被告人11000餘人,判處非監禁刑的比率約為43%;共審結未成年人民事權益保護案件10000餘件,涉及未成年人12000餘人。這組數據僅僅表明湖南青少年犯罪的情況,就全國總犯罪率而言還只是冰上一角。犯罪的多發率,使得未成人犯罪問題的預防和減少具有迫切性。
  • 「網絡模仿症」誘青少年犯罪 網絡誘發案件上升
    憂慮 沉淪網絡迷失自我  近年來,受不良網絡信息影響誘發刑事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一些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極易受到一些極具煽動力的暴力、色情、賭博等視頻或遊戲的負面影響。在獵奇心理作用下,他們就會去模仿,在不知不覺之中觸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案件都有哪些明顯特徵一、從刑事犯罪的作案對象來看,未成年犯罪特徵較明顯。這24件刑事案件中,有18件案件屬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佔刑事案件總數的75%;在校就讀的青少年犯罪比例也在增大,共有4件,佔刑事案件總數的17%,佔未成年人犯罪的22%;從上面這些統計數字來看,顯而易見,未成年犯罪已成為刑事犯罪的顯著特徵,青少年已成為當前刑事犯罪的主流。二、從刑事案件的種類來看,盜竊又是刑事犯罪的一大特點。
  • 犯罪心理學:關於青少年犯罪
    我們經常在電視、報紙、手機等媒體終端,看到很多犯罪的案件。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引起社會高度的關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犯罪現象讓人們疑惑不解!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在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努力營造著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但這些好像沒有起多大的作用。據統計,全球青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在上升,而且涉及面更廣。難道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壞?
  • 淺析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為此,筆者對2006年以來江蘇省豐縣人民法院審結的53件(79人)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引起社會的重視和家庭的關注。  調查顯示,青少年犯罪除了社會的一些因素之外,其中因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此類犯罪佔51.28%,如不健全的家庭結構,家庭的不良影響,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等都容易導致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青少年的成熟期提前,使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大大增強,青少年的智力也有很大提高。由於青少年成熟期提前,帶來了一系列新變化,出現了餓需要和滿足之間的新矛盾。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使青少年犯罪增多,並使犯罪年齡向低齡化發展。  (二)犯罪類型多元化。  青少年犯罪類型越來越多,暴力型、侵犯財產的案件仍居多。主要有盜竊、搶劫、傷害、敲詐。
  • 臺灣社會轉型與青少年犯罪(1)
    綜觀近20年來臺灣刑事案件與犯罪狀況的統計資料,臺灣地區青少年犯罪在量上呈快速上升之勢,青少年犯案面比傳統社會大大增加。據1996年臺灣「警政署」的一項統計資料,臺灣地區1985年每萬名未滿18歲青少年中,有51.23人犯罪;1989年,每萬名青少年中犯罪人數增至88.16人,到了1994年,萬名青少年犯罪數已達118.11人。
  • 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 惡性發展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範圍內已被列為吸毒販毒、環境汙染之後的第三大公害。我國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並且向低齡化、團夥化、惡性化發展的趨勢,對社會穩定造成了危害。我國青少年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待提高,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別只有24.7%和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