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地方青少年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引發不少家庭悲劇,應引起社會關注。2018年,浙江省開化縣人民法院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48件,同比增長101%。經分析,此類案件存在以下特點:
青少年犯多出自問題家庭。據調查,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勞動力輸出地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人數也隨之增加。開化法院近年來審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90%來自離異家庭或為留守兒童。離異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使得青少年三觀及行為都有所偏差,且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出現過激行為而引發犯罪。
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和類型化趨勢。近三年,浙江省開化縣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呈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趨勢。2016年至2018年,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的人數從0增加到30,佔比從2017年的8.4%升至16.9%。青少年犯罪以侵財型犯罪和暴力犯罪類型為主,排在首位的是盜竊、搶劫等,佔總數的63.17%;其次是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佔總數的10%。2018年起,故意殺人、間諜罪等新類型犯罪也開始出現。
青少年犯罪顯現團夥作案趨勢。隨著網絡的發展,網民首次觸網年齡日漸提前,虛擬網絡中的軟色情、江湖情會吸引未成年人盲目模仿,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黑社會」,出現團夥成員攜帶刀具參與打架鬥毆的情況,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種團夥一旦被不法人員掌控或隨著團夥骨幹成員年齡的增長,將有可能演化為帶有黑惡性質的犯罪團夥,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對被害人傷害很大。該類案件的被害人一般為未成年人,特別是性侵及故意傷害等案件,會讓被害人產生心理陰影,很難修復。
為此,開化法院建議:
強化家庭教育。要從源頭抓起,強化家庭教育功能,建立親子教育長效機制,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切實讓家長承擔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加強未成年人矯治。建立專門對違法未成年人進行矯治的學校,品行和認知並重,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矯治。
加強家庭與學校、社會的聯動。加強對網絡的監管,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創造一個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學校要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活動,做好未成年法治引路人。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