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 惡性發展

2020-12-11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範圍內已被列為吸毒販毒、環境汙染之後的第三大公害。我國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並且向低齡化、團夥化、惡性化發展的趨勢,對社會穩定造成了危害。

我國青少年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待提高,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別只有24.7%和16.4%。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法制意識薄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據統計,全國2.2億青少年學生中,平均每分鐘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發生,讓法律在青少年的頭腦中紮根,是全社會的重要任務。

新聞背景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

一項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和共青團中央聯合發起的在全國城市中小學配備法制副校長的工作,目前正在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展開。遼寧省瀋陽、大連等城市已經做到全市每所中小學都聘請了法院、司法行政、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法制副校長,法制教育首次被納入教學計劃,兼職的法制副校長負責協助學校開展法制報告會、法制講座、開闢校園「模擬法庭」,並協助學校淨化校園周邊環境。

一些學校片面重視知識教育

雖然我們國家也強調在中小學開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但在目前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很多學校還是片面重視知識教育,對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實際上是流於形式的。就家庭來講,多數家長關心的也只是孩子的學業,至於孩子怎麼為人處世,怎麼和人相處,將來怎麼成才立業,這些方面家長往往關心不夠。

———朱營周(河南省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犯罪心理學副教授)

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內外並舉

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內外並舉,一方面要探索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另一方面要重視新形勢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應當看到,有的地區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較少,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的文化娛樂、體育衛生、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傳和設施,跟不上形勢發展和青少年求知的需求。而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網絡中的有害信息成為影響校園穩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將網絡安全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藉助學校自身優勢,在學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線。

———王湛(教育部副部長)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不計後果

暴力犯罪、突發性犯罪、集團化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而且研究已經證實,違法犯罪開始的年齡越小,再犯率越高。由於少年身心不成熟,容易被汙染,自律能力差、辨別能力差等原因,所以他們犯罪往往不計後果。從另一個方面講,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從他們的心理出發,減少他們犯罪的機率,比如說,從小抓起,講法制、講道德、講文明。

———王牧(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

淨化社會整體環境十分重要

因為受一些電影、電視作品的影響,一些孩子私下裡拉幫結派,相互講哥們義氣,有時為了「幫助」哥們出氣,便糊裡糊塗地跟著出去打架、搶劫。另外,從我們審理的所有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看,目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孩子心靈的毒害也非常明顯,比如相互之間比有錢,比場面,比享受,造成一些孩子夢想一夜暴富而去搶劫、殺人。

———許莉(山東濟南市歷下區法院少年庭庭長)

相關焦點

  • 對青少年犯罪發展趨勢的調查及預防
    關健詞:青少年犯罪  發展趨勢  調查預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發展趨勢    近幾年,我院審理的25周歲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以近幾年審理該類案件的情況分析,呈現以下情況:    1、青少年犯罪案件在收案數量上逐年增長。
  • 臺灣社會轉型與青少年犯罪(1)
    一、臺灣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青少年犯罪人數急劇增加,犯罪類型呈多元化  20世紀70、8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增長迅速人口大量湧向城市,資訊發達,物質上呈現繁榮景象,臺灣地區正在完成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的變遷。在急劇轉型中,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突顯出來。
  • 何軍:淺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青少年犯罪案件也逐年上升,不僅在案件數量上急劇增加,而且犯罪成員在案件總數中所佔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極大的影響了社會穩定。必須綜合運用運用、經濟、行政各種手段多管齊下,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杜絕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發生。
  •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惡性事件頻發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本報記者 徐偉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過去10年,在該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其中校外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
  • 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輿情研究
    輿情爆發速度快 持續時間短暫如表格所示,在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中,犯罪主體年齡主要集中12-13歲,犯罪類型則主要是殺人、縱火,犯罪主體的低齡化與犯罪事實的惡劣程度形成鮮明對比,給公眾心理造成了強烈衝擊。
  • 淺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及對策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逐漸增多,青少年違法犯罪亦日漸突出,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人們的憂慮,更成為困擾各級政法部門的熱點問題。青少年犯罪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我國對青少年犯罪實行綜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長的勢頭。
  • 青少年犯罪現狀研究
    摘要:青少年犯罪、環境汙染與吸毒犯罪,被稱為「世界三大公害」。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呈現出人數增多,並且向低齡化、團夥化、惡性化發展的趨勢,對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危害。而從武漢市東西湖區檢察院的相關統計數據來看,近三年,14周歲至25周歲的受案人數為542人,其中14至17周歲的未成年人為56人,佔青少年犯罪案件的10.3%,涉案青少年初中及以下學歷佔85.1%。  第二,女性犯罪低於男性犯罪,但在性犯罪、毒品等違法犯罪行為中,女性青少年的比例要高於男性。
  • 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使人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青少年犯罪會越來越多。而據司法部門的調查,60%~70%的犯罪少年來自破損、不和睦或教育不當的家庭。家庭是少年兒童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正確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往往容易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通過以下三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存在的比較明顯的三種不當家庭教育方式。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據日本70年代的統計表明,14歲--20歲的違法犯罪青少年佔全國青少年的1.36%,英國為3%,美國為5%,南朝鮮為2.2%。
  • 關於預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議
    一、青少年犯罪問題現狀2020年6月,最高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顯示,2014年至2019年,未成年人涉嫌嚴重暴力犯罪總體下降趨勢明顯,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未成年人涉嫌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姦、販毒等嚴重暴力犯罪人數,除強姦犯罪有所上升外,其餘均明顯下降,降幅達48.69%
  • 「冒名頂替上大學」或最高獲刑3年 12-14周歲惡性犯罪應負刑責
    未成年人惡性犯罪近期逐年上升  很多人對這起案件也不會陌生:2019年10月,13歲大連男孩蔡某某將在同小區內居住的10歲女孩琪琪殺害,並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收容教養3年。
  • 為什麼最近新聞總是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為什麼會頻繁發生
    為什麼青少年犯罪會這麼頻繁?以後會不會成為增加的趨勢? 這種惡性循環的趨勢,往往導致個人為過度追求金錢和物質而置整個社會利益和公德於不顧,選擇非法途徑去攫取利益。近年來,由於物質利益和價值需求之間巨大差異而引起的以攫取他人財產為侵害目標的搶劫、殺人等暴力犯罪的發生,不能不說與上述原因和現象有著更為直接的關係。
  • 青少年犯罪防控要案剖析與警示
    團中央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教授  張荊 【要點】2018年米脂三中殺人案和12歲少年弒母案提示我們:我國的未成年犯罪預防的社會防衛系統處於失靈狀態,應著手建立和完善二元社會防衛體系若保持少年司法「一元化」體制,則需考慮隨著未成年人生理、心理變化及惡性犯罪案件增多,適度修改《刑法》、降低入刑年齡;或修改《刑訴法》,加入「依法對不負責任的未成年惡性犯罪者的強制治療、矯正的程序,要案還提示我們需完善網路遊戲的分級管理,加強精神醫學等對犯罪行為的研究。 趙澤偉的米脂三中殺人案和12歲少年吳某弒母案是2018年轟動全國的兩起要案。
  • 市中院發布少年審判白皮書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
    案件呈現犯罪低齡化、類型多元化等特點  大眾網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4至2016年5月,菏澤中院共受理各類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計640件,審結590件,案件呈現犯罪低齡化、犯罪誘因受不良文化影響居多、犯罪類型多元化的特點。
  •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趨勢加劇,且手段極其殘忍
    我國的青少年犯罪佔全部犯罪的70%以上,且低齡化趨勢明顯,犯罪率急劇上升。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白皮書(2009.6-2017.6)》顯示,截至2017年6月,該庭共受理涉未成年人刑事一審案件72件、二審案件173件,判處未成年罪犯234人;減刑假釋案件1631件。
  • 晉城市毒品犯罪案件呈現七大特點
    2015年至2019年,晉城市兩級法院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325案,判處毒品犯罪案犯554人。數據顯示,毒品犯罪已成為近年來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影響社會管理秩序的主要犯罪類型之一,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毒品案件和販毒人員小幅增長。2016年審結毒品犯罪案件46案,判處案犯72人,均為近五年最低。
  • 最高檢白皮書:未成年犯罪人數明顯減少,性侵及被誘迫參與黑惡犯罪...
    2014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3414人,其中無業人員149188人,相對佔比較大;從文化程度看,初中文化程度佔大多數,同時自2016年以來,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員逐年減少,高中(技校)及大專以上人員逐漸增多,其佔比從8.98%上升到12.32%。
  • 簡析青少年犯罪與預防
    (二)從犯罪性質來看,嚴重犯罪多,手段殘忍,後果嚴重  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生理髮育很快,心理發展卻比較慢,在思想上表現為不成熟性,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往往存在偏差容易走向歧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衝動,走向極端。這些人或嚴重傷害、行兇殺人,或暴力搶劫、實施強姦,犯罪手段惡劣,帶有一定程度的瘋狂性。
  • 海南毒品犯罪呈持續上升勢頭 居刑事案件首位
    海南毒品犯罪呈持續上升勢頭 居刑事案件首位   記者從今天在三亞召開的全省法院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刑事犯罪案件呈現出五大特點,其中毒品犯罪呈現持續上升勢頭,居刑事案件比例的第一位。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在我國,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與其他國家也有所不同,青少年犯罪這個概念,在我國還不是法律術語,只是一種習慣性稱呼,因此對其內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見。我國刑法上所說的少年,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比例逐步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犯罪成員的低齡化。  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齡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