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

2021-02-19 寶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

歡迎點擊上方寶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有關家庭教育的經典文章。謝謝您關注寶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微信號:baoji_jiatingjiaoyu)!

我們的口號與大師同行,做合格家長,促家校互動,助人人成才!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使人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青少年犯罪會越來越多。而據司法部門的調查,60%70%的犯罪少年來自破損、不和睦或教育不當的家庭。

家庭是少年兒童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正確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往往容易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通過以下三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存在的比較明顯的三種不當家庭教育方式。

案例一:孫某13歲,父親為某公司經理,家庭條件極為優越,父母時時處處由著他,貪玩好動的孫某經常打架鬥毆,自恃富有,公開揚言:「老爸掙的錢,我一輩子也花不完,費那麼多腦筋學習有什麼用?打架不就是賠幾個錢,罰幾個錢?有什麼了不起。」對於孫某的行為,父母開始不以為然,後來發現情況不妙也採取一些措施(如不給零花錢,說服教育、打罵等),可是效果不明顯,最後眼不見為淨,很少過問孫某的事情,孫某抓住這一時機,以學電腦為名經常在自己房間內看淫穢光碟,最後將鄰居女兒(14歲)騙至自己家中強姦殺害。

矯縱溺愛型 案例一是其典型代表。這種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現為,父母讓子女在家庭中處於優越地位,視如掌上明珠,一味滿足子女在物質上、精神上、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造成「親情過剩」。久而久之,則養成子女的嬌橫、任性、貪圖享樂,唯我至上等不良習性,這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尤為突出。嬌縱溺愛的不良習性,一旦惡性膨脹,遇到外界不良的誘因,便導致違法犯罪。

案例二:柯某,16歲,父母為中學教師,對其從小寄予願望,從上幼兒園、小學到初中,父母都不惜重金讓他進重點園校。然而,柯某智商平平,學習雖十分賣力用功,成績卻不佳。父母由滿腔希望到心灰失望,責罵、挖苦、毆打竟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學校開家長會,父母互相推諉,誰都不願去。他厭學了,經常曠課逃學。家長得到老師的告狀後,輕則罵,重則打,結果使他與老師為仇,與父母對抗,開始?向社會,逐漸學會偷摸行為,並加入一個搶劫犯罪團夥,最後以搶劫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

管教粗暴型 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但又缺乏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法。當子女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往往「恨鐵不成鋼」採用粗暴方法對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材。」有些則表現為家長平時放任子女,一經發現子女有不良行為,便打罵體罰。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受到創傷,從而產生恐懼心理,增大了與父母的隔閡,性格孤僻、冷漠、脾氣暴躁、情緒自卑、行為自私,極易到社會上尋找同情和溫暖,極易深入社會的不良團體,進而走向犯罪。

案例三:李某,12歲,家庭不和諧,其父母自他小時起就一直吵鬧不休,父母離異後,其隨母生活,母親為尋找新生活,無暇照顧兒子,連一日三餐都不能正常。李某由於無人管教,到處遊蕩,後與社會閒散人員同流合汙,直到加入盜竊團夥走上犯罪道路。

殘缺不全型 雙親中一方死亡、離異以及再婚,對子女的心理和感情上都會形成傷害。此種家庭的顯著特點是缺父愛或缺母愛。研究表明:無論是單由父親撫養的孩子,還是單由母親撫養的孩子,都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性格扭曲或個性畸形。心理學家陳會昌等人認為:與完整家庭子女相比,離異家庭子女與同伴關係、與父母關係較差,在情緒、品德、性格學習等方面出現問題的人數比例較高。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健全發展離不開母愛。三周歲內如果得不到母愛就會性格孤僻;八、九歲時如果缺少母愛就會個性執拗而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並且終生難以補償。同樣,孩子的健全發展也離不開父愛,從小失去父親就會使男孩膽小怕事、怯懦封閉;對女孩來說,失去父愛就會對男性產生陌生感,常常懼怕被男性拋棄,因而不肯接受男性,常滋生出對男性的仇視或報復心理。

可見,不和諧的家庭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影響,這些因素往往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預防與措施

面對青少年犯罪逐漸增加的嚴峻形勢,採取何種方式加以預防已經成為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大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這兩部法律是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兩個基本法律。未成年人從法律角度上看屬於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和無行為能力的人,但是他們與成年人一樣享有完全的權利,其人身權、人格權、榮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休息權、通信自由權和言論自由權等均受法律保護,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未經法律許可,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但是,許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偷看,私截子女的信件;有的強迫子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有的任意辱罵子女,甚至禁閉、關押子女等等,所有這些都嚴重地侵犯子女的合法權益,所以要大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以改變家長的育子觀。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了各部門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職責,尤其規定了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預防職責,這對預防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應加大力度宣傳該法使父母懂得不教育子女,不正確教育子女,放棄對子女的教育職責,或不正確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職責,是一種觸犯法律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2、優化家庭教育,發揮家庭預防作用。

育人先要育己,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努力學習、遵紀守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首先家長得在這些方面做出表率,教育子女就更有說服力。這就需要家長經常調整自己的認識和觀念,用新的思維和道理去教育子女。尤其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同孩子平等交往,全面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追求,幫助孩子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點,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家庭的條件,走適合他們自己發展的最佳成才之路。

文章來源於網絡,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寶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微信號:baoji_jiatingjiaoyu),歡迎分享,讓您的愛心溫暖更多的人!

我們的口號:與大師同行,做合格家長,促家校互動,助人人成才!

相關焦點

  • 淺析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青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  一、家庭在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家庭影響,即家庭環境對個體人格的發展產生的原發性影響。既包括對健全人格形成所產生的良好影響,也包括對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所產生的影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
  • 淺析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為此,筆者對2006年以來江蘇省豐縣人民法院審結的53件(79人)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引起社會的重視和家庭的關注。  調查顯示,青少年犯罪除了社會的一些因素之外,其中因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此類犯罪佔51.28%,如不健全的家庭結構,家庭的不良影響,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等都容易導致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位居刑事犯罪的首位,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認真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的和睦穩固、學校的寧靜、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筆者結合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法院近幾年來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律性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探尋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
  • 預防青少年犯罪還需從教育著手
    隨著青少年犯罪數量的逐漸增加,犯罪呈低齡化現象日趨嚴重。為此,很多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呼籲降低刑責年齡,讓犯罪的青少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今,青少年接觸外部世界的時間早、途徑多,心智成熟得早,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判斷標準。在此背景下,青少年犯罪不能再簡單地歸結為不懂事和無知,很多青少年正是由於知道刑責年齡的限制才故意實施犯罪行為。
  • 青少年犯罪案件 高發需引起重視
    近年來,許多地方青少年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引發不少家庭悲劇,應引起社會關注。2018年,浙江省開化縣人民法院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48件,同比增長101%。經分析,此類案件存在以下特點:青少年犯多出自問題家庭。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現狀帶來了警示。 我國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國際社會列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無業人員及城市周邊地區人員居多,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夥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絡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
  • 淺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及對策
    有的家長因其本身就有惡習,子女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沾染上不良習氣,發展為違法犯罪。另外,離異單親家庭中,青少年的犯罪率明顯高於正常家庭,其原因在於離異單親家庭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幸福,或在新家庭中成為多餘的人,使他們飽受離異家庭的痛苦,從而到社會上尋找「關心」、「同情」,往往被壞人拉攏、引誘,走上犯罪。
  • 靖江季市派出所多舉措預防青少年犯罪
    中國江蘇網7月30日泰州訊(高紀貴)近年來,針對青少年犯罪,靖江季市派出所把重點放在「防」字上,同時結合教育,採取家庭是基礎、家長是關鍵、學校是嚮導、社會是熔爐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各種機制,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青少年團夥犯罪中,有些屬於一般性結夥犯罪,但也有相當數量的犯罪團夥向犯罪集團發展,並且有的青少年犯罪團夥己經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犯罪集團。從近幾年青少年團夥犯罪發展趨勢看,團夥作案慣做大案要案,一旦團夥加入了「兩勞人員」或「慣犯」、「累犯」等成員時,團夥便很快從一般性結夥犯罪發展成有組織的犯罪團夥,甚至成為一種帶有黑社會色彩的有組織犯罪集團,當前許多青少年犯罪團夥不僅有名稱、有頭目,而且有紀律,實施犯罪時有計劃、有分工,大部分青少年犯罪團夥屬於同性組成的團夥,但也有不少是男女青少年組成的混合型團夥,有的犯罪團夥實施特定的單一類型的犯罪
  • 何軍:淺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青少年犯罪案件也逐年上升,不僅在案件數量上急劇增加,而且犯罪成員在案件總數中所佔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極大的影響了社會穩定。必須綜合運用運用、經濟、行政各種手段多管齊下,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杜絕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發生。
  • 簡析青少年犯罪與預防
    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以及要採取的預防對策試作以下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一)從犯罪形式來看,共同犯罪、合夥作案多  這是由於青少年年齡小、感情脆弱、依附性強,容易形成「小團體」,容易互相影響,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識,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
  • 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及防治
    「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學校和社會的因素,還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⑵,且各個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形勢下表現不同。本文擬在當前社會遷徙發生比較普遍和頻繁這一形勢下,從家庭因素方面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 青少年犯罪現狀研究
    本文以武漢市東西湖區為視角,展開相關犯罪數據統計,並結合對湖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100名在押犯的問卷調查,分析我國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現狀。針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進一步提出青少年犯罪防控機制的初步構想。
  •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個體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種種矛盾和衝突,加上現實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和扭曲,從而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青少年犯罪事件頻發——為什麼?
    在青少年犯罪趨勢日漸上升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去反思一下其中的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突出且呈現出一種更加偏向於低齡化的特點。據權威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齡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提前了2~3歲,15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行為增多。
  • 關注青少年犯罪,別讓他們走向墮落的深淵...
    >孩子,這個社會也許虧欠過你但請你相信守得雲開見月明經手案件的檢察官替你辯護的援助律師你的臨時監護人對你進行諒解的受害人給你寫下寄語的法官和所有幫你尋親的愛心人士都希望你擁有更好的明天♥從小健的故事中引人深思社會應該對青少年犯罪問題更加關注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為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低齡化。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身心早熟,比二十世紀提前四至五年。根據鄒城法院近三年刑事案件的統計,14歲至16 歲的未成年罪犯佔青少年罪犯人數的12.24% 。  2.案件類型比較集中。
  • 由一起案例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預防機制思考
    被告人等之所以小小年齡便走上犯罪道路,被害人之所以未滿十六周歲便在心理上生理上遭受如此殘忍的傷害,可以說與他們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休戚相關,他們的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展的第一場所,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始於家庭,其早期生活經驗深刻影響著其一生的發展。如果家庭的教育和控制功能弱化,將使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發生疏漏。
  • 資料:青少年犯罪率驚人 防範校園暴力犯罪
    如果調閱一下各地的報刊,就會發現幾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報導,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嚴重的惡性案件。這些報導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時擠在大小報刊的社會新聞版上,成為新聞生產和消費的一部分。在這種「司空見慣化」的中間,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殘酷和悔恨。
  • 試論青少年犯罪及預防體系構建
    本文通過對相關資料和案例分析,結合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有針對性的提出措施,以期完善對青少年犯罪預防體系的構建。  一、預防青少年犯罪具有現實緊迫性  未成年人保護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多發率使無數家庭破碎、社會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