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上一代搖滾愛好者還在追樂隊,這個重度粉絲卻成了中國最牛紋身師(10:22)
這是 Figure 的第 212 支 原 創 視 頻 ▼
從1891年第一臺電動紋身機在美國獲得了專利權,紋身就開始更加廣泛普及地,傷害我們。
比如,從一套標準的紋身操作流程說起。
紋身師首先會對我們的皮膚進行消毒,接著塗上一層油膏(像是凡士林之類),然後將帶著墨水的震針扎進我們的皮膚,每秒5000下,一小時起步,扎完才能解憂。
等到三五年過去,再來回首這塊掉色兒的皮肉,簡直是一部傷痕文學典範——「只有在掙脫了精神枷鎖,真正思想解放之後,人們才能意識到這傷痕有多重、多深。」直達真皮層。
在回答「紋身到底有多疼?」時,紋身師也常常統一口徑形容為「像小螞蟻咬過。」多麼寡淡無奇的一句話,卻巧妙涵蓋了現在、過去、將來三個時態,語言藝術能把無數德雲女孩都碾壓在地。因為據說歷史上第一位紋身師,確實就是用動物口器辦事(用的是花蚊子),而且這話也成功預言了你的恢復期將又腫又癢,要持續幾天到幾個月,全靠手藝了。
經驗豐富的強子們知道如何在你的皮膚上製造藝術,又不引起劇烈的疼痛出血。但如果恢復後紋身的線條全部凸起,旁邊暈染深色,那麼不要懷疑,強子們是重傷了你的皮膚。本來一小部分的輕微凸起都可以接受,但大面積增生暈色那一定就是紋身師技術問題了。
一些人紋身多年後還會出現紋身長小顆粒,變厚泛紅,不定期癢的症狀。「那兒不要太使勁搓。」他們對按摩師說道。按摩堪稱與紋身齊平的當代另一項解壓儀式。
紋身的發展,往往也伴隨著一些甚至有點悲壯的時刻興起。
比如二戰時期,是美國大兵把現代紋身帶入了黃金時代。他們遠離北美參戰,把信念、性和異國風情紋到身上,但大多數的動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遺體在戰場上易於辨認。
而在我國80年代也同樣,為美容而紋身的理念使得我國紋身數量急驟上升,它們通常要紋黑色的、蘭色的龍、匕首、二手玫瑰與忍……
一些典型的紋身圖樣:
Old school粗線條大色塊,色彩沒有陰影過渡,圖案往往是對事物的高度概括,風格強硬。元素大多源自於海員的生活,他們描述船錨、骷髏、裸女與愛心。
圖| 楊卓工作室New school老學校風格的新創作,色彩搭配和衝擊力會更強,還加入了動漫、遊戲、街頭塗鴉等誇張元素。
圖| 楊卓工作室日式風格圖案多為鯉魚、龍、老虎,結合有規則的波浪(也叫板霧)、條紋和花(櫻花、菊花、牡丹花等)。
圖| 楊卓工作室中式傳統分為老傳統和新傳統。老傳統是版畫形式,以顏色塊均勻分布為特點,結構比較簡單;新傳統的色彩更多,過渡更多,結構也更複雜,也演變出水墨和國畫風格的中式紋身。
圖| 楊卓工作室點刺風格由點成面,從疏到密的過渡從而形成一幅圖案。
圖| 楊卓工作室寫實風格基本上就像是把照片紋在身上。
圖| 楊卓工作室泫雅風微博#仙女紋身大賽#的款式,後悔率很高。等這股風一過,註定要傷害很多仙女的胳膊。
圖來源網絡紋身可以洗的,但也不能完全去除。
洗紋身的原理是要把皮膚表層的色素打掉,把真皮層的色素擊碎成小顆粒,等吞噬細胞吞噬,新陳代謝,這是一個反覆操作的過程。淺的需要一兩次,難洗的可能就要七八次多。
而紋身從誕生起就從未得到過全社會的認可,特別在日本,紋身是個禁忌話題。軍隊和很多特殊行業也都對這種行為堅決反對,一度讓法醫學瘢痕(去除紋身)鑑定成為一個課題。
但是我們還是愛它,即使它傷害了我們。這期我們採訪了在國內外都頗具影響力的紋身師、視覺藝術家楊卓。他主理的 YZ studio 在國內同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海外他的經歷和影響也非常不凡。保守地說,現在讓他紋一條大花臂得花上兩支綠水鬼的價錢。
看完後還是做個白白嫩嫩的人類吧,朋友們。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鍵詞 >> 紋身,藝術,時尚,潮流,繪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