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日更已經快一年了,其實寫作已快兩年了,從熱點、情感到各種書評、影評、人物都寫過,當然我寫得更多的是知識分享和寫作技巧,對了,進入寫作圈的初始還是從商業廣告開始的,那時候接到手軟,實在接不動了(他們要的是我的排版,對我的文字要求不高,實在起不到鍛鍊作用,慢慢就都推掉了)。
最近我學的技巧都是比較枯燥的,枯燥到我想抓頭皮,暫時還沒辦法內化成通俗語言和大家分享,比如人物的網狀結構,人物的內在道德觀,抽象到可以跑去火星了,那麼還是給大家寫點有用的吧,如何賺到銀子,讓荷包豐盈,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把文稿價格提上去。
其實寫作這件事,還真就是個慢火細熬的事兒,把它當個愛好,再去做湯,大部分時間是黑魔法(被拒稿),不過偶爾也能熬出東坡肉(編輯約稿)呢!只有抱著這種想法才能走得更遠。
當時懵懵懂懂跟了個老師,講書評,也發放免費圖書寫書評,一開始約了幾本,完全就是讀後感,寫得很糟糕也很吃力。
後來有位老師約稿,我交了樣稿被老師退了,那我就厚著臉皮問老師,有沒有寫書評的教程?那位老師挺不錯,直接扔給我幾份大神們的書評分享。
我就是靠著那段教程外加參考其他大神的書評,開始入圈的。
磕磕絆絆的寫,扒他們的寫作程序,扒他們的寫作想法,大概寫了幾篇之後,摸到了門路。
我還是比較喜歡寫著寫著就放飛自我了,不想被約束的太緊,至今寫作也是這樣的套路,寫自己擅長的,寫自己喜歡的,儘量往商業化的寫作路線去靠攏,少量商業元素,大量個人風格。
我認為,寫作這行業越來越多成手,他們大都吸收套路,成長得很快,賺錢也手軟,但一旦脫離某種制度和模式,就不會了,又得重新學起。
比如當年寫青雲文,我剛中了兩篇,就停掉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了目標,所以就努力的經營各人平臺了。
我用的最笨的方法,掌握文章的基本元素,拆分成單元格,只要地基不變,其他全部任我自由發揮,只要按照寫作的基本法則,在不跑題的前提下,儘量以自己的風格來寫。
我會從縱向橫向各方面來分析一本書,提出各多的見解,找到更符合主題的金句。
保持自我很重要,雖然這樣起步比較慢。
今天看到一位大神的分享,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寫自己擅長的,發在自己的平臺上做為宣傳自己的打底色,風格被編輯接受,你就會省事很多。
我在X瓣上寫的書評,被幾位編輯看到過後約過稿子,約稿這件事和大多數合作一樣,甲方主動來找你,合作基本成功80%了。
我前後和果麥的編輯約過稿,幫助楊紅櫻老師寫書評,也約過東野圭吾的《長長的迴廊》的書評,登在常州晚報上,還約過武俠類公眾號的人物稿。
寫得多經驗也越多,你的閃光點也越多,也容易被編輯們發現,當你的成績越多就比語言有說服力。
總結一下:
1. 寫自己擅長並喜歡的,注意與商業化靠攏一些。
2. 尋找讀者與你的橋梁,多做共鳴。
3. 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堅持學習,寫作不只有表面的技巧,還有許多內化的東西,藝術的審美、寫作的多維度,各種寫作的題材和格式。
4. 努力了解編輯的喜好,區別商單與書評之間的不同,編輯是想要賣書還是為作者做宣傳,或是為自己的出版社做宣傳,或是做品牌書籍宣傳等。
5. 注意利用各平臺為自己宣傳
只要堅持,總會看到陽光,關注不迷路,私信有驚喜,我是日更的人魚,歡迎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