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灣商業城」 紛紛在大陸拔地而起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從青島、重慶再到武漢,不約而同都推出了全新概念的臺灣商業城,甚至連不到50家臺商的太原,都要蓋臺灣大酒店及臺灣商業風情街。搶攻大陸內需市場,已成為目前臺商的全民運動。

  文/《遠見》雜誌  邱莉燕

  人聲此起彼落,就像煮開了鍋的水一樣,原本只能容納210位的臺北101大樓欣葉食藝軒,硬是擠進了250多人,餐廳人員手忙腳亂趕緊加桌椅。

  這一天是2011年11月29日,不是假日,也不是尾牙,也不是婚禮,250多人也不是一般人,而是臺灣知名服務業的老闆,錢櫃KTV、阿瘦皮鞋、金色三麥、「黃淑琦」服裝等難得齊聚一堂。

  眾企業家雲集,為的就是參加「青島海上嘉年華」的招商大會。

  佔地76萬平方公尺、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的青島海上嘉年華,將建起號稱「青島海上迪斯尼」的複合式開發案。其中由國際建築設計公司Benoy打造的漁人碼頭,更是強打臺灣服務業概念,將匯集臺灣時尚品牌與特色美食餐飲大店。

  看到場面如此踴躍,負責招商的仲量聯行臺灣區零售物業部總經理王香完,不禁笑嗔說:「本來只邀請100家的,沒想到結果爆滿。」

  鏡頭再轉到大陸另一個同樣人氣洶湧的場合。

  ──2011年12月18日,重慶,臺灣第一名模林志玲現身山城,主持「旭陽臺北城」的住宅開盤儀式,現場湧進了上千名買家。

  在8℃的嚴冬中,林志玲以一席露肩長裙驚豔亮相沙坪垻,敬業的精神,令重慶人感受到臺北特有的「暖意」。

  總建築面積110萬平方公尺、總投資額70億元人民幣的旭陽臺北城,由臺商、旭陽國際主導開發,同樣是結合住宅、商場及娛樂的造鎮大案,同樣以「臺北元素」號召買氣,不惜重金禮聘林志玲擔任代言人。

  「林志玲這次的活動,讓旭陽在重慶一下子從C咖變A咖,」旭陽公共關係事務經理鄭圭雯笑著說。

  再一次,鏡頭移轉到武漢,來看看另一個「新臺灣商業城」。

  花16億元人民幣重新「拉皮」的漢口火車站,歐式古典建築風格濃烈,十分大氣。每到火車抵達時刻,偌大的站前廣場,等候進站與接人的隊伍總是大排長龍。

  一出漢口火車站的右手邊,矗立著鮮紅色的「臺灣風情廣場」招牌,吸引著每一雙南來北往的眼睛。

  正在趕2012年4月開幕的武漢臺灣風情廣場總監林秀麗,眼下只剩4個月的籌備時間,忙得連最重視的髮型也沒時間照顧。

  「規劃有1到8樓,現在已有40多家臺商和臺灣品牌進來了,」林秀麗秀出成績單。

  臺灣商業城愈戰愈勇

  對於臺灣企業搶攻大陸內需,這無疑是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青島、重慶、武漢,不約而同都推出全新概念的「臺灣商業城」,甚至連50家臺商都不到的太原,也要蓋臺灣大酒店及臺灣商業風情街。

  事實上,「臺灣商業城」早從2010年便已風起雲湧,在臺北世貿中心主辦臺灣名品展的帶動下,紛紛在大陸各大城市拔地而起。第一批代表,有南京的臺灣名品城、北京的「北京前門‧臺灣映像」、上海的臺北商貿中心、崑山的臺灣商品交易中心等(見表)。

  青島、重慶、武漢、太原打造臺灣商業城,可以算是這一波「臺灣熱」的第二彈。

  以前,大陸各省市搶著做臺灣產業園,現在,則是搶著做臺灣商業城。

  更值得玩味的是,第一批的臺灣商業城其實在初期的風光之後,銷售業績便每況愈下,一度成為「孤城」。

  儘管「前輩們」的殷鑑不遠,不過,第二彈的新進業者,依舊堅持投入,而且規模一個比一個大。關鍵便在於,他們吸取了「前輩們」失敗的經驗,摸索出新的商業模式。

  媒體報導,南京的臺灣名品城由於遊客稀少,進駐的臺灣品牌紛紛撤離。

  一位大陸經商多年的臺灣人興致勃勃來到「北京前門‧臺灣映像」,卻發現零星幾家店鋪有燈光,連窄窄的路面都照不亮。更可笑的是,小吃城的臺灣口味都不地道,竟然晚上7點就關門了,但這個時間明明就是餐飲業集客最多的黃金時間。

  林秀麗分析其中原因,絕非「臺灣熱」退燒,而是這些臺灣商業城所處的地點都很偏僻,不然就是在2個地鐵站的中間,對逛街的人來說,交通不方便。

  正在太原開發臺灣商業風情街的樺達置業董事長曾新慧則是觀察,做臺灣街要有培育期,開發商不能填鴨式的招商,只想著把每一個鋪位「填」進一家店,然後填完就不管了。

  「也不能只做吃的,也不能只是單街,要培養逛街文化,要多元化配套,」曾新慧說。

  臺灣商業城的經營模式

  臺灣商業城的後起之秀,正在極力避免重蹈覆轍。

  以青島海上嘉年華為例,位於青島的黃島生態園,該園被譽為「下一個蘇州工業園」,是青島市政府目前列為最重要的開發區。

  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以及青島海灣大灣,於2011年7月1日同時通車,「一橋一隧一路」讓青島海上嘉年華能在40分鐘內抵達機場或市中心。

  「從規劃、招商到經營,我們是一條龍,」這個超級建案的開發商、昂展置業董事長景百孚強調說。

  譬如,總建築面積近4萬坪的漁人碼頭,在興建之前,便已規劃好一區是臺灣時尚精品,並緊鄰IMAX電影城,對面一區則是臺灣特色餐飲,休閒、零售和美食各區緊鄰卻獨立完整,以「一站式購足」吸引遊客。

  招商方面,特別力邀「臺灣招商女王」王香完擔綱,她的招商代表作有高雄義大世界、ZARA等。

  「義大世界和我們的業態很像,王香完能把這麼偏僻的地方做得很成功,青島應該也沒問題,」海上嘉年華總裁謝世東說。

  王香完表示,招商對象將摒除個體戶,以集團式的知名品牌為主,「它們的幕後實力會更堅強,包括物流、採購、人才,」她說。

  正式營運之後,漁人碼頭也將運用「拉斯韋加斯」的不夜城模式,用重量級的娛樂表演在晚上把客人留住。

  「我甚至可能買斷一位臺灣大牌歌手,讓他一年之內只能在海上嘉年華唱,粉絲就得來,」景百孚說,昂展置業做為開發商,會想辦法吸引人潮。

  「住在重慶享受臺北的生活」,旭陽臺北城也有獨到的做法。

  由臺灣建築師李祖原、姚仁喜等操刀設計,旭陽臺北城將有臺北塔、引進臺北知名的五星級飯店、百貨公司、麵包店、KTV及影城等。

  「我們是客制化概念,」旭陽國際集團執行董事林志亮舉例說,由克緹接手經營的亞力山大大陸事業,即將進駐旭陽臺北城,興建時,由克緹提出需求,想要怎麼蓋遊泳池、怎麼蓋SPA,再由旭陽接手蓋。

  其實運用這套模式,旭陽的獲利並不多,但林志亮注重的是提升整個臺北城的商業價值。

  林志亮另外也表示,由於健身中心附近就是住宅區,居民是潛在會員。「臺灣服務業進軍大陸,在旭陽臺北城的練兵成本會比較低,」林志亮總結。

  武漢的臺灣風情廣場,則將採取「共同經營」的模式,以避免臺灣服務業輸出武漢後「水土不服」。

  「我們會不停地幫進駐商家創造營業額,」林秀麗解釋其「保底營業額抽成」的模式,亦即武漢市政府多少錢租給他們,就以同樣的租金租給商家,他們抽取營業額的20%做為利潤,「兩者是綁在一起的共同成長。」

  在商場集客力方面,林秀麗指出,全中國186個高鐵車站中,漢口站是唯一在市中心的。預計2012年,四縱四橫高鐵全面通車,從上海至重慶的100班高鐵中,有80班次會在漢口停留,從北京到廣州的高鐵,則在漢口停20班次。

  「現在每天的人流超過4萬人次,高鐵全通後更會超過6萬人次,」林秀麗一點也不擔心客人不夠多,再加上車站下方已蓋好1200個停車位,對中產階級客層相當便利。

  此外,由於地處交通樞紐,武漢的臺灣風情廣場更規劃4、5樓是飯店,6至8層是臺資服務業辦公室。

  「總部在上海或廣州的臺商,想跨足華中或大西部市場,在武漢設辦事處很方便,」林秀麗說,在武漢談完事,想回上海、廣州或是去成都,都能立刻成行,絕對不會堵車。

  找到「新概念」的臺灣商業城,從一些佳績能看出被「買單」的程度。

  美麗信飯店、德安百貨已經決定進駐旭陽臺北城,兩者面積高達3.89萬平米。亞力山大、全家便利店、鼎泰豐也正在興建旗艦店,總計引進51家臺灣品牌。

  住宅部分,500組VIP中,每一位都先繳了3萬元人民幣的定金。一位臺灣上市公司老闆也在洽談,一口氣要買2棟18層的大樓。

  而武漢臺灣風情廣場的8樓整層,已經全部被買走,作為企業中心,買主包括從外銷轉做大陸內需的東莞臺商、崑山臺商等。

  純正的臺灣味,能否在大陸開出奪目的商業之花,且在新概念的臺灣商業城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難渡「紅」潮;盤點臺灣生物醫藥企業登「陸」戰況
    而這塊誘人的市場,和臺灣同文同種、僅臺灣海峽這一水之隔。 早年,臺灣海峽被稱為「黑水溝」(因有黑潮流經)。河洛與客家都有民謠《渡臺悲歌》,唱出大陸先民移民來臺「六死三留一回頭」的悲歌,意即十人當中,有六人會死在臺灣海峽,有三人會留在臺灣,而一人會不敢繼續渡過黑水溝而重回大陸。
  • 「麗寶集團」2015臺灣旅遊推介會在滬舉辦
    推介會受大陸旅遊業矚目 明星主廚阿基師烹飪淡水小吃營銷臺灣美食及旅遊「福容大飯店」寶島遊精彩系列活動正式啟動10月29日「麗寶集團」選在上海舉辦「2015臺灣旅遊上海推介會」,兩岸近200位嘉賓親臨現場,除讚揚臺灣的旅遊質量並看好「麗寶集團」在大陸的發展前景,期待上海虹橋麗寶廣場2017年的正式開業!「2015臺灣旅遊·上海推介會」一開始由麗寶家族以精彩歌舞歡樂秀搭配《美麗寶島·我喜歡你》主題曲揭開序幕,旅遊達人邱禮萍向來賓分享寶島臺灣遊的詩意感受!
  • 臺灣社造經驗助力大陸鄉村發展
    由於臺灣社區營造、地方文史工作經驗豐富,大陸相關單位頻頻向臺灣人才招手。例如,進駐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景區的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前進福建嵩口古鎮的打開聯合文創舵手劉國滄,以及燻衣草森林集團、意核設計等團隊,紛紛為兩岸社造合作搭建橋梁。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灣學生《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加籤攻略
  • 大陸學生臺灣夢
    臺灣大學研究生胡俊鋒〈中大人在臺大的夢〉文中提到:「每每抬頭看到臺大校徽時,校徽下刻有的一欄「中山先生遺屬文」總是讓我想起中大(廣州中山大學)...所以,我選擇出走中大到臺大,既為求學,亦為夢想。」因為兩岸尊崇中山先生的共同觀點讓俊鋒度過海峽到臺大尋夢。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每位大陸同學來臺的身分也越趨多元,因此每位同學的故事都是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用心慢慢體會這群大陸同學在臺灣的生活與體悟,就猶如楊老師在本書序言中提到的,所謂「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逢」,「隨緣」變成本書發起陸生徵文的主軸思想。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的寧靜是一把利刃——王塞壬有意義的他者——賈葭臺灣一泡尿 激起大陸千層浪——黎勇我體會到的「臺灣意識」——郟星星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 ——穆建新臺灣到底有多好?「大陸人看臺灣」的遠東獎/首獎—王塞壬<臺灣人的寧靜是一把利刃>,提到「『寧靜革命』曾經創造過許多臺灣奇蹟。如今,它創造了許多寧靜的臺灣人。這些臺灣人遵守著早已化為無意識行為的小禮節、小尊敬,是她們最不能被忽略的品德。」令我不禁想到,一個年輕下士之死,讓臺灣25萬「白衫軍」平和理智堅定上街頭遊行,他們散場後沒有半片垃圾留下,這當中所展現的公民力量。
  • 看點 日本以「臺灣正名」分化兩岸
    不過,日本顧慮到大陸的「一中原則」,未將日本兩字冠上去,45年來沒變,這回則是一下子將日本、臺灣並列在名稱上。名稱就算改了,交流協會的性質並未改變,它還是民間的,然而,卻給了獨派、綠營莫大的想像空間。綠營媒體得意地稱,此為斷交後「最大突破,日方首次正視臺灣存在,回應臺灣人『使用臺灣名稱』的願望,也顯示日本願以『國對國』模式處理對臺關係的決心」,又說「日中友好」不復存在,可知,光是加了4個字,他們就大受鼓舞。大陸當然強烈不滿,要求日本堅持「一中原則」,不要向臺灣及國際社會發出錯誤的訊息,不要給中日關係製造麻煩。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同樣的作品流傳到中國大陸以及港臺地區時常常就會出現多個不同的譯名,有些名字大同小異,而有的譯名則天差地別,甚至翻譯得連親媽都不認識,尤其是臺灣譯名,在大陸朋友看來,可以說是非常奇葩了。笑尿!,臺譯「中華小當家」「中華小當家」不會讓大陸觀眾們覺得違和那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這個名字,但事實上,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特別奇葩。在臺灣播出時為了照顧贊助商「統一企業」,所以用了公司產品名稱,比如主角劉昴星被翻譯作小當家(小當家乾脆麵),女主角趙梅麗-嘟嘟(滿漢嘟嘟好小香腸),及第師傅-及第水餃。真是一手好軟廣!
  • 臺灣名廚現身虎牌新商品發表會,上演「幸福魔法」
    (原標題:臺灣名廚現身虎牌新商品發表會,上演「幸福魔法」)
  • 書推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每位大陸同學來臺的身分也越趨多元,因此每位同學的故事都是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用心慢慢體會這群大陸同學在臺灣的生活與體悟,就猶如楊老師在本書序言中提到的,所謂「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逢」
  • 【遠望社論】王炳忠事件凸顯什麼樣的臺灣「現狀」?
    兩年後,「太陽花」之亂給了她更大的底氣,對此她更加確信自己的勝算。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的年度民調,在九二共識成立的1992年,臺灣民眾自認為(不是中國人的)臺灣人者,只有17.6%,廣義中國人(含「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高達71.9%。不過,在臺灣的「中國人」也可能是獨臺(即所謂「華獨」),不一定支持統一。因此,我們還要看看統獨議題上的具體立場。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5
    多給大陸一點時間 / 蔡尚謙【跋】戎撫天 / 《旺報》總主筆臺灣人看大陸,極度競爭下沒有「狼性」出不了頭;大陸人看臺灣,只要小確幸就很滿足。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大陸CEO,不只他們倆位。湧金投資集團陳金霞6月到臺灣,一出手就是千萬臺幣買畫,她穿著樸素,直到買好的畫最後要打包送上私人飛機,才讓人大吃一驚,她說 :「為了藝術,我可以不吃飯。」過往的「土豪」早已晉身為「士豪」了,努力工作之餘,也懂得享受生活、品味文化之美。他們歷經文革,常自嘲比較沒文化,但要讓企業可長可久,所以很重視下一代的教育。
  • 中國史是「外國史」?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另外,為安撫民眾與國民黨大老對獨臺和臺獨勢力興起的焦慮,首先制定國統綱領,一再宣示反臺獨,並動員學者與黨內文宣機構,宣揚「文化中國」的論述,請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的杜正勝先生為文宣稱要建立臺灣為「新中原」。這段時期,歷史課綱表面上率由舊章,看不出太大更動。
  • 奪回大陸商標權 臺商「新東陽」籌划進軍陸市場
    臺灣新東陽集團證實,已收到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相關7件商標爭議案件均獲改判勝訴,成為臺商企業在大陸爭奪商標權「一次性翻案」首例。  據中通社二十日消息:創立於1969年的新東陽集團,與「黑橋牌」、「義美」並列臺灣本土三大伴手禮業者。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KPCB中國大陸行動支付發展迅速人人皆知,更有不少中國觀光客來臺時對支付寶不完全普及、使用現金交易感到不習慣,日前還發生大陸遊客因為把身上臺幣花光,想向臺灣民眾借錢,日後再以支付寶「還錢」,引起臺灣與大陸網友們廣大討論。究竟臺灣與大陸的支付環境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臺灣真的在行動支付大大落後大陸嗎?
  • 大陸人看臺灣:NGO是臺灣的氧氣
    在真正抵達臺灣當地,切切實實地接觸到臺灣NGO之前,我對NGO這個名詞的了解僅僅停留字面上的「非政府組織」,由於大陸的國情環境,政府的強大在民眾心裡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我對沒有政府支持的組織會否有足夠的執行力和影響力這個問題存疑,同時也好奇NGO在臺灣民眾的生活中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 西進大陸的臺灣博士們(二)黃老師的故事
    黃宗昊老師,2008 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班,目前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黃老師在博士初畢業時,本來滿懷夢想,希望在臺灣的大學裡謀得一份教職,但適逢臺灣的「天災」加「人禍」。 「天災」指的是臺灣「少子化」的降臨,學校面臨招生緊縮;「人禍」是適逢臺灣教育部推出「頂尖大學計劃」,各單位招募的博士都以具國外留學經歷者優先,反觀臺灣培養的本土博士則面臨就業難困境。黃老師自博士畢業後,做了兩個博士後研究,也投了很多履歷,最終都未得到一份大學的專任教職。為了延續自己學術生涯,一個因緣際會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任教。
  • 臺灣盛宴「長街宴」,清境火把節帶你領略臺灣風土人情
    「長街宴」源自於大陸哈尼族的傳統習俗,類似臺灣民間的〝辦桌〞。數百位社區居民承襲老祖先的文化傳統,居民們除了感謝、分享彼此過去一年來的辛勞與成果,左鄰右舍扶老攜幼大啖家鄉味,藉由「長街宴」話家常串起少數民族的情誼,讓社區更有凝聚力。這是清境山上獨有的長桌宴,大家隨性的吃吃喝喝,桌上的食物通通都是雲南、緬甸道地美味。